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6
这是一部有关中国自先秦至元末历史的漫笔集。收入了黄仁宇先生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过的33篇文字,发表的时间自1987年年初至1989年夏天。作者用归纳法将史料高度压缩,用“大历史”观勾画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自先秦至元末,通过还原其人其事在历史关键处的作为,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因果以及现代型的经济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落脚。表彰了中国历史的自有特色,即经过各朝代及政治上分裂的阶段而前后连贯。
作者治史,每每从常人不经意的细节处入手,挖掘出极富启发性的新见,娓娓叙来,发人深省。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退伍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纽约州立大学NewPaltz分校教授(1968-198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1979年他离开教学岗位,专心写作,先后出版了《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以“大历史观”享誉华人学界。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上州的医院中,享年82岁。
★今日在世的历史学家,大概没有一个人在进入学院大墙前积累有那样深厚的底层经历,也没有一个人能援引这些经历为资源,在大墙内别开生面,创获那样多而且独特的学术成果。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学勤
★“黄仁宇现象”实际上是对史学界的警示,学术研究应该走出狭小天地,从面向上层和少数精英到面向非专业化的读者,实现为社会服务功能的转化。
——刘志琴《黄仁宇现象》
★对于黄仁宇而言,“大历史”式的探讨,最后甚至已经接近了神学的领域:“大凡将人类历史从长时间远视界的立场检讨,不期而然会在思量想象之中接近神学的领域”
——(台湾)刘季伦《“大历史”下的个人》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开场白
孔孟
秦始皇
李悝
司马迁和班固
文景之治
汉武帝
从霍光到王莽
何以改革者又是书呆子
西汉与东汉
光武中兴
宦官、女后、外戚和朋党
魏晋南北朝和浪漫主义
长期分裂时的悲剧
淝水之战
北魏拓跋氏
从分裂到统一
隋炀帝
贞观之治
武则天
渔阳鼙鼓动地来
九重城阙烟尘生
“藩镇之祸”的真面目
黄巢
五代十国
宋太祖赵匡胤
澶渊之盟
王安石变法
靖康耻
贾似道买公田
道学家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忽必烈留下的传统
元顺帝
卷后琐语
宋太祖赵匡胤
中国历史中主要的朝代,每个不同,而尤以赵宋为显著。说也奇怪,各朝代创业之主,虽凭军事力量夺取江山,只有赵匡胤是职业军人。其他如汉高祖为亭长,唐高祖和隋文帝是贵族,元太祖和清太祖是少数民族的领袖,明太祖是农民,他们的政治背景在创立帝业时先声夺人。只有宋太祖赵匡胤以军功起家,即创立朝代之日,仍是现役的高级将领,这与北宋之注重技术,企图在中国历史里打开出路,不因袭前朝作风的趋向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我们从《宋史》的本纪里看到赵匡胤幸造船务、观制造战舰、观水硙、阅炮车、视察练习水战、亲授医官黜其艺之不精者,前后不绝。他自己也武艺高强,骑马射箭均是第一流能手,未做皇帝前曾以大将的身份亲自参加战斗,所以宋朝人也称之为“艺祖”。
