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史全捲(共5捲)原始社會+五代建築+西夏建築+元明建築+清代建築 古建築工具書 古代建築百科全書 中國建築史 共五捲

中國古代建築史全捲(共5捲)原始社會+五代建築+西夏建築+元明建築+清代建築 古建築工具書 古代建築百科全書 中國建築史 共五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孫大章,潘榖西,劉敘傑,傅熹年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古代建築史
  • 古代建築
  • 建築史
  • 古建築
  • 中國建築
  • 五代建築
  • 元明清建築
  • 西夏建築
  • 建築工具書
  • 建築百科全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華夏學林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建築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2090709
商品編碼:11805240766
套裝數量:5

具體描述






中國古代建築史 第二版(全五捲) 

1.第1捲 原始社會、夏、商、周、秦、漢建築       條碼:9787112090709;定價:148.00

2.第二捲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築   條碼:9787112090716;定價:152.00

3.第三捲 宋、遼、金、西夏建築                             條碼:9787112090723;定價:175.00

4.第四捲 元、明建築                                                條碼:9787112090990;定價:132.00

5.第五捲 清代建築                                                    條碼:9787112091041;定價:116.00

 

編輯推薦

中國古代建築史 第二版(全五捲) 

1.第1捲 原始社會、夏、商、周、秦、漢建築 

用現代科學方法進行我國傳統建築的研究,肇自梁思成、劉敦楨兩位先生。在其引領下,一代學人對我國建築古代建築遺存進行瞭實地測繪和調研,寫齣瞭大量的調查研究報告,為中國古代建築史研究奠定瞭重要的基礎。在兩位開拓者的引領和影響下,近百年來我國建築史領域的幾代學人在中國建築史研究這一項浩大的學術工程中,不畏艱辛,辛勤耕耘,取得瞭豐碩的研究成果。20世紀60年代由梁思成與劉敦楨兩位先生親自負責,並由劉敦楨先生擔任主編的《中國古代建築史》就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成果。這部係統而全麵的中國古代建築史學術著作,曾八易其稿,久經磨難,直到“wenge”結束的1980年代,纔得以齣版。

本套《中國古代建築史》(五捲)正是在繼承前人研究基礎上,按中國古代建築發展過程而編寫的全麵、係統描述中國古代建築曆史的巨著,按照曆史年代順序編寫,分為五捲。各捲作者或在梁思成先生或在劉敦楨先生麾下工作和學習過,且均為當今我國建築史界有所建樹的著名學者。從強大的編寫陣容,即可窺見本套書的學術地位。而這套書又係各位學者多年潛心研究的成果,是一套全麵、係統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的資料性書籍,為建築史研究人員、建築學專業師生和相關專業人士學習、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提供瞭詳盡、重要的參考資料。

本套書具有如下特點:

(1)書中大量體現瞭 新的建築考古研究成果。搜集瞭豐富的建築考古資料,並對這些遺跡進行瞭細緻的描述與分析,體現瞭深厚的學術見解。

(2)廣泛深入地發掘瞭古代文獻,為讀者提供瞭具有深厚學術價值的史料。

(3)叢書探索瞭建築的內在規律,體現瞭深湛的建築史學觀點,並增加瞭以往研究所不太注意的建築類型,深入描述瞭建築技術的發展。

(4)對建築復原進行瞭深入探索,使一些重要的古代建築物躍然紙上,讓讀者對古代建築有瞭更為直觀的瞭解,豐富瞭讀者對古代建築的認知。

(5)圖片豐富,全套書近5000幅的圖片使原本枯燥的建築史學論述變得生動,大大地拓寬瞭讀者對中國古代建築的認識視野。

本套書初版於2001~2003年間,這套字數達560餘萬字的宏篇大著麵世後獲得專業讀者的好評,並傳播到我國的颱灣、香港地區以及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傢,受到海內外學者的關注,成為海內外學者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資料。之後,我社組織有關專傢對本套圖書又進行瞭認真審讀,更正瞭書中不妥之處,替換瞭一些插圖,並對全套書重新排版,在裝禎和版麵設計上更具美感,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套內容與形式同樣優秀的精品圖書。

2.第二捲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築 

《中國古代建築史》全書按照中國古代建築發展過程分為五捲,本捲為第二捲。傳統建築繼續發展,佛教傳入,以及中國古建築曆史第二次發展高潮,包括三國、兩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時期建築。

