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9
近代粵商是嶺南近代曆史研究繞不開的課題,作者張曉輝是此領域的專傢,此著作是其匯集多年的教學成果和研究成果,優秀專業的學術水平保證瞭書稿的學術質量。
《近代粵商與社會經濟》在學界有關近代粵商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粵商群體進行全麵、係統而深入地研究,是該研究領域中具有創新意義的學術著作,它的齣版能夠受到學術界和史學界的關注。
《近代粵商與社會經濟》為《嶺南文庫》其中一種專著,其延續文庫一貫的學術圖書齣版水平,是嶺南地域性曆史文化的通論性著作。圖書裝幀用紙精美,值得讀者深度閱讀和收藏。
重商性是嶺南文化的一個基本元素,其作為文化精神滲透於廣東人生活的各個領域。關於近代粵商,主要是指近代齣生於廣東(包含今廣西的沿海和海南省)的商人、省外及港澳粵籍商人、國外粵籍僑商,他們創辦和經營企業,在世界各地發展。粵商,已成為一張著名的嶺南文化名片。
《近代粵商與社會經濟》全麵考察近代粵商的發展曆程,包括行業及企業類型、資本齣路、經商特點、組織製度、經營管理、文化思想、活動規律及其與社會變遷的關係。探討中國傳統文化與近代粵商精神、傳統商業文化的現代調適等問題。粵商在吸納西方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方麵均有較大建樹,對嶺南文化頗具貢獻,也對其他地區産生瞭強烈的輻射作用。
《近代粵商與社會經濟》重點是對近代“粵商文化”的曆史載體——具有代錶性的個體和群體、企業、行業等作齣基礎性研究,以梳理“粵商文化”的發展脈絡和精神內涵。
張曉輝,暨南大學曆史係教授。著有《香港華商史》、《近代香港與內地華資聯號研究》、《香港與近代中國對外貿易》、《香港近代經濟史(1840—1949)》、《民國時期廣東社會經濟史》、《民國時期廣東的對外經濟關係》等。
緒 論
一、研究狀況及選題意義
二、主要內容和基本思路
第一章 粵商發展沿革
第一節 明至清中期
一、廣東海商
二、牙商和行商
三、國內長途販運批發商
第二節 晚清時期
一、近代經營商的湧現
二、僑商開始反哺故鄉
第三節 民國時期
第二章 代錶性行業和企業
第一節 粵籍買辦
一、買辦的興起與發展
二、上海的粵籍買辦
三、香港的粵籍買辦
四、廣州當地的買辦
五、其他口岸的粵籍買辦
第二節 外貿經營商
一、新舊行商的轉換
二、南北行和金山莊
三、各地粵籍外貿商
四、外貿商的最終衰落
第三節 百貨經營商
一、四大百貨商
二、一般售貨商
第四節 金融經營商
一、華南財團
二、廣州的銀錢業及其組織
三、其他地方的銀號
四、保險商
第五節 交通運輸商
一、航運經營商
二、鐵路經營商
三、公路經營商
第六節 製造商
第七節 製藥商
第八節 餐飲、食品及旅業經營商
一、茶樓餐飲商
二、食品經營商
三、酒店經營商
第三章 中西閤璧的企業製度與經營方式
第一節 近代粵商的企業創新
第二節 企業的組織與管理結構
一、企業的最高決策機構
二、企業的層級管理結構
三、企業管理結構的效用
第三節 企業的生産與營銷
一、多元化的經營方式
二、先進的科學技術管理
三、嚴格的生産質量管理
四、縝密的市場營銷之道
五、編織密集的營銷網絡
六、保護品牌,防僞打假
第四節 經營中的弊端及睏境
一、營商本身存在的弊端
二、惡劣的外部環境
第四章 凝聚互動的商人組織
第一節 粵商組織的發展及其功能
一、商會組織的發展概況
二、商會與民國政治運動
三、商會與反帝愛國鬥爭
四、維護經濟權益的鬥爭
五、廣東商會的社會功能
第二節 粵商的輿論傳媒
第五章 港澳颱及國外的粵商網絡
第一節 粵商對港澳颱及海外的開拓
一、對香港的展拓
二、對澳門的展拓
三、對颱灣的展拓
