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 编
图书标签:
  • 统计年鉴
  • 城市统计
  • 中国统计
  • 区域经济
  • 人口统计
  • 经济发展
  • 社会数据
  • 城市研究
  • 数据分析
  • 宏观经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统计出版社
ISBN:978750377706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7721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5
字数:9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鉴内容共分四个部分:*一部分是*guo城市行政区划,列有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城市分布情况;第二、三部分分别是地级以上城市统计资料和县级城市统计资料,具体包括人口、劳动力及土地资源、综合经济、工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贸易、外经、固定资产投资、教育、文化、卫生、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市政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数据;第四部分是附录,为主要统计指标解释。需要说明的是,从1997年开始,地级以上城市和县级城市分别采用不同的统计制度,有些指标在两类城市之间不具有可比性,故本年鉴将地级以上城市和县级城市统计资料分为独立的两部分。

目录

一、全国城市行政区划
Divisions of Administrative Areas of Cities in China
l-1 城市行政区划和区域分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ities
l-2 分地区城市情况一览表
List of City’S Basic Conditions by Region

二、地级以上城市统计资料
Statistical Data of Cities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Above
(一)人口、劳动力及土地资源
Population,Labour Forces and Land Resources
2-1 人口状况
Population
2-2 劳动力就业状况
Labour Force and Employment
2-3 按产业划分的年末单位从业人员
Employed Persons by Three Strata of Industry at Year-end
2-4 按产业划分的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构成
Composition of Employed Pe~ons by Three Strata of Industry at Year-end
2-5 按行业分组的单位从业人员(一)
Persons Employed in Various Units by Sector in Detail(I)
2-6 按行业分组的单位从业人员f二)
Persons Employed in Various Units by Sector in Detail(II)
2-7 按行业分组的单位从业人员(三)
Persons Employed in Various Units by Sector in DetailfⅢ)
2-8 按行业分组的单位从业人员(四)
Persons Employed in Various Units by Sector in Detail(IV)
2-9 按行业分组的单位从业人员(五)
Persons Employed in Various Units by Sector in Detail(V)
2-10 按行业分组的单位从业人员(六)
Persons Employed in Various Units by Sector in Detail(V[)
2-11 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及人口密度
Total Land Area and Population Density ofAdministrative Region
2-12 城市建设用地状况(市辖区)
Land Used for Urban Construction(Districts under City)
(二)综合经济
General Economy
2-13 地区生产总值
Gross Regional Product
2-14 地区生产总值构成
Composition of Gross Regional Product
2-15 地方公共财政收支状况(全市)
Public Finance Income and Expenditure(Total Cityl
2-16 地方公共财政收支状况(市辖区)
Public Finance Income and Expenditure(Districts under City)
2-17 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Deposits and Loans ofNational Banking System at Year-end
(三)工业
Industry
2-1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
Number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
2-1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市)
Gross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above Designated Size(Total City)
2-20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市辖区)
Gross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above Designated Size(Districts under City)
2-2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状况
Assets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
2-2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Main Financial Indicators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
(四)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Transport,Postal and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2-23 按运输方式分类的客运量(全市)
Passenger Traffic by Mode ofTransport(Total City)
2-24 按运输方式分类的货运量(全市)
Freight Traffic by Mode ofTransport(Total City)
2-25 邮政局(所)数及邮政、电信业务收入(全市)
Number ofPost Offices and Revenue from Postal and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Total City)
2-26 电话及互联网用户数(全市)
Number of Subscribers of Telephone and Interuet Services(Total City)
(五)贸易、外经
Trade,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2-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批发零售贸易业情况
Total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ds and Basic Conditions
2-28 利用外资情况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六)固定资产投资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2-29 同定资产投资情况
Basic Conditions of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七)教育、文化、卫生
Education,Culture and Public Health
2-30 学校数(一)
Number ofSchools(I)
2-31 学校数(二)
Number ofSchools rⅡ1
2-32 专任教师数(一)
Number ofFull-time Teachers f I 1
2-33 专任教师数(二)
Number of Full-time Teachers fⅡ1
2-34 在校学生数(一)
Number of Students Enrollment r I 1
2-35 在校学生数(二)
Number of Students Enrollment(Ⅱ)
2-36 在校学生数(三)
Number of Students Enrollment(Ⅲ1
2-37 在校学生数(四)
Number of Students Enrollment(1W)
2-38 剧场、影剧院数及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
Number ofTheaters,Music Halls and Cinemas and Total Collections ofPublic Libraries
2-39 医院、卫生院数,床位数和医生数
Number of Hospitals,Health Centers,Beds and Doctors
(八)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and Social Security
2-40在岗职工人数及工资状况
Number and Wages of Staff and Workers
2-41 社会保障主要指标
Main Indicators of Social Security
(九)市政公用事业
Municipal Public Utilities
2-42 市政公用事业(市辖区)
Municipal Public Utilities(Districts under City)
2-43 供水、用水及用电情况(市辖区)
Water Supply,Water Consumption an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Districts under City)
2-44 煤气及液化石油气供应及利用情况(市辖区)
Supply and Consumption of Coal Gas and Liquefied Petroleum Gas(Districts under City)
2-45 道路面积及公共汽车、出租车拥有情况(市辖区)
Area ofPaved Roads,Number ofPublic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and Taxis(Districts under City)
2-46 绿地面积及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市辖区)
Area of Green Land and Green Covered Area of Completed Area(Districts under City)
(十)环境保护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47 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二氧化硫产生及排放量(全市)
Industrial Waste Water Discharged,Industry Sulphur Dioxide Produced and Emission(Total City)
2-48 工业烟(粉)尘去除及排放量(全市)
Industrial Soot(dust)Removed and Discharged(Total City)
2-49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率(全市)
Ratio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Utilized,Ratio of Waste Water and Consumption(Total City)

