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6
近代粤商是岭南近代历史研究绕不开的课题,作者张晓辉是此领域的专家,此著作是其汇集多年的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优秀专业的学术水平保证了书稿的学术质量。
《近代粤商与社会经济》在学界有关近代粤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粤商群体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是该研究领域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著作,它的出版能够受到学术界和史学界的关注。
《近代粤商与社会经济》为《岭南文库》其中一种专著,其延续文库一贯的学术图书出版水平,是岭南地域性历史文化的通论性著作。图书装帧用纸精美,值得读者深度阅读和收藏。
重商性是岭南文化的一个基本元素,其作为文化精神渗透于广东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关于近代粤商,主要是指近代出生于广东(包含今广西的沿海和海南省)的商人、省外及港澳粤籍商人、国外粤籍侨商,他们创办和经营企业,在世界各地发展。粤商,已成为一张著名的岭南文化名片。
《近代粤商与社会经济》全面考察近代粤商的发展历程,包括行业及企业类型、资本出路、经商特点、组织制度、经营管理、文化思想、活动规律及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粤商精神、传统商业文化的现代调适等问题。粤商在吸纳西方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均有较大建树,对岭南文化颇具贡献,也对其他地区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
《近代粤商与社会经济》重点是对近代“粤商文化”的历史载体——具有代表性的个体和群体、企业、行业等作出基础性研究,以梳理“粤商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精神内涵。
张晓辉,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香港华商史》、《近代香港与内地华资联号研究》、《香港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香港近代经济史(1840—1949)》、《民国时期广东社会经济史》、《民国时期广东的对外经济关系》等。
绪 论
一、研究状况及选题意义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第一章 粤商发展沿革
第一节 明至清中期
一、广东海商
二、牙商和行商
三、国内长途贩运批发商
第二节 晚清时期
一、近代经营商的涌现
二、侨商开始反哺故乡
第三节 民国时期
第二章 代表性行业和企业
第一节 粤籍买办
一、买办的兴起与发展
二、上海的粤籍买办
三、香港的粤籍买办
四、广州当地的买办
五、其他口岸的粤籍买办
第二节 外贸经营商
一、新旧行商的转换
二、南北行和金山庄
三、各地粤籍外贸商
四、外贸商的最终衰落
第三节 百货经营商
一、四大百货商
二、一般售货商
第四节 金融经营商
一、华南财团
二、广州的银钱业及其组织
三、其他地方的银号
四、保险商
第五节 交通运输商
一、航运经营商
二、铁路经营商
三、公路经营商
第六节 制造商
第七节 制药商
第八节 餐饮、食品及旅业经营商
一、茶楼餐饮商
二、食品经营商
三、酒店经营商
第三章 中西合璧的企业制度与经营方式
第一节 近代粤商的企业创新
第二节 企业的组织与管理结构
一、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
二、企业的层级管理结构
三、企业管理结构的效用
第三节 企业的生产与营销
一、多元化的经营方式
二、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
三、严格的生产质量管理
四、缜密的市场营销之道
五、编织密集的营销网络
六、保护品牌,防伪打假
第四节 经营中的弊端及困境
一、营商本身存在的弊端
二、恶劣的外部环境
第四章 凝聚互动的商人组织
第一节 粤商组织的发展及其功能
一、商会组织的发展概况
二、商会与民国政治运动
三、商会与反帝爱国斗争
四、维护经济权益的斗争
五、广东商会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粤商的舆论传媒
第五章 港澳台及国外的粤商网络
第一节 粤商对港澳台及海外的开拓
一、对香港的展拓
二、对澳门的展拓
三、对台湾的展拓
四、对南洋的展拓
五、对其他地方的展拓
第二节 海内外的粤商联号
一、粤商联号的类型
二、海内外联号的发展趋势
三、联号的营销网络
四、联号的特点与作用
第六章 开拓南洋市场的广货商
第一节 广东对南洋出口贸易商
第二节 广货出口与南洋销场
一、广货输出南洋的主要口岸
二、广货在南洋的主要销场
第三节 南洋的广货经营商
第四节 粤商在南洋市场的竞销态势
一、对于广货商贸易的有利因素
二、对于广货商贸易的不利因素
第五节 南洋市场广货商的地位与作用
第七章 粤商产品与洋货的市场竞销
第一节 华洋商品在广东市场的激烈竞争
一、华商打破外商对贸易的垄断
二、华洋制造业的强力竞争
三、洋货冲击下的新型消费与粤商行业兴衰
第二节 抵制洋货和提倡国货
一、“实业救国”深入人心
二、积极参与抵制洋货
第三节 华洋商品在广东市场的相互较量与依存
一、国货对舶来品的抗衡与相容
二、抵制洋货运动的成效及有限性
第八章 海内外粤商与辛亥革命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粤商的斗争
一、港澳及海外粤商
二、粤地商人
第二节 辛亥革命后粤商的斗争
一、支持和响应辛亥革命
二、革命遗产的重要继承者和实践者
第三节 粤商与辛亥革命关系的特点
第九章 粤商与民国政府
第一节 粤商与南方政府的
一、反对把持护法军政府的桂系军阀
二、孙中山革命与建设难两全
三、响应废督裁军和国民会议运动
第二节 廖仲恺与粤商的艰难磨合
一、廖仲恺对资本家的基本认识取向
二、相处过程中双方的调适与合作
三、官商矛盾与冲突最严峻的考验
第三节 粤商调解省港大罢工
一、港商首先提议和平解决罢工风潮
二、中小商人代表团先行一步
三、商人为推动粤港当局谈判而尽力
四、港粤商人的基本心态及策略
五、港粤商人调停罢工的主要作用
第四节 官商间的经济摩擦
一、广东中行纸币贬值案的博弈
