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后台开发运维和架构实践

App后台开发运维和架构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健生 著
图书标签:
  • App后台
  • 后端开发
  • 运维
  • 架构
  • 微服务
  • 云原生
  • DevOps
  • 高可用
  • 性能优化
  • Node
  • js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380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6751
品牌:Broadview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0
字数:3875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对技术感兴趣的产品经理、刚入行的App后台开发人员,以及从传统软件行业转向App后台开发的技术人员。

软件开发老兵余晟为本书倾情作序,Bmob后端云CEO何少岳、UCloud综合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胡亚平、bilibili研发总监毛剑联合力荐。

本书将告诉读者如何用“正确的方式”使用各种已有的工具,将为读者呈现一幅包括技术选型、后台搭建、性能优化、运维实践、架构设计在内的App后台开发蓝图。


内容简介

《App 后台开发运维和架构实践》通过阐述移动互联网中 App 后台开发的特点,梳理了 App 后台开发中会遇到的各个技术点,给出了生产环境常用软件的实战运维经验总结,剖析了常见 App 后台技术架构设计,为读者呈现一幅包括技术选型、后台搭建、性能优化、运维实践、架构设计的 App 后台开发蓝图。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对技术感兴趣的产品经理、刚入行的 App 后台开发人员,以及从传统软件行业转向 App 后台开发的技术人员。

作者简介

曾健生,曾任职于广州市赢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社交App后台研发。目前就职bmob后端云从事云服务方面的研发工作。

目录

推荐序 十八般兵器入门.. 3

第1章 App后台入门

1.1 App后台的功能... 16

1.2 App后台架构... 17

1.3 App和App后台的通信... 19

1.4 App后台和Web后端的区别... 22

1.5 选择服务器... 23

1.6 选择编程语言... 24

1.7 快速入门新技术 1.7.1 思维模式 1.7.2 4种快速入门新技术的方法

1.8 App是怎样炼成的... 26

1.8.1 项目启动阶段 1.8.2 研发阶段 1.8.3 测试阶段 1.8.4 正式推出阶段

1.9 最适合App的开发模式——敏捷开发... 30

1.9.1 Sprint 计划会议 1.9.2 日常开发 1.9.3 每日例会 1.9.4 测试和修复Bug 1.9.5 评审会议 1.9.6 回顾会议 1.9.7 及时反馈 1.9.8 总结

第2章 App后台基础技术.. 35

2.1 从App业务逻辑中提炼API接口... 35

2.1.1 业务逻辑思维导图 2.1.2 功能—业务逻辑思维导图 2.1.3 基本功能模块关系 2.1.4 功能模块接口UML(设计出API) 2.1.5 编写在线API测试文档 2.1.6 设计稿标注API