3-1 人口状况
Population
3-2 劳动力就业状况
Labour Force and Employment
3-3 行政区域土地面积
Total Land Area ofAdministrative Region
3-4 地区生产总值
Gross Regional Product
3-5 公共财政收支
Pubic Finance Income and Expenditure
3-6 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Deposits and Loans ofNmional Banking System at Year-end
3-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情况
Basic Conditions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
3-8 电话及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
Number of Subscribers ofTelephone and Internet Services
3-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Total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ds
3-10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Basic Conditions of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3-11 普通中学及小学数
Number ofRegular Secondary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3-12 专任教师数
Number of Full-time Teachers
3-13 在校学生数
Number of Students Enrollment
3-14 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及医护人员数
Number of Beds,Doctors and Nurses of Hospitals and Health Centers
3-15 全社会用电情况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3-16 体育场馆、剧场、影剧院数及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
Number of Theaters and Music Halls-Cinemas and Total Collections of Public Libraries
3-17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粉)尘排放量和污水处理情况
Industry Sulphur Dioxide,Nitrogen Oxide and Industrial Soot(Dust)Discharged and Ratio of Waste Water Treated
附录
Appendix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Explanatory Notes on Main Statistical Indicators

前言/序言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是一部全面、系统、权威的反映中国城市发展状况的年度统计报告。本年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主管,中国城市经济监测评价中心编制,是研究和了解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 一、 编纂宗旨与内容架构 本年鉴的宗旨是,以翔实的数据和客观的分析,呈现中国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维度的发展成就与挑战。它不仅是统计数据的汇集,更是对中国城市发展脉络的梳理与洞察。年鉴的内容围绕中国城市发展的不同层面展开,力求全面反映各城市的现状与趋势。 其内容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综合篇: 概述全国及主要城市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展概况。提供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指标,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人口总量、城镇化率等,为读者提供一个宏观的视野。 国民经济篇: 详细列示了各城市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投资、消费、对外经济贸易等关键经济指标。这部分内容有助于深入分析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活力、产业优势及潜在风险。 社会发展篇: 聚焦人口、就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通过详细的数据,展现城市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福利、促进和谐发展方面的努力与成效。 城市建设与环境篇: 涵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通讯、能源供应)、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住房保障等内容。这部分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宜居性的重要指标。 区域发展篇: 对不同区域(如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及重点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各区域的发展特色。 附录: 可能包括一些重要的统计制度、指标解释、以及一些专题性统计数据,为使用者提供更深入的背景信息和数据理解。 二、 关键数据领域深度解析 本年鉴涵盖的数据领域极为广泛,以下对其中几个核心领域进行深度解读: 1.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地区生产总值(GDP): 这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最核心的指标。年鉴会提供历年及当年的GDP总量、人均GDP,以及三次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构成比例。通过分析GDP增速,可以洞察城市的经济活力;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了解城市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方向。例如,观察第三产业占比的提升,可能意味着城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正朝着创新驱动和高附加值方向迈进。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是城市政府可用财力的体现,反映了城市的经济承载能力和税收贡献。财政支出则反映了政府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分析财政收支的结构和变化,可以了解城市政府的财政管理水平和公共政策导向。 固定资产投资: 这是衡量城市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涵盖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等。通过投资结构和增速,可以判断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例如,高比例的制造业投资可能预示着工业经济的复苏,而高比例的房地产投资则需要警惕可能存在的过热风险。 