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职业教育学》践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指导进行编写,内容涉及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的专业、职业教育的课程、职业教育的教学、职业学校的教师、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八个范畴,强调创新性、时效性、实效性。
《职业教育学》配有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编写理念、体例构架、内容设计等方面均有所创新,适合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教材,也适合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教材,还可作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研究参考书。
作者简介
胡斌武,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广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专家。近年来,出版《教学伦理学》等专著5部,合作出版著作5部,在《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财政部重大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5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次。
目录
第一章 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内涵
一、职业教育的内涵
二、职业教育的本质与属性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功能
一、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
二、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
三、职业教育与文化发展
四、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世界职业教育的流变
第二章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依据
三、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二、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典型实践
第三节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保障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经费保障
二、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
三、加强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
第三章 职业教育的专业
第一节 职业教育专业的内涵与特点
一、职业教育专业的内涵
二、职业教育专业的分类
三、职业教育专业的结构
四、职业教育专业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五、职业教育专业的特点
第二节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原则与依据
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原则
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依据
第三节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内容与步骤
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内容
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步骤
第四节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策略与方法
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策略
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方法
第四章 职业教育的课程
第一节 职业教育课程内涵
一、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与本质
二、职业教育课程的类型
三、职业教育课程的构成与功能
四、职业教育课程的特征
第二节 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一、学科本位课程模式
二、工作过程本位课程模式
第三节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
二、一体化课程开发
三、项目课程开发l
第四节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一、影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
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第五章 职业教育的教学(上)
第六章 职业教育的教学(下)
第七章 职业学校的教师
第八章 职业学校的学生
第九章 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职业教育学》:
一、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含义:①培养目标和规格;②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③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④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进入21世纪,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我国职业教育确立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
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其理论依据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论断。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从事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原理,是毛泽东教育思想和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始终是我国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领域,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论述,为进一步明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促使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推进和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内涵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在实践过程中,其内涵主要表现在:①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②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④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适应环境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⑤为许多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的贫困学生提供了经济来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⑥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⑦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其就业率高于未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
总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培养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的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一、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典型实践(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零距离合作,企业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以“订单”的形式对职业院校的学生确定某一特定领域的培养方向甚至设置专业,与职业院校共同确定培养目标、课程开发、教学的实施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最后根据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对订单班的学生进行考核上岗。这种模式与企业的发展达到了真正的零距离对接,甚至有些院校用企业的名字为订单班冠名。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职业院校就是在为合作企业的某些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企业也有着极强的主动性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中,从而实现了职业院校的学生“供给”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达到了这两个合作主体的互利共赢。从这一角度来看,企业和职业院校已经有效地融为一体。在订单式培养模式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有机联系,而且通过合作培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新技术开发与产品创新,有效地推进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进程。
……
职业教育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