二、广州银钱业与财政当局的互动关系
三、民国广东的税负与官商博弈
第十章 粤商对内地的拓展和影响
第一节 粤商对内地拓展概况
一、粤商对广西拥有绝对的辐射优势
二、粤商在上海积聚了相当大的势力
三、粤商在全国各地均有一定的拓展
第二节 粤商对内地的影响和作用
一、丰富了所在地商业文化的内容
二、催生了资本家阶级的民主运动
三、增强了所在地先进的物质文明
第十一章 近代粤商文化
第一节 他省商帮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 近代粤商文化的内涵
一、买办企业家首倡“商战”
二、华侨企业家的“谋自救”思想
三、变革、创新、进取的品质
四、浓厚的商业革命气息
五、务实诚笃,灵活敏捷
六、注重亲情,团结凝聚
七、开放兼容,合作共赢
第十二章 粤商与中国的早期现代化
第一节 粤籍企业家与早期工业化
一、粤商的企业家精神
二、开拓现代化行业楷模
三、冒险拼搏的精神和出奇制胜的手法
四、竞争进取和刚强果敢的干劲
第二节 粤商与广东近代经济社会
一、粤籍华侨及港澳商人回乡投资
二、提升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伸张正义,体恤民艰
四、热心公益,乐善好施
第三节 粤商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一、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观察
二、从近代社会运动的主旋律观察
参考文献举要
档案、史料汇编
报 刊
年鉴·年谱·日记·大事记·方志·文史资料
外文图书
中文图书
后 记
第一章 粤商发展沿革
中国自古有重农轻商的传统,“在明代以前,我国商人的经商活动,多是单个的、分散的,是‘人自为战’,没有出现具有特色的商人群体”。但自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传统“抑商”政策的削弱,商人地位的提高,人们从商观念的转变,商人队伍的壮大,商业竞争的激烈,在各地先后出现了不少商人群体——商帮。“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商帮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到了最后阶段,它的活动在商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前言》,张海鹏、张海瀛主编:《中国十大商帮》,黄山书社1993年版。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广东得地利之便,明清以来一直是中国最早接触外面世界的地方之一。广东靠山抱海,粤人向来就有经商的传统。明清以来,珠江三角洲一直是各种商品的聚散地。葡萄牙人占据澳门以后,澳门与广东之间的贸易更加频繁。广东商帮在明代显现雏形,清代广东商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人地压力增大,地狭人稠的推力促使素有务农传统的广东人纷纷弃农外出经商,除了在省内各地经营和对外省进行长距离贩运的商人外,以垄断中西贸易的行商和向南洋拓展的海商之实力最为雄厚。大规模茶叶贸易造就了富可敌国的十三行行商,也刺激更多的商人加入茶叶贸易,促进了粤商的发展。与内地其他商帮相比,古代海外贸易的冒险性铸就了粤商的灵魂,对外贸易将他们纳入世界市场体系,带有强烈的国际贸易色彩。粤商积极开拓东南亚乃至全球市场,与徽商、晋商等齐名著称于世。
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广东因毗邻港、澳,中外贸易和区间的商品流通迅速发展。清末民初,受孙中山民主革命和“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广东的工商业再一次出现蓬勃生机,粤商势力更为壮大,据黄源估算,广东全省在近代拥有300万商人及从商人员,形成规模巨大的从商队伍。 参见陈炜:《近代广西城镇商业网络与民族经济开发》,巴蜀书社2008年版,第55页。 同时,粤商伴随着近代海外移民高潮而崛起于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华侨巨商,拥有庞大的企业群和广泛的商业贸易网络。
此外,明清以降,不少外省商人来粤经营,经与当地社会交融,逐渐本土化,成为粤商的一个组成部分。如由赣江溯流而上,越大庾岭,南入广东的路线是明代内地通向岭南的主要商运路线,也是徽人入粤经商的交通要道。明中叶以后,徽人入粤经商者越来越多,已在广州相当活跃。明清时期,广州外商大量采购武夷山茶和徽州松罗茶。相传徽茶向为广州行商所轻视,清嘉道年间番禺县商人张殿铨同皖浙茶商交往甚密,建议其改进制茶技术。后张氏在广州十三行街开设隆记茶行,专收皖南绿茶,大受外商欢迎。安徽绿茶畅销海外,张本人也成为百万富翁。随着皖茶外销量的增加,徽商贩茶入粤者越来越多。 参见张海鹏、张海瀛主编:《中国十大商帮》,第453、458页。 1721年8月23日(康熙六十年七月),两广总督杨琳疏言,谓广东“自康熙三十一年设立盐差,各省人赴广充商者居住日久,生长日藩”。 广东省地方史志编委会等编:《清实录广东史料》(1),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5年版,第268页。 佛山镇的商业在清代十分发达,陕西商人也前来贸易。据统计,清朝中叶山陕商人在该镇开设的商行有192家,并建有多个会馆。 参见张海鹏、张海瀛主编:《中国十大商帮》,第93页。 又如著名的广州“十三行行商原籍多为福建,诚属事实”。 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正因为“粤东三面距海,各省商民及外洋番贾,携资置货往来贸易者甚多”。 广东省地方史志编委会等编:《清实录广东史料》(1),第316页。 20世纪初,从世界各地而来的商人聚集在广州沙面和西关,慢慢地形成各路商帮,例如省港南北行、天津帮、上海帮、四川帮,甚至旧金山帮等。 参见李福泰修:《番禺县志》第十二卷,《实业》,1871年刻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版,第32页。
近代粤商与社会经济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近代粤商与社会经济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近代粤商与社会经济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