2.2 设计API的要点... 46

2.3 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库产品... 50

2.3.1 Redis,MongoDB,MySQL读写数据的区别 2.3.2 Redis,MongoDB,MySQL查找数据的区别 2.3.3 Redis,MongoDB,MySQL适用场景

2.4 如何选择消息队列软件

2.4.1 为什么要用消息队列 2.4.2 消息队列的工作流程 2.4.3 常见的一些消息队列产品

2.5 使用分布式服务实现业务的复用

2.5.1 巨无霸系统的危害 2.5.2 远程服务的优点 2.5.3 远程服务的实现

2.6 搜索技术入门... 59

2.6.1 一个简单的搜索例子 2.6.2 搜索技术的基本原理 2.6.3 常见的开源搜索软件介绍

2.7 定时任务... 65

2.7.1 Linux定时任务Crontab 2.7.2 在后台轻松管理各种各样的定时任务

第3章 App后台核心技术.. 68

3.1 用户验证方案... 68

3.1.1 使用HTTPS协议 3.1.2 基本的用户登录方案

3.2 App通信安全... 72

3.2.1 URL签名 3.2.2 AES对称加密 3.2.3 更进一步的通信安全

3.3 短信服务... 78

3.3.1 App后台发送短信简介 3.3.2 选择短信平台 3.3.3 建立可靠的短信服务

3.4 处理表情的一些技巧... 80

3.4.1 表情在MySQL的存储 3.4.2 当文字中夹带表情的处理 3.4.3 Openfire中发送表情引起连接断开的问题

3.5 高效更新数据... 82

3.5.1 内容的推拉 3.5.2 数据增量更新策略

3.6 图片处理... 90

3.7 视频处理... 91

3.7.1 FFmpeg简介 3.7.2 后台调用FFmpeg的功能

3.8 获取APK和IPA文件里的资源... 94

3.8.1 Android的APK文件 3.8.2 iOS的IPA文件

3.9 文件系统... 98

3.9.1 文件云存储服务 3.9.2 架设文件系统

3.10 ELK日志分析平台... 101

3.10.1 基本模块 3.10.2 日志分析流程

3.11 Docker构建一致的开发环境... 103

3.11.1 Docker原理 3.11.2 搭建一致的开发环境

第4章 Linux——App后台应用最广泛的系统.. 107

4.1 基本的系统优化... 107

4.1.1 开机自启动服务优化 4.1.2 增大文件描述符

4.2 常用的命令... 110

4.2.1 全面了解系统资源情况——top 4.2.2 显示进程状态——ps

4.2.3 查看网络相关信息——netstat 4.2.4 查看某个进程打开的所有文件——lsof

4.2.5 跟踪数据到达主机所经路由——traceroute 4.2.6 文件下载/上传工具——“ssh secure shell client”和“lrzsz”

