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深刻講述一戰以來大國浮沉
國際問題專傢時殷弘親自翻譯
不可錯過的寶庫級國際關係史教科書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至今的這100年間,大國關係與世界格局的深刻演變,闡釋大國的外交政策,聚焦影響世界曆史進程的重大事件,如兩次世界大戰的起源、過程,中國的抗日戰爭與內戰,朝鮮戰爭,蘇聯的崛起與美蘇爭霸,蘇聯解體與東歐劇變,海灣戰爭, “9·11”事件等,講述各主要大國在曆次戰爭和重大國際事件前後,如何應對國際局勢的危機,維護自己國傢的利益,為讀者呈現20世紀錯綜復雜的世界政治演變史。
作者簡介
諾曼裏奇,美國布朗大學曆史學榮休教授,曆史學傢,國際關係專傢。1949年在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獲得曆史學博士學位,曾先後任教於布林茅爾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和布朗大學,並協助指導布朗大學的國際關係研究項目。主要著作有《民族主義與變革時代》、《希特勒的戰爭目的》第一捲《意識形態、納粹國傢和擴張過程》與第二捲《新秩序的建立》、《為什麼會爆發剋裏米亞戰爭:一個發人警醒的故事》等,同時是多捲本《德國對外政策文件》的編者之一。
目錄
導言
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戰(上)
主要交戰國的戰爭計劃
西綫戰事
東綫戰事
加裏波利(達達尼爾)戰役
海上的戰爭
戰時政治與宣傳
戰時外交
日本參戰
奧斯曼帝國參戰
意大利參戰
巴爾乾各國捲入
協約國成員間的戰時秘密條約
土耳其海峽
對阿拉伯人的互相抵觸的許諾
賽剋斯皮科協定
與俄國和意大利的協定
貝爾福宣言
英法阿拉伯宣言
關於德國的法俄協定
中歐兩強的戰爭目的
第二章俄國革命和《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剋和約》
三月革命
布爾什維剋革命
列寜
列寜的和平創議
俄羅斯帝國的瓦解
《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剋和約》
《布加勒斯特條約》
從《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剋和約》看德國的戰爭目的
第三章第一次世界大戰(下)
和平提議
美國乾涉
威爾遜的“十四點”
德國戰敗
停戰(1918年11月11日)
第四章締造和平(1919年)
理想主義的銷蝕
封鎖問題
巴黎和會
1919年的和平締造者:剋列孟梭、勞閤·喬治和威爾遜
國際聯盟
“十四點”的命運:殖民地、山東和種族平等
南蒂羅爾和阜姆
德國問題
齣示和平條件
第五章和約
對德和約:《凡爾賽和約》
對奧地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的和約
對奧斯曼帝國的和約
少數民族條約
條約批準問題
終評
1919年時的列強
第六章帝國之後:俄國和東歐
俄國:內戰與布爾什維剋鞏固權力
布爾什維剋的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
新生的和重建的東歐國傢
波蘭
捷剋斯洛伐剋
南斯拉夫
第七章帝國之後:中東
土耳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剋)的領導
亞美尼亞問題
與法國和意大利的外交解決
驅逐希臘人、查納剋危機和廢除蘇丹統治
《洛桑條約》
希臘—土耳其人口遷移
凱末爾的社會革命
非土耳其領土
沙特阿拉伯
敘利亞和黎巴嫩
外約旦
美索不達米亞(伊拉剋)
巴勒斯坦:猶太復國主義—巴勒斯坦問題
石油因素:波斯(伊朗)
美索不達米亞
巴林和沙特阿拉伯
第八章東亞:到華盛頓會議為止的日本和中國
1914年前的背景
日本、中國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二十一條”
日本和盟國在西伯利亞的乾涉
華盛頓會議(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
裁減海軍軍備的協定
第九章東亞:從華盛頓會議到“滿洲危機”
中國:民族主義、馬剋思主義和布爾什維剋的關注
中國政治形勢;孫中山
國共夥伴關係
莫斯科的對華政策
蔣介石的崛起
蔣介石與莫斯科的關係
旨在統一中國的北伐
日本因素
“滿洲危機”前夕的中國
華盛頓會議後的日本國策
大蕭條的影響
第十章“滿洲危機”
日本的利益
日本侵占
中國和蘇聯的反應
西方的反應
國聯的反應和史汀生主義
建立傀儡國傢“滿洲國”
李頓調查團
日本侵占熱河與《塘沽停戰協定》
第十一章東亞:從“滿洲危機”到中日戰爭
日本政府與其政策
“滿洲危機”後的中國
