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你不知道的汉朝:刘邦开国》是一部全面、真实又好看的汉代历史作品。关于汉代历史,有的作品全面,也算好看,却不真实,里面有许多编造的故事和情节,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小说,其中的错误随处可见。有的作品虽尊重了史实,写得却不出彩,平淡而无波澜,读起来味同嚼蜡。比较常见的是关于刘邦、项羽和汉武帝阶段的作品,但它们往往割断历史,所以读者看不到历史的连贯性,阅读时感觉挺热闹,而对于那段历史仍旧一头雾水。本丛书内容真实,故事连贯,品读人物视角新颖,内容有一定深度,值得一读。作者绘制了多幅地图,方便读者了解战场态势。
内容简介
《你不知道的汉朝:刘邦开国》是一部全面、真实又好看的汉代历史普及读物。公元前209年,沛县人响应陈胜起义,那里人才济济,可最后为何让刘邦这么个小小亭长当了领袖呢?刘邦这个首领,为何叫作“沛公”呢?
陈胜在大泽乡起义之后,兵分多路攻打秦国,陈胜的起义军曾一度逼近秦朝国都咸阳,可他为何很快就失败了呢?陈胜的失败,有哪些原因?
项羽的叔叔项梁死后,项羽被夺了兵权,成了光杆司令,那么他是怎样在后来号令天下的呢?
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项羽把刘邦封到汉中,有何深意?
楚汉战争时,韩信都做了什么?他的功劳究竟有多大?韩信和项羽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两位军事家,他们之间的对阵,是何种情形呢?
项羽的军事才能究竟如何?他为何败给刘邦?
刘邦建立的汉朝,是怎样一个国家?刘邦当上皇帝之后,有多少人想造他的反?他被匈奴单于包围了七天七夜,最后是如何逃出的?
这个刘邦,是怎样一个人?
作者简介
令狐马,本名赵勇,陕西汉中人,硕士,现就职于西北工业大学。喜欢历史、文学、哲学。其作品有哲学的思辨、文学的细腻、历史的严谨和理科生的逻辑。其讲述历史,以“真实”和“好看”为准则。其所追求,乃不辜负读者。
目录
自序|你不知道的汉朝/Ⅰ
第一部分|秦失其鹿
1. 刘邦之谜/ 002
2. 刘邦微时/ 006
3. 逃亡之路/ 011
4. 陈胜起义/ 015
5. 沛县起义/ 019
6. 大秦帝国/ 021
7. 我是沛公/ 023
8. 牛刀初试/ 026
9. 天兵天将/ 029
10. 各自为政/ 034
11. 陈胜之死/ 036
12. 项梁起兵/ 041
13. 发展壮大/ 044
14. 项梁出招/ 047
15. 亡秦必楚/ 051
16. 张良复国/ 054
17. 二雄相斗(1)/ 057
18. 二雄相斗(2)/ 061
19. 你死我活(1)/ 063
20. 你死我活(2)/ 066
21. 势力重组/ 070
22. 怀王订约/ 075
23. 巨鹿之困/ 079
24. 救赵之人/ 081
25. 楚国上将/ 084
26. 龙潭虎穴/ 089
27. 破釜沉舟/ 092
28. 初遇彭越/ 095
29. 郦氏兄弟/ 097
30. 扫荡南阳/ 100
31. 一决雌雄/ 104
32. 指鹿为马/ 107
33. 短命王朝/ 111
34. 约法三章/ 114
35. 新安坑降/ 117
第二部分|楚汉相争
1. 深夜密报/ 122
2. 深入虎穴/ 125
3. 全身而退/ 130
4. 沐猴而冠/ 135
5. 十八诸侯/ 139
6. 反他娘的(1)/ 143
7. 反他娘的(2)/ 147
8. 汉王拜将/ 150
9. 一将难求/ 155
10. 指点江山/ 159
11. 刘邦之反/ 162
12. 取舍艰难/ 164
13. 稳扎稳打/ 170
14. 陈平至汉/ 172
15. 洛阳大哭/ 177
16. 一触即发/ 180
