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全卷(共5卷)原始社会+五代建筑+西夏建筑+元明建筑+清代建筑 古建筑工具书 古代建筑百科全书 中国建筑史 共五卷

中国古代建筑史全卷(共5卷)原始社会+五代建筑+西夏建筑+元明建筑+清代建筑 古建筑工具书 古代建筑百科全书 中国建筑史 共五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大章,潘谷西,刘叙杰,傅熹年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古代建筑
  • 建筑史
  • 古建筑
  • 中国建筑
  • 五代建筑
  • 元明清建筑
  • 西夏建筑
  • 建筑工具书
  • 建筑百科全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华夏学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090709
商品编码:11805240766
套装数量:5

具体描述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二版(全五卷) 

1.第1卷 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       条码:9787112090709;定价:148.00

2.第二卷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   条码:9787112090716;定价:152.00

3.第三卷 宋、辽、金、西夏建筑                             条码:9787112090723;定价:175.00

4.第四卷 元、明建筑                                                条码:9787112090990;定价:132.00

5.第五卷 清代建筑                                                    条码:9787112091041;定价:116.00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二版(全五卷) 

1.第1卷 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 

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我国传统建筑的研究,肇自梁思成、刘敦桢两位先生。在其引领下,一代学人对我国建筑古代建筑遗存进行了实地测绘和调研,写出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报告,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两位开拓者的引领和影响下,近百年来我国建筑史领域的几代学人在中国建筑史研究这一项浩大的学术工程中,不畏艰辛,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世纪60年代由梁思成与刘敦桢两位先生亲自负责,并由刘敦桢先生担任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这部系统而全面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学术著作,曾八易其稿,久经磨难,直到“wenge”结束的1980年代,才得以出版。

本套《中国古代建筑史》(五卷)正是在继承前人研究基础上,按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而编写的全面、系统描述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巨著,按照历史年代顺序编写,分为五卷。各卷作者或在梁思成先生或在刘敦桢先生麾下工作和学习过,且均为当今我国建筑史界有所建树的著名学者。从强大的编写阵容,即可窥见本套书的学术地位。而这套书又系各位学者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是一套全面、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资料性书籍,为建筑史研究人员、建筑学专业师生和相关专业人士学习、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详尽、重要的参考资料。

本套书具有如下特点:

(1)书中大量体现了 新的建筑考古研究成果。搜集了丰富的建筑考古资料,并对这些遗迹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与分析,体现了深厚的学术见解。

(2)广泛深入地发掘了古代文献,为读者提供了具有深厚学术价值的史料。

(3)丛书探索了建筑的内在规律,体现了深湛的建筑史学观点,并增加了以往研究所不太注意的建筑类型,深入描述了建筑技术的发展。

(4)对建筑复原进行了深入探索,使一些重要的古代建筑物跃然纸上,让读者对古代建筑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丰富了读者对古代建筑的认知。

(5)图片丰富,全套书近5000幅的图片使原本枯燥的建筑史学论述变得生动,大大地拓宽了读者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视野。

本套书初版于2001~2003年间,这套字数达560余万字的宏篇大著面世后获得专业读者的好评,并传播到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以及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之后,我社组织有关专家对本套图书又进行了认真审读,更正了书中不妥之处,替换了一些插图,并对全套书重新排版,在装祯和版面设计上更具美感,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套内容与形式同样优秀的精品图书。

2.第二卷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全书按照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分为五卷,本卷为第二卷。传统建筑继续发展,佛教传入,以及中国古建筑历史第二次发展高潮,包括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建筑。

3.第三卷 宋、辽、金、西夏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研究,肇自梁思成、刘敦桢两位先生。从30年代初开始,他们对散布于中国大地上的许多建筑遗迹、遗物进行了测量绘图,调查研究,发表了不少著作与论文;又于60年代前期,编著成《中国古代建筑史》书稿。本次编著出版的五卷集《中国古代建筑史》,系继承前述而作。全书按照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分为五卷。《中国古代建筑史?第3卷:宋、辽、金、西夏建筑》为第三卷,中国古代建筑进一步规范化、模数化,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高峰时期,包括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