对外经济贸易: 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数据,反映了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开放程度。对于沿海城市和经济特区而言,这部分数据尤为关键,直接关系到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消费品市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衡量城市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城市经济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的晴雨表。 2. 社会民生与人口发展: 人口结构与城镇化: 年鉴会提供各城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数据,以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分析人口流动趋势、人口老龄化程度、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快慢。城镇化率的持续提升,不仅意味着城市规模的扩张,也伴随着就业结构、住房需求、公共服务需求的变化。 就业与收入: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直接反映了城市居民的就业状况和生活水平。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城市就业市场的活力、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以及居民消费能力的强弱。 教育事业: 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生数、教职工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是衡量城市人力资本积累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质量,对城市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医疗卫生: 医疗机构数量、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卫生费用等,反映了城市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社会保障: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及支出情况,体现了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是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3.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 城市道路面积、公共交通运营里程、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运营车辆数、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供电量、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等,直接体现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吸引投资、便利居民生活、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环境保护: 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以及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和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 住房: 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及价格等,反映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和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况。 三、 数据解读与分析视角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提供的数据,远不止于枯燥的数字。读者可以通过以下视角进行深入解读与分析: 横向比较: 将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城市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发展水平的差异。例如,对比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与中西部内陆城市的GDP、人均收入、教育投入等,可以揭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纵向分析: 关注同一城市历年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揭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演进规律。例如,观察一个城市GDP增速的变化,可以判断其经济发展是否进入新常态;分析其城镇化率的提升速度,可以了解其人口集聚和城市扩张的步伐。 指标关联性分析: 深入挖掘不同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城市发展的复杂性。例如,人均GDP的增长是否伴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同步增长?城镇化率的提升是否带来了环境压力的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是否有效带动了经济增长? 政策导向分析: 结合国家和地方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政策,分析年鉴中的数据变化,可以判断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例如,国家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会在沿线城市的对外贸易、投资数据上有所体现。 四、 价值与意义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作为一部权威的统计年鉴,其价值与意义体现在: 政策制定依据: 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产业规划、社会政策、民生保障措施提供重要的量化依据和决策参考。 学术研究基础: 是经济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等领域研究者进行实证分析、理论探索的重要数据源。 投资决策参考: 为国内外投资者评估城市投资环境、分析市场潜力、规避投资风险提供关键信息。 社会公众认知: 帮助社会公众了解中国城市的发展现状、成就与挑战,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国际交流窗口: 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城市发展成就、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 总而言之,《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是一部集数据权威性、内容全面性、分析深度性于一体的年度统计巨著,它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洞察未来的窗口,为理解和研究中国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用户评价