4.2.7 查看程序的依赖库——LD_DEBUG 4.2.8 进程管理利器——superivisor

4.3 故障案例分析... 125

第5章 Nginx——App后台HTTP服务的利器.. 126

5.1 简介... 126

5.2 基本原理... 127

5.2.1 工作模型 5.2.2 进程解析

5.3 常用配置... 129

5.3.1 Nginx的全局配置 5.3.2 event配置 5.3.3 http配置 5.3.4 负载均衡配置 5.3.5 server虚拟主机配置

5.3.6 location配置 5.3.7 HTTPS的配置 5.3.8 下载App的配置 5.3.9 生产环境中修改配置的良好习惯

5.4 性能统计... 136

5.5 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案... 137

5.6 用Nginx处理业务逻辑... 139

第6章 MySQL——App后台最常用的数据库.. 140

6.1 基本架构... 140

6.2 选择版本... 141

6.3 配置文件详解... 142

6.4 软件优化... 144

6.4.1 正确使用MyISAM和InnoDB存储引擎 6.4.2 正确使用索引

6.4.3 避免使用select * 6.4.4 字段尽可能地设置为NOT NULL

6.5 硬件优化... 147

6.5.1 增加物理内存 6.5.2 增加应用缓存

6.5.3 用固态硬盘代替机械硬盘 6.5.4 SSD硬盘+SATA硬盘混合存储方案

6.6 架构优化... 149

6.6.1 分表 6.6.2 读写分离 6.6.3 分库

6.7 SQL慢查询分析... 156

6.8 云数据库简介... 157

6.9 灵活的存储结构... 158

6.10 故障排除案例... 159

第7章 Redis——App后台高性能的缓存系统.. 160

7.1 Redis简介... 160

7.2 Redis的常用数据结构及应用场景... 161

7.2.1 string——存储简单的数据 7.2.2 hash——存储对象的数据

7.2.3 list——模拟队列操作 7.2.4 set——无序且不重复的元素集合

7.2.5 sorted set——有序且不重复的元素集合... 168

7.3 内存优化... 170

7.3.1 监控内存使用的状况 7.3.2 优化存储结构

7.3.3 限制使用的最大内存 7.3.4 设置过期时间

7.4 集群... 174

7.4.1 客户端分片 7.4.2 Twemproxy 7.4.3 Codis 7.4.4 Redis 3.0集群 7.4.5 云服务器上的集群服务

7.5 持久化

7.5.1 RDB 7.5.2 AOF

7.6 故障排除案例... 184

第8章 MongoDB——App后台新兴的数据库.. 185

8.1 简介... 185

8.2 核心机制解析... 186

8.2.1 MMAP(内存文件映射) 8.2.2 Journal日志

8.3 入门... 187

8.3.1 基本操作 8.3.2 数组操作 8.3.3 实例演示MySQL和MongoDB设计数据库的区别

8.4 高可用集群... 195

8.4.1 主从 8.4.2 副本集 8.4.3 分片

8.5 LBS——地理位置查询... 200

8.6 MongoDB 3.0版本的改进... 205

8.6.1 灵活的存储架构 8.6.2 性能提升7~10倍 8.6.3 存储空间最多减少80% 8.6.4 运维成本最多降低95%

第9章 App后台架构剖析.. 208

9.1 聊天App后台架构... 208

9.1.1 移动互联网的网络特性 9.1.2 协议 9.1.3 整体架构

9.2 社交App后台架构... 221

9.2.1 基本表结构 9.2.2 推拉模式 9.2.3 数据库架构的演进 9.2.4 缓存架构的演进

9.3 LBS App后台架构... 234

9.3.1 地理坐标详解 9.3.2 查找附近的人 9.3.3 基于MongoDB的LBS后台架构演进

9.4 推送服务器后台架构... 242

9.4.1 Android推送 9.4.2 iOS推送

9.5 获得更多App后台架构资料... 252

第10章 App后台架构的演进.. 255

10.1 架构的核心要素... 255

10.1.1 高性能 10.1.2 高可用 10.1.3 可伸缩 10.1.4 可扩展 10.1.5 安全性

10.2 架构选型的要点... 262

10.2.1 用成熟稳定的开源软件 10.2.2 尽可能使用云服务

10.3 架构的演进... 268

10.3.1 单机部署 10.3.2 分布式部署 10.3.3 服务化

10.4 架构的特点... 279

10.4.1 每个App的后台架构不会完全一样 10.4.2 架构的演进是由业务驱动的 10.4.3 架构不是为了炫耀技术


精彩书摘

推荐序

十八般兵器入门

软件开发工具的成长速度远远超过开发人员的成长速度,这是现实。

每个月,甚至每天,我们都可以见到新的类库、框架、工具、语言。它们或者极大地降低了开发的成本,或者极大地提升了开发的效率。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开发人员妥善地运用好这些工具?

曾经有好几个做开发的同事跟我说:“写软件谁不会?从网上找些开源的类和项目来改改就是了”。目前也确实充斥着这种“改改就是”的工作思维。介绍某个类库和项目如何安装和调用的文章俯拾皆是。

但是每种工具究竟有什么优缺点?适合用来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以怎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此还需要做怎样的权衡?这样的问题基本没有人考虑,但是,它们又很重要。

这有点像练武。斧钺钩叉、刀枪剑戟,制造手艺日渐精良;可是习武的人心里没有分寸,该劈的时候提了枪,该刺的时候抡了斧…… 耍几下花把式还算足够,真正打起来哪能取胜?

我在面试新人中经常提的问题是:NoSQL 分为哪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典型代表和应用场景是什么?要知道,用过MongoDB 和Redis 的人比比皆是,但回答不上这几个问题的也大有人在。这样的候选人,我是决计不敢要的。稍加不注意,他们就可能用Redis 存文档,用MongoDB 做复杂运算,甚至“大胆”用Redis 来替换数据库以解决性能瓶颈——噢,你说起“事务”,Redis 也是有“事务”的呀。

对这样的人,你真让他们去研究MongoDB 或者Redis,让他们去通读一本专著,似乎有点划不来,他们自己也没有那么多耐心。所以我常想,有没有一本“薄而广”的书,专注于开拓大家的眼界,并教导大家用“正确的方式”来使用各种已有的工具。如今我们虽然有海量的框架和类库,有突飞猛进的云服务,但是只要没有掌握“正确的应用方式”,就无法保证“把事情做对”,就只能开发出某几个方面明显不及格的产品。

所以当我看到曾健生编著的《App 后台开发运维和架构实践》时,不由得眼前一亮。这正是一本“薄而广”的书,它绝不像《打狗棍法》或者《辟邪剑法》,不负责地教你把某门特别的武功练到极致,而更像《十八般兵器入门》,告诉你刀枪剑戟各适合什么场景,使用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典型的例子如关于Redis 的部分,它讲的不是Redis 如何安装,如何调用,而是结合发送短信、社交关系计算等典型应用场景讲解Redis 的使用方式,并介绍在Redis 提供内建集群之前,市面上的各种集群的方案和优劣。这样虽然只有一章的篇幅,但为普通开发人员提供的价值绝对要比两三本Redis 专著都要大,而且读起来更有效率。

古代练武的人,未必人人都要做武林高手,许多人只是把十八般兵器都耍熟,就已经足够防贼、保平安,受益匪浅了。同样的道理,对今天的App 后台开发人员来说,把基本的点都踩到、踩准,把系统拎到及格线以上,避免明显的缺憾,对大多数场景来说,已经是意义重大了。