盧溝橋事變: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的開始
國際反應
日本政府內的變動
第十二章西歐:從凡爾賽到希特勒
法國對安全的追求
以賠償為武器
俄德《拉巴洛條約》
法國、比利時占領魯爾;德國通貨狂脹
通貨狂脹結束;道威斯計劃
《洛迦諾公約》
白裏安和斯特萊斯曼
裁軍問題
凱洛格白裏安公約
裁軍談判的失敗
賠償、楊格計劃和萊茵蘭撤軍
馬奇諾防綫
白裏安的歐洲聯邦計劃
大蕭條的來臨
大蕭條對德國的影響
德奧關稅同盟
賠償的終結
德國民主製的終結
第十三章西歐:到西班牙內戰為止的墨索裏尼和希特勒
戰後意大利
墨索裏尼
意大利法西斯主義
墨索裏尼的帝國主義
希特勒
納粹意識形態
1933年時德國的國際處境
埃塞俄比亞危機
德國牽製:薩爾公民投票和德國重新武裝
斯特雷薩陣綫和法俄同盟
英德海軍協定
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爭和世界的反應
萊茵蘭重新軍事化
埃塞俄比亞的終結
第十四章西班牙內戰
政治背景
反共和國的陰謀
外國乾涉的作用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
長槍黨
外國乾涉的國際影響
法國和英國的不乾涉
德國的不滿
第十五章從西班牙內戰到歐洲的二戰前夜
意大利、德國與奧地利問題
綏靖政策
希特勒兼並奧地利
齣賣捷剋斯洛伐剋:蘇颱德危機和慕尼黑協定
“水晶之夜”和希特勒破壞慕尼黑協定:占領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
德國兼並梅梅爾
納粹種族戰爭
第十六章二戰在歐洲:從德國進攻波蘭到俄國戰役
波蘭問題白熱化
納粹—蘇聯條約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德國進攻波蘭
第四次瓜分波蘭
西綫進攻的決定
蘇聯的擴張:兼並波羅的海國傢與蘇芬戰爭
德國對丹麥和挪威的進攻
丘吉爾接任首相
德國的西綫戰役
希特勒與英國的對抗
墨索裏尼的乾涉
西班牙牌
北非戰略
巴爾乾睏境
對南斯拉夫和希臘的進攻
對蘇聯的進攻
第十七章二戰在亞洲:從中國泥潭到珍珠港
蘇聯威脅、德國背叛和美國經濟壓力
歐洲事態與亞洲事態的互動
采納南進戰略
走嚮與德國結盟
三國條約與其國際反響
日本與德國對蘇進攻
從南進戰略到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爭議
外交後果
第十八章希特勒對美宣戰,太平洋戰局,態勢逆轉
希特勒起初的謹慎
美國的壓力
希特勒的最終迴應
日本奇跡的六個月
態勢逆轉:珊瑚海戰役和中途島戰役
日本人的勝利的遺留影響
第十九章到墨索裏尼垮颱為止的大同盟
大同盟的開端
《大西洋憲章》
西方對蘇援助
美國加入大同盟
三巨頭:斯大林、丘吉爾、羅斯福
戰爭進程:總體概貌
斯大林的戰爭目的與1942年5月26日英蘇盟約
在北非的第二戰場
卡薩布蘭卡會議:西西裏與無條件投降
戰爭進程: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剋
攻入西西裏和意大利,墨索裏尼垮颱
第二十章為戰後世界奠基
莫斯科會議
首次開羅會議(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
德黑蘭會議(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
波蘭問題
歐洲戰爭進程
摩根索計劃;1944年9月11 日至16日的魁北剋會議;
參謀長聯席會議1067號指令
1944年10月丘吉爾艾登赴莫斯科使團,百分比協議
雅爾塔會議(1945年2月4日至11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聯閤國的建立
第二十一章在歐亞兩大洲的勝利
羅斯福去世和杜魯門繼任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的結束
杜魯門初入國際政治
波茨坦會議(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
太平洋戰局進程
原子彈的使用
原子彈與蘇聯對日宣戰
日本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二十二章大同盟的瓦解
1945年時的強國
武器係統的革命
冷戰
締造和平(1945年):倫敦會議和莫斯科會議
斯大林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宣言”與凱南的遏製理論
丘吉爾的鐵幕演說和蘇聯的反應
締造和平(1946年),關鍵性的德國問題
與意大利和德國衛星國的和約
杜魯門主義;對希臘、土耳其的援助;希臘內戰
馬歇爾計劃
第二十三章敵對陣營的形成
蘇聯勢力在東歐的擴展;共産黨情報局的創建
捷剋斯洛伐剋1948年二月政變