3.第三捲 宋、遼、金、西夏建築 

中國古代建築曆史的研究,肇自梁思成、劉敦楨兩位先生。從30年代初開始,他們對散布於中國大地上的許多建築遺跡、遺物進行瞭測量繪圖,調查研究,發錶瞭不少著作與論文;又於60年代前期,編著成《中國古代建築史》書稿。本次編著齣版的五捲集《中國古代建築史》,係繼承前述而作。全書按照中國古代建築發展過程分為五捲。《中國古代建築史?第3捲:宋、遼、金、西夏建築》為第三捲,中國古代建築進一步規範化、模數化,形成中國古代建築發展的高峰時期,包括宋、遼、金、西夏時期的建築。

4.第四捲 元、明建築 

《中國古代建築史》按照中國古代建築發展過程分為五捲。《中國古代建築史(第4捲):元、明建築(第2版)》為其中的第四捲,內容介紹瞭中國古代建築曆史中的第三次發展高潮,元明時期的建築。

《中國古代建築史(第4捲):元、明建築(第2版)》主要供建築屆人士、建築院校師生及廣大讀者參考閱讀。

5.第五捲 清代建築 

五捲集《中國古代建築史》按照中國古代建築發展過程分為五捲。第1捲,中國古代建築的初創、形成與第1次發展高潮,包括原始社會、夏、商、周、秦、漢建築。第二捲,傳統建築繼續發展,佛教建築傳人,以及中國古建築曆史第二次發展高潮,包括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築。第三捲,中國古代建築進一步規範化、模數化與成熟時期,包括宋、遼、金、西夏建築。第四捲,中國古代建築曆史第三次發展高潮,元、明時期建築。第五捲,中國古代建築曆史第三次發展高潮之持續與嚮近代建築過渡,清代建築。

本捲為第五捲。

 

目錄

中國古代建築史 第二版(全五捲) 

1.第1捲 原始社會、夏、商、周、秦、漢建築 

第1章 中國原始社會建築(遠古至公元前2100年)

第1節 中國原始社會概況

一、中國的舊石器時代

二、中國的新石器時代

三、中國原始社會意識形態的錶現

 

第二節 建築 初的兩個基本形態巢居和穴居

一、架空的巢居——水網沼澤及熱濕丘陵地帶的主要居住形式;“穿鬥式”

木結構的土要淵源

二、黃土地帶的穴居及其發展;中國土木混閤結構建築的主要淵源

 

第三節 中國原始社會建築

一、中國原始社會城市

二、中國原始社會的聚落

三、中國原始社會的居住建築及其他建、構築物

四、中國原始社會的祭祀建築

五、中國原始社會的墓葬

 

第四節 中國原始社會建築的成就和影響

一、群體建築的産生與發展

二、多種類型建築的形成

三、單體建築空間的組織與發展

四、建築技術的多方麵發展

五、建築造型和裝飾

 

第二章 夏、商時期建築(公元前2070—前1046年)

第1節 夏代和商代的曆史與社會

一、夏代與商代的曆史與社會概況

二、夏代與商代的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生産

三、夏代與商代社會的特點

 

第二節 夏代與商代的建築

一、城市

二、宮室、壇廟、祭祀建築

三、聚落、民居

四、墓葬

五、其他建築

 

第三節 夏、商二代建築的成就及影響

一、我國古代建築各主要類型的雛形已逐漸形成

二、“城以衛君,郭以守民”的建城原則

三、“前朝後寢”的宮室布局

……

第三章 周代建築(公元前1046—前221年)

第四章 秦代建築(公元前221—前206年)

第五章 漢代建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附錄 中國古代建築大事年錶(原始社會——東漢)

插圖目錄

編寫後記

2.第二捲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築 

前言

第1章 三國建築

第1節 城市

第二節 宮殿

第三節 宗廟、陵墓

第四節 建築技術

 

第二章 兩晉南北朝建築

第1節 城市

第二節 宮殿

第三節 禮製建築

第四節 陵墓

第五節 住宅

第六節 園林

第七節 佛教建築

第八節 橋梁

第九節 建築藝術

第十節 建築裝飾

第十一節 建築技術

 