余晟

软件开发老兵,微信公众号“余晟以为”


前言/序言

笔者在 2012 年从开发电子商务网站转向了开发 App 后台,当时在一家做社交 App 的创业公司里工作,笔者和搭档都没有任何从事移动互联网开发的经验,不清楚 App 后台怎么架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那时网络上只有一些零散的资料,当遇到问题时只能不断地摸索和思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从事开发 App 后台接近 4 年的时间中,笔者参与了两款社交 App 的开发,现在就职于bmob,从事云后台服务的研发工作,慢慢地对 App后台的架构有了一些体会。

从 2013 年年底开始,笔者把工作笔记发表在 CSDN 博客专栏“App 后端技术架构”,陆陆续续收到了很多网友的反馈,后来在 QQ 里面接触了很多刚刚从事开发 App 后台的开发者、找技术合伙人的创业者,在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基本的问题被不停地问,例如:

队列有什么用?

Redis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怎么保证通信的安全性?

看着对未来无限向往的同行也在重复着本人当初经历过的迷茫,也在纠结着这些技术问题,在网络上,没找到一本系统讲述 App 后台架构的书籍,能搜索到的不是“高大尚”公司的解决方案,就是针对一个技术点很详细的讲解。

于是在网友的鼓励下,笔者决定把本人所掌握的开发 App 后台的知识系统地讲解一次(当时计划是写 30 篇左右的文章),笔者利用业余的时间陆陆续续地写成文章发表在 CSDN博客专栏“App 后端技术架构”,这也是本书前 3 章的初稿。

后来在博文视点的付睿编辑帮助下,笔者有机会把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再系统地整理一次,以书籍的形式展现给各位读者,希望本书能够帮助更多的刚进入 App 后台开发的朋友们,以及对 App 后台技术感兴趣的产品经理和 Android、iOS开发者。

因为本书的读者定位主要是 App 后台的初学者,因此笔者尽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给读者

介绍 App 后台各方面的技术。笔者一向推崇的架构原则是,“尽量使用成熟可靠的云服务和开源软件,自身只专注于业务逻辑”,对于某项具体的技术必须掌握下面两点。

技术的应用场景。

技术的基本原理。

掌握上面两点后就能对这项技术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技术选型的优先级如下。

云服务。

开源软件。

自主研发。

通过上面的措施能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技术人员的额外研发负担,让自身的精力更加专注于业务。

至于某项技术的其他方面,例如怎么部署、开源软件的深度剖析等,笔者并不打算在本书中做深入的阐述,读者如果感兴趣可自行深入学习。笔者希望在本书中能给读者描绘一个 App后台开发的蓝图。