既做皇帝则他不能搬出智力德行均高人一筹的表现。可是赵匡胤不以抽象的观念笼罩事务。他做圣贤之君的观念,能拿出来对真人实事发挥,在各代帝王之中可算是最能说实话的一位。他要石守信等交出兵权,曾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以好富贵者,不过欲各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好便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夕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因为他的直爽,宋太祖不用汉高祖和明太祖的伎俩去屠杀功臣。在统一期间被他征服的小朝廷的首长,也受优待,无历朝的疑忌杀戮情事,据说他自己曾立有“誓约”不杀大臣及言事官,这一方面表示他的宽怀,一方面也由于他的自信。
赵匡胤受母亲杜氏的吩咐,传位于弟赵光义(太宗),终其身没有因为继承问题而在他左右产生各项阴谋。虽然这种记录在赵光义一朝就不能保持,宋朝宫闱间的纠纷究竟比各朝为少。这三百一十九年内(包括北宋及南宋自公元960年至1279年)也有太后主政的情事,但是未构成女患,宋朝也没有宦官专政的情形。
对各个人作褒贬,不是本书的目的。况且宋太祖赵匡胤没有一般帝王的毒辣,也还不是完人。他饮酒常醉,有一次他所乘马蹶坠地,他站起来就解佩刀刺马杀之。还有一次他举行露天宴会的时候下大雨,他就盛怒,弄得很多臣下惶竦,可见他也有粗蛮性格,他也会冲动而有时不能掌握自己。只是赵宋一朝不以恐怖政治作为它帝业的基础,由来已久。虽然这不能与赵匡胤的个人性格无关,却也仍是历史时势使然。在这三百多年里,中国有了一定的国家之目标(nationalaim),朝廷成为一个带竞争性(competitive)的机构。在这些条件之下,态势显然,用不着多番矫揉造作,所以其朝政也较其他各代为开明。
赵匡胤在公元960年奉后周周恭帝之命去讨伐契丹,兵次陈桥驿,距开封不及一日的距离,被部下以黄袍加身推戴而为皇帝。这种情形,与西方罗马帝国的情形相似,在中国的五代也已数见。即是后周本身,也是在这情形之下产生,恭帝郭宗川,则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因之960年之政变创立北宋,没有遇到抵抗,在中国历史中也创立了一种不经过流血而诞生一个主要的朝代之奇迹。
出征的军队既还回国都,宋太祖放弃了征伐契丹的计划,这计划也终身搁置。他到晚年才重新展开开封与太原(北汉)轴心间的战事,也因对方顽强抵抗而罢,他在位十七年之中着重以军事力量,削平南方独立或半独立的国家。在他不自觉之中,完成了一项“大历史”的任务:公元第二千年的上半期,中国南方的多数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有了一段长时间大规模的斗争,双方都要作长远的准备。因为赵匡胤的长远打算,北宋没有继五代而为第六个短朝代。但是赵匡胤并没有完全忘记北方的顽敌。他曾对赵普说有朝一日他要能恢复幽燕十六州,他就要在北方山地上古北口一带设防。这计划到四百年后才由朱元璋指导下遂行。
赵匡胤所灭之国,有荆南(湖北)、湖南(即今日湖南)、蜀(四川和陕西一部)、南汉(广东和广西)和南唐(江苏、江西及安徽之一部)。钱俶所掌握的吴越(浙江及福建之一部)则仅纳贡,钱也和他约定“三年一朝”到开封来拜访他,但是其疆域仍未入宋朝的统治,福建的厦门和汀漳也仍在化外,要待太宗朝北宋才能席卷长江以南。
赵匡胤完成他局部统一之后,曾派官员到各处度民田,但是未曾下令重新分配民间的土地。他也着令“均赋税”,但是一般看来,他仍因袭五代的体制,只在局部的调整,没有大规模的改组。他之没有采用征兵制,尤为各朝所仅见。他治下国家的力役,也尽量避免征派于民间,而由“厢军”(详下)服行。宋朝创业之主用刑罚较前代为温和,但是对官吏的贪污则不假情面。然则他也说到“奉禄薄鲜,未可责廉”。于是他对各级工作人员一体加薪。宋朝的官俸也较其他各代为高。他所设国家储备军,叫做封桩库。他曾说:“俟满五百万缗,当向契丹赎燕蓟。”他又曾向左右说:“我以二十四绢购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过十万人止费二百万绢,则敌尽矣。”很少的中国君主,会这样坦率地承认各人的私利观,而且
赵匡胤很明显地知道国家经济的力量庞大。他的积绢计划,曾给第六个皇帝神宗赵琐一种启发的作用。约在一百年之后,神宗在库房上题自制诗:“五季失图,狁孔炽,艺祖造邦,思有惩艾,爰设内府,基以募士,曾孙保之,敢忘厥志?”以上三十二字,以每字作一库的名号。三十二库积满之后又成立二十库。但是其祖先与曾孙都没有看出:经济力量固然可以翻变为军事力量,但是其中又有组织结构的各项原则,并不仅是二百万匹绢,则可以敌对方十万的精兵。这题目关系整个宋朝的历史,当在以下各节分析之。
