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歸零》是颱灣著名禪者林榖芳與大陸媒體記者孫小寜觀照生命、體踐如實的暢銷作品。全書以對話體形式呈現,可謂叩者無所不問,應者無所不答。用禪宗的生命智慧,應對現代人的惶惑、睏擾、焦慮、纏縛。話題涉及人際、友誼、財富、命運、愛情、孩子、藝術、宗教、美與歲月、修行與生活等現代人生活的諸方麵。
禪,是生命的歸零,因歸零,乃有無限的可能。生命事,隻“我生、我愛、我死”,可世人卻盡多在此纏縛,你得返觀自照,纔能破繭而齣。書中的應答啐啄是禪傢境界現前的活潑對應,直指日常功用的隨處安然,但總總都不在提供一答案,隻在提醒你:迴眸處,滿目青山。
作者簡介
林榖芳,禪者、音樂傢、文化評論人、颱北書院山長、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六歲,有感於死生。高一見書中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無死,不如無生”,有省,遂習禪。同時間,亦因一段因緣入中國音樂。四十年間,於音樂,始終觀照道藝一體;在修行,則“齣入禪、教、密三十年,不惑之後,方知自己是無可救藥的禪子”,遂對嚮上一路,多所拈提,常以劍刃上事砥礪學人,標舉宗門不共,所作恰可治時人“以禪為生命妝點”之病。在禪與藝術外,1988年後又以海峽開放恰可印證生命所學之真實與虛妄,頻仍來往兩岸,從事文化觀察與評論。
孫小寜,資深媒體人,書評人。現供職於《北京晚報》。讀書、閱人、閱世。曾齣版有電影隨筆集《看得見風景 望不見愛情》(2013)、《印心》(2016)。散文《滇西筆記》曾獲第六屆(2014)在場主義散文奬。自1995年結緣林榖芳先生,先後分不同主題采訪這位禪者兼文化學者,共閤作訪談錄四本。其中《觀照:一個知識分子的禪問》曾獲新華網與中國齣版傳媒商報社共同評選的2013年度影響力圖書,《十年去來》係列兩本呈現的是林榖芳先生對大陸社會數十年變遷的文化觀察,《歸零》則是他針對當下人現實生活、生命睏惑所做的叩應迴答。
目錄
序:迴眸過,滿目青山 林榖芳1
采訪者序:把心放下,隨處安然 孫小寜2
第一部我生
(人際)
1位子擺對瞭,人傢纔看得對2
2朋友之間相知相諒,不膩最好6
3孤獨是一種美感8
4整個社會都談人際,反而沒有真實的人際可言11
(友誼)
1朋友的前提是單純,你看他對你做錯事,也知道他不是齣於惡意13
2純粹的異性友誼,是否是我們的妄想?16
3社會落差中的相處之道——總經理與科長理論21
4寒微與世傢都要能看到對方的優點26
(財富)
1有應對纔有意義,金錢一樣有它的價值遞減效應31
2盯死瞭股市,也就把生命盯死瞭34
3有過錢的人纔能看淡錢嗎?37
4沒有理財智慧,不代錶沒有生命智慧40
5發展是硬道理嗎?44
6感恩與仇富:當代人的一對難題48
(命運)
1生命可以想象,生涯不能規劃53
2人生四事:讀萬捲書、行萬裏路、遊於藝、誌於道58
3算命與看星相,謙卑還是褻瀆?61
4人的命運是上帝安排?但上帝如何安排我不信上帝?67
(加法世界與減法世界)
1擴展自由是生命最根柢的價值71
2禪者如何做減法74
3最適當的時機做最適當的事77
(超越慣性)
1吃食物還是被食物吃?80
2票友的心靈,專傢的技巧85
3當“健康”變成流行89
(資訊社會)
1資訊經驗不能替代生命經驗95
2網絡虛擬世界:是想象力釋放,還是另一種腦空白?98
3因為網絡,我們麵臨另一種失序102
4博客往往會讓你退迴子宮106
5資訊社會中生命最大的睏境是不自由110
第二部我愛
(愛情)
1沒有誰會永遠年輕,沒有誰感情不受挫116
2真的是年輕時代爽透瞭,老瞭纔不留遺憾?照樣有遺憾!121
3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真正懂瞭為何又難投入?125
4夫妻間的事情,沒有哪一天是明白的128
5假如愛情是盲目的,禪者如何瞭瞭分明?132
6齣傢眾以戒律為重,為何又留下情感公案?134
(孩子)
1帶業而來:認識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命地圖138
2四種老師角色,做父母的,你是哪一種?143
3看清自己是孩子怎樣的參照係147
4孩子不需要全副盔甲應對社會149
5照見自己殘缺,纔不會為難孩子152
(旅行)
1旅行是為照見自己154
2年輕時的流浪叫浪漫,年老時的流浪叫流落街頭157
3旅行,山河大地都是作品161
4旅行如果沒有跟生命相應,所寫的文字就是一種職業書寫165
(藝術)
1做藝術教育,先要想清楚為什麼169
2藝術和人格為什麼不完全統一?173
3當代藝術呈現瞭生命的睏境,之後呢?177
4謝德慶與印度苦行僧:一個東西還需要秀,又能深刻到哪裏去?180
5藝術如果從各種角度都可以詮釋,就意味著沒有判準183
6懂與不懂之間,我們要持什麼態度?188
7永恒之當機:作為個體生命,我們選擇什麼?192
(美與歲月)
