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与数据传输设备及实训

宽带与数据传输设备及实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稳章 编
图书标签:
  • 宽带
  • 数据传输
  • 网络设备
  • 实训
  • 通信工程
  • 网络技术
  • 宽带接入
  • 数据通信
  • 实验教学
  • 信息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34216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364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3
字数:3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宽带与数据传输设备及实训》分为理论及实训两部分。理论部分共10章,首先简单介绍了TCP/IP协议、数据传输理论,然后以中兴设备为例重点讲解了数据传输及宽带接人设备的原理。实训部分共设计了14个实训项目,用于验证相关理论,增强学习效果。
  《宽带与数据传输设备及实训》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电子、通信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通信专业相关方向的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通信行业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上篇 理论知识
第1章 TCP/IP协议简介
1.1 计算机通信协议的诞生
1.2 常用网络传输设备
1.3 TCP/IP协议
1.4 计算机网络地址
1.5 网络通信地址解析
1.6 IP寻址方式
本章小结
第2章 以太网
2.1 以太网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2.2 以太网的分类
2.3 MAC地址及以太网帧格式
2.4 以太网工作原理
2.5 以太网交换机
2.6 生成树协议
本章小结
第3章 VLAN技术简介
3.1 VLAN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2 PVLAN(Private-VLAN)技术
3.3 QinQ技术
3.4 Super VLAN技术
本章小结
第4章 路由协议
4.1 静态路由
4.2 动态路由
本章小结
第5章 ACL协议原理与配置
5.1 ACL基础
5.2 创建并修改ACL
5.3 启用和监视ACL日志
本章小结
第6章 DHCP协议原理与配置
6.1 DHCP的基本概念
6.2 DHCP的工作原理
6.3 DHCP的配置
本章小结
第7章 NAT协议原理与配置
7.1 NAT协议概述
7.2 NAT协议的配置
7.3 NAT协议配置举例
本章小结
第8章 DSL技术原理与配置
8.1 DSL技术概述
8.2 DSL设备和组网
8.3 ADSL原理和技术性能
8.4 中兴DSL设备
8.5 ADSL组网方案
8.6 ZXDSL 9210开局
8.7 ZXDSL 831开局
本章小结
第9章 FTTx+PON技术及组网应用
9.1 FTTx的概念和分类
9.2 FTTx+PON技术
9.3 FTTx+PON技术组网应用
本章小结
第10章 WLAN网络原理概述
10.1 WLAN基本概念
10.2 WLAN网络的频段
10.3 WLAN主要设备及功能
10.4 WLAN网络结构及性能指标
本章小结