宋朝号称中央集权。赵匡胤的做法,首重军制与财政。在军备上中央所统制的为“禁军”,诸州之镇兵曰“厢军”;各地方的防守则为“乡兵”。这办法也沿袭于五代之“牙军”的体制。中央经常向各州镇抽调其强壮兵卒,而将老弱淘汰。起先以“样兵”诏诸州选所部兵至阙下,以后则代以木梃,各州镇有照身材招募训练的责任,一到训练成熟其后员就补入禁旅。禁军虽为中央军也按时派遣驻屯于各地,川流不息。财政方面各地方的收入,同样地分为“上供”、“送使”及“留州”三个部门。“使”为转运使,其职责是将各地财物,输送于中央。在朝代草创时,又在各阶段征服江南诸国时,这些资源竭尽其力的输送于汴京,以致仓库盈溢。有如《宋史》“食货志”有云:“于是外权始削,而利归公上”。北宋政府也因袭五代体制,以枢密院主军事,三司(盐铁、户部、度支)管财政,彼此都是中央政府里最紧要的官署。又以文人知州军事,并且打破了唐末以来地方首长派遣县级官的习惯,重新整个地任命州县官,因之又要着重选举,是以宋朝的考试制度,采取三年循环制,已确实正规化。
以上各种设施都有刺激国家经济的趋势。宋朝在商业方面的收入,如茶矾盐酒超过以前各代。政府又大量铸钱,货币之扩充,在太祖时已开始,以后叠增到年五百万贯的数量,如是两年的铸钱数,就要超过四百年后朱明全朝代二百七十六年所铸之总和。如此一来,宋朝的矿产也打破以前的纪录。北宋以开封为国都,南宋以临安(杭州)为国都,专着重水陆交通的便利,在这一点没有多方考虑到军事上和国防上的需要,也是各主要朝代之所无(但是赵匡胤主张定都于长安或洛阳,因赵光义反对而罢)。
以上所述与一般历史书并无出入。这又和“大历史”有何关系?
从远距离的观点看来,第二帝国经过北魏的孕育,隋及初唐间继承着间架性的组织和体制,使这个扁平体的社会发育滋长。经过中唐之后,质量上的进步,使各地区参差不齐,其繁复的情形,超过初唐租庸调的系统所能概括。又在安禄山叛变前后,李唐王朝企图重新掌握局势的诸种办法,如“括户政策”,用募兵创设十个国防区,削藩镇,成立神策军,以宦官做监军,都只有局部的功效,与其官僚制度和立国精神相反,而两税制只有一纸通令,更促进分化的作用,如此只有使唐朝瓦解,及五代十国的出现。
五代十国是一种分裂的局面,概言之,也可以称为军阀割据。然则军人注重实际,以部曲管理场院,固然将税收增高,但是以地方分权的精神主持之,针对各处状况,也能造成政府与民间的一种联系。又有唐朝留下来的一套法令,所以赵匡胤虽武人而能自制,又得了赵普这样的一位贤相,定立了先安内而后攘外的宗旨,就能将一个分裂的帝国,重新凑并拢来。其注重军事技术与财政组织也成为北宋一贯的作风。
可是在诸事发展顺利,统一依计划完成之际,赵宋王朝也预先替自己埋伏了一些日后的困难。以中央集权代替地方分权,又重新归返到官僚体制,截断了治理者与被治理者间在各地区中一种自然的联系,并且各处数字幅度上的相差更大,技术上更不容易掌握。上面已经说及,中国已展开一种在南方以水运占优势的经济体制与社会和一个在北方以畜牧为主的体制与社会。前者过于自信本身外表上和数量上的优势,没有设想到两者在历史上长期的抗衡,可能决定于彼此在时间上和组织上坚韧性的差异。而且补给线的长短,也与战场上的进出有很大的影响。
这些因素不可能由当事人一眼看得透彻,即使几十百年之后,整理历史原始资料的历史家仍没有看清。赵匡胤在公元976年去世之日即算按照传统“盖棺论定”的立场看来,也算得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人物。而注意事业上的成功,也是宋太祖赵匡胤自己的一生宗旨。他曾在武成王庙观两廊所陈历代名将的画像,当场指示应当“功业始终无瑕”的才配享。因之班超、秦叔宝等二十三人进升;张飞关羽等二十二人被退,管仲则特制塑像奉祀。这也与传统的习惯,总是要哼吟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沉湎于一种悲剧的情调才算得有见识的态度完全相反。只是个人的传记可以盖棺论定,历史却无法盖棺论定,也没有功业无瑕的朝代。经过太祖的创业,宋朝的历史留下了不少似非而是(paradoxical)的现象:一个以军人为首脑而组成的国家,自始注意国防,偏在军事上的作为,不及其他任何主要的朝代。它的民间经济,也有突出的现象,它却不能掌握这种优势。它企图注重实际,不受抽象的观念所蒙蔽,而这三百一十九年在它领导之下,所产生的特出人物,又偏是哲学家为多。而“学究”首先出现为一种官衔,其成为一种被讥讽的对象,也始自宋朝。我们如何解释这些矛盾?
