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卓然于众的捷径创造奇迹的法则
剖析自己的弱点,学习他人的优点=成功之路
内容简介
《人性的弱点全集》是戴尔·卡耐基的经典励志杰作。卡耐基用丰富的事例、严谨的逻辑、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从不同方面,对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平安快乐的要诀、如何使人喜欢你、如何赢得他人的赞同、如何更好地说服他人、让你的家庭生活幸福快乐等处世智慧,进行了指向性、实用性极强的论述。
作者简介
戴尔·卡耐基(1888—1955),二十世纪的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作为精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学的著名演讲家,他毕生致力于人性问题的研究。
精彩书评
★由卡耐基开创并倡导的个人成功学,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有志青年迈向成功的阶梯。通过他的传播和教导,无数人明白了积极生活的意义,并由此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约翰·肯尼迪(美国第35任总统)
★除了自由女神,卡耐基就是美国的象征。
——《纽约时报》
目录
01 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
01不招惹蜂巢才能采到蜜
02 人际交往秘笈
03 强者四海皆为我,弱者寸步也难行
02赢得他人喜爱的六种方式
01 让自己受大众喜爱的秘密
02 怎样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
03 将别人的名字牢记在心
04 你是个健谈的人吗?
05 如何让他人感兴趣
06 让大家都喜欢你
03 如何让他人赞同你
01 争辩毫无用处
02 避免他人对你充满敌意
03 当即承认错误
04 投其所好
05 苏格拉底的秘密
06 正确应对他人的抱怨
07 让对方顺利合作的方式
08 如何创造奇迹
09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10 人们无法拒绝这样的请求
11 电影电视皆如法炮制
12 束手无策时,请使用撒手锏
04 如何说服他人,成为领导者
01 委婉指出别人的缺点
02 批评的尺度
03 先做自我检讨
04 没有人喜欢被人役使
05 保留对方的面子
06 勉励他人,使之到达成功的彼岸
07 用赞誉来振奋他人
08 鼓励更容易使对方改变自己
09 让别人愿意为你效劳
05 由一封信创造的奇迹
06 幸福家庭生活的七大要点
01 这样做就等于在埋葬婚姻
02 别给爱情上枷锁
03 请不要相互埋怨
04 学会欣赏对方
05 女人眼中重要的事情
06 要注意这一点
07 不要做婚姻中的“文盲”
精彩书摘
01不招惹蜂巢才能采到蜜
一场史无前例的全城追捕在纽约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时间是1931年5月7日。警方布下天罗地网,尽人皆知的“双枪”克罗利最终被围困在了西区大街的情人住处。
一百多名警察将克罗利藏身的顶楼团团围住。他们将屋顶打破,并开始使用催泪弹——警察想把这个“弑警杀人犯”熏出来。与此同时,该楼房的四周建筑上都布满了狙击手,架起了机关枪,目标直指克罗利。手枪和机关枪的密集交火声打破了这个纽约小区的宁静。双方对峙了长达一个小时之久。
克罗利躲在一个厚沙发后面,不停地向警察开枪射击。成千上万的纽约市民目睹了这场枪战,大家群情激奋。这种类似于电影中的夸张场面在纽约历史上前所未有。
最终,克罗利被捕,纽约警察局长穆鲁尼发表公开讲话,将克罗利定性为纽约有史以来最危险的罪犯之一。“他杀人不眨眼。”警察局长这样说道。
而“双枪”克罗利又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呢?在警察向公寓开火的时候,他写了一封信:“致相关人士”,而写信时他已经负伤,信纸上留下了斑斑血迹。
在信中克罗利这样写道:“我看似凶残的外表下,其实藏着一颗疲惫的心。虽然疲惫,但很善良,我不会伤害任何人。”
让我们回顾一下克罗利不久前做的事情。
当时,克罗利和女友把车停在了长岛的乡间小路上,他们在车里亲热。这时一位警官走过来,对他说:“请出示你的驾照。”
克罗利一言不发,突然拔出手枪连开数枪,警官倒在了血泊之中。克罗利下了车,拔出了对方身上的配枪,又在警官身上补了一枪。这就是那个声称自己“虽然疲惫,但很善良,不会伤害任何人”的杀人犯。
克罗利最终被判处电椅死刑。在被押送至兴格监狱的那一刻,他是否为自己以前的行为后悔过呢?没有,他仍然在为自己开脱:“这就是我自卫的下场。”
请注意,“双枪”克罗利竟然对自己的残酷暴行毫无愧疚之心,这是整个事件的重点。
这是极少数的特例吗?不是的。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我把自己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别人,让他们衣食无忧,而我得到了什么回报?只有骂名,还要在被追捕中惶惶不可终日。”
这话是谁说的?阿尔·卡彭,就是那个在芝加哥横行霸道的黑帮头目、全民公敌。他毫无羞愧之心,却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在造福大众,人们不仅误解了他,还亏欠他许多东西。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达奇·舒尔茨命丧纽瓦克的黑帮火并之前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这个纽约的“过街老鼠”,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为社会恩人——问题的关键是,他内心是真的这么认为的。
我和兴格监狱的典狱长路易斯·劳斯通了很长时间的书信,就这个问题专门进行过讨论。
路易斯·劳斯在信中这样说:“兴格监狱的罪犯很少有人承认自己是坏人。他们和你我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样的,有着共通的人性,所以他们给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行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他们会向你解释为什么要去撬保险箱,为什么会开枪。他们总是试图为自己的犯罪行为寻求一个恰当而合理的理由,不管这理由是不是真能站得住脚,他们都坚信自己不应该被关进监狱。”
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连阿尔·卡彭、“双枪”克罗利、达奇·舒尔茨,以及其他关在监狱里的罪犯都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那么,你我身边的人是不是更加如此呢?