4.第四卷 元、明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按照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分为五卷。《中国古代建筑史(第4卷):元、明建筑(第2版)》为其中的第四卷,内容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中的第三次发展高潮,元明时期的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4卷):元、明建筑(第2版)》主要供建筑届人士、建筑院校师生及广大读者参考阅读。

5.第五卷 清代建筑 

五卷集《中国古代建筑史》按照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分为五卷。第1卷,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形成与第1次发展高潮,包括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第二卷,传统建筑继续发展,佛教建筑传人,以及中国古建筑历史第二次发展高潮,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第三卷,中国古代建筑进一步规范化、模数化与成熟时期,包括宋、辽、金、西夏建筑。第四卷,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第三次发展高潮,元、明时期建筑。第五卷,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第三次发展高潮之持续与向近代建筑过渡,清代建筑。

本卷为第五卷。

 

目录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二版(全五卷) 

1.第1卷 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 

第1章 中国原始社会建筑(远古至公元前2100年)

第1节 中国原始社会概况

一、中国的旧石器时代

二、中国的新石器时代

三、中国原始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

 

第二节 建筑 初的两个基本形态巢居和穴居

一、架空的巢居——水网沼泽及热湿丘陵地带的主要居住形式;“穿斗式”

木结构的土要渊源

二、黄土地带的穴居及其发展;中国土木混合结构建筑的主要渊源

 

第三节 中国原始社会建筑

一、中国原始社会城市

二、中国原始社会的聚落

三、中国原始社会的居住建筑及其他建、构筑物

四、中国原始社会的祭祀建筑

五、中国原始社会的墓葬

 

第四节 中国原始社会建筑的成就和影响

一、群体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二、多种类型建筑的形成

三、单体建筑空间的组织与发展

四、建筑技术的多方面发展

五、建筑造型和装饰

 

第二章 夏、商时期建筑(公元前2070—前1046年)

第1节 夏代和商代的历史与社会

一、夏代与商代的历史与社会概况

二、夏代与商代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

三、夏代与商代社会的特点

 

第二节 夏代与商代的建筑

一、城市

二、宫室、坛庙、祭祀建筑

三、聚落、民居

四、墓葬

五、其他建筑

 

第三节 夏、商二代建筑的成就及影响

一、我国古代建筑各主要类型的雏形已逐渐形成

二、“城以卫君,郭以守民”的建城原则

三、“前朝后寝”的宫室布局

……

第三章 周代建筑(公元前1046—前221年)

第四章 秦代建筑(公元前221—前206年)

第五章 汉代建筑(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附录 中国古代建筑大事年表(原始社会——东汉)

插图目录

编写后记

2.第二卷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 

前言

第1章 三国建筑

第1节 城市

第二节 宫殿

第三节 宗庙、陵墓

第四节 建筑技术

 

第二章 两晋南北朝建筑

第1节 城市

第二节 宫殿

第三节 礼制建筑

第四节 陵墓

第五节 住宅

第六节 园林

第七节 佛教建筑

第八节 桥梁

第九节 建筑艺术

第十节 建筑装饰

第十一节 建筑技术

 

第三章 隋唐五代建筑

第1节 城市

第二节 宫殿

第三节 礼制建筑

第四节 陵墓

第五节 住宅

第六节 园林

第七节 宗教建筑

第八节 重大土木工程

第九节 地方少数民族建筑

第十节 建筑艺术

第十一节 建筑装饰

第十二节 建筑技术

第十三节 工程管理机构和工官、工匠

第十四节 隋唐建筑对外的影响

附录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大事记

插图目录

3.第三卷 宋、辽、金、西夏建筑 

第1章 绪论

一、多民族政权对峙的地理环境

二、宋、辽、金、西夏各朝统治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概况

三、建筑发展的特点

 

