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方针,但如何切实推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还需要理论界对推进京津冀交通、产业、城镇、生态、社会一体化等战略重点以及实现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首席专家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重点》以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重点研究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重点以及实现路径,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和前瞻性,
全书由理论借鉴篇、现状目标篇和战略重点篇三大部分构成,理论借鉴篇从概念界定、理论分析和演进规律三个方面入手,论述大都市发展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世界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历程、发展经验进行考察和总结,从中得出一些可供京津冀协同发展借鉴的重要启示,,现状目标篇系统梳理我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发展实践的历史沿革,重点研究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对京津冀的资源禀赋、经济实力、产业基础、城镇体系等发展现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针对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提出深化京津冀建设的总体构想战略重点篇分别对推进交通布局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城镇体系一体化、生态建设一体化和区域协调机制体制创新等五个战略重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文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经济学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一至第五届副主席,北京市人民政府第六、第七、第八届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市委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北京市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预算监督顾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经济学科组成员,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审委员,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经济管理学科评审组组长,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经济学理论、首都经济、劳动经济学。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参与了国内有关政治经济学重点教材的编写和评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论著多部。特别在首都经济发展、劳动和收入分配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获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祝尔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执行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京津冀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学科专家,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太平洋学会太平洋区域海洋经济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首都经济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以及委办局项目,出版专著十余部,其中主编出版的“京津冀蓝皮书”具有重大社会影响,成为地方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文献。
目录
理论借鉴篇
第一章 大都市区及空间结构演变规律
一、大都市区概念的界定
二、大都市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大都市圈空间结构演进规律
第二章 世界首都圈的国际借鉴
一、世界首都圈的发展历程
二、世界首都圈的发展经验
三、国外首都圈发展的重要启示
现状目标篇
第三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演进历程
一、首都经济圈协作的发展阶段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研究重点
第四章 京津冀区域的功能定位及目标
一、首都圈概念的界定
二、首都圈范围的界定
三、京津冀区域的功能定位
第五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京津冀区域的资源禀赋
二、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实力
三、京津冀区域的产业基础
四、京津冀区域的城镇体系
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
六、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
战略重点篇
第六章 推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布局优化研究
一、京津冀地区交通发展现状
二、交通测度评价
三、京津冀区域交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京津冀区域交通优化实现路径
第七章 推进产业布局优化研究
一、产业发展现状
二、产业发展思路
三、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第八章 推进城镇体系优化研究
一、京津冀城镇体系发展现状
二、城镇体系优化基本思路
三、城镇体系优化对策建议
第九章 推进生态布局优化研究
一、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二、生态环境功能分区
三、生态环境防护网建设
四、生态补偿协调机制构建
第十章 区域协调机制体制创新研究
一、创新区域协调机制体制是当务之急
二、构建区域协调机制体制的基本原则
三、完善区域协调机制体制的总体构想
参考文献
阶段成果列表
附录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附录二首席专家及其研究团队介绍
精彩书摘
《首席专家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重点》:
分工导致生产专业化,使得具有各种内外联系的同类或不同类企业在相互接触或接近时产生“溢出效应”;分工导致生产多样化,使聚集布局的同类或不同类企业在空间相互接近时,可以通过企业多样化或产业多样化给彼此带来正效益,即范围经济。分工与专业化发展促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出现了许多中间产品生产部门和迂回的生产方式,如商业、运输业、金融业、服务业等相关部门,使社会的经济活动部门和活动量不断增加,产生了城市化经济,即多个产业在城市集中布局,以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所产生的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收益的提高。分工与专业化导致产业链延长,而产业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导致地方化经济产生,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共同构成不同层次的城市聚集经济,城市聚集经济吸引了企业家及其企业、劳动者及其家属、投资者及其资本不断进入城市,促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3.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宏观机制