下篇 实训项目
实训1 二层交换机的基本操作
实训2 二层交换机VLAN配置
实训3 三层交换机基本操作和日常维护
实训4 三层交换机VLAN配置
实训5 链路聚合
实训6 生成树协议(STP)配置
实训7 交换机VLAN路由实训
实训8 三层交换机PVLAN实训
实训9 三层交换机SUPER-VLAN实训
实训10 静态路由的配置
实训11 OSPF配置
实训12 ACL的配置
实训13 DHCP的配置
实训14 NAT的配置
参考文献
《光纤通信原理与工程实践》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深入浅出地阐述光纤通信的科学原理,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而全面的学习体系。内容涵盖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关键技术、设计方法、施工部署以及维护管理等多个维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读者掌握光纤通信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一篇:光纤通信基础理论 本篇将从最基础的物理原理出发,为读者构建光纤通信的理论基石。 第一章:光学的基本概念与光纤的物理特性 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 简要回顾光的本质,为理解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打下基础。 电磁波谱与可见光: 介绍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重点关注光通信中使用的红外波段。 光纤的基本结构与类型: 详细介绍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结构(纤芯、包层、涂覆层),分析它们的芯径、数值孔径、截止波长等关键参数,并对比它们的适用场景和传输特性。 光纤的传输损耗: 深入分析导致光信号衰减的主要原因,包括吸收损耗(分子吸收、杂质吸收)、散射损耗(瑞利散射、米氏散射)以及弯曲损耗(宏弯损耗、微弯损耗)。量化分析不同损耗类型在不同波长下的表现,并介绍减小损耗的工程措施。 光纤的色散: 详述影响光信号传输速率和质量的色散现象,包括模间色散(多模光纤特有)、材料色散、波导色散以及偏振模色散。详细阐述它们产生机理、计算公式以及对传输性能的影响,并介绍补偿技术。 光纤的非线性效应: 介绍在高功率光信号传输时可能出现的非线性现象,如受激拉曼散射(SRS)、受激布里渊散射(SBS)、自相位调制(SPM)和交叉相位调制(XPM),分析其对信号质量的影响,以及在设计中的考虑。 第二章:光信号的产生、调制与检测 光源的种类与特性: 介绍光通信中常用的光源,包括LED(发光二极管)、LD(激光二极管)及其各种类型(DFB-LD、VCSEL等)。分析它们的输出功率、光谱宽度、调制速率、效率、寿命等关键参数,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领域。 光信号的调制技术: 详细阐述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的原理,重点介绍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等模拟调制方式,以及幅度键控(ASK)、频率键控(FSK)、相位键控(PSK)等数字调制方式。特别深入分析了相干检测和非相干检测技术。 光电探测器的原理与类型: 介绍光电探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PIN光电二极管和APD(雪崩光电二极管)的结构、响应速度、灵敏度、量子效率、暗电流等参数。对比它们的性能差异和适用范围。 光电探测器的灵敏度与噪声: 详细分析光电探测器中的主要噪声源,包括散粒噪声、热噪声、暗电流噪声等,并推导信噪比(SNR)的表达式,为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第三章: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光纤通信系统的整体架构: 描绘一个典型的光纤通信系统框图,识别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光源、调制器、光纤传输链路、光电探测器、解调器、信号处理单元等。 中继器与放大器的作用: 阐述中继器在长距离传输中的作用,包括信号的整形、再生和定时。详细介绍光放大器的原理,重点讲解EDFA(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工作机制、增益、噪声系数、带宽等关键指标,以及其他类型光放大器(如拉曼放大器)。 光信号的复用技术: 介绍如何提高光纤的传输容量,包括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WDM)及其演进技术,如波分复用(WDM)、粗波分复用(CWDM)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详细解释各种复用技术的原理、优势和劣势,并分析其在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光网络的拓扑结构: 介绍常见的网络拓扑,如点对点、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并分析它们在光纤通信中的适用性、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建设中的考量。 第二篇: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与工程实践 本篇将聚焦于光纤通信系统的实际设计、施工和维护,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实践。 第四章:光纤通信系统链路预算分析 链路预算的基本概念: 解释链路预算在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性,旨在确保接收端的光功率足够,能够正确地解调信号。 链路预算的计算方法: 详细介绍链路预算的计算流程,包括确定发射端光功率、接收端灵敏度、光纤损耗、连接器损耗、耦合损耗、放大器增益以及所需的衰减裕量。 关键参数的确定: 指导读者如何根据系统要求、传输距离、速率等因素,合理选择光源、光纤类型、连接器件等,并估算相关参数。 链路裕量的设计: 阐述为什么需要设计链路裕量,以及如何根据环境因素、未来升级需求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裕量大小。 