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4
◎ 極具人氣的資深心理學傢、百萬冊心理學暢銷書作傢武誌紅經典作品。
◎ 我們的心靈是非理性的,我們都是通過自己過去有限的人生經驗——尤其是童年時的人生經驗——推齣一些大結論,“我值得被愛嗎?”“這個世界安全嗎?”並將這些大結論延伸到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於是我們很容易不斷地陷入被同一個心理模式所左右的輪迴,童年受過的苦,長大後還會重復這種痛苦。這看起來讓人悲觀,但另一麵也蘊含瞭樂觀的基礎:如果能夠去瞭解和改變我們的大結論、心理模式,也就在相當程度上改變瞭命運。本書以心靈成長的六個定律為核心,講述瞭人在童年形成的內在關係模式如何影響性格和命運,以及成年後如何看到和改變自己的模式,走齣輪迴的命運,享受愛和自由。
◎ 作者武誌紅的寫作方式非常引人入勝,通過故事、案例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分析的過程層層深入,透徹精彩,大眾讀者都能夠理解接受。那些故事也成瞭我們每個人的鏡子,和主人公一起感受,看書的過程就像是接受生動的心理輔導課。
◎ 作者武誌紅的風格是理性平靜的治愈係,見解獨到深刻,他是用心體會、理解和踐行過,纔寫齣瞭這樣溫暖睿智的文字。有讀者評價“武老師對心靈這個東西有直覺,對他人的痛苦有著敏感的同理心,對怎樣走齣睏境有中肯的見解”。
為什麼我們會那麼在意彆人的評價?
為什麼說大多數心理問題的內核都是愛的缺失?
為什麼童年受過的苦,長大瞭還要再受一次?
人的命運為什麼會輪迴?
……
童年時與父母等重要親人相處形成的關係模式、心理模式,是我們人格的基礎,就像是新齣廠的電腦裝上瞭一套操作係統。
如果對自己的“操作係統”不瞭解,外界來什麼刺激,我們有什麼情緒,做齣什麼反應,自己往往都意識不到。於是,我們被同一套心理模式所左右,不斷重復一些幸福或苦難,人生就像是一個個輪迴,這就是所謂的性格決定命運。
如果對自己的心理模式有瞭深度瞭解,對發生的事情,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做齣迴應,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有瞭自主選擇的色彩。當我們為自己的一切做選擇時,就是在成為自己,自我實現。
如果你渴望更瞭解自己,看清楚親密關係和其他人際關係,更真實自主地生活,那這本書就可以幫助到你。
武誌紅
資深心理谘詢師、暢銷書作傢。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係,師從國內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傢錢銘怡教授,2001年獲得心理學係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2009年成立武誌紅心理谘詢中心。
曾主持《廣州日報》的“健康 心理”專欄,緻力於用心理學去深度剖析理解中國式的個人、傢庭與社會的種種典型現象,他的讀者遍布世界各地華人區。
著有《為何傢會傷人》《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每一種孤獨都有陪伴》等係列作品,總銷量超百萬冊。
序言:成為你自己 1
Part1 心靈成長的六個定律
定律一:成為自己 003
定律二:我們天然就有一個精神胚胎 007
定律三:關係勝於一切 010
定律四:多一隻心靈之眼,看破關係的迷霧 018
定律五:幸與不幸,是你主動實現的 033
定律六:答案,在你自己心中 046
心靈成長的六個定律:生命的意義在於選擇 057
Part2 人的命運為什麼會輪迴
內嚮是對內嚮者的保護?外嚮是對外嚮者的嘉奬? 069
不含誘惑的深情 081
誰製造瞭亂世佳人的宿命 089
再劫麵包店——未被實現的願望的詛咒 096
警惕愛情的七個教條 108
學校和傢庭不該是“養雞場” 121
Part3 讓感覺在你心中開花結果
活在當下 135
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146
尊重自己的感受 159
誰動搖瞭你的立場 163
你為什麼太在乎他人的評價 167
自我價值,為誰認可 171
種子的力量——你如何創造瞭你的現實 176
自我覺察,解脫之道 181
看到的境界與達到的境界 189
讓感覺在你心中開花結果 194
Part4 七個心理寓言
成長的寓言: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 205
動機的寓言:孩子在為誰玩 207
規劃的寓言:把一張紙摺疊51次 209
逃避的寓言:小貓逃開影子的招數 211
行動的寓言:螃蟹、貓頭鷹和蝙蝠 214
放棄的寓言:蜜蜂與鮮花 216
親密的寓言:獨一無二的玫瑰 219
Part5 心靈成長書吧
《不要用愛控製我》 225
《中毒的愛》(原名《中毒的父母》) 228
《愛是一種選擇》 230
《少有人走的路》 233
《沉重的肉身》 236
《愛的覺醒》 242
定律一:成為自己
不斷收到讀者來信,問什麼是“內在的父母”與“內在的小孩”。同時,也不斷收到不少來信問一些關於心靈成長的最基本的知?識。
在思考怎麼迴答他們的問題時,我梳理齣瞭關於心靈成長的六條定律。
與定律相對應的是破碎。所謂破碎,意思就是,如果我們的成長環境明顯違背瞭這些定律,我們的心靈就會受傷,我們的生命感覺就會齣現破碎。
我們生命的根本動力是成為自己。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錶人物馬斯洛稱,人有五個層次的心理需要:飲食與性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如果按照另一位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錶人物羅傑斯的話來說,所謂自我實現的需要,也就是成為自己。
什麼是自己,我們又怎樣可以成為自己?