商业大亨、连锁百货商场的创始人约翰·沃纳梅克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很久以前我就懂得:抱怨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克服自己身上的种种缺点就已经够我忙的了,我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抱怨上帝为何不把天赋平均分给每个人呢?”
沃纳梅克很早以前就悟到的真理,我却摸索了几十年——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不管人们犯下多么严重的错误,都不会责备自己。
在这里批评是没有用处的,它反而会激起对方的抵触心理,让人急于辩白;批评也是危险的,它伤害了别人的自尊,甚至会让人萌生恨意。
著名心理学家B.F.斯金纳在科学实验中就发现奖励比惩罚更加有效——得到奖励的动物会比受到惩罚的动物学习得更快,学习的效果也更加显著。后来他又进一步证明,这个结论其实同样适用于人类。批评能够带来的并不是改变,而是怨恨。
心理学家汉斯·塞利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对别人的肯定有多渴望,对别人的责备就有多恐惧。”
责备、批评所引发的怨恨不仅于事无补,更严重的后果是它会打击家人、朋友和员工的积极性。
乔治·约翰斯顿在俄克拉荷马州的一家工程公司负责安全管理。确保公司员工在工地上戴好安全帽是他的重要职责之一。当他视察工地时,一旦发现有不戴安全帽的员工,乔治的第一反应是搬出相关规定,并勒令对方服从。员工们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并“顺从”地戴上安全帽,但只要乔治一走,大家就会立即把帽子摘掉。
后来,乔治·约翰斯顿决定换一种方式来处理这件事——当他再发现不戴安全帽的员工时,会很和蔼地询问他们:是不是帽子的尺寸不合适?是不是戴起来不舒服?接着,就提醒大家:安全帽是保障他们安全的,建议他们戴上帽子。
不出所料,乔治工作方式的改变使得员工的抵触情绪大大降低,不戴安全帽的现象也明显减少。
古往今来,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事实一次次地向我们证明:批评是徒劳无益的。
西奥多·罗斯福和塔夫脱总统之间有过一次著名的争论,正是那次争论最终导致共和党内部发生分裂,伍德罗·威尔逊趁机当上美国总统,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了历史的走向。现在让我们重温一下这次争论。
在西奥多·罗斯福的支持下,塔夫脱于1908年当选美国总统。老罗斯福随后就前往非洲度假去了。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塔夫脱的种种施政方针,内心十分不满,在回到美国后,罗斯福内心的不满终于爆发了。他公开抨击塔夫脱的保守主义政策,亲自参加角逐第三任总统的职位,并为此组建了公麋党。共和党经过这么一折腾元气大伤,在随后的选举中,共和党遭到了成立以来最惨重的失败——仅得到了佛蒙特和犹他两个州的选票。
西奥多·罗斯福归咎于塔夫脱,而塔夫脱丝毫没有内疚感,他公开发表讲话:“如果可以重来一次的话,我还会做出同样的决策。”
罗斯福和塔夫脱两个人究竟谁对谁错呢?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其实这也无关紧要。整个事件的重点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严厉指责并没有让塔夫脱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反而激起对方的反抗,塔夫脱一次次地辩白并重申:“我不认为自己哪儿做错了。”
20世纪初期的蒂波特山油田丑闻也值得我们反思。当时这一事件令所有的媒体炸了锅,并引发了巨大轰动——在美国历史上,这样的政治丑闻史无前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美国的内政部长艾伯特·福尔效力于哈定总统内阁,并负责埃尔克山和蒂波特山的油田开采招标,而开采出来的石油计划预留给海军使用。
……
前言/序言
人性的弱点全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