第三章 隋唐五代建築

第1節 城市

第二節 宮殿

第三節 禮製建築

第四節 陵墓

第五節 住宅

第六節 園林

第七節 宗教建築

第八節 重大土木工程

第九節 地方少數民族建築

第十節 建築藝術

第十一節 建築裝飾

第十二節 建築技術

第十三節 工程管理機構和工官、工匠

第十四節 隋唐建築對外的影響

附錄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築大事記

插圖目錄

3.第三捲 宋、遼、金、西夏建築 

第1章 緒論

一、多民族政權對峙的地理環境

二、宋、遼、金、西夏各朝統治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概況

三、建築發展的特點

 

第二章 城市

第1節 北宋東京

一、北宋東京建設的曆史背景

二、北宋東京建設概況

三、北宋東京城市規劃

四、北宋東京城市規劃的新特點

 

第二節 南宋臨安

一、南宋以前的杭州

二、南宋行都建設發展概況

三、臨安城市規劃探討

四、從南宋臨骨城市規劃看後期封建社會城市規劃製度

 

第三節 遼上京、中京、南京

一、遼上京

二、遼中京

三、遼南京

 

第四節 金上京與金中都

一、金上京

二、金中都

第五節 宋平江府

……

第三章 宮殿

第四章 祠廟

第五章 陵墓

第六章 宗教建築

第七章 園林

第八章 教育建築

第九章 居住與市井建築

第十章 建築著作與匠師

第十一章 宋、金橋梁

第十二章 建築藝術、技術、裝飾

附錄 宋、遼、金、西夏時期建築活動大事年錶

插圖目錄

4.第四捲 元、明建築 

自序

總論

第1章 城市建設

第1節 都城建設

一、元大都

二、明南京

三、明北京

第二節 地方行政中心--府、縣城

一、府、縣城的基本要素

二、城市基礎設施

三、府、縣城的布局形式

第三節 地區性經濟中心城市

一、京杭大運河沿綫集散中心城市

二、海運與對外貿易港口城市

三、手工業與商業城市

第四節 軍事重鎮和城堡

一、北邊防禦城市與長城

二、沿海抗倭城堡

 

第二章 宮殿

第1節 元時期宮殿

一、濛古國都和林宮殿

二、上都開平宮殿

三、大都燕京宮殿

第二節 明代宮殿

一、南京宮殿

二、北京宮殿

 

第三章 壇廟建築

第一節 天神壇

一、天壇

二、日月壇

三、星辰、太歲、風雲雷雨等壇

第二節 地神壇廟

一、地壇

二、社稷壇

三、先農壇、先蠶壇

四、嶽鎮海瀆廟

五、城隍廟

六、某山、某水的專祀之廟

第三節 宗廟

一、皇室宗廟

二、祠堂

第四節 聖賢廟

一、各地文廟

二、麯阜文廟

三、其他聖賢廟

 

第四章 陵墓建築

第1節 元代陵墓

第二節 明代帝陵

一、明皇陵與明祖陵

二、明孝陵

三、明十三陵

四、明顯陵

第三節 明代藩王墓及皇室其他成員墓

一、藩王墓

二、皇室其他成員墓

第四節 明代帝王陵墓建築的型製、藝術與技術特色

一、陵址選擇與陵區布局

二、地宮形製

三、建築藝術與技術特色

第五節 明代品官墓

 

第五章 住宅

第1節 元明時期的住宅製度

第二節 元代漢地住宅

一、元大都住宅遺址

二、元畫中錶現的住宅

第三節 明代漢地住宅

一、明代漢地住宅的時代特徵與地方性

二、明代漢地住宅的類型

第四節 元明時期少數民族地區住宅

一、濛古族牧民住宅

二、新疆維吾爾族住宅

三、雲南白族住宅

四、藏、彝、羌族碉房

 

第六章 宗教建築

第1節 漢地佛教建築

一、伽藍布局的模式及其演變

二、佛寺木構建築的形製與特徵

三、磚石佛塔與磚石殿堂

第二節 藏傳佛教建築

一、藏地佛教建築

二、藏傳佛教建築在西藏以外的發展

三、藏傳佛教佛塔

第三節 雲南傣族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建築

一、佛殿

二、戒堂

三、佛塔

四、僧捨

第四節 道教建築

第五節 伊斯蘭教建築

一、迴族伊斯蘭教建築

二、維吾爾伊斯蘭教建築

 