17. 一触即溃/ 182
18. 巅峰之作/ 187
19. 下邑画谋/ 191
20. 盗嫂受金/ 195
21. 魏豹叛汉/ 200
22. 韩信北伐(1)/ 206
23. 韩信北伐(2)/ 212
24. 欲扬先抑/ 215
25. 越俎代庖/ 219
26. 议和风波/ 222
27. 躺着中枪/ 225
28. 第一谋士/ 228
29. 摧枯拉朽/ 231
30. 兵权易主/ 238
31. 救火队员/ 242
32. 骂也能赢/ 246
33. 分一杯羹/ 252
34. 单挑汉营/ 254
35. 十大罪状/ 257
36. 义帝之死/ 261
37. 韩信伐齐/ 264
38. 胯下之辱/ 268
39. 用水将军/ 272
40. 代理齐王/ 276
41. 楚河汉界/ 282
42. 固陵之战/ 286
43. 天才对阵/ 290
44. 霸王别姬/ 294
45. 乌江自刎/ 296
46. 战后总结/ 301
47. 项羽之败(1)/ 305
48. 项羽之败(2)/ 307
49. 项羽之败(3)/ 311
第三部分|高祖治国
1. 大汉天子/ 320
2. 都城问题/ 325
3. 人狗理论/ 328
4. 雍齿封侯/ 332
5. 关于燕王/ 334
6. 至贤之人/ 337
7. 楚王韩信(1)/ 342
8. 楚王韩信(2)/ 347
9. 耻与哙伍/ 352
10. 韩王北迁/ 355
11. 草原之王(1)/ 358
12. 草原之王(2)/ 362
13. 循循善诱/ 365
14. 秘计出逃/ 368
15. 箕踞谩骂/ 372
16. 刺杀刘邦/ 375
17. 太子危机/ 381
18. 结巴周昌/ 384
19. 陈豨之反/ 386
20.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391
21. 悲剧韩信/ 394
22. 剿灭陈豨/ 400
23. 太尉周勃/ 404
24. 梁王之死(1)/ 408
25. 梁王之死(2)/ 411
26. 黥布之反/ 414
27. 商量对策/ 418
28. 两军决战/ 423
29. 大风起兮云飞扬/ 428
30. 萧相国/ 431
31. 保卫太子(1)/ 435
32. 保卫太子(2)/ 438
33. 燕王之反/ 445
34. 出师未遂/ 450
35. 病危遗言/ 453
36. 汉高祖/ 456
本册所述15 年历史大事件/ 463
主要参考文献/ 466
精彩书摘
第二部分 楚汉相争
1.深夜密报
其实曹无伤的话很简单,他说:“将军你不知道,沛公那家伙野心太大了,他准备在关中称王,还让子婴当丞相,想把天下的奇珍异宝都据为己有哇!”
项羽怒道:“什么?他这么不识趣,当真以为先入了关就由得他?”
使者不住地点头。
于是,项羽立即下达了一道命令:“全军集合,今晚会餐,明天早上,攻打刘季!”
当是之时,项羽在鸿门,佣兵四十万,号称一百万。而刘邦呢?只有十万,和项羽相比差得太远,即便他对外宣称的是自己有二十万!
说实话,即使把两方的兵力调过来,让他拿着四十万,项羽拿十万,就凭项羽的才能,刘邦也不是对手。
不过,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项羽在未经斟酌的情况下下达的命令,因为要和一个拥有十多万军队的人打仗,怎能不定好作战计划呢?
既然是一时冲动,那么当他怒火消退之后,就很可能又发一道撤军命令的。
不过从目前来看似乎没这种可能。
因为紧接着范增来了,范增给项羽又下了一剂猛药,项羽不但没有熄火的样子,火苗子反而越窜越高了!
范增对项羽说:“以前刘季是个贪财好色之徒,而这一次他入关后居然坐怀不乱,金银酒色丝毫不动,我看他的志向不小哩!而且,我找人夜观天象,发现他头上有一股气,有五个颜色,我看那就是天子之气。这家伙不得了,所以趁现在有能力,快把他杀了吧!”