以下各节当提出我们初步的见解。但是即从以上的现象,也可以断言以短距离近视界的眼光解释中国历史,有它能力所及的限度。
……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开场白
我住在纽普兹(New Paltz)的一个村庄里。这地方靠赫逊河(Hudson River)西岸不远,是纽约市及纽约州州会奥本尼(Albany)公路上的中心点。这村庄在一座小山之上,四境土地呈波状起伏。地质的主要构成因素是页岩。页岩也称泥板岩,原来是由泥土经过高度压力而成,状似灰黑色石块,只是质地脆弱,一碰就碎。它特别恼人的地方是到处都有,即使是挖一个阴沟,或是整理一处地基,也都会碰到它。1973年中东战事爆发,原油价格陡涨。美国又在前一年将小麦及玉蜀黍大量廉价卖给苏联,所以这时候自己供应不及,物价直线上升,甚至影响到面包、肉类、蔬菜的价格。我们靠薪水收入的家庭无一不受其苦,于是很多主妇都自行种菜。一时间每个家庭后面原先用来栽花种草的空地,都成了菜圃。我们家也跟着照办。一年之内,我们吃了不少自己种的小白菜、丝瓜和西红柿。可是开掘泥土,要弯身用手铲,我和我太太的皮肤,都被这页岩割破,连种菜用的小刀、铁铲,也折损过半,花费时间不说,加上喷水除莠,及支付水费,还有种子、肥料、防虫剂的本钱,则所省也无几了。所以一到第二年市场供应情形好转,我们这自动下放做农民的兴致又直线下降。过了不久,村里人人掘土家家种菜的风气也稍歇,一方面显示了一般美国人趋向时尚、见异思迁的习惯;另方面也确是经济力量的驱使。合于利则行,不合于利则止,无从勉强。
但是纽普兹虽不是种蔬菜的地方,却是种苹果的好地方。可能因为此地的阳光水分温度,都和苹果相宜吧!而苹果树根也有能力透过页岩层吸收地下的水分及滋养。所以这村庄十里内外到处都是苹果树,成为本地最重要的资源。苹果树不能持久,几年之后,就得砍去,另种新苗,不管是砍伐树干,或是喷射防虫剂,都是打电话找专人来解决。所以种植苹果虽属农业,但却无异于商业经营。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一到收获的季节,即有承包商以巴士将摘苹果的劳工大批载来,男女老少都有,他们都是中南美洲人,操西班牙语,也只有工头才能带领他们。食宿问题,都自行解决,不惊动本地居民,并且来时即工作,苹果摘完装箱后全部员工即时离境,爽快利落。纽约的苹果,行销各州,也等于加州的橘柑、佛州的橙柚一样。因为交通便利,各超级市场又大批整买,统一倾销,所以各处价钱相差无几,我们就算近水楼台,也不一定能够廉买。
一个敏感的读者看到这里,就知道以上所说不仅是纽普兹和苹果树的情节,而是勾画着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样态和做事的程序。
我在这村庄内外散步的时候常常想起,要是在中国南方,纽普兹的土地必定也要大部开拓为水田。一方面要堵截山上的水源,一方面要汲引山谷下的水来灌溉低洼地带的田地。这页岩也只好一块一片地用手清除。这样,人民的生活怎能不艰难?用我们自己种菜的经验,也可以想象到中国农村经济情形的一般了。那么中国为什么不及早实行资本主义?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用很多层次,才能解释得明白。
第一点,一个国家的历史,与它天候地理有很密切的关系,加上很多事情时间上的汇合(timing)。中国因为天候地理的需要,初期统一,实行中央集权,政府扶植无数小自耕农作为当兵纳税的基础,所以人口密度大,农业的特征是高度的精密耕作,主张各地自给自足,视粮食生产为主业,其他都为末业。从战国到汉初,这些条件还可以当作一时之策,但是经过两千年接续不断的维持,上述诸条件,都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不仅法律和家族制度支持这些经济条件,就连科举制度和社会习尚也都支持它。即使在明末清初,可能在中国发现一处像纽普兹的土地,也不一定能让它十里内外一体植苹果。即使种了也无人整批购买,无法集体采摘推销。我们还从各地方志上发现历史上有些“好官”,看到民间种植栗子、烟叶、棉花等商品农作物,竟命令立时拔去,改种稻粟,可见得这种历史上的大问题,牵涉到技术及思想者各居其半。这里面有很多根深柢固的因素。
