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在新硬件时代,全新极简的物联网架构方案,将为我们重新连接起那些之前已经联网或从未联网的设备,打造出高度自治的智能管理模式,使物联网真正发展壮大
一部对传统物联网构建模式进行创新性、颠覆性重构的里程碑著作
英特尔公司推荐书单图书之一
软件业界的奥斯卡奖——震撼奖(Jolt Adward)提名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 周一青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富强
物联网智库 鼎力推荐
内容简介
一部对传统物联网构建模式进行创新性、颠覆性重构的里程碑著作
英特尔公司推荐书单图书之一
软件业界的奥斯卡奖——震撼奖(Jolt Adward)提名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与互联网有关的大部分设备的使用方式将出现巨大改变,如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数十亿互联的设备正在监测着我们的环境、交通系统、工厂、农场、森林、公用事业、土壤、天气情况以及海洋和资源。随着终端设备的日益剧增,传统的互联网协议已经变得低效,无法满足未来大规模的物联网需求。物联网的架构急需更为有机智能的组网策略。
这本书:
·区分了物联网和传统互联网的特征和功能,剖析物联网协议如何在不增加海量终端设备成本的前提下,与传统互联网及其他网络共存并进行交互。
·提供了全新的兼容IP和“啁啾”的双重协议架构,为各种物联网设备提供服务,以此产生 *佳效果。
·说明了根据新的理念,现有未联网传感器、执行器或其他终端设备将不需要被重新设计。
简易终端设备、专用组网转发节点和信息检索汇聚单元,这种完全颠覆传统互联网协议的全新、极简的三层物联网架构方案,无疑为我们指明了一种新的物联网发展模式,势必会引领网络世界的巨大变革。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达科斯塔
· 经验丰富的软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热衷于边缘操作的大型分布式网络半自动化控制系统,并享有多项专利。他在努力为物联网遇到的挑战寻求自然的解决之道——对新兴的M2M社区而言,就是安全、标准、可扩展以及同步。
·MeshDynamics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技术官。这家公司主要为矿业公司和军队提供网络支持。
目录
译者序 //I
推荐序一 //III
推荐序二 //V
推荐序三 //VII
前言 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有机相联 //XI
第1章 另辟蹊径:关于物联网的新思路 //1
物联网缘何急需新思路
物联网经济与技术思考
物联网如何走出困境
海量设备筑起三层架构
第2章 深度剖析物联网 //31
传统协议难以应对物联网挑战
一切都是相对的
转发节点的网络智能
编程与“偏见”
第3章 边缘效应 //55
充斥着海量设备的世界
旨在无人值守的物联网系统
是什么让物联网的 M2M 世界意义非凡
状态产生“啁啾”
大思维,“小”数据
第4章 构建互联 //79
功能与形式多样化
自主与协调
汇聚单元及“偏见”之力
功能自由度
终端聚集
封装选择
物联网组件
第5章 小数据、大数据以及人机交互 //103
物联网之“大脑”
分析与控制
社区与亲缘关系
“偏见”优势
人机接口与控制要素
封装与配置
数据流过滤
体验物联网之力量
第6章 边缘架构 //129
取代 IP 之必然选择
基于分类的协议
“啁啾”帧结构
可扩展、非唯一、模式驱动
分类路由
转发节点组网与操作
本地智能体及汇聚单元之力量
更高层的交互
管理多种同步关系
物联网的有机解决方案
第7章 新兴物联网的广泛应用 //169
控制不和谐
环内控制
世界在“订阅”
农业应用
家庭健康护理
高效过程控制
周边安全与监控
高效工厂车间
家居自动化
自然科学构建更广阔的“网”
应用之生命力
第8章 路在何方 //195
数据驱动变革
以成败论英雄
标签是关键
转发节点构建“桥梁”
开源组网方案
标准成为难题
OEM 杠杆效应
呼吁物联网赞助商
全球的、海量的、自适应的新视野
精彩书摘
前言 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有机相联
本书的初衷并非构建一种全新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架构,
而是探索如何在机器社交网络中更好地发挥控制与协调机制,使其符合梅
特卡夫定律的网络技术发展趋势。随着机器到机器(Machine-to-Machine,
M2M)互联浪潮的逼近,巨大的信息化认知流的冲击也将如期而至。
试想如果能让机器社交网络(由各种传感器和不计其数的其他相关设
备组建而成)摆脱人为干预,我们就完全有可能去创建一个高度自治的机
器化社区,只需要适时与之进行交互即可。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终端设备日益剧增,传统解决思路是进一步
扩展网络地址空间容量(例如 IPv6 技术①),然而这种在 20 世纪 70 年代
形成的主机到主机(Host-to-Host)互联协议,从根本上限制了物联网优
势的发挥。近年来,物联网应用的发展速度惊人,一些廉价设备、哑设备
(指非传统 IP 设备)以及更为多样化的设备迫切需要进行互联互通,而
传统的组网理念由于众多因素将难堪此任。
首先,IPv6 的确能为每一个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然而数量巨大的
各种电器、传感器以及执行器却难以承载臃肿的 IP 协议栈,毕竟它们自
身的处理器、内存和带宽资源极为有限。其中最浅显的道理就是,如果仅
仅为了实现主机到主机通信,我们让一个简易传感器承担复杂的协议开
销,显然是不够经济的。
其次,传统的 IP 协议组网意味着需要获取设备制造信息,假如缺少
集中授权 MAC 地址和相应的端到端管理,IP 协议将完全失效。然而,全
世界如此众多的设备商正在制造着五花八门的产品(如湿敏元件、路灯、
烤箱等),不难想象,利用传统方式形成的传统网络技术显然是行不通的。
再次,物联网的数据需求与传统互联网完全不同。绝大多数通信来源
于简洁的 M2M 信息交互,这是一种非对称式的通信方式,其在某一链路
方向上(如传感器到服务器)的数据流远远超过其他链路。通常,即便是
因中断或噪声连接导致偶尔的丢包现象,也不会造成严重影响。在这一点
上,传统互联网则完全不同,毕竟其提供的主要是直接面向用户的服务,
数据丢包显然是难以容忍的。而物联网针对大部分业务流需要进行时变特
性分析,并非瞬态业务执行,而且终端设备具有高度自治能力,无论其是
否处于被“监听”状态,都不会影响设备的运行。
然而,当物联网产生实时感知与响应的业务需求时,传统网络的往返
控制环架构也会造成很多不确定因素。一种有效的策略是构建相对独立的
本地控制环,它既能管理对应电器、传感器以及执行器之间的“交易”,
同时又能接收来自核心服务器的“建议和指令”。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传统的 IP 对等网络(Peer-to-Peer,
P2P)架构可能会将物联网中的众多潜在资源拒之门外。面对物联网中存
在的巨大的不可预知或偶发性数据流,只有通过“发布 / 订阅”架构才
能更好地挖掘感兴趣的信息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只有通过这种“发
布 / 订阅”网络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大规模的物联网需求。
世界上只有自然体系能真正与物联网规模相媲美,例如花粉传播、蚁
群、红杉等。受这些自然系统的启发,本书提出了一种三层物联网架构,
即简易终端设备、专用组网转发节点和信息检索汇聚单元。通过本书的阅
读,读者将会发现精简的自分类信息、隔离组网开销的专用设备层,以及
“发布 / 订阅”机制将能成为充分发挥物联网潜能的有效途径。
前言/序言
重构物联网的未来:探索智联万物新模式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