曹无伤和范增每人放了一把火,这火势足以将刘邦烧成焦炭。
不过,这股看似不会熄掉的火终究还是灭了,只因一个叫项伯的人。
正是这个项伯,他改变了历史,改变了项羽和刘邦。
* * *
在介绍张良的时候,我曾说张良在下邳隐姓埋名时遇到了杀人犯项伯,张良救了项伯,两人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项伯的身份很不一般,他是项羽的季父,用今天的话说,是四叔。由于和项羽是至亲关系,因而官居高位,被封为左尹。
按情理来说,项羽要攻打刘邦了,项伯自然得站在侄子这边。
但很多事情都不能按情理来,比如项伯这一次的思维就很独特——
张良此刻还在刘邦的军中,那么我攻打刘邦的时候,张良也在被打之列。
项羽的实力远胜刘邦,所以刘邦必败无疑,乱军之中张良很可能被杀死。
张良曾救过我的性命,所以张良有恩于我。
综上所述,我很可能杀死自己的恩人。
如果做了这种事,我还算个人吗?
项伯认为,如果这么干了,自己就不是人,是禽兽,是王八蛋。
所以项伯最终决定:项羽的话要听,而张良也必须救。
想到项羽的大军明早就要出发,项伯发现,要救张良就只有今天一个晚上的时间。
项伯在营帐里踱来踱去,想了好半天,终于才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他打算把项羽攻打刘邦的消息告诉张良,让张良逃走,然后自己再回来帮项羽打刘邦。
项伯到了刘邦的军营,来到张良处(应该是偷偷摸过去的)。对他说:“项羽明天要攻打沛公了,沛公必败,你快离开,不要跟他一起把命送了。”(毋从俱死也。)
项伯原以为,张良听了自己的报信就会跟自己一起跑掉,哪知张良却说:“我奉韩王的命令送沛公入关,如今他危在旦夕,我岂能置之不理?我要是逃走就太不够义气了,我要把这件事告诉他。”
说完,张良扔下项伯,奔向刘邦的营房,然后将这件事全盘托出,听得刘邦大吃一惊,茫然失措。
看到刘邦满头大汗的样子,张良问道:“是谁让你去防守函谷关的?”
刘邦只得乖乖把他和鲰生做的白日梦讲出来。
于是张良问道:“你觉得你打得过项羽吗?”
刘邦沉默良久,说:“我本来就比不上啊,可现在该咋办嘛!”(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我想,你还是先见见项伯,他是项羽的季父,他的话对项羽有一定影响,你就抓住这个机会跟他表示自己绝对忠诚于项羽,绝对不敢在关中称王,让项伯连夜回去把话转告给项羽。”
刘邦不敢相信项伯能化险为夷靠得住事,于是问道:“你怎会和项伯这么深的交情啊?”
张良也没时间跟他讲述自己和项伯的渊源了,只说了句:“他以前杀了人,我救过他!”(臣活之。)
刘邦听到这话,又问项伯多大,张良说项伯比自己还大几岁,于是刘邦就决定把项伯当哥,让张良把项伯请进来。
项伯接到邀请就去了。
项伯一进刘邦的营帐,刘邦就起身迎接,又是端酒,又是祈福,说了一大箩筐的废话来夸赞项伯,然后做出忍辱负重的样子,对项伯发誓道:“我攻入咸阳之后,秋毫不犯。我封住仓库和宫殿,管理好人民,就是为了迎接项将军。至于在函谷关发生的事,纯属误会,我驻兵在那儿,是为了阻止有图谋不轨之意的歹徒出入,维持治安啊。我日夜都在盼望着将军来,怎么敢跟将军作对呢?哥哥呀,你回去可千万要转告将军,我是绝不敢背叛他的。”
这当然是鬼话,其余的不说,就说在函谷关,两军猛猛地打了一架(战斗时间应该不短),这会是误会?要是误会他为何不在英布还未攻下函谷关之前立即收手?即便来不及,等函谷关被破之后,函谷关和鸿门有那么远的距离,他怎么就不派人或者亲自去欢迎项羽呢?这说明在开战之前刘邦还没有摸清项羽的底,他以为项羽不足为惧的。
函谷关那么明显的事情,绝不是误会二字可以解释,可就凭刘邦这样一番声泪俱下的鬼话,项伯居然信了,而且还深深地信了。
在项伯和刘邦接触的这么短短一段时间里,刘邦说尽了好话,还甘愿和项伯结为亲家。
项伯离开刘邦的时候,特意嘱咐刘邦:要想活命,明早就来见项羽!