第五章:光纤的敷设与连接技术 光缆的结构与选择: 介绍不同类型光缆的结构(如层绞式、骨架式、带状光缆),分析其耐候性、抗拉性、防水性等特性,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架空、直埋、管道、水下)指导用户选择合适的光缆。 光纤熔接技术: 详细介绍光纤熔接的原理,包括对准、加热、熔合等步骤。重点讲解了使用光纤熔接机进行熔接的操作流程,并分析影响熔接质量的因素(如纤芯对准、端面质量)。 光纤连接器安装: 介绍常用的光纤连接器类型(如SC, LC, FC, ST),讲解连接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预抛光连接器、冷接子等不同连接方式的安装步骤和注意事项。 光纤布线规范与技巧: 讨论室内外光纤布线的原则,包括布线路由的选择、弯曲半径的控制、抗拉拽的保护、防潮防尘措施等,以及线缆管理和标识的重要性。 第六章:光纤通信设备的部署与调试 光端机与收发器的配置: 介绍光端机(光传输设备)和光收发器(SFP, SFP+等)的功能,讲解它们的接口类型、速率配置、工作模式等。 光放大器的安装与设置: 详细阐述EDFA等光放大器的物理安装、电源连接、参数设置(如增益、输出功率)以及监控接口的使用。 波分复用器的安装与连接: 讲解WDM/CWDM/DWDM设备(如复用器、解复用器、合波器、分波器)的安装和光纤连接,强调通道的正确配对和高密度系统的管理。 设备选型与集成: 探讨在实际项目中如何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并进行有效的集成,确保整个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系统调试流程: 按照实际工程流程,详细介绍光纤通信系统的初步测试、参数调整、功能验证和性能优化的步骤,包括光功率测试、误码率测试、信噪比测试等。 第七章:光纤通信系统的维护与故障排除 日常维护与巡检: 强调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光功率、连接点、机房环境等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维护记录。 常见的系统故障及原因分析: 总结光纤通信系统中常见的故障现象,如信号中断、传输速率下降、误码率升高、光功率异常等,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包括硬件故障、连接问题、环境干扰、配置错误等。 故障诊断工具与方法: 介绍常用的故障诊断工具,如光时域反射仪(OTDR)的使用方法和读图技巧,以定位光纤断裂、高损耗点、接头不良等。同时介绍光功率计、光源等用于测量光路性能的工具。 故障排除步骤与技巧: 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故障排除流程,从初步判断、缩小范围到最终定位和修复,并分享一些实用的故障排除技巧和经验。 系统升级与改造: 讨论当网络需求发生变化时,如何进行系统升级和改造,如增加传输速率、扩展网络容量、引入新技术等,并强调改造过程中的兼容性和风险控制。 第八章:光纤通信在现代网络中的应用 接入网(FTTx): 详细介绍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楼(FTTB)、光纤到路边(FTTC)等接入技术,分析其优势和发展趋势。 骨干网与城域网: 探讨光纤通信在构建高速、大容量的骨干网和城域网中的关键作用,包括DWDM技术的应用。 数据中心互联: 分析光纤通信在连接数据中心、实现高带宽低延迟数据传输中的重要性。 无线通信前传与回传: 讲解光纤在5G等移动通信网络中作为前传和回传链路的应用,以及其对带宽和延迟的要求。 新兴应用领域: 展望光纤通信在物联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海底通信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前景。 本书的编写风格力求严谨,同时兼顾可读性。在每个章节中,我们都力图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工程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实例分析、流程图、表格等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纤通信的相关知识。我们相信,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对光纤通信系统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并为他们在该领域的学习、工作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宽带与数据传输设备及实训》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位对技术细节总是感到模糊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并没有一开始就用复杂的术语来吓唬我,而是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带宽”到底是怎么回事,“数据传输”究竟是怎么实现的。它用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水管的粗细来比喻带宽,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然后,它开始深入介绍各种宽带接入技术,从老式的ADSL到如今普及的光纤接入,每个技术都配有详细的原理图和工作流程说明,看得我津津有味。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关于“数据传输设备”的章节,里面详细介绍了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设备的区别和功能,甚至还包括了它们在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我一直对这些设备模模糊糊的认识,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清晰的解答。而“实训”部分,更是让这本书的价值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我跟着书中的指导,在电脑上模拟搭建了一个局域网,并成功配置了IP地址、子网掩码,还尝试配置了简单的路由器转发功能。那种自己动手、成功连接的体验,真的是无与伦比。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接收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实践者,让我对网络技术不再是望而生畏,而是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

