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剋思主義中國化史·第二捲·1949-1976/馬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一輯

馬剋思主義中國化史·第二捲·1949-1976/馬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一輯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王樹蔭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215594
版次:1
商品編碼:1177337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馬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一輯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64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1949年10月至1976年10月,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曆史進程中承前啓後的重要時期。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成功實現瞭中國曆史上極深刻極偉大的社會變革。中國共産黨沿著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第二次結閤”這條主綫,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時代主題,開始瞭全新的探索曆程,既有凱歌行進的崢嶸歲月,也有挫摺失誤的麯摺曆程,取得瞭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瞭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為新的曆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瞭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本書將全麵闡述這一時期中國共産黨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的麯摺曆程與經驗教訓,係統展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探索中國社會主義道路、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第二次結閤”進程中的理論成果。

作者簡介

王樹蔭,男,1958年9月生,江蘇南通人。北京師範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高校馬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會副會長,全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閤會常務委員,中共北京黨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理事會副理事長,北京市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會副理事長。主持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教材編寫課題 “中國共産黨思想政治教育史”和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項目3項、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與重點項目各1項等;齣版專著、主編教材15部(套),發錶學術論文120多篇;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一、二等奬,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三等奬。

目錄

導論
一、1949—1976年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綫主題
二、1949—1976年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
三、1949—1976年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第一章《共同綱領》的頒布與新中國的成立
一、《共同綱領》對新中國的設想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及其曆史意義
三、新中國外交方針的製定與實施
四、黨的七屆三中全會與“不要四麵齣擊”
第二章新民主主義建設理論與實踐的探索
一、土地改革任務的完成
二、對新中國社會性質和特徵的判斷
三、新中國初期的整風整黨運動
四、第一個五年計劃和各項建設事業的展開
第三章馬剋思主義指導思想地位的確立
一、意識形態領域對資産階級唯心主義的批判
二、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運動
三、《毛澤東選集》和馬列著作學習運動
四、加強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章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一、馬剋思主義經典作傢關於過渡時期的理論
二、過渡時期總路綫的提齣
三、“三大改造”的基本曆程和基本經驗
四、對社會主義過渡理論的創新
第五章中國社會主義基本政治製度的建立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憲法
二、人民代錶大會製度的建立
三、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閤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推進
四、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的建立和發展
第六章“第二次結閤”與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任務
一、“以蘇為鑒”與“第二次結閤”的提齣
二、《論十大關係》的發錶
三、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戰略構想
第七章中共八大與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一、國內外形勢的變化與中共八大的召開
二、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多方麵探索
三、關於執政黨建設理論的探索
第八章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的創立
一、馬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基本思想
二、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顯現
三、《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發錶
四、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的新發展
第九章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的兩種傾嚮及其變化
一、反右派鬥爭與對社會主義主要矛盾認識的改變
二、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綫與“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三、糾“左”的初步努力及其成果
四、廬山會議與“反右傾”鬥爭
第十章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與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深化
一、調查研究與學習馬列主義經典著作
二、國民經濟和社會政治關係的調整和鞏固
三、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成果和經驗教訓
第十一章社會主義思想文化教育事業和理論的發展
一、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二、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理論的發展
三、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和理論的發展
四、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多方麵發展
第十二章外交方針的調整與中蘇兩黨意識形態的紛爭
一、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中蘇分歧的緣起
三、中蘇兩黨意識形態的論戰
第十三章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重大麯摺
一、對社會主義社會階級鬥爭狀況的重新估計
二、城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展開及其教訓
三、“無産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及其後果
四、“文化大革命”與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失誤
第十四章堅持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正確趨嚮的不懈努力
一、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的艱難發展
二、國際戰略和外交方針政策的調整
三、1975年的全麵整頓
結束語
後記

精彩書摘

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共産黨成為全中國的執政黨,馬剋思主義中國化進入瞭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成功實現瞭中國曆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中國共産黨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全新主題,開始瞭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第二次結閤”的探索曆程,取得瞭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瞭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為新的曆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瞭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一、1949—1976年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綫主題中國共産黨的曆史,就是一部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史。馬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貫穿中國共産黨曆史發展的全過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馬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共産黨剋服瞭把馬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産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嚮,找到瞭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實現瞭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形成瞭毛澤東思想,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成為指導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有力武器。1949—1976年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綫是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閤”,主題是中國共産黨人麵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全新時代課題的不懈探索。新中國成立至1976年間,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國人民,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提齣瞭過渡時期總路綫,創造性地完成瞭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嚮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建立瞭社會主義基本製度,進入瞭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49—1976年,在中國共産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在馬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曆史階段,既有凱歌行進的崢嶸歲月,也有挫摺失誤的麯摺曆程,前承新民主主義革命曆史淵源,後對改革開放新時期産生重要影響。無論是成就與經驗,還是失誤與教訓,都是一筆寶貴財富。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産黨人推進馬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第一次曆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包含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過渡理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建立新中國以後,如何從新民主主義走嚮社會主義,中國共産黨人提齣瞭過渡時期總路綫,開創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瞭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確立以後,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這是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是黨麵臨的嶄新課題。中國共産黨人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鑒戒,把馬剋思列寜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閤”,“為我們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積纍瞭經驗和提供瞭條件,為我們黨和人民事業勝利發展、為中華民族闊步趕上時代發展潮流創造瞭根本前提,奠定瞭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前言/序言


馬剋思主義中國化史·第二捲·1949-1976/馬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一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馬剋思主義中國化史·第二捲·1949-1976/馬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一輯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馬剋思主義中國化史·第二捲·1949-1976/馬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一輯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馬剋思主義中國化史·第二捲·1949-1976/馬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一輯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馬剋思主義中國化史·第二捲·1949-1976/馬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一輯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