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数字电子技术》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工程实践的能力,在内容、选材和文字叙述上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知识到应用举例,配有丰富的例题和习题。配有多媒体教学的PPT课件。
内容简介
《数字电子技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颁布的电工学课程基本要求以及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实用、够用为目的,注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而编写。编写中,围绕培养目的,系统地介绍了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全书内容包括:数字逻辑电路概论、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信号的产生与变换、D/A和A/D转换、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每章提供了大量不同难度的例题和习题,每章的最后给出本章小结,便于自学。
本书可作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电工和电子技术课程以及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电工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电子、电气、通信、计算机、交通等专业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还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吴明友,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1988.8~2004年7月 在江苏省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作,2010年3月至今,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工作,担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责任教授。1998年12月~2004年7月担任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常州培训基地副主任(主任为院长),曾担任《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技术应用等多门课程的教学,承担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西门子810D四轴联动)实训和培训;承担Pro/E、Master CAM、Auto CAD等多种CAD/CAM软件的实训和培训。熟悉CAD/CAM/CAE软件的应用,熟悉国内外常用数控系统(SIEMENS,FANUC,华中数控),精通数控加工技术。中国图学会会员,担任数控/CAD教研室主任多年,2002年度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南京中心CAD培训先进工作者。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数字逻辑电路概论1
1.1数字电路概述1
1.1.1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
1.1.2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2
1.1.3数字电路的分类及特点2
1.2数制4
1.2.1数的表示方法4
1.2.2数制转换6
1.3二进制代码9
1.3.1二�彩�进制代码9
1.3.2可靠性代码11
本章小结12
习题12
第2章数字逻辑基础14
2.1逻辑运算关系14
2.1.1基本逻辑运算14
2.1.2复合逻辑运算16
2.2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18
2.2.1逻辑函数18
2.2.2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19
2.2.3逻辑函数表示方法之间的相互转换20
2.3逻辑代数的运算法则22
2.3.1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22
2.3.2逻辑代数常用公式23
2.3.3逻辑代数基本规则24
2.4逻辑函数的标准形式26
2.4.1最小项和标准与或式26
2.4.2最大项和标准或与式28
2.4.3最大项与最小项的关系29
2.5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30
2.5.1常见的逻辑函数表达式30
2.5.2逻辑函数公式化简的方法30
2.5.3逻辑函数公式化简法综合举例32
2.6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33
2.6.1逻辑函数的卡诺图表示法33
2.6.2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37
2.6.3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40
本章小结41
习题42
第3章逻辑门电路46
3.1概述46
3.1.1常用逻辑门电路介绍46
3.1.2正负逻辑及逻辑符号的变换46
3.2分立元件门电路48
3.2.1二极管与门电路48
3.2.2二极管或门电路49
3.2.3三极管非门电路50
3.2.4DTL与非门电路51
3.3TTL逻辑门电路52
3.3.1TTL与非门52
3.3.2TTL与非门改进电路56
3.3.3集电极开路逻辑门57
3.3.4三态输出门59
3.3.5TTL集成电路产品简介61
3.3.6TTL集成门电路使用注意事项62
3.4CMOS集成门电路63
3.4.1CMOS非门63
3.4.2CMOS与非门和或非门电路64
3.4.3其他功能的CMOS门电路65
3.4.4CMOS集成电路产品简介66
3.4.5CMOS集成门电路使用注意事项67
3.5集成逻辑门接口技术67
3.5.1用TTL电路驱动CMOS电路68
3.5.2用CMOS电路驱动TTL电路68
3.5.3TTL(CMOS)电路驱动大电流负载69
本章小结70
习题70
第4章组合逻辑电路72
4.1组合逻辑电路概述72
4.1.1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72
4.1.2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概述72
4.1.3组合逻辑电路的类型、研究方法和任务73
4.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73
4.2.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步骤73
4.2.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举例74