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大都市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业化促使社会生产从以传统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经济体系向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转变,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组织的完善。分工与专业化推动工业化纵深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产业的空间聚集与扩散,从而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和职能结构的优化。同时,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也为工业化提供了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社会环境以及市场支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是聚集与扩散、分工与专业化共同作用于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综合体现。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导致城市在空间上扩张和在结构上升级。随着工业化的纵深推进,各地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受利益和效率的驱动,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城市的发展受城市资源禀赋、工业化进程、行政体制等约束,使得城市的空间形态无法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空间上相邻的城镇来弥补自身在城市功能、空间结构、资源禀赋上的不足,吸纳城市溢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实现产业由城市向城市群空间的扩张。城市群作为一种大规模的、高度城市化的空间组织,其高度聚集的人口、资本,完善的区域基础设施,广阔的市场网络,构成了对经济活动的强大吸引力,使得各类生产要素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促进了大都市的产业空间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使得大都市的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网络化方向演进。
(二)大都市圈空间结构演进的发展阶段
大都市圈空间结构演进经历了城市独立发展阶段、中心城市结核阶段、多中心城市形成阶段、城市网络化发展阶段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城市独立发展阶段
在城市独立发展阶段,企业、居民基于追求集聚经济、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不断聚集于城市,并基于区位选择的需要,各种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开始向区位优越的城市聚集。城市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城市规模比较小,集聚能力不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不密切,产业链不清晰,产业趋同现象严重,各城市的发展相对独立,并按照不同规模和等级的经济能量,对周边地区产生相应的吸引和辐射,但由于城市规模、等级较小,经济势能较低,对外吸引和辐射的能力相对有限。城市独立发展阶段见图1-1。
……
前言/序言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2014年习总书记2月26日的讲话,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股合力,全面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发展。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方针。但切实推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还需要理论界对推进京津冀交通、产业、城镇、生态、社会一体化等战略重点以及实现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本书以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重点研究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重点以及实现路径,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和前瞻性。
本书由理论借鉴篇、现状目标篇和战略重点篇三大部分、十章内容构成。理论借鉴篇(第一章和第二章),从概念界定、理论分析和演进规律三个方面人手,论述大都市发展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世界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历程、发展经验进行考察和总结,从中得出一些可供京津冀协同发展借鉴的重要启示。现状目标篇(第三章~第五章),系统梳理我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发展实践的历史沿革,重点研究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对京津冀的资源禀赋、经济实力、产业基础、城镇体系等发展现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针对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提出深化京津冀建设的总体构想。战略重点篇(第六章-第十章),分别对推进交通布局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城镇体系一体化、生态建设一体化和区域协调机制体制创新等五个战略重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本书论述重点如下。
一、京津冀的功能定位
本书从三个视角对京津冀的功能定位来进行论述:一是从国家战略格局来看京津冀的目标定位,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崛起”中担负着重大使命。京津冀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城市群,中国乃至世界的研发创新、高端服务和“大国重器”的集聚区,中国北方未来具活力的核心增长极和带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核心区,带动中国北方向东北亚、西亚、中亚以及欧洲全方位开放的门户地区,探索区域空间优化、科学持续、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示范区。二是从工业化发展阶段来确定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定位。北京目前已开始迈向后工业化阶段,产业发展具有服务主导与科技主导的鲜明特征,未来具活力的产业是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金融管理及中介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产业发展重在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天津处于工业化后期,以发展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为重点,正在向高端制造和技术集约方向发展,未来具活力的产业将是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石化工业、航空航天业、现代制药业和仓储物流业等。河北仍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发展重点是资源加工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未来具活力的产业是钢铁工业、医药工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工业以及纺织工业等。三是从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看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城市功能定位是北方经济中心、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北方金融创新运营中心、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先行试验区。河北省的功能定位是北方沿海经济大省、现代制造集聚地、首都功能拓展区、首都圈生态涵养区。首都圈三地通过清晰的功能定位、合理分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三地融合互补、空间高效、联动发展、错位竞争、互利共赢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实现1+1+1>3的目标。
首席专家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重点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