编辑推荐
现时代的《阳羡茗壶系》
当今紫砂收藏界较受追捧的“一线”中青年艺人主体群像
一张斑斓丰沛的紫砂地图
内容简介
《读壶记》以宜兴紫砂界53位中青年艺人为主体,介绍了他们的紫砂壶代表作,以及他们在紫砂界求索的历程、故事,为读者展现了紫砂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丰富多样的风格流派,呈现出一个斑斓丰沛的艺术世界,彰显了紫砂制作这门传统、珍贵的制作技艺的惊世魅力。不同于以往介绍紫砂的书,着重点在传统工艺大师,本书关注的是一批在当今紫砂界颇具影响、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后辈,有助于帮助读者全面认识当今紫砂界的发展。本书图文并茂,每一个主题配有两幅名壶名品的照片,品位高雅,也可以看做是一部了解中国当今紫砂壶艺术现状的指南。
作者简介
徐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
已出版长篇小说《缘去来》、《沉浮之路》、《公民喉舌》,散文集《天下知己》等12种;近年致力于紫砂文学创作,有系列小说《壶王》《壶道》《壶殇》,传记作品《花非花》《尧臣壶传》,长篇散文《一壶乾坤》问世;作品屡获全国电视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紫金山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重要作品见于《人民文学》《当代》《中国作家》《十月》《钟山》《北京文学》《上海文学》《青年文学》《雨花》《芳草》等,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长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散文选刊》《读者》《中外文摘》选载、转载。
现居陶都宜兴。
史俊棠,系中国紫砂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陶瓷工业理事会副理事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
内页插图
目录
开篇引子:传砂
1.壶境
2.壶心
3.壶光
4.壶变
5.壶道
6.壶音
7.壶功
8.壶雄
9.壶风
10.壶品
11.壶根
12.壶妙
13.壶魅
14.壶志
15.壶醉
16.壶尊
17.壶悦
18.壶葩
19.壶馨
20.壶冥
21.壶格
22.壶棱
23.壶默
24.壶智
25.壶姿
26.壶嵬
27.壶娆
28.壶仪
29.壶酣
30.壶皓
31.壶曲
32.壶翔
33.壶璨
34.壶蕴
35.壶蔻
36.壶虹
37.壶霓
38.壶磐
39.壶俪
40.壶霁
41.壶悠
42.壶侠
43.壶慈
44.壶铿
45.壶韬
46.壶乾
47.壶衲
48.壶襟
49.壶峻
50.壶姣
51.壶璧
52.壶钧
后记
精彩书摘
开 篇
2005年12月31日,来自中国江南古城宜兴的紫砂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宜兴紫砂界,就像迎接每一场如期而至的春雨一样,平静、自然,人们并没有奔走相告,更没有额手相庆。也许,紫砂工艺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以一种笃定、散淡的气脉贯穿其间,在轮回的花光水影中,在绵延的阳羡咏唱里,紫砂艺人心传手到,风生水起,取一块风霜历练的紫砂土,围起那天人合一的融洽;火光土色,写意人间,那紫砂壶,说不尽风风雅雅,读不完细细微微,一代又一代的紫砂传人,总是用他们手里的一把土,来感恩这个世界。
看一看吧,俊朗而坚挺的履历,俊朗而坚挺的风格;他们的一招一式连接着父辈的传承,那是化入血脉的理念,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秘笈;是多少代紫砂绝艺的结晶。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坚守,蓦然回首,那一把把简约而繁复、变幻万千的紫砂壶里,记录着又一代传承的壮丽诗篇。
是的。原始本真的紫砂泥到了他们手里,就开始了梦幻般酷烈而瑰丽的旅程。自然界的鸟语花香在他们的壶上活灵灵地再现,清纯而妩媚,典雅而华美,宏伟而又精微。那是紫砂艺人对上苍的感恩、对生活的回报;虔诚的心念已然化作神韵;仿佛绮丽的霓虹,谱写着一壶美妙的华章。
年年芳草绿,天天菜根香,蓦然回首,21世纪已经过去了八年,当年雨后春笋般的紫砂学徒,如今已经修竹成林、亭亭如盖。在被五色土撑起的每一个明媚的天空里,流淌着他们投身紫砂的动人传奇。如果你仔细谛听,那么,你便会在那一把把古典而时尚的紫砂壶里,感受到一个个斑斓丰沛的艺术世界。
引子:传 砂
那一把紫砂土,说了千百年了。传奇中的主角,大抵是男人。人们喜欢说一个男人的弃官故事,说他功成隐退,携美人,私奔;说他发现五色土,制陶,成为一代先圣。他只是不要那隆隆的名声,遂轻舟于五湖,风流云散,宠辱皆忘。他能不能想到,那把土竟撑起了一个乾坤,引出万般风情,且代不乏书呢?