第二章 城市

第1节 北宋东京

一、北宋东京建设的历史背景

二、北宋东京建设概况

三、北宋东京城市规划

四、北宋东京城市规划的新特点

 

第二节 南宋临安

一、南宋以前的杭州

二、南宋行都建设发展概况

三、临安城市规划探讨

四、从南宋临骨城市规划看后期封建社会城市规划制度

 

第三节 辽上京、中京、南京

一、辽上京

二、辽中京

三、辽南京

 

第四节 金上京与金中都

一、金上京

二、金中都

第五节 宋平江府

……

第三章 宫殿

第四章 祠庙

第五章 陵墓

第六章 宗教建筑

第七章 园林

第八章 教育建筑

第九章 居住与市井建筑

第十章 建筑著作与匠师

第十一章 宋、金桥梁

第十二章 建筑艺术、技术、装饰

附录 宋、辽、金、西夏时期建筑活动大事年表

插图目录

4.第四卷 元、明建筑 

自序

总论

第1章 城市建设

第1节 都城建设

一、元大都

二、明南京

三、明北京

第二节 地方行政中心--府、县城

一、府、县城的基本要素

二、城市基础设施

三、府、县城的布局形式

第三节 地区性经济中心城市

一、京杭大运河沿线集散中心城市

二、海运与对外贸易港口城市

三、手工业与商业城市

第四节 军事重镇和城堡

一、北边防御城市与长城

二、沿海抗倭城堡

 

第二章 宫殿

第1节 元时期宫殿

一、蒙古国都和林宫殿

二、上都开平宫殿

三、大都燕京宫殿

第二节 明代宫殿

一、南京宫殿

二、北京宫殿

 

第三章 坛庙建筑

第一节 天神坛

一、天坛

二、日月坛

三、星辰、太岁、风云雷雨等坛

第二节 地神坛庙

一、地坛

二、社稷坛

三、先农坛、先蚕坛

四、岳镇海渎庙

五、城隍庙

六、某山、某水的专祀之庙

第三节 宗庙

一、皇室宗庙

二、祠堂

第四节 圣贤庙

一、各地文庙

二、曲阜文庙

三、其他圣贤庙

 

第四章 陵墓建筑

第1节 元代陵墓

第二节 明代帝陵

一、明皇陵与明祖陵

二、明孝陵

三、明十三陵

四、明显陵

第三节 明代藩王墓及皇室其他成员墓

一、藩王墓

二、皇室其他成员墓

第四节 明代帝王陵墓建筑的型制、艺术与技术特色

一、陵址选择与陵区布局

二、地宫形制

三、建筑艺术与技术特色

第五节 明代品官墓

 

第五章 住宅

第1节 元明时期的住宅制度

第二节 元代汉地住宅

一、元大都住宅遗址

二、元画中表现的住宅

第三节 明代汉地住宅

一、明代汉地住宅的时代特征与地方性

二、明代汉地住宅的类型

第四节 元明时期少数民族地区住宅

一、蒙古族牧民住宅

二、新疆维吾尔族住宅

三、云南白族住宅

四、藏、彝、羌族碉房

 

第六章 宗教建筑

第1节 汉地佛教建筑

一、伽蓝布局的模式及其演变

二、佛寺木构建筑的形制与特征

三、砖石佛塔与砖石殿堂

第二节 藏传佛教建筑

一、藏地佛教建筑

二、藏传佛教建筑在西藏以外的发展

三、藏传佛教佛塔

第三节 云南傣族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

一、佛殿

二、戒堂

三、佛塔

四、僧舍

第四节 道教建筑

第五节 伊斯兰教建筑

一、回族伊斯兰教建筑

二、维吾尔伊斯兰教建筑

 

第七章 园林

第1节 元代园林

一、苑囿

二、私家园林

第二节 明代园林

一、苑囿

二、私家园林

三、城郊风景名胜

 

第八章 学校、观象台等建筑

第1节 学校与贡院

第二节 观象台

第三节 戏台

第四节 驿站

第五节 牌坊

第六节 桥梁

 