鐵幕的裂口: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
柏林封鎖
邁嚮北大西洋同盟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
德國的分裂
一個超國傢經濟組織的創建:歐洲煤鋼聯營
西歐聯盟
華沙條約
第二十四章日本:從投降到最後和約
日本投降詳情
美國設想的在日管理當局
美國占領與日本政府改組
對日和約(1951年9月8日)
蘇聯對日媾和(1956年10月19日)
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協定
第二十五章超級大國與中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朝鮮戰爭
日本投降前的美國對華政策
史迪威的失敗
赫爾利使團
美國未能結交共産黨人
美國戰後對華政策
馬歇爾使華
蘇聯對華政策
外濛古成為蘇聯衛星國
中國內戰:國民黨人
中國共産黨人和毛澤東
中國內戰:衝突進程
毛澤東倒嚮蘇聯
美國國內對中國共産黨人獲勝的反應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950年2月14日中蘇條約
第二十六章遏製在亞洲:朝鮮戰爭
朝鮮的戰後分治
蘇聯治下的北部朝鮮
美國治下的南部朝鮮與李承晚
分立的南北朝鮮政府的建立
美蘇撤軍與朝鮮人民軍齣兵南朝鮮
朝鮮戰爭:責任問題
衝突進程
罷免麥剋阿瑟
走嚮停戰的漫長道路
諸多不同解釋
第二十七章帝國的終結:印度和巴基斯坦
甘地革命
甘地的領導作用
甘地的首次爭取自治運動
印度社會內的分裂
甘地的食鹽進軍
印度、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剋裏普斯使團
英國的屈服和印度分治決定
實行分治
印度和巴基斯坦作為英國自治領獲得獨立
甘地的遺産
硃納格特、海得拉巴和剋什米爾
葡萄牙和法國飛地的終結
尼赫魯的對外政策與中印戰爭
尼赫魯的遺産
印巴不宣而戰的戰爭與孟加拉國創立
印度和巴基斯坦成為核國傢
第二十八章北非和中東: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蘇伊士運河危機
法蘭西帝國在中東和北非的終結
英國人與埃及
巴勒斯坦問題
英國委任統治的終結
阿以衝突與以色列國傢的建立(1948年5月14日)
1948—1949年阿以戰爭
外約旦變成約旦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命運
埃及:從1948—1949年戰爭到蘇伊士運河危機
第二十九章冷戰的發展:從朝鮮戰爭到古巴導彈危機
領袖變更
艾森豪威爾杜勒斯對外政策
斯大林之後的接班人:尼基塔·赫魯曉夫
斯大林之後的蘇聯對外政策
對奧和約(1955年5月15日)
德國問題上的持續僵局
赫魯曉夫對和平共處的重新呼籲和他對斯大林的譴責
非斯大林化在東歐的反響:波蘭
1956年10月匈牙利暴動
蘇伊士運河危機
歐洲走嚮較大程度的獨立;歐洲原子能聯營和共同市場
洲際彈道導彈和首顆人造衛星
赫魯曉夫柏林最後通牒(1958年11月)
肯尼迪繼任
維也納峰會(1961年6月)
柏林牆(1961年8月)
第三十章古巴導彈危機
菲德爾·卡斯特羅
卡斯特羅革命
卡斯特羅與美國
卡斯特羅與蘇聯
豬灣入侵
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的決定
美國的反應
危機的解決
卡斯特羅的反應
第三十一章進行冷戰:從古巴導彈危機到赫爾辛基協議
戴高樂邁嚮更大程度的獨立
肯尼迪的“我是柏林人”演說(1963年6月26日)
禁止核試驗條約(1963年8月5日)
保護人變更
約翰遜繼任
廢黜赫魯曉夫(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繼任
維利·勃蘭特和“東方政策”
捷剋斯洛伐剋的“布拉格之春”(1968年)
尼剋鬆繼任
軍備控製:第一階段限製戰略武器談判
勃蘭特重啓德國“東方政策”與莫斯科條約(1970年8月12日)
關於柏林的四國條約(1971年9月3日)
兩德關係基礎條約(1972年12月21日)
赫爾辛基協議(1975年7月30日至8月1日)
第三十二章東亞:從朝鮮戰爭到中美外交革命
中蘇關係
中美關係:金門、馬祖和颱灣問題
中印戰爭
中蘇分裂
美國未能就東亞形勢的變化作齣調整
中美外交革命
中日實現和平
中美外交革命的最後各階段
第三十三章遏製在亞洲:越南(第一部分)
戰後分治
曆史背景
鬍誌明與越南的共産主義—民族主義革命
中國國民黨軍對北越的占領
英國對南越的占領和法國捲土重來
越南對法戰爭
日內瓦協議(1954年7月)
東南亞條約組織
美國、南越和吳庭艷
越盟對拒絕舉行全越普選的迴應
老撾問題
肯尼迪升級
吳庭艷垮颱
約翰遜堅持既定路綫
“春節攻勢”對美國政策的衝擊
約翰遜的最終和平提議與1968年總統選舉
第三十四章遏製在亞洲:越南(第二部分)
尼剋鬆的越南政策
戰爭擴大到柬埔寨和老撾
外交突破?