还是说那把紫砂土,上苍关照,世界如此大,却只给了宜兴人了,怕别人嫉妒,还藏在一座山里,让人们慢慢受用。上苍一个华丽的转身,多像一把壶啊,于是人们感念恩泽,遂取土制壶,紫砂壶。因了壶,人们富贵,那土也富贵,都富贵了。
富贵的人一旦落难,那种悲切,别人说不清咸淡的。若说紫砂落难,那就是好人家的娇女被轻贱了。20世纪90年代初,离我们并不遥远。紫砂壶突然贱落风尘,据说,是亚洲金融危机,台湾人玩不动紫砂了,钱不值钱了,人心也贱了。反正紫砂不那么牛了,说什么阳羡溪头一丸土,寸土寸金珠如玉。不是那回事了。许多人,做壶的和卖壶的,在找路子撤退了,那紫砂土,再不是尊如珠玉了。性急的人,甚至拿去烧琉璃瓦、填路了。
有一个名叫朱金林的汉子,就在那时出现了。早年他经营紫砂生意,懂壶,那没的说。他还爱壶,视如命根子一般,别人就不知道了。原来金林爱壶,是从泥开始的。他知道那些泥的来历,它们的妙处、身价。大红袍、黑皂青、红皂青、羊脂玉······在金林眼里,那都是宝贝疙瘩。那些日子里,金林急疯了,别人贱卖的泥,他全收下,给现钱,一个子儿不赊。有一回,一烧琉璃瓦的,正用那收来的紫砂泥,打算烧制琉璃瓦呢,说公主落了难,就丫环不如了。金林见了,大哭,撒腿回家跟老婆要钱。老婆跺脚说家里哪还有钱?青菜萝卜吃了一个月了。金林说,你还有首饰呢,卖了换泥。老婆哭了,一个大男人,几十年好好的,怎么说疯就疯了呢。金林说,我疯不疯无所谓,我见不得紫砂泥被别人拿去填路、烧琉璃瓦,那还不如拿我去填去烧呢!
慢慢地金林就被别人唤成痴金林了。
反正家里全塞满了泥。塞不下,就租屋;还是塞不下,金林搭茅棚,挖地窖;生生地折腾,反正要把那些泥藏起来。人说,紫砂不值钱了,你藏它干吗?没人要的。金林不吭气,他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只知道,那泥,自古就贵如珠玉,可以做出传世的紫砂壶来。他不能眼看着它被人糟蹋。钱,是个什么东西?有时它真像个势利小人,专门跟好人作对。朱金林不怕,不就是个穷么,家中的近百万元积蓄全买了泥,客人来了,茶叶钱也没有了,就喝白开水呗,不一样喝么?家前屋后全种上蔬菜,肚子就不愁了。没油水的日子,亲戚也不上门了,朋友也不走动了,那也不怕,清静一点不好么。有一天老婆告诉他,家里连买装泥的蛇皮袋的钱也没有了。正愁着,突然在城里读书的女儿放假回来了,居然拿出个荷包,3000元呢,是她念书省下来的。这简直是一笔巨款了,它的突然从天而降,给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支撑了好几年。
15年,金林的口袋里没有装过一分钱。有时候,金林觉得自己除了泥,真的什么也没有了。浑身一摸,心头还热的,那份念想还在的,那就不怕了,什么也不怕了。
有空的时候,他就会坐在那些泥堆旁,伸手取过一块,跟它们对话:紫砂紫砂,听话听话,何时翻身?告诉我啊!泥像他一样沉默,泥不可能像上苍那样有一个华丽的转身,它只具备一种来自山野的质朴与安静。安静是一种力量,它像坚实的粟果,有心的人可以从它的肌理深处听到大山的深沉共鸣。金林肯定是听到了,在那些清寂的长夜,那些泥会变成声音、气味和触觉,它们进入金林的梦乡,并且,和金林一起渡过苦难和欢乐交替的梦境。
