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集成电路设计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恩,胡庆生 著
图书标签:
  • 集成电路设计
  • 专用集成电路
  • 数字电路
  • 模拟电路
  • VLSI
  • 芯片设计
  • EDA
  • IC设计
  • 半导体
  • 电子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6192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518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设计系列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9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数字集成电路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和主要设计方法,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集成电路发展趋势及专用集成电路基本设计方法、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MOS晶体管与电路设计基础、CMOS数字集成电路常用基本电路、半定制电路设计、全定制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的测试技术、集成电路的模拟与验证技术等,每章后附习题与思考题。提供电子课件和习题参考答案。

作者简介

朱恩,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莹梅,东南大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两位作者都有丰富的科研和教学经验,集成电路设计方向。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概论 1
1.1 集成电路工艺发展趋势 1
1.1.1 特征尺寸的发展 1
1.1.2 晶圆尺寸 2
1.1.3 铜导线 3
1.1.4 新型器件不断涌现 3
1.1.5 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应用 4
1.2 专用集成电路基本设计方法 5
1.3 ASIC设计涉及的主要问题 6
1.3.1 设计过程集成化和自动化 6
1.3.2 可测试性设计问题 7
1.3.3 成本问题 7
习题 7
第2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 8
2.1 引言 8
2.2 集成电路制造基础 8
2.2.1 氧化工艺 9
2.2.2 光刻工艺 9
2.2.3 掺杂工艺 10
2.2.4 金属化工艺 11
2.3 CMOS电路加工工艺 12
2.4 设计规则与工艺参数 20
2.4.1 设计规则的内容与作用 20
2.4.2 设计规则的描述 21
2.5 电学参数 27
2.5.1 分布电阻 27
2.5.2 分布电容 29
习题 32
第3章 MOS晶体管与电路设计基础 34
3.1 MOS晶体管的基本模型 34
3.1.1 NMOS管的I~V特性 34
3.1.2 PMOS管的I~V特性 36
3.2 CMOS反相器直流特性 37
3.3 信号传输延迟 39
3.3.1 CMOS反相器的延迟时间 39
3.3.2 连线延迟 44
3.3.3 电路扇出延迟 45
3.3.4 大电容负载驱动电路 47
3.4 功耗 52
3.4.1 金属导线宽度的确定 53
3.4.2 CMOS功耗 53
习题 55
第4章 CMOS数字集成电路常用基本电路 57
4.1 组合逻辑 57
4.1.1 CMOS组合逻辑的一般结构 57
4.1.2 CMOS组合逻辑的几种基本门 59
4.1.3 CMOS传输门 64
4.2 时序逻辑 68
4.3 动态逻辑电路 70
4.3.1 动态存储电路 70
4.3.2 简单移位寄存器 72
4.3.3 预充电逻辑 75
4.3.4 多米诺CMOS逻辑 78
4.3.5 多米诺CMOS逻辑的改进电路――TSPC逻辑电路 81
4.4 存储电路 84
习题 86
第5章 半定制电路设计 88
5.1 引言 88
5.2 门阵列设计 90
5.2.1 门阵列母片结构 91
5.2.2 门阵列基样元的 92
5.3 标准单元设计 93
5.3.1 标准单元库 94
5.3.2 标准单元设计流程 94
5.3.3 标准单元设计中的EDA工具 95
5.4 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 96
5.4.1 可编程器件的编程原理 97
5.4.2 典型的PLD器件 98
5.5 FPGA设计 105
5.5.1 Xilinx FPGA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06
5.5.2 Xilinx FPGA的设计流程 111
习题 112
第6章 全定制电路设计 114
6.1 全定制电路设计与半定制电路设计的主要区别 114
6.2 全定制电路的结构化设计特征 115
6.2.1 层次性 115
6.2.2 模块性 116
6.2.3 规则性 117
6.2.4 局部性 117
6.2.5 手工参与 118
6.3 全定制电路的阵列逻辑设计形式 118
6.3.1 Weinberger阵列结构与栅列阵版图 119
6.3.2 存储器结构 120
6.4 全定制电路设计举例――加法器设计 129
6.4.1 单位加法器 129
6.4.2 多位加法器 130
6.5 单元在全定制设计中的作用与单元设计 132
习题 133
第7章 集成电路的测试技术 134
7.1 测试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134
7.2 故障模型 135
7.2.1 固定型故障 136
7.2.2 短路和开路故障 136
7.2.3 桥接故障 137
7.2.4 存储器故障 137
7.2.5 其他类型故障 137
7.3 测试向量生成 138
7.4 可测性设计 141
7.4.1 扫描路径法 142
7.4.2 内建自测试(BIST) 145
7.4.3 边界扫描测试 147
习题 151
第8章 集成电路的模拟与验证技术 153
8.1 设计模拟与验证的意义 153
8.2 电路模拟 154
8.3 逻辑模拟与时序模拟 160
8.3.1 逻辑模拟 160
8.3.2 时序模拟 160
8.3.3 建立时间与保持时间 161
8.3.4 时钟周期 162
8.4 定时分析 163
8.4.1 定时分析原理 163
8.4.2 定时分析举例 165
8.5 电路验证 166
8.5.1 版图验证系统的发展 167
8.5.2 几何图形运算 168
8.5.3 设计规则检查(DRC) 169
8.5.4 电路网表提取(NPE) 171
8.5.5 版图参数提取方法 172
8.5.6 电学规则检查(ERC) 175
8.5.7 版图与原理图一致性检查 175
8.5.8 逻辑提取 178
8.5.9 深亚微米版图的物理验证 179
8.6 逻辑综合技术 180
8.6.1 逻辑综合的原理 182
8.6.2 逻辑综合流程 182
习题 184
参考文献 185