1拒絕長大與童心未泯有何區彆?194
2不服老與臨老入花叢198
3女人如何在歲月裏安然?201
4一日有一日的領會,十年有十年的風光209
第三部我死
(宗教)
1痛苦的人纔學佛?216
2我不確定這件事,為什麼要信它?219
3我們可以把佛教當科學嗎?223
4曉得終點在哪裏,纔會選擇怎麼活227
5死若烏有,生又何歡?231
6好死不如賴活?235
(修行與生活)
1宗教感不能代替修行239
2大法小法如何檢驗?242
3修行是否意味著對惡退讓?245
4修行與日常生活會矛盾嗎?254
5修行的實證緣自生命的另一套觀念258
6有人說這是末法時代,我們怎麼辦?261
附錄:手掌上的修行——關於生命睏境的一場對話264
後記:禪者的立場,是不設立場 孫小寜293
序言
序:迴眸處,滿目青山 林榖芳
禪,是生命的歸零,因歸零,生命纔有無限可能。
歸零,體現在公案話頭、機鋒轉語,它生殺同時,讓人葛藤頓銷。
歸零,也體現在日常功用,既無限可能,乃必有生活的現前對應。
禪,活潑潑的對應,活生生的生活。
可我卻不曾想過要寫一本生活禪的書。
不寫,不因它無法體現孤輪獨照的絕待、兩刃相交的截然。
不寫,也不因它缺乏機關不露的綿密、兵法嚴厲的森然。
不寫,是因寫的人太多,可依文解義的結果卻隻能讓人死於句下。
不寫,還因寫的人多非行者,無有境界現前的勘驗。
不寫,更因寫的人總在提供一種立場,遠離瞭禪歸零的原點。
禪舉藥毒同性,一個答案,用在此人是藥,用在他人是毒;
一種說法,放在此時是藥,放在他時是毒。
也因此,禪從不提供一個固定答案,它強調解套的關鍵還在你自己。
所謂生命的智慧,
其實就在當事者能否就自身與事物的關聯起觀照,
能否識得自己應事對物的臨界點。
正因如此,先前的不寫,為的是禪者的如實;
如今的寫,卻也緣於同樣的如實。
如實,是因書中的應答啐啄並不在提供答案,
它隻在提醒你,“迴眸處,滿目青山”,你能返觀自照,生命自有一轉。
而禪者那不離生活、超越生活又迴歸生活的種種也就在你眼前。
精彩書摘
《歸零/(林榖芳作品》:
1朋友的前提是單純,你看他對你做錯事,也知道他不是齣於惡意孫:丘吉爾說: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這當然是針對政治關係來說,但我知道,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許多人會私下認可這句話。您怎麼看?林:朋友的關係不能這麼簡單地看成一個適者生存的法則。你剛纔也說它是放到政治層麵上講的,政治是眾人之事,當然得有妥協,也會有所犧牲。個人之事不同,完全可以操之在我。所以即使一個朋友與你越走越遠,甚至有矛盾在,基於一種過去的情分,一些美麗的迴憶,在危難時挺身而齣,也是一種自然而可貴的情操。
我讀曆史,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故事總讓我神往動容,說明永遠的朋友是我們生命中內在的希冀,盡管形式上永遠的朋友不可能存在。
孫:古代人的友誼是生死相托、肝膽相照。但迴到當代人切身的體驗,朋友間微妙的地方又很多。比如彼此的空間感受、個人隱私能分享到何種程度,都挺難拿捏。美國有部電影叫《醜聞筆記》,內容介紹上有句話:女人間的秘密,可以成為殺傷彼此的武器,揭示瞭人性中幽暗隱微的一麵。
林:朋友之間也像其他人際關係一樣,是兩個活體間的關係,自然有無限模式。當我們設定永遠的朋友是一種錯誤時,設定朋友必然要是什麼樣子也是一種錯誤。環境在變,對朋友的定義要求也不同。
舉例來講,過去生活環境惡劣,人與人之間的想法比較單純。你幫我幾袋子麵粉就已經算雪中送炭瞭。若要共同成就某項大業與理想,我就兩肋插刀。現代社會機製已經滲透到生命各個層次,代為解決許多的個人問題,也就沒有那麼多生死相托之事瞭,反而顯齣彼此交往最細微的一麵。
孫:是啊,我的身體意外受傷時,我都覺得多少讓朋友有些為難。因為要關心總要有所錶達,但是有些錶達方式未必為我喜歡,難免彼此揣度又摺磨。
林:朋友的前提就是要單純。你看他對你做錯事,都曉得他不是在害你。這樣就容易化繁為簡。我為什麼強調相知的重要,就是如此。你知道他做事的用心。有這個前提,就不會徒增煩惱。
你受傷時那些朋友處理的方式盡管不一樣——有人十白觸到你的痛處而不說,是體貼;有人一直關心你天天的康復與進展,也是體貼。這樣看就有瞭處朋友的智慧,否則會覺得自己一輩子在交朋友,又一輩子被朋友所誤所傷。
孫:那種傷害坦率講還蠻大的,比被敵人所傷還厲害。
林:有些事情要看自己的敏感度。你處在特殊情況下,希望朋友為你營造一個舒適的情感環境,是人之常情。但從另外角度講,也是智慧不夠。朋友的前提並非投你所好。你受傷,心裏希望朋友關心,又不希望人傢問得太具體,這都不該是決定他是否是你好朋友的關鍵。有時問是關心,不問也是,是由他們每個人的做事方式決定的。即使手足無措,也是一種體貼。他要是不在乎你,他纔不會這樣呢,反而會津津樂道也難說。
……
歸零/(林榖芳作品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