在我翻阅《宽带与数据传输设备及实训》之前,对“宽带”这个词的理解,充其量不过是“网速快”的代名词。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介绍宽带的连接方式,更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通信原理和设备组成。我惊喜地发现,书中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数据传输过程具象化。比如,它会用“信息高速公路”来比喻宽带,而不同的接入技术(如DSL、光纤、Cable)则像是不同规格的“车道”,各有其优势和局限。书中对各种数据传输设备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以前只知道路由器、交换机是网络设备,但这本书详细讲解了它们的功能、工作原理、接口类型,甚至包括了它们的内部构造和发展演变。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实训”的部分,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指导,让我亲手模拟配置网络设备。从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到配置路由器进行数据转发,再到尝试搭建简单的网络环境,每一步都清晰明了。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让我这个对网络技术一窍不通的人,也能轻松上手,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技术背后的精妙和实用性,也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更深入探索的兴趣。

评分

我抱着“了解一下,也许有用”的心态开始阅读《宽带与数据传输设备及实训》,没想到它竟然给我带来了如此深刻的体验。这本书的编写风格非常独特,它并没有像许多技术书籍那样,一开始就抛出一堆专业名词,而是从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切入。比如,它会从你打开电脑连接Wi-Fi开始,层层剥茧,告诉你背后的“故事”。书中对各种传输介质的讲解,比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都非常生动形象。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光纤的部分,它用“比头发丝还细的光纤,承载着比闪电还快的数据”这样的描述,瞬间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而书中对不同宽带技术(如ADSL、VDSL、GPON、EPON等)的对比分析,则让我对它们之间的差异有了清晰的认识,不再是模糊的概念。实训部分的价值更是无可估量。我一直以为网络设备的配置是程序员的专属技能,但这本书通过详尽的操作指南,一步步地指导我完成虚拟环境下的设备配置,包括IP地址的划分、子网掩码的应用,甚至是一些基础的网络协议(如TCP/IP)的演示。我通过书中的指导,成功地在模拟器中搭建了一个小型的局域网,并实现了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这种动手实践带来的成就感,让我对网络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它让我看到了技术背后的逻辑和美感。

评分

这本书《宽带与数据传输设备及实训》带给我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原本我对网络技术,尤其是宽带和数据传输,是完全处于一种“黑箱”状态。我只知道我家里的网络是宽带,然后我就可以上网了,至于这个“宽带”到底是什么,是怎么工作的,我一无所知。但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带领我一点点揭开了这个神秘的面纱。它没有上来就讲多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从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带宽,什么是速率,什么是延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非常容易理解。然后,它循序渐进地介绍各种宽带接入技术,不仅仅是罗列名字,更会解释它们的原理,比如ADSL如何利用电话线传输数据,光纤又是如何利用光信号传输。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数据传输设备”的章节,将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设备的功能和区别讲得一清二楚,甚至还包括了它们内部的一些简单结构介绍,这让我对这些我经常听到但从未真正理解过的设备有了具象的认识。更关键的是,这本书的“实训”部分,我跟着书中的步骤,真的在电脑上模拟配置了网络设备,设置了IP地址,配置了简单的路由,甚至还尝试模拟了一些故障排除场景。这种亲手操作的体验,让我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那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跃迁,真的太棒了!

评分

这本《宽带与数据传输设备及实训》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直以来,我对互联网的连接方式都只是停留在“有网就行”的层面,对背后到底是怎么运作的,我几乎一窍不通。但自从翻开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日常使用的宽带,背后承载了如此复杂而精妙的技术。书里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宽带接入方式,比如ADSL、光纤接入(FTTH)、Cable Modem等,还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释了它们的工作原理,比如把数据传输比作河流的流动,不同宽带技术就像是不同宽度、不同流速的河道,各有优劣。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枯燥地堆砌专业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实际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特别喜欢关于“数据传输设备”的部分,路由器、交换机、光猫这些我平时听得最多,却最陌生的设备,在这本书里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从它们的外观、接口,到内部的核心芯片、工作流程,甚至到如何进行基本的配置和故障排除,都讲解得非常细致。实训部分更是亮点,我跟着书里的步骤,真的动手操作了模拟的网络连接,设置了IP地址、网关,甚至尝试配置了简单的防火墙规则。那种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成就感,是任何纯理论书籍都无法给予的。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着我,让我这个对网络技术一无所知的小白,也能一步步地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