第九章 建筑结构与装修技术

1节 大木技术

一、大木技术的发展阶段与分类

二、剧变中的元代大木技术

三、重新秩序化的明代大木技术

第二节 砖石建筑技术

一、砖石建筑发展的新高 潮

二、砖石建筑技术成就

三、明代的无梁殿建筑

第三节 建筑彩画

一、本时期建筑彩画的发展

二、彩画的类型

三、江南明代彩画的做法

第四节 建筑琉璃

一、我国建筑琉璃dengfeng期

二、明代主要琉璃产地

三、匠作制度与匠人

四、明代建筑琉璃的品类

五、传统琉璃的制作工艺

第五节 明代家具

一、明代家具的发展

二、明代家具的种类

三、明代家具的造型特点

四、明代家具的工艺特点

五、明代室内家具布置

第六节 小木作

一、外檐装修

二、内檐装修

 

第十章 风水、建筑匠师、建筑著作

第1节 风水

一、元明时期风水的发展及其流派

二、风水对明代建筑的影响

三、如何评价风水

第二节 建筑匠师

一、元时期匠师

二、明时期匠师

第三节 建筑著作

附录一 元明时期建筑大事记

附录二 明代建筑名称与宋、清建筑名称对照表

插图目录

5.第五卷 清代建筑 

第1章 清代建筑发展概述

第1节 社会背景

第二节 建筑概况

一、恢复时期

二、极盛时期

三、衰颓时期

 

第二章 城市及集镇建设

第1节 城市建设的一般特色

一、新城市涌现较少

二、旧城市改造现象日趋明显

三、城市建筑内容构成上的变化

四、满城与军屯

 

第二节 清代北京城的改建与扩建

一、撤销明代皇城

二、调整明代衙署、府第、仓场,改变使用性质

三、外城进一步繁荣,商业发达,会馆林立

四、宗教建筑中的佛教建筑进一步扩展

五、礼制建筑的改造

六、开发南苑,使之成为狩猎为主的皇家苑囿

七、开发西郊水利,经营皇家园林,形成离宫苑囿群

 

第三节 工商城市及集镇的发展

一、工商城市的发展

二、集镇居民点

第四节 满城

第五节 会馆及戏园的兴起

一、会馆

二、戏台及戏园

第六节 民间化的祠庙建筑

 

第三章 宫殿

第1节 北京紫禁城宫殿的复建与改建

一、清代紫禁城复建过程

二、中轴线上外朝及内廷建筑

三、乾西五所改建为重华宫

四、宁寿宫之改建

五、文渊阁及其他建筑的建造

六、清代紫禁城宫殿的主要发展变化

第二节 盛京宫殿

 

第四章 园林

第1节 概述

一、恢复期

二、鼎盛期

三、衰落转化期

第二节 北京西苑的改建

第三节 三山五园

一、畅春园

二、圆明园

三、静宜园

四、静明园

五、清漪园

第四节 避暑山庄

第五节 私家园林

一、北方私园

二、江南私园

三、岭南私园

第六节 寺观祠庙园林

第七节 造园名匠

第八节 小结

一、规模庞大而普及

二、南北风格的交融

三、造园风格大转变

四、技胜于艺,实践虽多,但缺乏理论性的总结

五、初步开始中西方园林艺术间的介绍

 

第五章 各地民居

第1节 清代的社会背景与民居的新发展

一、清代民族文化交流首先表现为兄弟民族对汉族文化的吸收

二、清代人口增长迅猛,迫使民居设计寻求节 约用地的新途径

三、商品经济在民居中的影响逐步具体化

四、工艺美术技艺与民居建筑的结合

五、居民迁移活动促进了民居形制的交流

六、木材危机刺激民居建筑寻求新材料及新技术

 

第二节 庭院式民居

一、合院式民居

二、厅井式民居

三、组群式民居

第三节 干阑式民居


一、建筑设计成就评述

二、清代民居在建筑史学上的地位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