本书主要分为 4 部分。

第 1~3章:App 后台常用技术的讲解。

第 4~8章:App 后台常用软件的运维和相关原理。

第 9 章:4 种类型 App 的后台架构。

第 10 章:App 后台架构的知识。



《精通分布式系统:构建高可用、可扩展的现代应用》 内容简介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构建稳定、高效、易于扩展的分布式系统,已成为衡量一个技术团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无论是支撑庞大的用户流量,处理海量的数据,还是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服务的可用性,分布式系统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一致性、容错性到性能优化,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学问。 本书《精通分布式系统:构建高可用、可扩展的现代应用》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入门指南,它深入剖析了分布式系统设计的核心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实战经验,旨在帮助读者跨越理解的鸿沟,真正掌握构建和运维复杂分布式系统的核心能力。本书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带领读者探索分布式系统的方方面面,从基础概念的梳理,到复杂场景的剖析,再到前沿技术的介绍,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核心内容聚焦: 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主题展开,旨在构建一个立体的、深入的分布式系统知识图谱: 第一部分:分布式系统基石与设计哲学 重新审视 CAP 定理与 BASE 理论: 深入解析 CAP 定理的权衡取舍,以及在现实场景下如何根据业务需求做出最优选择。详细阐述 BASE 理论(Basically Available, Soft state, Eventually consistent)作为 CAP 定理在实际应用中的补充和演进,强调最终一致性的重要性,并探讨实现最终一致性的各种机制,如版本向量、Merkle Tree 等。 分布式一致性协议深度解析: 详细讲解 Paxos、Raft 等经典一致性协议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适用场景。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图示,帮助读者理解算法的每一步决策过程,并分析在实际工程中部署和使用这些协议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分布式事务的挑战与应对: 探讨分布式事务的 ACID 特性在分布式环境下的失效,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如数据不一致、性能瓶颈等。重点介绍两阶段提交(2PC)、三阶段提交(3PC)等协议的原理和局限性,并着重讲解 TCC(Try-Confirm-Cancel)、Saga 等柔性事务方案,分析其适用条件和实现细节,帮助读者设计出既能保证一定一致性又具有良好性能的分布式事务方案。 数据分片与分布式存储: 深入讲解数据分片(Sharding)的各种策略,如 Hash 分片、Range 分片、Directory-based 分片等,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劣。介绍分布式数据库(如 HBase, Cassandra)和分布式文件系统(如 HDFS)的核心架构和设计理念,重点关注其数据分布、容错和高可用机制。 第二部分:构建高可用与可扩展性的核心技术 服务治理与微服务架构: 详细阐述服务注册与发现(如 ZooKeeper, etcd, Consul, Nacos)的原理和实现,以及负载均衡(如 Nginx, HAProxy, LVS, Envoy)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关键作用。深入探讨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原则、服务拆分策略、服务间通信(RPC, REST, 消息队列)的选择,以及面向切面编程(AOP)在服务治理中的应用。 容错与降级策略: 讲解熔断(Circuit Breaker)、限流(Rate Limiter)、降级(Fallback)、超时控制(Timeout)等核心容错机制,并结合 Sentinel、Hystrix 等开源框架,演示如何在实际系统中实现这些策略。分析故障转移(Failover)、故障恢复(Failback)的常见模式,以及如何构建自愈系统。 缓存策略与分布式缓存: 深入剖析缓存的穿透、击穿、雪崩等常见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详细介绍 Redis、Memcached 等分布式缓存系统的架构、一致性模型以及高级特性,如哨兵模式、集群模式等,指导读者设计高效的缓存策略。 消息队列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 讲解 Kafka, RabbitMQ, RocketMQ 等主流消息队列的原理、架构和应用场景。重点阐述消息队列在解耦、异步处理、流量削峰、事件驱动等方面的作用,并深入分析消息可靠性投递、顺序消费、幂等性处理等关键问题。 第三部分:性能优化与运维实践 分布式系统性能监控与分析: 介绍分布式系统性能评估的常用指标,以及 ELK (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 等日志收集与分析工具链在分布式环境下的部署和应用。讲解 Metrics (Prometheus, Grafana) 等指标监控系统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链路追踪(如 Jaeger, Zipkin)来定位分布式系统中的性能瓶颈。 系统伸缩性与弹性设计: 深入探讨水平伸缩(Horizontal Scaling)与垂直伸缩(Vertical Scaling)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自动化伸缩(Auto Scaling)来应对流量波动。分析无状态服务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通过容器化技术(Docker, Kubernetes)来简化部署和伸缩。 分布式系统的安全性: 探讨分布式系统中常见的安全威胁,如 DdoS 攻击、API 滥用、数据泄露等。介绍认证、授权、加密等安全机制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实现方式,以及如何构建安全的通信通道。 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CI/CD)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 讲解如何利用 CI/CD 工具链(如 Jenkins, GitLab CI)来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分布式系统,提高开发效率和发布频率。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理论与实践并重: 本书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结合了大量实际工程案例和代码示例,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深度解析而非浅尝辄止: 对于每一个技术点,本书都力求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理和设计思路,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而不是仅仅“怎么做”。 面向未来: 关注分布式系统领域的前沿发展,介绍最新的技术趋势和最佳实践,帮助读者跟上技术迭代的步伐。 体系化构建知识: 将分散的分布式系统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知识体系,便于读者系统学习和掌握。 解决实际问题: 聚焦在构建高可用、可扩展的现代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挑战,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对分布式系统感兴趣的初级、中级工程师,也适合希望深化分布式系统理解,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资深工程师、架构师以及技术管理者。无论您是正在构建微服务应用的开发者,还是负责海量数据处理的平台工程师,亦或是追求系统稳定性和扩展性的运维专家,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源。 