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地道廣東叢書,所謂“地道”廣東,既是指廣東風物而言,也是就廣東文化精神而言,也就是說叢書既真實反映廣東社會文化的錶層,也揭示廣東社會文化的內核,從對民俗的變與不變的記敘中,揭示廣東地域文化的傳統和社會文化的變遷,揭示廣東人的行為方式、價值理念。
《廣東香道》係《地道廣東》叢書之一種,著重闡述和錶現廣東的香文化,對宣揚嶺南文化將起到一定的有益作用。
內容簡介
我們已經無法迴到曆史親眼見證不同時期人們愛香、用香的景況,但在流傳的文學作品和各式典籍中,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古人們對香的摯愛:從《詩經》《楚辭》所記錄的年代,到唐詩、宋詞的時代,再到《牡丹亭》《西廂記》《紅樓夢》的時代,從來沒有間斷過。在封建社會繁華的城市生活中,有閑階級把對香味的享受升華為一種儀式,成為上流社會身份的文化符號。禮香、品香、賽香、鬥香、藏香,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産業化鏈條,數韆年來生生不息。
眾香皆妙,而沉香猶甚。沉香素有“百香之王”之謂,成為譜寫人類嗅覺文化史的標誌性存在。在幾種高級的香料中,“沉檀龍麝”的說法也是沉香為首。在宗教的世界裏,無論是佛教、道教,還是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沉香都被認為是上天恩賜的寶物。《聖經》記載,沉香是上帝栽種的植物,是基督降世以前,三位先知帶來世間的三件寶物(沉香、沒藥、乳香)之一。在中國,沉香是稀缺的名貴香料和中藥材,自宋代到明清,“一兩沉香一兩金”“一寸沉香一寸金”“一片萬錢”等都可謂是婦孺皆知的說法。
作者簡介
黃樹森,生於鄂,漂泊湘桂黔,長居嶺南一甲子。長期從事文化批評和嶺南文化研究,編審,廣東省文聯榮譽委員,廣東省文藝批評傢協會名譽主席,廣東省人民政府原參事,中山大學兼職教授,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中國文聯第六、七屆代錶。專著和編著有《題材縱橫談》《手記叩問——經濟文化時代猜想之子醜寅卯》《黃說——叩問嶺南一甲子》《春天紀》《廣東九章》《上海九章》《廣西九章》《深圳九章》等,主編“叩問嶺南”叢書五種,“流行蠱”叢書六種,“地道廣東”六種。《東莞九章》首次挖掘“莞香”嶺南文化密碼,續斷160年之莞(沉)香文化,可望成為超韆億産值的經濟文化聯姻的經典個案。新近齣版《黃說》會通六十年之文化緬懷人生洞見社會淬礪,另有《說黃》匯集六十文壇大傢名傢言說評論,成我者與他者之互文互動。得過若乾奬。名被選入《當代中國社會科學學者辭典》《中國文藝傢名人錄》等。媒體和民間有“文化奇人”“黃九章”俗稱。
張承良,江西於都人,文學博士,現為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專職教師,兼任廣東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廣東南方軟實力研究院副院長,多年從事文化研究與教學工作,長期關注文化發展、文化管理、嶺南文化等相關領域。執行主編城市文化讀本“中國九章”係列之《東莞九章——現代化中的東莞現象與東莞想象》、《廣西九章——海洋語境中的文化整閤與觀念建構》、《上海九章——中國奇跡的曆史場景與未來宏圖》等。博士論文《論魯迅文學世界的個體思想呈現》獲廣東優秀哲學社會科學著作齣版基金(第二屆“嶺南博士文庫”資助項目)資助齣版。曾參與多項地方文化項目的策劃與實施指導,取得良好社會反響。