美国开国之前,为英国的殖民地,纽约州在英国势力尚未巩固之前,尤其赫逊河畔一带,尚是荷兰人开拓的地方。这地方地广人稀,它的历史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土地所有权集中,后来经过无数分割买卖,才有今日的形势,但是农场和园圃,仍是以两三百英亩为单位,不像中国一亩两亩支离破碎(中国一亩约等于六分之一英亩)。二、纽约及新泽西州有些地方是清教徒移殖之地。纽普兹村庄则是十七世纪法国新教徒“休京拉”派(Huguenots)所草创,在政治经济的意义上讲,当日新教徒即已象征着一种反抗中央集权的趋向和运动,“休京拉”派尤其尽瘁于各种新兴企业。所以这些立场,都和中国传统相反。美国大规模的内部改进(internal improvements)即是联邦以公款修筑公路发展交通通信事业,尚在19世纪初期,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展开并行,纽普兹的果园也在这时候创设,所以能利用这优势的环境。
但是以上是一个特殊例子。要整个检讨资本主义何以未能实行于中国,我们还要从这些背景因素之外,看清资本主义本身的特质。
严格言之,“资本主义”(capitalism)这一名词,至今没有公认的定义。亚当·斯密仅仅提出在增进人民的财富时,“商业的系统”优胜于农业的系统。马克思虽在著书时称“资本家”及“资本家时代”,也没有引用资本主义这一名词。我倒觉得英国历史家克拉克(Sir George N.Clark)所说,最近性理。他说:“用资本主义这一名词,去概括现代经济制度,是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者所创行的办法。其所解说的一种社会形态,内中最有权威的乃是拥有资本的人。”
什么是现代经济制度?以纽普兹的情形为例,我们也可以看出其中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资金广泛的活用,如果我们彼此有剩余资金,必存集于银行。银行即将之挪借投资,此来彼往,资金永无休歇之日,有时出进之间,尚产生虚数,形成信用膨胀。二是产业所有人雇用经理,他营业的范围,超过本人及其家属足以监视的程度。三是属于服务性质的事业,有如交通、通信、保险等共通使用,用之商业活动之所及,又超过各企业自办自用的限度。这三个条件之所以能充分发挥,乃是商业信用(trust)业经展开;而信用则必须有法律在后面支持。倘不如此,谁敢把成千成万箱的苹果,凭一个电话的指示,运给几百里外的收货人?又有谁敢开银行,将存户的款项贷与果场的主人,让他去安心经营,等他收获之后才算账还债,况且这果场主人的地产有一半还典押在债权人身上?
因为这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是由以上三个条件所造成,它必然成为一种组织和一种运动。西欧资本主义推行的时候,就需要由国家以商业性的法律,逐渐推行到全民。不仅遗传法、破产法需要符合商业社会习惯,甚且对监守自盗者的处置,虚枉欺骗者的惩罚,与强迫履行合同,都要能切实做到。因为这些法律同时也施行于商人集团之外,所以农业组织也要向商业作风看齐;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即在西欧,因为这一套新制度与中世纪宗教思想和社会习惯大相径庭,所以也曾发生过无数的冲突。我们也可以说,很多趋向现代化的战争和革命,都与此问题有关。如果我们不用意识形态的字眼,单从技术角度检讨这段历史,也就可以说资本主义如能推行,社会里的各种经济因素(包括动产、不动产、劳动和服务)都要能彼此互相交换,私人财产也要有绝对的保障,然后这社会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mathematically manageable)。再简洁言之,即全民生活,都听金钱制裁。国家订立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即已包括道德观念和社会习惯在内,在执行时,除非立法错误,不能临时在半途又撞出一个道德问题。这样才能符合韦伯(Max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分享历史,值得一看
评分很多好书都是得披沙沥金,那些畅销书不一定是好书,通过一个个挖终于把这些遗失的美好,一次性买了好几箱子,京东的快递确实够快够好,快递员也是非常积极的服务。加油↖(^ω^)↗,好好干!
评分嗯嗯,很好的书,还有京东物流真心快。
评分黄仁宇的书都收了
评分相当不错哟,非常的满意了
评分黄仁宇的作品,主要是谈一些中国古代对历史有大影响的人物
评分心水了很久毫不犹豫收入书架
评分物美价廉,物流超快,非常喜欢。
评分产品非常好,快递包装也非常安全,非常满意一次购物,下次还来买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