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4
《楹联文化(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储备,分为小学版和中学版两册,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全面介绍了楹联的历史、门类、特点和基本创作方法。教材中的每一课都分为基本知识、入门练习、名联积累和楹联故事四个部分,为青少年学生.了解楹联、学习楹联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填补了我省楹联教育领域的一个空白。为此,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特将该校本课程资源推荐给大家。该校本课程资源的出版,必将对全省楹联文化进校园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楹联文化(上)》: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才思敏捷,以善对而闻名。某日调任广东当学政,有一牧童故意在他经过的路上以三块石头垒成一座桥。李调元的坐轿路经此地,石桥被轿夫踢倒,牧童责问轿夫,双方争吵不休。
李调元下轿调解,牧童说:“听说李大人善于作对,我出个上联请您对吧。”李调元欣然答应。牧童念道:“踢破磊桥三块石。”李调元想了很久,竟未能对出,只好约明天再来应对。回家后,他冥思苦想,茶饭不思。他妻子知道原委后微微一笑,在纸上写了一个“出”字,然后用剪刀一剪,剪成两个“山’’字。李调元恍然大悟。
次日一早,李调元见到牧童,对出了下联:“剪开出字两重山。”牧童哈哈大笑道:“李大人这下联恐怕是您夫人想出的吧?”李调元吃惊地问:“汝何以知之?”牧童答道:“妇人常与针线、剪尺打交道,大丈夫则应将剪子换作斧头。何不将下联改为‘劈开出字两重山’呢?”李调元面红耳赤,但内心颇为佩服。
那牧童又说:“我再出个对子你对吧。李大人饱读诗书,会做文章,我就以此为题。”说完,又念出一个上联:“古文人做,做诗做赋做高官。”李调元觉得此联亦难对,只好再次回到家中,和众门客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下联:“八刀心忿,忿世忿命忿穷途。”
谁知李调元第二天念出下联后,又被牧童取笑道:“这分明是一穷书生对出来的。李大人是达官贵人,对出这样穷酸的对子与身份不符,不如改成‘一大口吞,吞云吞雾吞江河’,这样才有气魄呢!”李调元听了,连连点头,称赞这牧童是个奇才。
……
楹联,俗称对联,亦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楹联文化历史久远。她始于秦汉,长于六朝,成于唐代,传于宋元,盛于明清;它源于先秦时期张贴桃符的习俗,随着骈文和诗歌的发展而演变为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并逐渐走向成熟。楹联文化雅俗共赏。纵观几千年的楹联发展史,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达官贵人;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市井俚人;无论是皓首老翁,还是弱冠少年,都能口出妙语,珠联璧合。楹联文化内涵丰富。楹联不仅是语言的艺术,而且涉及诗词歌赋、民风民俗、历史地理、书法绘画、建筑艺术等多种文化领域,应该说,楹联文化是一门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综合艺术门类。
千百年来,楹联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为国人所喜爱。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随着白话文的普及推广,楹联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从事楹联创作的人才越来越少。近年来,楹联文化又重新在祖国大地上崛起,学习楹联文化的风气已越来越浓厚,但是楹联界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对楹联缺乏应有的知识和了解。要想让楹联这门国粹艺术得以传承以至发扬光大,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
为了便于青少年学生学习楹联文化的基本知识,东营市东营区一中编写了《楹联文化》作为青少年学习楹联知识的教材。本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储备,分为小学版和中学版两册,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全面介绍了楹联的历史、门类、特点和基本创作方法。教材中的每一课都分为基本知识、入门练习、名联积累和楹联故事四个部分,为青少年学生.了解楹联、学习楹联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填补了我省楹联教育领域的一个空白。为此,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特将该校本课程资源推荐给大家。该校本课程资源的出版,必将对全省楹联文化进校园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普及楹联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学校楹联教育入手,使青少年在楹联艺术宝库中丰厚文化底蕴、健康全面发展,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学楹联、用楹联的良好风尚,让楹联这块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发扬光大。
楹联文化(上)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楹联文化(上)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楹联文化(上)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