前言/序言


《芯片的脉动:从概念到实体的电子脉络探索》 在这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信息如同潮水般涌来,而这一切的源头,正是那些隐藏在精密电路板上,却又驱动着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微小芯片。它们是现代科技的基石,是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是智能社会的神经中枢。然而,究竟是什么样的智慧与工艺,才将一块块不起眼的硅片,塑造成能够执行复杂运算、承载海量信息、甚至模拟人类思考能力的“大脑”?《芯片的脉动:从概念到实体的电子脉络探索》将带领您深入这场令人着迷的科技之旅,揭示芯片诞生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勾勒出从最初的构想到最终的实体,那条充满智慧与挑战的电子脉络。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类型的集成电路设计,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特定方法论或设计流程。相反,它以更为宏观和普遍的视角,审视了整个半导体集成电路从无到有的演进过程。我们将从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出发,逐步构建起理解复杂数字系统的基石。从最基础的晶体管,这个微观世界的开关,如何通过精妙的组合演变成逻辑门,再到逻辑门如何编织成更复杂的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最终形成能够执行指令、处理数据、控制流程的通用计算单元。 您将了解到,芯片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系列严谨的规划、设计、验证和制造过程。我们将探讨逻辑设计的艺术,理解如何将抽象的算法和功能需求,转化为结构化的逻辑门网络。这其中包括了对各种逻辑器件的深入剖析,例如组合逻辑(如加法器、多路选择器)和时序逻辑(如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的运作机制,以及它们在构建复杂处理单元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会触及到基本的状态机设计概念,理解如何通过有限状态机来控制和协调系统的行为。 随后,我们将步入架构设计的殿堂。在这里,我们不再仅仅关注局部的逻辑功能,而是着眼于整个芯片的宏观蓝图。这包括如何划分不同的功能模块,例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图形处理单元(GPU)等,以及如何高效地连接这些模块,形成一个协调运作的整体。我们将深入探讨流水线技术的原理,理解它如何通过并行处理大幅提升运算效率;介绍缓存(Cache)的设计理念,以及它在缩短数据访问延迟方面的重要性;还会探讨指令集架构(ISA)的多样性,以及不同的ISA如何影响芯片的性能和兼容性。 在设计过程中,验证是确保芯片功能正确性的生命线。本书将详细阐述多种验证技术,从早期的逻辑仿真,到后来的形式化验证,再到覆盖率分析和测试平台的设计。您将认识到,一个微小的设计缺陷,都可能导致整个芯片的失败,因此,如何全面、高效地发现并修复这些缺陷,是设计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将介绍约束随机验证(CRV)和验证IP(VIP)等先进的验证方法,它们是如何极大地提高验证的效率和全面性。 当然,任何电子产品的最终实现,都离不开物理实现的环节。虽然本书不深入讨论专用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细节,但我们会为您揭示其背后的宏观流程。从逻辑设计到物理实现,需要将逻辑门转化为实际的晶体管和连接导线,这个过程涉及综合(Synthesis),将高层描述的逻辑转化为门级网表;再到布局(Placement),将逻辑门放置在芯片的特定位置;以及布线(Routing),连接这些逻辑门形成电路。我们将探讨这些物理实现的挑战,例如信号延迟、功耗、信号完整性等问题,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 此外,本书还会涉及半导体制造的基本概念。虽然我们不会深入到光刻、蚀刻、掺杂等微观的工艺细节,但您将了解到,一片芯片是如何从原材料(如高纯度硅晶圆)经过数百道复杂的工艺步骤,最终被切割、封装,成为我们手中熟悉的电子元件。我们将简要介绍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作为主流的半导体制造技术,以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芯片的脉动》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它将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们将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通用处理器、嵌入式系统核心,或者简单的数字逻辑芯片,对其内部结构和设计思路进行剖析。例如,我们会分析一个简单的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处理器的工作原理,讲解其指令解码、执行、访存等阶段的流程;或者分析一个基本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在音频处理中的应用,展示其独特的架构优势。这些案例将帮助您更直观地理解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看到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威力。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对电子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数字逻辑设计感兴趣的初学者、学生,以及希望拓宽技术视野的行业从业者。我们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清晰的图示和流程图,将复杂的技术概念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我们不回避技术细节,但更注重逻辑的连贯性和知识的系统性,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清晰的芯片设计认知框架。 阅读《芯片的脉动》,您将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信息使用者,而是能够初步理解驱动这个数字世界运转的“引擎”是如何被创造和优化的。您将能够洞察到不同芯片设计选择背后的权衡与取舍,理解它们在性能、功耗、成本之间的平衡。这本书将点燃您对电子脉络的好奇心,激发您探索更深层技术奥秘的渴望。它是一扇窗,让您得以窥见那藏匿于方寸之间的宏伟世界,感受芯片设计中蕴含的科学智慧与工程艺术的完美结合。这是一场关于如何将思想转化为物质,将指令转化为行动的壮丽史诗,等待着您亲自去翻阅和品味。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令人惊叹的技术瑰宝!虽然我最近沉迷于探索深邃的宇宙奥秘,对黑洞的形成机制、暗物质的构成以及宇宙膨胀的最新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阅读了大量关于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前沿进展的书籍,但当我偶然翻开这本书时,一种前所未有的好奇心被瞬间点燃。书中对宇宙大爆炸那一刻的描绘,仿佛把我带回了时空的起点,文字间的跳跃与生动,让我对遥远的星系和未知的星云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那些关于恒星演化的章节,从新生恒星的孕育到超新星爆发的壮丽,再到黑洞的吞噬一切,每一个细节都扣人心弦,令人仿佛亲历了宇宙的生与死。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激情,将枯燥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深深地陶醉其中,甚至忘记了时间流逝。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暗能量的秘密,以及宇宙最终的命运走向。这本书无疑打开了我认识宇宙的一扇新窗口,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次精神的遨游,一次对未知世界的虔诚朝圣。它所带来的震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让我对科学的魅力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