评分

天哪,我刚刚翻阅了手头这本《XX市志》(假设是某地区的历史地理志,与统计年鉴无关),简直是本宝藏!作者显然是下了血本去考据那些老档案的。开篇对河流的变迁描述得细致入微,光是关于那条穿城而过的小河,就足足用了好几页篇幅,从古代的漕运功能到近代的工业污染,再到如今的生态修复,时间轴拉得极长,细节丰富到让人仿佛亲眼见证了历史的演替。更绝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宏大的叙事上,而是穿插了许多家族的兴衰史,那些轶事野闻,虽然缺乏确凿的统计数据支撑,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鲜活的人情味。比如提到某个老字号糕点铺的传承,竟然还能追溯到清末的某个街角故事,那文笔,简直是散文大家的手笔,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像在听一位睿智的老者讲述他与这座城市的故事。如果让我说缺点,可能就是图版部分略显单调,多是黑白的老照片,但瑕不掩瑜,对于想深入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根脉和人文底蕴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不是冷冰冰的记录,而是一部有温度的城市史诗。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手边正好有这本《全球城市发展蓝皮书》(假设是一本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说实话,里面的理论模型和前沿案例分析相当犀利。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基础概念的重复阐述,而是直接切入了诸如“跨区域要素流动效率的提升机制”这类高阶议题。作者们显然是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的,比如对于“双中心城市群”内部的“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的定量分析,所采用的计量模型非常复杂,涉及到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学的最新应用,光是看那些复杂的回归公式和参数解读,就让人感到智力上的挑战和满足。书中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也做得非常精彩,尤其是东亚和欧洲的两个案例,它们在基础设施共建和产业协作上的差异,被剖析得入木三分。虽然阅读过程中需要随时对照高等经济学教材进行辅助理解,但对于我们这类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大量可以直接应用于研究的创新思路和数据支持,绝对是近期行业内不可多得的深度参考资料。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类偏向于艺术评论的著作通常抱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但这本《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符号学解读》(假设是一本建筑理论专著)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论述逻辑极其严谨,更像是在做哲学思辨,而非简单的建筑介绍。作者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近乎晦涩的精准,每一个术语的选用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比如对于“去中心化空间叙事”的阐释,他就引用了德里达的解构理论进行了一番长篇的论述,着重强调了现代性中“功能至上”观念的瓦解过程。书中配的插图和平面图虽然不多,但每一张都经过了高度提炼,用色块和线条本身来传达观点,而不是单纯地展示建筑外观。对我来说,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如何将建筑空间看作一种“文本”,读者(或居住者)如何通过自身的经验去“阅读”和“重写”这个文本。读完后,再看任何一座现代建筑,都会不自觉地去探究其背后的意义层次,不再是单纯地评判美丑,而是深入到其语境和意图之中,非常具有启发性。

评分

我最近在读这本《十七世纪荷兰的财政革命与社会流动》(假设是一本欧洲经济史著作),里面的内容简直是对传统经济史观的一次有力冲击。作者的研究视角非常独特,他并没有像传统的史学家那样,把重点放在国家层面的货币发行或贸易政策上,而是将目光聚焦到了城市层面的地方性金融工具,比如各种股份合作社和私人信贷网络的构建。他花费了大量篇幅去分析当时市民阶层如何通过精巧的债务结构和风险共担机制,实现了财富的代际积累和阶层跃升。书中的数据引用非常扎实,作者显然查阅了大量地方公证处的原始契约记录,那些关于小额贷款的利率波动和抵押品的细节,读起来比任何小说都来得刺激。尤其是在论述“郁金香狂热”时,他没有简单地将其定性为非理性泡沫,而是将其放入当时的金融创新背景下进行考察,指出这其实是早期金融市场对风险定价机制的一次剧烈探索。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看待历史变革时,那种自下而上、从微观细节中挖掘宏观规律的全新视角。

评分

对于科幻迷来说,这本《星际物种起源与生态进化论》(假设是一本硬科幻理论书籍)无疑是一场智力上的盛宴。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生物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双料专家,他构建的理论体系严谨得令人咋舌。他没有去描写宏大的太空战争或者外星文明的社会结构,而是完全专注于“生命如何在极端环境下诞生和演化”这一核心命题。书中对于“液态甲烷海洋生态系统”的推演,基于对低温热力学和有机化学反应速率的精确计算,甚至详细描绘了一种基于硅基替代碳基的生命体的代谢循环路径,连能量转换效率都有明确的数学模型支撑。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对不同恒星光谱下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模拟,以及由此推导出的大气成分对生物形态的影响,都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严谨性。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在参与一个由作者主导的、极其复杂的思想实验,它极大地拓展了你对“生命”这个概念的边界认知,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地球生命演化的独特性与普遍性。

评分

评分

满意

评分

满意

评分

没有光盘,那么多数据录起来多麻烦啊,有需要的同胞的上知网下吧,别像我一样入坑了。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评分

没有光盘,那么多数据录起来多麻烦啊,有需要的同胞的上知网下吧,别像我一样入坑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