刘邦只有答应。
2.深入虎穴
项伯走了,刘邦很忐忑,很焦虑。
单单让项伯回去跟项羽说自己忠诚,项伯会说吗?即便项伯说了,项羽会听吗?
这些刘邦都不知道。不过,不论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刘邦面前都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相信项伯,相信他的诚实,相信他的能力;第二条,不见项羽,和项羽血战一场,不过这很可能意味着死。
算了,还是去吧,去给项羽谢罪,求他给自己一条活路吧。第一条路虽然凶险,可至少还有活命的机会,第二条路却毫无疑问会死。
刘邦知道,此次深入鸿门有着相当大的风险,这是他的军师谋臣们谁都预料不到的,因为项羽很可能在一怒之下杀了他。如果他被杀了,他将失去一切,他临死前也一定会后悔自己没有对项羽拼死一搏了。
这一晚,刘邦在军帐里踌躇不安,一直在想着送什么礼,说什么话,有危急情况了怎么办……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早上,刘邦望了眼军营,转身就走了。
他不可能真的只一个人去,要知道,当时乃秦末乱世,盗贼蜂起,要是一个人前往,在路上被毛贼捉去杀了那就亏死了,所以他带了一百多个随从。这一百多人里面,包括张良和樊哙。
其实,到目前为止,情况对刘邦还不算太糟糕。因为他来到鸿门之后,项羽至少给了他说话的机会。
这都多亏了项伯。
头一天夜里,项伯回去后,将刘邦的话传达给项羽。他做完这些,又发挥道:“要不是沛公先攻破函谷关,灭了关中兵,你此刻怎能入关?人家是有功的,杀死功臣,这是不义的行为,你不但不能打他,还应好好招待他!”(《史记》说:“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此记载不可信。其一,此时不当称项羽为项王;其二,项伯通敌,这么严重的事情他是绝对不敢“报项王”的,“报”了,不但会增加项羽对刘邦的愤恨,说不准还会使项羽对项伯产生不满。)
当时,项羽听完项伯的话,那股被曹无伤和范增燃起的大火顿时就被这股水给浇灭了。
刘邦到了鸿门,抓住这一机会,立即说了一段十分重要的话。
刘邦说:“臣和将军一起带兵讨伐秦国,将军在黄河北边作战,臣在黄河南边作战。就连我自己也没想到居然能先将军一步入关灭秦,更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见面呀。可是,在这个本该把酒言欢的时刻,居然有小人恶意中伤,在将军面前乱嚼舌根,破坏咱们之间的感情,让将军对我产生了误会啊!”(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
这番看上去并不神奇的话,却产生了十分神奇的效果。
因为它把项羽听得羞愧难当,瞬间觉得先前要攻打刘邦是十分愚蠢的决定,甚至还为自己当时的决定感到羞耻。
于是,为了推卸责任,为了表明他前面做的那些事情都不是出自本意,他说了一句让人大骇的话:“这都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要不是他,我何以至此!”
范增听到这话,估计早都眯起眼深吸气把头迈向别处了。
——猪啊,猪啊,你他妈还是不是人呐,那边好不容易有个卧底,你就这样卖了哇!真是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在范增气得鼻孔朝天而刘邦对曹无伤恨得咬牙切齿的时候,项羽正笑呵呵地指挥手下人准备酒席,说要和这位昔日的战友、今日之功臣好好痛饮一番。
* * *
宴席开始了,项羽作为东道主,把刘邦当好朋友一样对待。项羽喝了酒之后,更加的豪气冲天,谈天下、谈英雄、谈理想,刘邦不住地恭维项羽,把项羽听得跟吃了蜜一样。
这宴会蛮融洽的嘛!
但如果刘邦就这么脱离了危险,那么这场流传千古的鸿门宴岂不是浪得虚名?它还有什么值得后人称道的呢?
事实上,刘邦真正的危险现在才开始!
因为,项羽的危险虽已解除,可范增却虎视眈眈。
在宴席上,范增看到项羽欢快得像个孩子,都快气死了。
于是,范增开始给项羽使眼色,同时把身上的玉玦举了起来让项羽看。
玦者,决也!范增的意思很明显:快点下决心杀了刘邦!