最近我迷上了烹饪,尤其喜欢尝试世界各地的特色美食。这本书为我提供了无数灵感。我一直对地中海沿岸国家的饮食文化非常感兴趣,书中对意大利面、希腊沙拉以及西班牙海鲜饭的介绍,详细到食材的选择、烹饪的技巧,甚至连佐餐酒的搭配都一一列举。我尝试着制作了几道菜,味道出奇地好,家人朋友都赞不绝口。书中对亚洲美食的探索也同样精彩,从泰国的咖喱到日本的寿司,再到中国的宫保鸡丁,每一个菜谱都充满了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烹饪背后故事的讲述,比如一道菜肴的起源、它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等等,这让我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次跨越国界的味蕾旅行,让我领略了不同文化的独特风情,也让我在厨房里找到了无限的乐趣和成就感。

评分

我对音乐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主要是一些古典乐的入门知识和对流行音乐的浅尝辄止。但是,这本书让我完全颠覆了以往的认知。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音乐的构成原理,比如旋律、和声、节奏的巧妙编排,以及不同乐器在音乐中的角色和特点。我一直对爵士乐那种即兴演奏的魅力感到好奇,书中对爵士乐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流派的分析,让我豁然开朗。那些关于摇滚乐的激进与反叛,以及电子音乐的创新与实验,都让我看到了音乐更广阔的可能性。作者不仅从技术层面剖析了音乐,更从文化和社会角度阐释了音乐的意义,让我理解了音乐如何反映时代精神,如何触动人们的情感。我甚至开始尝试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旋律,虽然稚嫩,但却充满了乐趣。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音乐世界的大门,让我不再仅仅是听众,更能去欣赏、去理解、去感受音乐的灵魂。

评分

这本关于古代文明的书籍,简直是打开了历史尘封的宝藏!我一直对古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斗兽场以及玛雅文明的神秘遗迹充满了好奇。书中对这些宏伟建筑的建造过程、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生活的描绘,细致入微,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遥远的年代。我特别着迷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书中对这些神秘符号的解读,让我仿佛能与古埃及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对古罗马帝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制度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理解了那个伟大帝国为何能统治地中海世界。而玛雅文明的数学和天文学成就,更是让我惊叹不已,他们对宇宙的理解,在那个时代是多么的超前。作者运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考古发现,将每一个文明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明的传承。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心中充满了对祖先的敬仰和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感慨。

评分

我对自然科学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那些令人惊叹的生物多样性。这本书简直是一部关于地球生命演化的史诗!我一直对恐龙灭绝的奥秘、早期生命形式的起源以及各种奇特生物的生存之道充满好奇。书中对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描绘,仿佛让我看到了生命从无到有的神奇过程,那些奇形怪状的早期生物,至今仍让我感到惊叹。对恐龙时代的详细阐述,从它们的形态、习性到最终的灭绝,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性。书中对深海生物的探索也同样令人着迷,那些生活在黑暗、高压环境下的生物,它们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方式,简直超乎想象。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并配以精美的插图,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机的世界。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更让我对生命的韧性和进化过程有了更深的敬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