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5
他的文字使很多人落泪同时也招来了无数谩骂甚至死亡威胁;他的文章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但又砸了很多人的饭碗;他的每一句话都会被最挑剔地审视;他的所有行为都遭受形形色色的攻击;他认为最可贵的品质是正直,却时刻被谩骂、歪曲、污蔑、诋毁、骚扰、甚至死亡威胁。
不论你是否喜欢方舟子,他是当下中国绕不开的话题,是当今社会上最受关注的人物,他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新闻,成为社会热点。无论是揭露肖传国、唐俊、李开复还是打假韩寒,由他引发的话题都是如重磅炸弹掀起经久不散的网络大战。这个冷峻理性,文笔犀利,高举“脑中有科学,心中有道义”大旗的“打假斗士”究竟是如何炼出来的?本书由作者亲自挑选了自己30年写作生涯的代表作品180余篇,横跨文理,科普、历史、诗歌、杂文、散文无不涉猎——或与才女一唱一和,或与伪士唇枪舌剑,它向你全面展示方舟子脚踏科学与人文之舟,拳打虚假与愚昧的智慧。
《方舟子自选集》将给你展示一个真实的方舟子。阅读它,你会对方舟子有个全新的认识,并将带你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方舟子自选集》精选了著名学者、科普作家方舟子的科普与人文作品180余篇,分为科学、生命、健康、科学史、历史、诗歌、散文、杂文几部分,全面反映了作者长达30年的写作生涯,诠释了作者“脑中有科学,心中有道义”的人生理念。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著名科普作家,1967年9月28日生于福建省云霄县,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已出版《批评中医》、《基因时代的恐慌与真相》、《科学成就健康》、《爱因斯坦信上帝吗?》、《大象为什么不长毛?》、《神秘现象不神秘》、《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我的两个世界》、《方舟子自选集》等著作20余部。1994年创办全球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1995年组织编写第一个中文网络游戏《侠客行》;2000年创办中文网上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立此存照”,每年揭露百余起各类学术腐败事件,涉及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众多领域,被誉为“学术打假斗士”;2012年因揭露“韩寒代笔事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由于方舟子对科普和学术打假做出的突出贡献,他多次获得媒体及学术刊物颁发的各种奖项。2012年,获得英国《自然》杂志和英国科普组织“理解科学”联合评选的首届“约翰·马多克斯(JohnMaddox)捍卫科学奖”。该奖奖励那些倡导与公共兴趣有关的可靠科学和证据,特别是那些在从事这一领域时面临困难和反对的人。2013年,在美国获得第24届全球反欺诈大会颁发的“克里夫·罗伯森(CliffRobertson)哨兵奖”。该奖每年奖励一个揭露本行业黑幕、“舍己求真”的人。
序言
今天是2012年的最后一天。年份的更替不过是人为设定的,今天与明天并没有实质的不同,但可以借机给自己的生活作个盘点。对已不年轻的人来说,这更是个怀旧的日子。毕竟,我的写作已经有30 年的历史,比许多读者的年纪都大。
不算课堂作文,我的写作历史可以从1982年我上高一的时候算起。当时受鲁迅《野草》和朦胧诗的影响,我尝试着写了一些诗歌,记录一个少年的梦想。那基本上是自娱自乐的练笔,只有几个爱好文学的同学知道。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听说后,要了去看,本是要表示对我的关心,但诗歌中透露出来的“不健康思想”让他非常恼火。他要对我进行思想教育却遭到了我的抵制,于是宣布我无可救药,我因此差点被迫转学,最后是“辞掉团内外一切职务”转去了另一个班级。