然而,项羽看到范增频频举起的手,却“默然不应”。
看来,项羽并非下不了决心,而是根本就没有杀意。既然如此,范增就是把手举麻了又有什么用呢?他对刘邦还有什么威胁呢?
范增当然不会再傻乎乎地、贼眉鼠眼地在宴会上把玉玦一举一放还生怕刘邦看到,老头子现在站起身来,走出宴会厅了。
没有人知道他要干嘛,可能他是出去上厕所,又或者刚才把手举麻了,要出去活动筋骨。
但范增出去后没有直奔茅房,也没有活动,他只是找了个人,一个会舞剑的人。让这个人到宴会厅里来活动活动。
这个人,名叫项庄。
项庄的任务,就是去宴会厅敬酒,敬完酒之后要求舞剑给大伙助兴。
然后在舞剑的时候刺死刘邦!
范增的计划进行得十分顺利。
现在,项庄敬完了酒,舞剑的要求也得到了项羽的批准。
剑已出鞘,项庄开始起舞。
舞着舞着,剑锋忽然一转,直刺刘邦,刘邦危在旦夕。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人马上挡了过来,项庄一见到这个人就立马收回了剑,差点来了个踉跄。
这个来为刘邦挡剑的人就是项伯。
项伯和项庄一个刺一个挡,俩人舞了好几个回合,气得项庄真想把项伯赶出去,不住的用眼神示意项伯,你来捣什么乱?
项伯对项庄的示意毫不在乎,假装什么都不懂,专心舞剑。
现在,除了项羽一个人在安心地欣赏舞剑,其他三个人都紧张得恨不得大叫起来。
因为其他几个人都很清楚,虽然出现一个项伯,但再这么下去,只要项伯稍一疏忽,刘邦就会没命。
张良知道刘邦快要崩溃,其实他也快了,因为倘若刘邦一死,他们都活不成。
张良起身走出门外,一面透气,一面思索。
这时在门口候着的樊哙看到他了,连忙上前问道:“啥情况?”
“沛公快死了!”
“啊?!”
张良把项庄在帐内“练剑”的事情告诉了樊哙,把樊哙急得满头大汗,然后大叫一声说:“我也进去,要和他同生共死!”
张良没有阻挡,反正他也没辙了,不如让樊哙进去搅合搅合,看能不能打断项庄的“独孤九剑”。
樊哙要进去,卫士阻拦,不让他进。樊哙拿着盾牌往那卫士身上一撞,横了一眼就往里冲。樊哙已经想好了,反正刘邦都快死了,自己也不用怕什么。于是进入刘邦他们喝酒的地方就木头一样往那一立,怒目瞪着项羽。
项羽还在喝酒,忽然见来了这么一丑陋之人 ,不但不下跪还怒视自己,当即提高警惕,直起身子,按住佩剑,冷冷地问:“谁?”
张良听到项羽的问话,赶紧躬身向前,道:“报告将军,此人是沛公的随车侍卫,叫樊哙!”
樊哙如此无礼,独闯项羽的军营,按道理是该杀千刀的,可此时此刻居然没一个人站出来指责他的过失。这是鸿门宴中的一件怪事。
项羽倒不在乎,他是个喜欢冲锋陷阵,拼比勇力的人,见樊哙长得威风,骨子里还透着一股凶狠的气质,他就像看到自己的同类,不由地赞道:“这是个壮士啊!来人,赐酒!”
下人送上酒,樊哙拜谢之后,仰起脖子就一饮而尽。项羽见他酒量不错,便想再看他的食量,于是又道:“给他来一个猪腿!”
猪腿上来了,樊哙一看,居然是生的。
樊哙这个人,单听他的名字你会觉得这是个粗鄙不堪的人,但实际上很有头脑,也看得清局势。就比方说,刚才他是准备进来跟项羽拼命的,但项羽给他赐酒的时候他仍然拜谢了,也就是说他在很短时间里看出项羽还没有和刘邦翻脸,自己不能冲动。
既然樊哙并非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也就知道这是项羽有意为之的,故意试探他是不是真的不拘小节配得上壮士的称号。他必须吞下这支生猪蹄,否则项羽会认为他刚刚不给自己行礼是故意的。
可是,生猪蹄很硬,牙齿没经过锻炼一般是咬不动的,他不能当着项羽的面
你不知道的汉朝:刘邦开国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