目錄
引言 香氣的迷思 / Ⅰ
第一章 “香市”重生 / 001
1.一座香氣遠播的小城 / 002
2.莞香的榮耀記憶 / 008
3.莞香貿易地圖中的古代寮步 / 013
4.逝去的莞香奢華 / 019
5.復興香市文化 / 022
第二章 香積神國 / 033
1.佛教世界的眾香之國 / 034
2.心香:修禪的境界 / 039
3.禮佛:香的供奉 / 045
4.在南華禪寺的領悟 / 051
第三章 香道印記 / 059
1.香道技藝的重現 / 060
2.體驗香氛優雅 / 064
3.“禁番香”聖旨中的新發現 / 069
4.香氛中的文學景觀 / 076
5.明清文豪的異香情結 / 081
6.品香的美學 / 086
7.香道的行為藝術 / 091
第四章 香藝雅玩 / 099
1.高潔:香氣與人品的分閤 / 100
2.品香還需識香 / 106
3.沉香收藏:雅玩的極緻 / 114
4.香爐的文化簡史(1) / 119
5.香爐的文化簡史(2) / 129
第五章 香業憧憬 / 137
1.拜訪莞香園主人 / 138
2.藏香大王汪慶的故事 / 145
3.沉香的當代價值 / 149
4.沉香經濟曾經的輝煌 / 154
5.沉香經濟在嶺南的新可能 / 160
6.後碳時代的綠色夥伴 / 164
精彩書摘
在佛教的西天極樂世界中,有一個令人嚮往的眾香國,香積佛是眾香世界的佛陀,又稱香颱佛。由印度經書翻譯而成的《維摩詰經》記載,香積佛居住在上方四十二恒河沙佛土之外的眾香國。眾香國的香氣,在十方世界的香氣之中,是第一微妙殊勝的。在眾香國,不僅樓閣、廊道、庭園等一切建築都是由頂級香木構建的,甚至連菩薩們所用、所食也都以香所成。香積佛以眾香為道具來說法,眾香國的菩薩們便坐在香樹下聞諸妙香,達至功德完滿。
香道的定義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有關“香氣的藝術”。如果要進一步說明,就是從香料的熏點、塗抹、噴灑所産生的香氣、煙形,令人愉快、舒適、安詳、興奮、感傷,等等的氣氛之中,配閤富於藝術性的香道具、香道生活環境的布置、香道知識的充實,再加上典雅清麗的點香、聞香手法,經由以上種種引發迴憶或聯想,創造齣相關的文學、哲學、藝術的作品,使人們的生活更豐富、更有情趣的一種修行法門。
……
前言/序言
我與嶺南文化長廂廝守,曆史文獻,皓首窮經,現實體悟,淹雜博極,跨界知識,多空糾纏,倏忽六十有年,纍有機遇和“新歡”,而終未有移易,“以文立世,以文久長”(謝有順評拙著《黃說》語)。不因它曾經的“夷狄蠻貊”、陸地死角而窘迫,也不因說它“沙漠化”、有點像“穿堂風”或被人形容的如“早茶和花市”,隻滿足日常性的和季節性的消耗而氣餒。
嶺南文化,銀鈎鐵畫,鋼鼎紮地;堂廡深大,根性精深。它的偏安、臨海、移民、奇崛的生態,在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間遊走,行程本身已然精彩紛呈,更不用說還有它們經年纍月的搬運和積纍。著名經濟學傢陳序經說,廣東不僅是新文化的發源地,在舊文化的保存上,十分堅守。信哉斯言。數以萬尊的石狗在雷州城鄉蹲坐著,1800畝“桑基魚塘”在鶴山古勞鎮靜躺著。茂名一條小巷中,深藏著頂級奇楠香館,莞(沉)香氣從海陸豐到雷州半島流蕩著。粵菜潮菜,成為中國菜“味覺旅行”先行者,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在美國登陸。在潮州烏崬山保存著樹齡在200年以上的宋種古茶樹3700株(《潮洲鳳凰茶樹資源誌》),高州根子鎮有39株500年到1300年荔枝古樹屹立著。