我的诗歌写作并没有因为这场风波而中断,反而被刺激写得更多,表达也更为隐晦。那自然都是不适合发表的很幼稚的习作。到1987年我上大三的时候才写出了在今天看了也不会觉得羞愧的诗作。大学时适逢校园诗潮,我几乎只写诗,更直接的思想表达则是写在给朋友们的信中。当时还没有电子邮件,每写一封信都要郑重其事、字斟句酌,其中有的也算得上是在写随笔,只是写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要发表。多年以后,我翻看我在1989 ~ 1990年间写给朋友们的信,大为感慨,略作整理放到网上,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记录。几个月前这些信被人不怀好意地翻出来,在网上大肆传播,不料却感动了一批同时代的人。很多人正是因此才知道,我曾经还是个文学青年。
我当文学青年的时间不短,一直到30岁以后我才基本不再写诗。诗歌对我来说是很私人化的东西,从未想以此成名,也就没有发表的欲望,只是偶尔会选出一些寄到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报刊上发表,更多的则发在自办的内部刊物上,以及给诗友的信中。因为没有发表的压力,所以写得很从容。
发表的欲望是在1993年8月我发现互联网中文讨论组后才被激发出来的,从那以后我几乎天天都要在网上写点东西。在网上随写随贴的这些东西,是为了论战、交流,在时过境迁之后值得重温的极少。即使是有计划的写作,比如我在上网初期曾写过50多篇《大明小史》,虽然到现在还有人恭维,但也写得非常随意。在1994年办了《新语丝》月刊之后,我才开始写一些比较认真的文学、文史作品发表在《新语丝》上。比如那几篇描写明朝人物的历史随笔,最早都在《新语丝》登出。因为我一开始就是把《新语丝》当成品牌来经营的,对自己发表在上面的东西,写得也更为用心。
在2000年以前,我的写作以文学为主,只是零星写一点科普文章。2000年以后我转为以写科普文章为主,这是因为我意识到了在中国做科普的紧迫性,并因此在报刊上开了科普专栏。特别是2004年12月在《中国青年报》开的“一言堂”专栏,让我养成了每周写一篇科学小品文的习惯,也因此形成了一个每周追读我的科普文章的读者群。这个周专栏在2011年10月《中国青年报》由于某种人际关系原因要和我划清界限而将其取消后,转到《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并持续至今,大概会一直持续下去,即使发表的地方会有变动。文学写作也许只是我一时的兴趣,科普创作则是我一生的事业,就算报刊等传统媒体的阵地全部丧失,也还有互联网可以坚守,而事实上网络媒体的影响早已超过了传统媒体。
我写过的较为正式的各种体裁的文章,算下来已有2000多篇,其中大部分已结集成20多本书出版。这些文章我自以为写得还算认真,所以并没有几篇会让我在现在觉得拿不出手,即使是写于20多年前。要从中选出100多篇编一本选集并不容易,就像要在一群属于自己的孩子中挑出几个来特别宠爱一样,难以割舍。我基本上是根据印象选出我自认为较为满意的作品。在作初选后,我在网上发帖请读者推荐一两篇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我的文章。反应是出乎意料地热烈,读者推荐的文章中相当一部分在我的初选中漏掉了。我把它们补充进去后,篇幅增加了一倍。所以这个自选集其实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某些文章由于内容敏感,现在还只能登在网上,虽然我很想收录。还有些文章,我写的时候花了心血,但由于篇幅太长,只好割爱,例如《美国电影史话》、《无神论者是什么》、《中文国际网络纵横谈》、《诗律浅说》等,在此存目。由于是选集,收录的文章必然与我以前出的书有很多重叠。即使你以前已读过,也不妨再读一遍。
我选文的一个标准,就是能耐读,我自己见了也还有重读的兴趣,其中有的我自己就读过多遍。
有一次我乘坐飞机,邻座恰好有一个人在读我新出的《我的两个世界》,我愉快地给他在书上签名。我在微博上提到此事后,一些旅行的读者也晒出《我的两个世界》,等着与我的偶遇。这本书也许更适合带着去旅行。我在飞机上等你。
方舟子自选集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方舟子自选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早就听说过方先生大名,有幸读到他的书,能真正的了解他,走近他,实乃幸事
评分科普,重塑自己的头脑。
评分不错。只是奇怪,为何只有精装本?
评分好书啊。一直缺货,总算到货了。
评分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很好看,非常值得买,建议购入。
评分心中有道义,脑中有科学。科普的同时有一颗侠义之心。
评分方舟子的书非常好,科学理性分析问题,逻辑强,不像那些浆糊脑袋编的垃圾书
评分还没打开送货速度快快的!
方舟子自选集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