四、對南洋的展拓
五、對其他地方的展拓
第二節 海內外的粵商聯號
一、粵商聯號的類型
二、海內外聯號的發展趨勢
三、聯號的營銷網絡
四、聯號的特點與作用
第六章 開拓南洋市場的廣貨商
第一節 廣東對南洋齣口貿易商
第二節 廣貨齣口與南洋銷場
一、廣貨輸齣南洋的主要口岸
二、廣貨在南洋的主要銷場
第三節 南洋的廣貨經營商
第四節 粵商在南洋市場的競銷態勢
一、對於廣貨商貿易的有利因素
二、對於廣貨商貿易的不利因素
第五節 南洋市場廣貨商的地位與作用
第七章 粵商産品與洋貨的市場競銷
第一節 華洋商品在廣東市場的激烈競爭
一、華商打破外商對貿易的壟斷
二、華洋製造業的強力競爭
三、洋貨衝擊下的新型消費與粵商行業興衰
第二節 抵製洋貨和提倡國貨
一、“實業救國”深入人心
二、積極參與抵製洋貨
第三節 華洋商品在廣東市場的相互較量與依存
一、國貨對舶來品的抗衡與相容
二、抵製洋貨運動的成效及有限性
第八章 海內外粵商與辛亥革命
第一節 辛亥革命前粵商的鬥爭
一、港澳及海外粵商
二、粵地商人
第二節 辛亥革命後粵商的鬥爭
一、支持和響應辛亥革命
二、革命遺産的重要繼承者和實踐者
第三節 粵商與辛亥革命關係的特點
第九章 粵商與民國政府
第一節 粵商與南方政府的
一、反對把持護法軍政府的桂係軍閥
二、孫中山革命與建設難兩全
三、響應廢督裁軍和國民會議運動
第二節 廖仲愷與粵商的艱難磨閤
一、廖仲愷對資本傢的基本認識取嚮
二、相處過程中雙方的調適與閤作
三、官商矛盾與衝突最嚴峻的考驗
第三節 粵商調解省港大罷工
一、港商首先提議和平解決罷工風潮
二、中小商人代錶團先行一步
三、商人為推動粵港當局談判而盡力
四、港粵商人的基本心態及策略
五、港粵商人調停罷工的主要作用
第四節 官商間的經濟摩擦
一、廣東中行紙幣貶值案的博弈
二、廣州銀錢業與財政當局的互動關係
三、民國廣東的稅負與官商博弈
第十章 粵商對內地的拓展和影響
第一節 粵商對內地拓展概況
一、粵商對廣西擁有絕對的輻射優勢
二、粵商在上海積聚瞭相當大的勢力
三、粵商在全國各地均有一定的拓展
第二節 粵商對內地的影響和作用
一、豐富瞭所在地商業文化的內容
二、催生瞭資本傢階級的民主運動
三、增強瞭所在地先進的物質文明
第十一章 近代粵商文化
第一節 他省商幫文化的特徵
第二節 近代粵商文化的內涵
一、買辦企業傢首倡“商戰”
二、華僑企業傢的“謀自救”思想
三、變革、創新、進取的品質
四、濃厚的商業革命氣息
五、務實誠篤,靈活敏捷
六、注重親情,團結凝聚
七、開放兼容,閤作共贏
第十二章 粵商與中國的早期現代化
第一節 粵籍企業傢與早期工業化
一、粵商的企業傢精神
二、開拓現代化行業楷模
三、冒險拼搏的精神和齣奇製勝的手法
四、競爭進取和剛強果敢的乾勁
第二節 粵商與廣東近代經濟社會
一、粵籍華僑及港澳商人迴鄉投資
二、提升瞭地方經濟的發展水平
三、伸張正義,體恤民艱
四、熱心公益,樂善好施
第三節 粵商的曆史地位和作用
一、從中國現代化的進程觀察
二、從近代社會運動的主鏇律觀察
參考文獻舉要
檔案、史料匯編
報 刊
年鑒·年譜·日記·大事記·方誌·文史資料
外文圖書
中文圖書
後 記
第一章 粵商發展沿革
中國自古有重農輕商的傳統,“在明代以前,我國商人的經商活動,多是單個的、分散的,是‘人自為戰’,沒有齣現具有特色的商人群體”。但自明代中期以後,由於商品流通範圍的擴大,傳統“抑商”政策的削弱,商人地位的提高,人們從商觀念的轉變,商人隊伍的壯大,商業競爭的激烈,在各地先後齣現瞭不少商人群體——商幫。“商幫,是以地域為中心,以血緣、鄉誼為紐帶,以‘相親相助’為宗旨,以會館、公所為其在異鄉的聯絡、計議之所的一種既‘親密’而又鬆散的自發形成的商人群體。商幫的齣現,標誌著我國封建商品經濟發展到瞭最後階段,它的活動在商界産生瞭很大的影響。” 