4.3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75
4.3.1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75
4.3.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举例76
4.4编码器和译码器82
4.4.1编码器82
4.4.2译码器91
4.5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98
4.5.1数据选择器98
4.5.2数据分配器101
4.6加法器103
4.6.1半加器103
4.6.2全加器103
4.6.3多位加法器104
4.6.4全加器的应用106
4.7数值比较器106
4.7.11位数值比较器106
4.7.24位数值比较器107
4.8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108
4.8.1竞争冒险产生的原因109
4.8.2竞争冒险的判断与识别110
4.8.3竞争冒险的消除111
本章小结112
习题112
第5章触发器117
5.1触发器概述117
5.1.1触发器的特点117
5.1.2触发器的分类118
5.2基本RS触发器118
5.2.1由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118
5.2.2由或非门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121
5.2.3基本RS触发器的驱动表和状态转换图 122
5.3同步触发器123
5.3.1同步RS触发器123
5.3.2同步D触发器125
5.3.3同步JK触发器126
5.3.4同步触发器的工作特点128
5.4主从触发器129
5.4.1主从RS触发器129
5.4.2主从JK触发器130
5.5边沿触发器132
5.5.1边沿JK触发器132
5.5.2边沿D触发器135
5.5.3T触发器和T′触发器138
5.6不同类型触发器之间的转换139
本章小结143
习题143
第6章时序逻辑电路147
6.1时序逻辑电路概述147
6.1.1时序逻辑电路概念和特点147
6.1.2时序逻辑电路的分类148
6.1.3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描述148
6.2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149
6.2.1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149
6.2.2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举例149
6.3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154
6.3.1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155
6.3.2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举例155
6.4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156
6.4.1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156
6.4.2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举例157
6.5计数器159
6.5.1异步计数器160
6.5.2同步计数器162
6.5.3任意进制计数器的构成162
6.5.4计数器的应用165
6.6寄存器165
6.6.1数据寄存器165
6.6.2移位寄存器166
6.6.3移位寄存器的应用167
本章小结167
习题167
第7章脉冲信号的产生与变换169
7.1概述169
7.1.1脉冲信号的特点及主要参数169
7.1.2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的特点170
7.2单稳态触发器171
7.2.1用门电路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172
7.2.2集成单稳态触发器174
7.2.3单稳态触发器的应用176
7.3施密特触发器177
7.3.1用门电路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177
7.3.2集成施密特触发器179
7.3.3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180
7.4多谐振荡器181
7.4.1用门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181
7.4.2用施密特触发器构成多谐振荡器184
7.4.3石英晶体多谐振荡器184
7.5555定时器及其应用185
7.5.1555定时器的电路结构及功能186
7.5.2用555定时器组成施密特触发器187
7.5.3用555定时器组成单稳态触发器188
7.5.4用555定时器组成多谐振荡器189
本章小结191
习题192
第8章D/A和A/D转换194
8.1概述194
8.2D/A转换器195
8.2.1权电阻网络D/A转换器195
8.2.2R��2R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196
8.2.3权电流型D/A转换器198
8.2.4D/A转换器的主要参数198
8.2.5常用集成D/A转换器简介199
8.3A/D转换器201
8.3.1A/D转换的一般步骤201
8.3.2并行比较型A/D转换器203
8.3.3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205
8.3.4双积分型A/D转换器207
8.3.5A/D转换器的主要参数208
8.3.6常用集成A/D转换器简介209
本章小结211
习题211
第9章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212
9.1半导体存储器概述212
9.2只读存储器(ROM)213
9.2.1固定ROM214
9.2.2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217
9.2.3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218
9.2.4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2PROM)218
9.2.5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219
9.3随机存储器(RAM)219
9.3.1RAM的基本结构220
9.3.2RAM的存储单元223
9.4存储容量的扩展225
9.4.1位数的扩展225
9.4.2字数的扩展226
9.4.3RAM的字数、位数同时扩展226
9.5存储器的应用227
9.6可编程逻辑器件233
9.6.1PLD的基本结构及其表示方法233
9.6.2可编程阵列逻辑器件(PAL)235
9.6.3通用阵列逻辑(GAL)237
9.6.4复杂的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244