西貢政府的崩潰
美國撤齣後的東南亞
華人的命運和中國的反應
柬埔寨的浩劫
越南占領柬埔寨
中國攻入越南
共産主義者在老撾的勝利
第三十五章冷戰的發展:從赫爾辛基協議到戈爾巴喬夫垮颱
卡特的對外政策
巴拿馬運河條約(1977年7月9日)
軍備控製和第二階段限製戰略武器條約
羅納德·裏根上颱
裏根自相矛盾的對蘇政策
裏根、核武器和“戰略防禦倡議”
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繼位
裏根戈爾巴喬夫關係
戈爾巴喬夫削減蘇聯軍事義務和對外承諾
裏根與中美洲:尼加拉瓜和薩爾瓦多
格林納達
利比亞
布什繼位
布什戈爾巴喬夫關係
布什、戈爾巴喬夫和海灣戰爭
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ART)
第三十六章中東:從蘇伊士運河危機到戴維營協議
蘇伊士運河危機後的埃及政策
六日戰爭(1967年6月5日至10日)
聯閤國242號決議
巴勒斯坦問題
贖罪日戰爭(1973年10月)
阿拉伯石油武器
基辛格的穿梭外交
吉米·卡特的中東政策
戴維營協議(1978年9月)
第三十七章中東:從伊朗伊斯蘭革命到1991年海灣戰爭
伊朗、國王和伊斯蘭革命
伊朗人質危機
蘇聯入侵阿富汗
兩伊戰爭
黎巴嫩悲劇
武器換人質
尼加拉瓜因素
兩伊停戰
伊拉剋入侵科威特(1990年8月2日)
海灣戰爭
第三十八章蘇聯帝國的解體
波蘭、團結工會和一個非共政府的組成
共産黨在匈牙利統治的終結
匈牙利對共産黨民主德國的打擊
民主德國危機和柏林牆被打開
德國重新統一
捷剋斯洛伐剋的天鵝絨革命
斯洛伐剋的分離
保加利亞
羅馬尼亞
不確定的未來
蘇聯的解體
鮑裏斯·葉利欽的作用
族裔民族主義和宗教:兩大解體力量
戈爾巴喬夫的挽救努力與1991年8月政變
獨立國傢聯閤體(獨聯體)
第三十九章南斯拉夫的解體
塞爾維亞—剋羅地亞戰爭和種族清洗
歐共體的反應
馬其頓局勢
波黑的浩劫
剋羅地亞齣牌
代頓協議(1995年12月14日)
科索沃危機
在馬其頓的反響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隨著蘇聯帝國的崩潰和冷戰的結束,許多美國人相信自己可以展望一個全新的世界秩序瞭,他們期盼軍備競賽已告終結、和平的恩惠迴饋豐厚。共産黨中國和所謂“無賴國傢”依然隱隱呈現為美國安全的潛在威脅,但總的來說,美國人認為自己能夠無拘無束地追求自身利益,不必理睬“以國際閤作應對全球性難題”的呼籲。
2001年9月11日,美國人從這種自滿自得中被震醒瞭。當時,執行自殺使命的恐怖分子用被劫持的商業飛機作為武器,摧毀瞭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現代全球經濟的一個基本象徵,並且攻擊瞭五角大樓——美國軍事體係的神經中樞。“9·11”事件顯示,美國以及整個西方世界有瞭一個全新的、或許比蘇聯和共産主義更危險的敵人,即受宗教狂熱和對西方文化價值的仇恨驅使的狂熱分子,他們以恐怖主義作為武器,試圖攻擊和摧毀西方社會。
如我們所知,“9·11”事件已經被人以《啓示錄》的筆法描繪成世界的終結。然而,恐怖主義並沒有多少新鮮內容,許多個世紀裏它一直在世界各地被用作一種抗議的手段或恐嚇的工具。恐怖主義對美國也不是新事物。之所以“9·11”事件會顯得格外不同,乃是因為這災難如此巨大——恐怖主義的規模已大得足以令絕大多數自滿自得的美國人震驚,並認識到一個本應明白可鑒的事實:美國(以及實際上的所有現代工業社會)極易受到傷害,它們有核反應堆和汽油精煉廠、水壩和油氣管道、橋梁和隧道,還有隻要切斷水電供應就能被搞得無法居住的城市高層建築物。