《前言》,張海鵬、張海瀛主編:《中國十大商幫》,黃山書社1993年版。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廣東得地利之便,明清以來一直是中國最早接觸外麵世界的地方之一。廣東靠山抱海,粵人嚮來就有經商的傳統。明清以來,珠江三角洲一直是各種商品的聚散地。葡萄牙人占據澳門以後,澳門與廣東之間的貿易更加頻繁。廣東商幫在明代顯現雛形,清代廣東商業發生瞭明顯的變化,隨著人地壓力增大,地狹人稠的推力促使素有務農傳統的廣東人紛紛棄農外齣經商,除瞭在省內各地經營和對外省進行長距離販運的商人外,以壟斷中西貿易的行商和嚮南洋拓展的海商之實力最為雄厚。大規模茶葉貿易造就瞭富可敵國的十三行行商,也刺激更多的商人加入茶葉貿易,促進瞭粵商的發展。與內地其他商幫相比,古代海外貿易的冒險性鑄就瞭粵商的靈魂,對外貿易將他們納入世界市場體係,帶有強烈的國際貿易色彩。粵商積極開拓東南亞乃至全球市場,與徽商、晉商等齊名著稱於世。
鴉片戰爭和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以後,廣東因毗鄰港、澳,中外貿易和區間的商品流通迅速發展。清末民初,受孫中山民主革命和“實業救國”思想的影響,廣東的工商業再一次齣現蓬勃生機,粵商勢力更為壯大,據黃源估算,廣東全省在近代擁有300萬商人及從商人員,形成規模巨大的從商隊伍。 參見陳煒:《近代廣西城鎮商業網絡與民族經濟開發》,巴蜀書社2008年版,第55頁。 同時,粵商伴隨著近代海外移民高潮而崛起於世界各地,齣現瞭許多華僑巨商,擁有龐大的企業群和廣泛的商業貿易網絡。
此外,明清以降,不少外省商人來粵經營,經與當地社會交融,逐漸本土化,成為粵商的一個組成部分。如由贛江溯流而上,越大庾嶺,南入廣東的路綫是明代內地通嚮嶺南的主要商運路綫,也是徽人入粵經商的交通要道。明中葉以後,徽人入粵經商者越來越多,已在廣州相當活躍。明清時期,廣州外商大量采購武夷山茶和徽州鬆羅茶。相傳徽茶嚮為廣州行商所輕視,清嘉道年間番禺縣商人張殿銓同皖浙茶商交往甚密,建議其改進製茶技術。後張氏在廣州十三行街開設隆記茶行,專收皖南綠茶,大受外商歡迎。安徽綠茶暢銷海外,張本人也成為百萬富翁。隨著皖茶外銷量的增加,徽商販茶入粵者越來越多。 參見張海鵬、張海瀛主編:《中國十大商幫》,第453、458頁。 1721年8月23日(康熙六十年七月),兩廣總督楊琳疏言,謂廣東“自康熙三十一年設立鹽差,各省人赴廣充商者居住日久,生長日藩”。 廣東省地方史誌編委會等編:《清實錄廣東史料》(1),廣東省地圖齣版社1995年版,第268頁。 佛山鎮的商業在清代十分發達,陝西商人也前來貿易。據統計,清朝中葉山陝商人在該鎮開設的商行有192傢,並建有多個會館。 參見張海鵬、張海瀛主編:《中國十大商幫》,第93頁。 又如著名的廣州“十三行行商原籍多為福建,誠屬事實”。 梁嘉彬:《廣東十三行考》,廣東人民齣版社1999年版,第5頁。 正因為“粵東三麵距海,各省商民及外洋番賈,攜資置貨往來貿易者甚多”。 廣東省地方史誌編委會等編:《清實錄廣東史料》(1),第316頁。 20世紀初,從世界各地而來的商人聚集在廣州沙麵和西關,慢慢地形成各路商幫,例如省港南北行、天津幫、上海幫、四川幫,甚至舊金山幫等。 參見李福泰修:《番禺縣誌》第十二捲,《實業》,1871年刻本,颱北成文齣版社1967年版,第32頁。
近代粵商與社會經濟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近代粵商與社會經濟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近代粵商與社會經濟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