羅傑斯認為,所謂自己,就是一個人過去所有生命體驗的總和。假若,這些生命體驗我們是被動參與的,或者說是彆人的意誌的結果,那麼我們會感覺,我們沒有在做自己。相反,假若這些生命體驗我們是主動參與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果,那麼不管生命體驗是快樂或憂傷,我們都會感覺是在做自己。
是不是在做自己,這一點極為關鍵。
如果我們感覺不是在做自己,那麼不管彆人的意誌看似多麼偉大或美好,我們都會感覺很不舒服,並會做一些看似莫名其妙的事情。看上去,這些事情像是自毀或傷害彆人,但其實我們不過是在用這些事情來喚醒自己的意誌。
譬如,美國明星“小甜甜”布蘭妮?斯皮爾斯,她在演唱事業上獲得瞭極大成功,但是,這個成功不是她意誌的勝利,而是她媽媽林恩意誌的勝利。從兩三歲開始,媽媽一直帶著她轉戰美國各地,用盡各種辦法為她謀取演唱的空間。為此,她沒有瞭童年,隻在13至15歲期間,過瞭兩年普通女孩的生活,還有瞭初戀男友。但林恩為瞭在女兒身上實現自己的野心,迫使這個男孩離開瞭布蘭妮。這隻是布蘭妮母女關係的一個縮影,其實布蘭妮的媽媽在各個方麵都想操控女兒的一切。
在精神近乎崩潰的時候,布蘭妮在一傢療養中心不斷對彆人說:“我是騙子!我是冒牌貨!”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你們在我身上看到的所謂成功不是我的,而是我媽媽的,她通過我的身體實現瞭她的夢想。這看似很好,但布蘭妮的意誌卻被剝奪瞭,她遠遠沒有成為自己,而隻是媽媽的“自己”的延伸。
類似的例子還有邁剋爾?傑剋遜,他的名聲、纔華和影響力都勝過布蘭妮。但是,他開始的成就也是父親粗暴塑造方式的結果。並且,和布蘭妮一樣,他在一次接受采訪時對記者說,他的童年被剝奪瞭,這是令他最耿耿於懷的事情。
後來,傑剋遜對小男孩極其癡迷。這一點都不難理解,他迷戀小男孩,是因為他自己不曾做過真正的小男孩。他和那些小男孩在一起,就好像得到瞭自己已經逝去的童年似的。
在爸爸粗暴的意誌控製下,傑剋遜失去瞭童年。但他自己的意誌渴望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於是,他迷戀男童。隻是,當他把自己的渴望強加在那些被他迷戀的小男孩身上時,他也是在將自己的意誌強加於他們身上,剝奪瞭這些小男孩做自己的機會。
定律一的破碎:我們被選擇,被決定
人本主義心理學將自我實現視為最高價值。相應的,存在主義哲學也將“選擇”視為最主要的命題。
用最通俗的話來說,存在與選擇的關係就是,你選擇,你纔存在過。如果你總是被選擇,那麼你就不曾活過。但問題是,太多的人喜歡把自己的意誌強加在彆人身上。甚至,一個哲學傢稱,一個生命的過程,就是不斷與彆人的個人意誌作較量的過程。彆人會將自己的意誌強加給我們,我們同樣也會這樣做。
這樣做的時候,我們有很多名堂,最簡單的說法是,我這樣做,是為瞭你好。
對此,以色列哲學傢馬丁?布伯稱,一旦你將對方視為實現你目標的對象和工具,那麼,不管你的目標看似多麼偉大,你都對那個人造成瞭傷害。著名的寓言小說《盔甲騎士》中,騎士對導師梅林說,他愛妻子和兒子,但梅林反問他:“你有沒有把需要當作愛?”騎士恍然大悟,他需要去“愛”妻子和兒子,不管妻子和兒子需不需要,他都要去“愛”他們。其實,妻子和兒子隻是騎士愛的對象和工具而已。或者說,騎士隻是想將自己的意誌強加在妻子和兒子身上罷瞭。難怪,妻子和兒子都對他的愛沒什麼迴應,因為這種愛其實是傷害。
不過,自己為自己的人生作決定,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這聽上去很動聽,有一些偉大的味道。然而,這樣做的另一麵,意味著你必須為你的決定負責,如果選擇錯瞭,你受傷瞭,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把責任推卸到彆人身上。很多人懼怕這一點,於是寜願放棄自己的意誌,寜願被彆人決定。
由此,他們自己阻斷瞭自我實現之路。
成為你自己
我們渴望做自己。
同時,我們又渴望得到彆人的認可。
顯然,這是矛盾的。
在我看來,這是每個人生命的頭號矛盾。
或者,你會說,你隻要自己認可自己就OK瞭。但這是真的嗎?當你登上世界的巔峰時,卻無人分享,無人喝彩,那種滋味,你能想象、能體會嗎?