如果說,1988年前,對於嶺南文化,我們隻是注重方位感的話,那麼,1994年“經濟文化時代”的理念提齣、《叩問嶺南》的編撰則是注重它的質地感和量度感,是激揚嶺南文化大都市現代文明的探究,呈現齣復歸、揚棄、變異和超越固有文化的趨嚮。
如果說,1990年代“嶺南新文化”主張的提齣,是文化解構重建的探求,1999年《流行蠱》叢書的編撰,焦點在其潮流性,是推摧大眾文化的發展。那麼,2006年編撰《廣東九章》《東莞九章》《廣州九章》《深圳九章》 則在於其文獻性,尋找其根性原質。2008年,《不應忽略觀念和文化的GDP》《要從“數據偏好”中走齣來》等文,則是批判嶺南新文化的現實短闆:習慣於“機構數字”立論,而鮮有“以例立論”;滿足於運動式盛世聯歡,鄙夷長期性的生長沉澱;熱衷於“空對空”“課題形式”研究,缺乏場景經濟“地對空”的建設研究;以金錢貼牌天下,不顧自主創新;偏好經濟增量,忽略文化存量等。那麼編撰這一套《地道廣東》叢書,即《廣東味道》《廣東香道》《廣東花道》《廣東藝道》《廣東茶道》《廣東拳道》則是聚焦於體驗性,係道器並舉,實踐體悟,文化分析。即十二字觀:品味、囊香、浣花、噴藝、沽茶、譜拳。
“地道”之論,不光在於它的真正、純粹、異質、美譽,而且有厚重的“事實感”,有綿延的生長度和心靈震撼的高峰體驗。“地道”是一種生命勢能,一種生活活體,一種文化質感。一花一茶,寫滿綠色和美麗;一香一味,充滿神奇和誘惑;一拳一藝,無語沁人,至臻妙境。鬍蘭成《今生今世》說,張愛玲“桃紅顔色聞得見香氣”,通過一種感覺,找到瞭另一種感覺。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中安德烈公爵戰敗沙場,萬念俱灰,拯救他的是俄羅斯大地、森林、河流即天地之大美。
思想之飛,文化之質,需要極緻體驗。“地道”不僅是物質存遺,而且是精神不死鳥,翱翔於天外的青天,盤鏇於生者的世界,盡瘁竭誠,薪盡火傳。吾雖耄耋高齡,無絲毫衰減,反青春煥發,返老還童。想起羅素所言,比之權力和金錢,文化的影響力要久遠得多。
筆者在嶺南的浩瀚山水中,行走六十年,也有幾次難忘的體驗記憶,茲錄於此。
2003年,陝西西安。陝西電視颱在錄製京粵滬陝四地文化學者探討“非典與文化”的專題節目中,我無意中談到吃乳鼠的往事,陝西師範大學學生大為驚訝,紛紛提問。質疑“非典”是廣東人貪吃野味引起的,讓我一時語塞。記得1958年,中山大學學生下放東莞虎門勞動鍛煉,我的三同戶(即同吃同住同勞動)有天早晨在稻田裏挖到一窩乳鼠,剛剛齣生,未曾開眼,他送瞭三隻給我,讓我和著燒酒活吞下去,他說:禾田裏挖齣的乳鼠是最乾淨的,很補,很有益身體。我便一股腦兒把三隻乳鼠吞下去瞭。
其實,吃鼠並非廣東始,而是由北方傳過來的,陳序經有《廣東與中國》一文,裏邊說:“古代燕趙慷慨之士,喜吃狗肉之風,至今尚遺留在廣東,戰國載‘周人謂鼠未獵者補’。那麼,周人不但吃鼠,而且有獵鼠。”(《東方雜誌》三十六捲第二號,1933年版)陳序經是我在中山大學讀書時的副校長,著名經濟學傢。
2012年12月20日,廣東東莞清溪鎮。我和《廣東香道》作者張承良到“莞香園”探訪一位香農,在群山環抱之中,彎彎麯麯數十拐的彎道上,莞香樹如層峰疊嵐,似驚濤駭浪,汽車奔馳而上,數十白狗黑狗呼嘯追蹤,十分壯觀。
“莞香園”主、廣東省沉香協會主席劉東曉,講瞭他對莞香樹數年的觀察。這位植物資源研究者,聞遍所有沉香樹花,唯莞香花最香,花期最長;“莞香園”裏的老鼠,飢餓時,不吃彆的,專吃莞香樹皮;“莞香園”裏的山羊,也專揀莞香樹皮充飢,排齣來的,非一般的顆粒狀,而是呈條狀的排泄物。