9.6.5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245
9.6.6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编程技术246
本章小结248
习题249
参考文献251
《光影筑梦:数字时代的光学艺术与创新实践》 内容简介: 《光影筑梦:数字时代的光学艺术与创新实践》是一部深度探索光学领域在数字时代如何重塑艺术表现、驱动技术革新、并激发无限创意潜能的著作。本书并非聚焦于传统的电子元器件或电路原理,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光,这一最古老而又最富生命力的媒介,在现代科技浪潮中的全新演绎。我们将跟随本书的笔触,一同走进一个由光编织而成的奇妙世界,感受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洞察数字时代下光学发展的脉络与未来。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从历史的长河中回溯光学的发展。从古希腊哲学家们对光的朴素认识,到牛顿的色散实验,再到惠更斯和麦克斯韦的光波理论,光学研究的每一步都标志着人类对世界理解的飞跃。然而,《光影筑梦》着眼于的并非历史的堆砌,而是借由历史的积淀,引出光学在数字时代所面临的革命性变化。本书将阐释,当经典光学理论遇上现代计算能力,当精密的成像系统与庞大的数据处理技术结合,光学便不再仅仅是关于“看见”,更是关于“理解”、“创造”和“互动”。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数字成像技术的核心。从CCD到CMOS,从单反相机到智能手机的微型镜头阵列,本书将详细解析这些精密器件如何捕获光线,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我们将剖析像素的构成,感光元件的原理,以及图像传感器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机制。但本书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技术的讲解,更在于这些技术如何催生出全新的视觉艺术语言。例如,高动态范围(HDR)成像技术如何让画面细节更加丰富,低光拍摄能力如何解锁夜晚的神秘之美,以及先进的算法如何实现景深控制、光学变焦甚至全新的“计算摄影”概念。本书将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展示摄影师、艺术家如何利用这些数字化的光学工具,打破传统影像的界限,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作品。 紧接着,我们将进入光学在数字显示技术中的应用。本书将详细解读液晶(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微型LED等主流显示技术的成像原理,以及它们在色彩还原、对比度、刷新率等方面的技术突破。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精密的控制技术,实现对光线的精准调制,从而在屏幕上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更进一步,本书将目光投向了新兴的显示技术,如全息投影、裸眼3D显示,以及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设备中的光学引擎。我们将分析这些技术背后的光学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的光学设计和计算方法,实现沉浸式的视觉体验,模糊真实与虚拟的界限。本书将带领读者理解,这些看似冰冷的技术背后,蕴含着的是对人类视觉感知最深刻的理解和最极致的追求。 本书的第四部分,将聚焦于光学在现代设计与制造领域的深刻影响。从精密的光学镜片加工,到先进的光刻技术在芯片制造中的应用,再到3D打印的光固化原理,光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赋能制造业。本书将详细介绍激光在材料加工、焊接、切割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光学系统实现高精度定位和测量。我们将探讨光学测量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光学原理进行非接触式检测。此外,本书还将分析光学在机器人视觉、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多光谱成像、结构光等技术,赋予机器“看”的能力,使其能够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 在对技术原理进行细致阐述的同时,《光影筑梦》始终强调光学在创意表达和艺术实践中的价值。本书将专门辟出章节,探讨光学在数字艺术装置、互动媒体、舞台灯光设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我们将分析艺术家如何利用光线的折射、反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创造出令人眩晕的视觉效果。本书将呈现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数字艺术项目,展示艺术家如何通过编程控制光线的变化,与观众进行互动,构建出独特的沉浸式体验空间。例如,动态光雕艺术如何将建筑化身为流动的画布,而交互式投影艺术又如何让观众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将引领读者思考光学在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中的未来趋势。从先进的显微成像技术,如何帮助科学家揭示生命的奥秘,到光学通信,如何构建起高速、无延迟的信息网络,再到太阳能光伏技术,如何驱动我们迈向绿色能源的未来,《光影筑梦》将勾勒出一幅幅令人兴奋的图景。我们将探讨生物光学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力,如光动力疗法,以及光学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本书还将展望元宇宙时代对光学技术的更高要求,以及光学在未来人机交互、信息编码等方面的可能突破。 《光影筑梦:数字时代的光学艺术与创新实践》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一次充满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光学之旅。本书力求用清晰、生动的语言,辅以丰富的图示和案例,将复杂的光学原理和前沿技术,以一种易于理解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无论是对光学技术充满好奇的学生、致力于光学创新的工程师,还是热爱视觉艺术的创作者,亦或是对未来科技发展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获。它将激发您对光的全新认知,拓展您对数字时代可能性的想象,并鼓励您去探索和实践,用光影编织属于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