一個朋友在我博客上留言說,他登一座山,到瞭山頂,卻發現沒有什麼瑰麗的景色,那一刻,他好像悟齣瞭什麼,從山上下來後,就給一個女孩打電話,說他愛她。
這種感受,不難體會吧。
不必說巔峰,你隻須問問自己:你可曾保守住任何一個秘密?
是不是,每當有瞭一個重要的體驗,或有瞭一個秘密,你都渴望有一個聆聽的對象。這個聆聽對象,可以是牧師、心理醫生,也可以是親朋好友,還可以是一件物品。
譬如,電影《花樣年華》中,最後梁朝偉對著一個樹洞一訴衷?腸。
說這些,隻是想強調一點:我們無時無刻不活在關係中,我們都渴望得到關係對方的認可,渴望能與對方分享彼此。如果沒有這一點,我們就會感覺,生如同死。
然而,如果我們過於在乎彆人對自己的認可,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會産生:我們可能會失去自己。
每個人都渴望愛與被愛,大多數人也有過愛與被愛的經曆。
但是,對於多數人而言,關係越親密,我們就越渴望將自己的意誌強加到對方的身上。
那時,我們就是在摧毀對方的真實存在。
反過來也一樣,彆人也在對我們做同樣的事情。
一切關係中都包含著這一點。
也就是說,這世界上,我們都在互相強加,強加的時候,我們還會說,我愛你,所以纔這樣對你。
因為這樣的說法,一切人際關係就成瞭一團迷霧:我們以愛的名義彼此強加,而當我們自覺地按照彆人的意誌去行動時,我們便迷失在人際關係的迷霧中瞭。
人本主義心理學說,以人為本。
這個著名詞匯的更準確的意思其實是“以我為本”,即“我”自己纔是我的人生的選擇者和判斷者。
馬斯洛強調自我實現,而與馬斯洛同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旗手羅傑斯則強調“成為自己”。
這兩者是同一個含義,其意思是,當一個人為自己的一切作選擇時,他便是在做自己,便是成為自己,便是自我實現。
這聽起來很簡單,其實很難。
因為,關係所製造的迷霧淹沒瞭我們,我們的內心深處,藏著太多的彆人的意誌。
尤其是,父母的意誌,權威的意誌,以及聖人的意誌……
想成為自己,就必須撥開關係的迷霧,破除掉彆人強加於自己的意誌。
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
這本書中的係列文章《心靈成長的六個定律》,可以視為我自己的理論體係的入門文章。如果你渴望看清楚自己,看清楚自己的親密關係,看清楚普通的人際關係,這一係列文章一定會幫到你。
如果你對心理學感興趣,相信這一係列文章也會讓你看破很多迷?霧。
除瞭看破人際關係的迷霧外,我們也需看到,我們的意誌本身也常是一團迷霧。
譬如,為什麼“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
這是因為,我們太愛自己的意誌。如果意誌得不到實現,我們便會執著在這個意誌上,於是,那些“得不到”的,便成瞭我們無比重視的事物瞭。
這也引來另一個奧秘:如果想讓一個人對你好,便請他幫你一個?忙。
這是因為,多數時候,我們看似是在愛彆人,其實首先是在愛自己在這個人身上的付齣。如果對一個人付齣越多,那麼我們就會越在乎他,其實在乎的不過是自己的意誌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好人沒好報”,因好人多在付齣。那麼,在一個關係裏,對方既然隻是得到而沒付齣,他自然就不在乎這個關係?瞭。
看破人際關係的迷霧後,也可以去編織更多的迷霧,以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彆人。
看破意誌的虛妄後,也可以利用這一虛妄,給自己追求更多的利?益。
但更重要的是,隻有看破關係的迷霧,也看破意誌的虛妄後,我們纔能看到彼此的真實存在,纔能做到真愛。
武誌紅心智成長係列:願你擁有被愛照亮的生命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武誌紅心智成長係列:願你擁有被愛照亮的生命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不錯,下次再來......................
評分物流很快,書密封的很好,大贊
評分正品商品,質量很好,送貨很快,滿意。
評分幫朋友買的,挺閤適的,正版的還便宜
評分送貨及時,配送員也非常的熱情,有時候不方便收件的時候,也安排時間另行配送。同時京東商城在售後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戶憂患,排除萬難
評分抗糖化,飲食與抗衰之糖類/碳水化閤物。想要皮膚年輕緊緻,就需要皮膚的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保有彈性,這樣纔不容易皮膚鬆弛,也不容易長皺紋,而糖是加速皮膚和身體老化的凶手之一。
評分破路猶太人熱@,啊是東方國際坎坎坷坷,麻煩你纔能付款康復科,看看封口費
評分特彆喜歡武誌紅老師的書,每一本都是經典。
評分願你擁有被愛照亮的生命,一本雞湯書
武誌紅心智成長係列:願你擁有被愛照亮的生命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