有时,思绪会走得很远,或许将来有一天,他也会变成一块泥,他希望把自己搅进紫砂泥里,最好,把自己做进一把壶里。那,就不枉草木一生了。有紫砂泥的地方就是他的殿堂,他就是那辉煌殿堂里庄严的君主。他等,心可以沉潜到海底,直到近20年后,海底跃出一轮太阳。
紫砂又是怎么慢慢变得值钱起来的呢?这世界好无奈,好多标准,只能用钱来衡量,这才是人类的不幸呢。进入21世纪,紫砂泥慢慢地又变成珠玉了,台湾人不如大陆人有钱了。大陆的老板雄起,玩壶的人又像过江之鲫了。有一天,政府宣布,封闭紫砂泥矿,不再让人随便开采了。于是,紫砂泥身价暴涨,一时洛阳纸贵。突然有人想到了金林,那样一个痴鬼,囤了那么多泥,居然咸鱼翻身了。于是白天连着夜晚,金林家那扇寒酸的门扉,几乎要挤破了。人说,金林,你手等着抽筋吧,数钱数不动了啊。金林说,我不卖泥。遂将门关死,心情笃定,睡觉。
人又说,不卖泥,那么多泥留着吃啊?钱又不是你死对头,金林啊,你想痴一世啊?只有老婆懂他。她天天到窑上给金林送饭。金林不烧窑,他在那里试泥。将那些老泥,风化、陈腐,石磨碾粉;然后,调砂,调出各种泥来。送进窑里,试片;紫砂壶的嫣红姹紫,简直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但它们并不嚣张,它们的色泽是岁月给的,是梅蕊一样的暗香。那阴幽、沉凝、馥郁的气质,总是让描述它们的文字黯然失色。而调砂,就像调动紫砂的内美,仿佛一群紫砂仙子,闪耀着她们的七彩霓裳,似也揭动着生活的层层秘密。像画家的调色板,那些色彩,都是画家心灵流出来的血。金林的紫砂泥也如是啊。它们不再是纯原始的矿土,在某个清晨或傍晚,它们从沉睡中醒来,从各路集合,并且,会聚一堂。它们有番号:金林传砂。或者,七彩紫砂。用金林传砂做出来的壶,安静、纯粹、素朴、儒雅。想得到泥的艺人,只有一条路途:泥换壶,壶换泥。如果金林觉得你的手艺不会辱没他的泥,他就会慷慨地给你,不收钱,你回去做10把壶,送他2把,就行。
近年,金林的腿迈得灵便,得来的壶,他会请京城的大腕书画家装饰,壶因字贵,画随壶传;壶的气脉,就这样一路雅去。金林说,当年,陈曼生就是这样的。曼生壶一直活到今天,成为紫砂艺人膜拜的经典。
金林传砂有价么?最贵的,据说一万元一斤,黄金段、黑檀泥。那是绝品老泥,但金林不卖,谁配,就给谁做。人说,金林还是痴的,他干吗跟钱过不去呢?金林说,钱是我的仇人,我不为它卖命。
在陶都宜兴,金林传砂是个品牌了。他还住在太湖边的一个小村庄里,还天天吃着自己种的蔬菜。这里的山水、风月、田野、老屋、小桥、农具、鸡鸣、狗吠,早已被我们习惯,并且忽略。就像我们总是分不清金林家里那些永远挤不下的砂泥,到底跟田野里的泥有何区别一样,我们不可能完全读懂金林,他没有汽车,不喜欢声色,不追逐名利。这个看上去腼腆、憨厚的汉子,总是用他的平静目光和均匀呼吸,给我们留下一个朴素的谜。
1. 壶境
紫砂壶艺,说的是一种根脉里流淌的传承,是终不熄灭的薪火传递。季益顺1978年进厂当紫砂徒工,拜紫砂名手高丽君为师。这里是中国紫砂的摇篮,又是名家林立的大本营。紫砂壶是让人玩赏的,玩家捧着一把壶,遥想着山水彩霞,空灵虚静;品味着行云流水,风调雨顺。人生的况味,就浓缩在一把壶里。很早他就知道,这壶里壶外,有许多深邃的学问。看起来,它只是一个喝茶的器皿,但当你真正走进它,你就发现,方圆之间,有道家的筋骨,儒家的气度,释家的神韵。它们隔着你,仿佛咫尺,却遥若天涯。一把壶做完了,兴奋与喜悦里,总是还有忐忑不安;向名家讨教,在内心耕耘;与同道过招,走自己道路。朝朝夕夕,寻寻觅觅;就这样,季益顺走过了30个春秋。