第七章 園林

第1節 元代園林

一、苑囿

二、私傢園林

第二節 明代園林

一、苑囿

二、私傢園林

三、城郊風景名勝

 

第八章 學校、觀象颱等建築

第1節 學校與貢院

第二節 觀象颱

第三節 戲颱

第四節 驛站

第五節 牌坊

第六節 橋梁

 

第九章 建築結構與裝修技術

1節 大木技術

一、大木技術的發展階段與分類

二、劇變中的元代大木技術

三、重新秩序化的明代大木技術

第二節 磚石建築技術

一、磚石建築發展的新高 潮

二、磚石建築技術成就

三、明代的無梁殿建築

第三節 建築彩畫

一、本時期建築彩畫的發展

二、彩畫的類型

三、江南明代彩畫的做法

第四節 建築琉璃

一、我國建築琉璃dengfeng期

二、明代主要琉璃産地

三、匠作製度與匠人

四、明代建築琉璃的品類

五、傳統琉璃的製作工藝

第五節 明代傢具

一、明代傢具的發展

二、明代傢具的種類

三、明代傢具的造型特點

四、明代傢具的工藝特點

五、明代室內傢具布置

第六節 小木作

一、外簷裝修

二、內簷裝修

 

第十章 風水、建築匠師、建築著作

第1節 風水

一、元明時期風水的發展及其流派

二、風水對明代建築的影響

三、如何評價風水

第二節 建築匠師

一、元時期匠師

二、明時期匠師

第三節 建築著作

附錄一 元明時期建築大事記

附錄二 明代建築名稱與宋、清建築名稱對照錶

插圖目錄

5.第五捲 清代建築 

第1章 清代建築發展概述

第1節 社會背景

第二節 建築概況

一、恢復時期

二、極盛時期

三、衰頹時期

 

第二章 城市及集鎮建設

第1節 城市建設的一般特色

一、新城市湧現較少

二、舊城市改造現象日趨明顯

三、城市建築內容構成上的變化

四、滿城與軍屯

 

第二節 清代北京城的改建與擴建

一、撤銷明代皇城

二、調整明代衙署、府第、倉場,改變使用性質

三、外城進一步繁榮,商業發達,會館林立

四、宗教建築中的佛教建築進一步擴展

五、禮製建築的改造

六、開發南苑,使之成為狩獵為主的皇傢苑囿

七、開發西郊水利,經營皇傢園林,形成離宮苑囿群

 

第三節 工商城市及集鎮的發展

一、工商城市的發展

二、集鎮居民點

第四節 滿城

第五節 會館及戲園的興起

一、會館

二、戲颱及戲園

第六節 民間化的祠廟建築

 

第三章 宮殿

第1節 北京紫禁城宮殿的復建與改建

一、清代紫禁城復建過程

二、中軸綫上外朝及內廷建築

三、乾西五所改建為重華宮

四、寜壽宮之改建

五、文淵閣及其他建築的建造

六、清代紫禁城宮殿的主要發展變化

第二節 盛京宮殿

 

第四章 園林

第1節 概述

一、恢復期

二、鼎盛期

三、衰落轉化期

第二節 北京西苑的改建

第三節 三山五園

一、暢春園

二、圓明園

三、靜宜園

四、靜明園

五、清漪園

第四節 避暑山莊

第五節 私傢園林

一、北方私園

二、江南私園

三、嶺南私園

第六節 寺觀祠廟園林

第七節 造園名匠

第八節 小結

一、規模龐大而普及

二、南北風格的交融

三、造園風格大轉變

四、技勝於藝,實踐雖多,但缺乏理論性的總結

五、初步開始中西方園林藝術間的介紹

 

第五章 各地民居

第1節 清代的社會背景與民居的新發展

一、清代民族文化交流首先錶現為兄弟民族對漢族文化的吸收

二、清代人口增長迅猛,迫使民居設計尋求節 約用地的新途徑

三、商品經濟在民居中的影響逐步具體化

四、工藝美術技藝與民居建築的結閤

五、居民遷移活動促進瞭民居形製的交流

六、木材危機刺激民居建築尋求新材料及新技術

 

第二節 庭院式民居

一、閤院式民居

二、廳井式民居

三、組群式民居

第三節 乾闌式民居


一、建築設計成就評述

二、清代民居在建築史學上的地位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