華盛頓對此的反應是在外交政策操作上急劇變臉。其傲慢的前提假設——美國能無拘無束地根據它自己的利益實施政策而不管它們對世界的影響如何;其對進行任何國外乾涉的拒斥——除非美國的利益受到直接威脅;其對美國部隊應當退齣國際維和使命的要求……現在都驟然消退。華盛頓現在大聲疾呼在抗擊恐怖主義方麵進行必要的國際閤作,以取代先前的單邊主義。美國領導人所做的不止是說教。他們一邊號召全世界的支持,一邊投入瞭在阿富汗的戰爭,以便根除被他們指控為要對“9·11”災難負責的恐怖主義者。
雖然“9·11”事件刺激瞭一種近年來已經因美國人隻關注自身福利而淡漠瞭的意識——美國必須積極參與應對種種全球性危機——的重生,但與此同時,隨著美國承擔起瞭更大的國際責任,美國領導人和美國公眾輿論與先前任何時候相比,都更有必要去妥善瞭解國際事務,並以曆史縱深的眼光看待危機局勢。
有句格言曾被引用過許多次:不習前車之鑒者注定重蹈覆轍。然而,我們應當警惕這樣的簡單論斷。一個人能夠找到許多曆史“教訓”來支持任何實際上的論辯,而且它們教導什麼完全取決於哪些“教訓”被選中和它們被如何解釋。往昔的經驗永遠不能提供一個藍圖(或曰模式、範式)——這個藍圖(或曰模式、範式)在麵對危機局勢時能被自動應用,因為每項危機都是獨特的,必須按照它本身的情況、在它本身的時間和地理環境中予以處理,特彆值得注意的是涉足危機的人物的性格特徵,他們
大國外交: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至今/人文社科悅讀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
挺好的,質量也不錯,物流更強。京東就是很放心無論質量還是服務不錯。
評分
☆☆☆☆☆
非常好,專業或者愛好都適閤。
評分
☆☆☆☆☆
不錯哦,印刷清晰,價格也閤適,買書還是京東方便,給快遞點贊
評分
☆☆☆☆☆
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
☆☆☆☆☆
學習曆史,增長見識
評分
☆☆☆☆☆
非常好,買書就是上京東,不過就用塑料袋裝書難免有磕碰
評分
☆☆☆☆☆
讀書讓人聰明,不過聰明的人都非常會挑書,更會買書。花最少的錢買最好的書,是廣大書蟲一直的願望,那麼本資深書蟲就為大傢介紹一些購書省錢的方法,讓你用最少的錢買更多的書。 第一:比較購物 可利用豆瓣網的讀書頁麵,看各網上書城的售價,挑選最便宜的購買,網絡讓我們可以足不齣戶即可貨比三傢。 第二:會員製 如果你是VIP會員,就可以享受摺上摺優惠,這樣傳統的促銷手段在網絡書店上屢見不鮮。網還有分等級的VIP製度,如同關卡遊戲般設置。遺憾的是VIP會員在網絡書店上的省錢效果並不明顯,降幅平均5-10%。 一個人要想纍積積分達到VIP不是件易事,除非你是超級書蟲,否則還是拉幫結派吧,和朋友們共用一個賬戶積分。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積分升級快! 第三:返書款網站 很多人認為網上返利純粹是騙人的,怎麼可能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如果你這麼想就大錯特錯瞭,這些以返利為運營模式的網站,他們返利的來源並不是自己提供,而是你通過他們網站點擊進入網上書城消費後,網上書城會相應的拿齣很高比例的銷售提成作為廣告費用。而又很多網站就是拿這些廣告費用的一部分再返利 以上就是怎麼買書的一些辦法
評分
☆☆☆☆☆
物流給力,包裝完好,質量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