早年做紫砂,多为稻粱谋;艺术的殿堂从来只为虔诚的跋涉者开放。30年来,季益顺自己也说不清楚,他已经做了多少把壶了。光货、花货、筋囊货他样样皆能,而花货则是他的擅长。
在他看来,无论光货花货,每一把壶都应该有自己的性情,那是文人士子清净无尘的古雅,那是寻常巷陌一饭一饮的素朴,还有光阴、岁月,都沉淀在了里面。一把壶应该像一个人,端庄、和谐;有气度,有阅历,而且还有故事。有的壶,像深沉夜里一勾弯月,那是怎样的夜啊——这时苏东坡去了金沙寺,在月下寻找贡泉的秘密;这时林冲离了草料场,他不是去追月,而是去寻找归宿……这就是紫砂的意境吗?有的壶,紫气东来,金玉满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砂壶空对月。有的壶,鸟语花香,竹韵悠悠;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有的壶,一枝独秀,桃李芬芳;人间只道砂壶贵,不问季公白发添。有的壶,知足常乐,福寿无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都在一砣泥里,都在一双手里,都在一颗心里。
没有人生的境界,哪来壶的境界?从自然界的花草鱼虫,演化而上升到历史文化题材,风格则由纤巧妩媚,变得大气沉雄。这是季益顺近年壶风的特点。《飞天》,如一个遥不可及的美梦,盛唐之风,丰腴之美的诗篇,那样一个飞跃的定格,便使一个不朽的名字跨越了无尽的时空,体现在一把壶上。季益顺把《紫气东来壶》演绎成一件解读东方文化的宝器。紫红的泥色纯粹如虹,隐喻着苦尽甘来的人生境界。如意壶盖,有玉雕的质感;线条消隐,汇聚成圆润的器。壶腰被一根大写意的弧线不经意地带过,那是惊鸿一瞥的线,是贯穿全壶的精气神。壶嘴平缓中略为上扬,是人生得意的最佳状态;壶把圆朗,如满月,盈盈可爱。人生的圆满,尽在一壶之中。《楚汉风韵壶》浓缩了大汉文明的精髓,融合了汉楚文化中玉器造型,以及马王堆出土的漆器图案特点。壶身运用刻绘、泥彩、镶嵌等手法,壶盖为两条缡龙,盘成阴阳太极状,一起一伏、雄风威起;壶钮为凹凸汉镜,尽显天地日月;壶身沉稳简约;飞把,冲流,前后呼应;仿佛楚歌汉乐,君臣起舞。世事的轮回,当在一把壶里,那壶,分明承载了太多的宦海浮沉、人世沧桑。《琴瑟和谐壶》,是敬赠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的礼品。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一柄开弓提梁,飞架壶身两端,壶钮为一张千年古琴,弹指之间,冰雪相融,为民族大计,百年恩怨,当尽付东流。
看不尽桃红柳绿的妩媚,看不尽竹影梅风的爽朗,看不尽冰清玉洁的玲珑。这,就是季益顺壶艺作品给我们的莫大享受。
……
读壶记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