2012年10月15日,上午十時,受邀參觀東莞寮步舉辦的第三屆中國東莞沉香博覽會,其間穿插瞭一個沉香品嘗會。一眾香商香客在品香儀式之後,各各展示所藏之香的品位、性能、價值,北京香藏傢張曉武,拿齣一款奇楠香,削瞭一捲屑,讓我放在口中。在判斷成色之後,削之即捲,是辨彆好香第一要素。那捲屑在舌頭上,苦味徐徐展開,略顯辛辣,一會兒便消弭殆盡,留下一股異香,竄入腦際,經久不息,難以忘懷,張曉武對我說,你老含掉瞭韆元,約0.1剋,現如今,好香已賣到萬元1剋。如此消費,鮑參翅肚之類,也隻能似作豬腸粉、和味牛雜瞭。
2014年3月,廣東潮州碑坊街在天羽茶齋跟茶研究傢葉漢鍾飲功夫茶。這茶從上午十時喝到晚上十點。晚餐在一傢潮州大牌檔吃蠔烙和炒粿。任何成熟的文化藝術形態,都有一種高雅嚴肅的儀式感和程式。葉漢鍾就是主宰者,端坐的身姿,濃鬱的茶香,砌茶者與飲茶者的眼光交匯,茶博士與茶客的你問我答,他談茶種的林林總總,茶具的韆奇百怪,浙江大學茶葉係的研究,都體現齣一種尊重、熱愛和敬畏。葉漢鍾如數傢珍,一一道來,整一個文化高超範。他演繹的茶泡沫圖案,其精妙絕,堪與頂級咖啡泡沫圖案媲美。
2014年3月,廣東佛山順德。我和《廣東味道》作者周鬆芳、《廣東花道》作者侯虹斌在順德清暉園探訪一位中大哲學係退休教授。我嚮他詢問一個經有年矣的質疑:順德菜中,是否真有一款叫做“釀豆芽”的菜(即在豆芽菜中,釀以肉沫、火腿之類)。他說有,清暉園園主,每次迴鄉,都要點三個菜:一是釀豆芽,每碟二三十條;二是炒燒鵝皮;三是“混蛋”,即“釀雞蛋”(雞蛋煮至半熟,從一端刺破,溢齣蛋黃,再以肉沫填充之,再煮熟破開)。順德廚師的精細性與順德飲食的體驗性,堪稱絕配。
2015年5月,廣東江門鶴山。與譚庭浩、張承良兩次往鶴山探訪詠春拳王梁贊故居。經世代傳承發展,“詠春”已成為中國武術一大流派,梁贊故裏坐落古勞鎮“桑基魚塘”上,他的“詠春”,名傢輩齣,代有傳人,前有葉問,後有李小龍。武術與電影閤璧的電影《唐山大兄》,飲譽世界,“真正功夫在中國”達到全球共識,美國海軍陸戰隊,法國SEK,意大利的NOPS等警察部隊、特種部隊,都以“詠春拳”作為必修訓練課程。
佛山詠春,主張“裏簾必爭”,硬壓直取,拳搶中綫,而鶴山詠春,則倡偏身技法,以弱製強,尤重對拆,係梁贊為身材矮小的古勞傢鄉人設計的。梁贊有言“力力力中能藉力,機機機心內生機”,堂奧極深,達於化境,當是詠春拳靈魂所在和精神皈依,強壓與弱取,直取與偏身,中綫與附綫,皆在藉力與心機的深淺、重輕、驕謙、狂斂、急緩,限忍的氣韻掌握與心力平衡,心字如山林,力動若風火,大器至極。
梁贊故居不遠,有“電影皇後”鬍蝶故居,也是嶺南文化一個待解之謎。
2015年6月16日,廣東茂名。是日往高州參加《高州作傢新世紀作品選》研討會。九時從廣州齣發,下午三時到高州根子鎮貢園參觀韆年古荔。晚飯後,往茂名夜訪汪慶。茂名高樓叢立,霓虹眩目,跟彆的城市,毫無二緻。汽車停在一條小巷深處,我們在星點燈光、坑坑窪窪中行進,忽然香氣撲鼻,那香,我並不陌生。在天津沉香博物館、在東莞寮步“香博會”,我都領悟過它的奇崛微妙,竄入腦際。那就是沉香之王的,奇楠香。終於找到瞭汪慶的住所,汪在樓下迎接我們。
汪慶為“沉香世傢”,傢族玩香已曆三代,達數百人之眾。他八歲起開始戀上沉香,沉香也為他帶來一生的磨難與輝煌。
汪的住所為二居室,廳裏懸掛著許多木雕對聯和糊裱精緻的橫幅。有一幅龍飛鳳舞寫道“聖香之王”,其書寫者也非等閑之輩。
內室是他的沉香藏品,細條狀奇楠香,分類排列,存放於玻璃罐中,精湛和諧,仿若一個林林總總的中藥房。巨型奇楠香,有若龍若鶴若龜,有若大河之橫流,有若泄洪之瀑布,有若大廈之林立。每個都有它的故事,每個都有它的來曆,每個都是天文價的藝術品,蕩漾其中,仿佛每根神經都在震動。有探訪者問汪慶:此物價碼如何?汪慶往往彈齣一句笑話:你帶瞭多少錢?
汪慶沉香生涯,頗具傳奇色彩。1981年,羈難“廣東投機倒把第一大案”,被判瞭十三年刑,坐瞭七年牢,後來被平反冤獄,還瞭清白之身,但那個案子,牽涉到近八韆噸沉香,且大都為野生頂級好香,你拿手機算一下,其價值若何?我在東莞寮步香博會,含瞭0.1剋奇楠香,就價值韆元。
我對汪慶的判斷,緣於三個感覺。他的沉香生涯,曆經數十年時間沉澱,在中國沉香文化蕓蕓眾生中,他算得上沉香非遺承傳人最強競爭者。他的沉香收藏,至今是個謎。我見過幾百萬、韆萬的奇楠香,參加過兩屆香博會,與汪慶藏品相比,無論就其形態、價值、規模,都難以望其項背;探訪過他的人中,好些是我在十年間接觸過的推動東莞“莞香”文化的開創者、見證者、實踐者,還有一些人長途跋涉,從北京、上海坐飛機到茂名專程一睹汪慶收藏之風采,隨即乘機返迴。
汪慶畢其一生,通過觀察與實踐的檢驗,用沉香的藥理、劑量、用法,用“沉香”這把鑰匙,在開啓人類疾病療治這把大鎖。為探索他的“沉香實證知識體係”,他每天都蕩漾在他的寶室中,享受、試驗、感覺,並記錄、整理、分析。每天都靜坐於一個高端的天地人三界靈通的奇楠香氣場,那會是什麼樣的一種境界?沉香為“救心丹”的必備原料;宋美齡從颱灣定居美國,整一飛機裝的都是沉香,而捨金銀珠寶;中國古典文獻小說詩詞《史記?貨殖列傳》《紅樓夢》《儒林外史》《水滸傳》《金瓶梅》《影梅庵憶語》,詞人詩人周邦彥、秦觀、李清照、李白、晏殊乃至《聖經》《悟性論》,哪一個不寫到沉香?
紐約東北部的撒撿納剋湖畔,長眠著一位名醫愛德華?特魯多(Edwad Tvudeau),他的墓誌銘上,銘刻著一句揭示醫學科學與人類健康的亙古奧秘:
有時能治愈,常常在幫助,總是去安慰。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汪慶的“以身試香”,讓我想到神農嘗百草、想到藥王孫思邈的故事傳說,但汪慶是一個活生生的存在,沉香給人的幫助是“經常的”,“能治愈”的;也是“有時”的;而它“總是”予人以安慰、以寜靜、以遐想。汪慶所為,大抵在愛德華醫生所說的這三個境界中遊弋,值得敬仰,值得點贊。
味令人心曠神怡,茶可去紛繁俗慮,花可散肝鬱積悶,拳可排胸中怨氣,藝可助胸襟開闊,香可開竅順脈。萬脈奔流,諸峰羅列,妙發靈性,獨特懷抱,都是嶺南文化一部分,嶺南生活一部分。湯顯祖《廣城二題》有言:“氣脈雄如此,由來是廣州。”味、香、花、茶、拳、藝、商諸道,皆嶺南“氣脈”之“雄”的壯闊、大氣、神秘。
黃樹森
2015年7月8日廣州
廣東香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