阅读本书,您将能够: 清晰理解 分布式系统的核心挑战与权衡。 掌握 构建高可用、可扩展系统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模式。 学会 如何设计、实现和优化复杂的分布式应用。 有效 应对分布式系统中的各种故障和性能问题。 提升 在分布式系统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入我们,一起精通分布式系统,用技术驱动业务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对“系统”这个词的重新定义。我一直以为,做好一个 App 的后台,无非就是把代码写好,数据库连上,然后部署上去。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不仅仅是关于“开发”和“运维”,更重要的是“架构实践”。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为什么”和“怎么做”。比如,在讲解微服务的时候,它没有直接丢给你一堆框架,而是先分析了单体应用可能遇到的瓶颈,以及拆分成微服务所带来的优势和挑战。然后,循序渐进地介绍了服务发现、API 网关、熔断降级等关键概念,并且给出了多种实现方案的对比和权衡。这种抽丝剥茧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真正理解每一项技术的必要性和应用场景。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运维”的理解,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打脚本”或者“看日志”。它更多地是从“保障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讲解了如何通过精细化的监控、自动化的部署流水线、以及故障演练等手段,来构建一个“自愈”的系统。我之前总是觉得运维是开发完成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开发和运维应该是并行且紧密结合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 App 后台的生命周期。 架构这部分的内容,更是让我看到了“工程之美”。书中对于如何设计高并发、高可用的系统,提出了许多非常实用的建议。从数据分片、读写分离,到缓存策略、消息队列的应用,每一个环节的讲解都充满了智慧。它教会我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设计出能够应对海量用户请求的系统,并且保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 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像是一本“系统工程”的百科全书。它让我从一个“码农”的视角,提升到了一个“架构师”的高度。我开始思考如何从整体上把握一个 App 后台的设计,如何平衡性能、成本、可维护性等多个维度。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于书本本身的字数,它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 App 后台的开发、运维和架构方面很感兴趣,但苦于找不到一本能系统讲解的书。市面上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只讲皮毛,很难真正掌握精髓。当我看到《App 后台开发运维和架构实践》这本书的标题时,就眼前一亮,感觉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宝藏。 我特别看重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学习技术,光有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如何在实际项目中落地。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作者从实际开发场景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技术原理和实现方法,并且通过大量的代码示例和案例分析,帮助我理解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本书在架构设计方面的讲解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对如何构建一个可扩展、高可用、高性能的 App 后台架构感到困惑。书中对于微服务架构、容器化技术、分布式系统等概念的阐述,以及如何将这些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进行系统容错、负载均衡、数据一致性等方面的讨论,这些都是构建稳定可靠后台的关键。 运维方面的内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发人员往往容易忽视运维的重要性,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 App 后台离不开强大的运维支撑。书中对于日志管理、监控告警、自动化部署、性能调优等方面的讲解,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我学会了如何通过合理的运维策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降低故障率,保证用户体验。 总而言之,《App 后台开发运维和架构实践》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书籍。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了一个完整的 App 后台开发运维和架构的知识体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 App 后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的挑战。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解决自己在开发 App 后台时遇到的瓶颈,尤其是在面对高并发场景和复杂的业务逻辑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读完之后,我才发现,这本书所提供的,远不止是解决眼前问题的“药方”,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让我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内功。 书中对于“分布式系统”的讲解,是我最为期待的部分,而它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作者并没有直接跳入复杂的分布式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 CAP 定理、一致性模型等概念入手,层层递进,将分布式系统的核心难点一一剖析。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分布式事务”和“分布式锁”的讨论,这些都是在实际项目中非常常见但又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书中给出了多种解决方案的对比和权衡,并且辅以清晰的图示和代码示例,让我能够豁然开朗。 在架构设计的部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演进式架构”的强调。它并不是告诉你一套固定的架构模式,而是教会你如何根据业务的发展和技术的演变,逐步地优化和调整架构。书中对于“领域驱动设计”(DDD)的引入,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微服务拆分,让我看到了如何将业务需求与技术实现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构建出更具生命力的系统。 运维方面的内容,让我对“自动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关于“基础设施即代码”(IaC)的讲解,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工具和流程来管理和配置基础设施,从而提高效率和可靠性。而关于“日志聚合与分析”的详细介绍,更是让我意识到,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分析海量的日志数据,对于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扎实的实战指南。它不仅涵盖了 App 后台开发、运维和架构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它传授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构建优秀系统的理念。我毫不犹豫地会向我的同行们推荐这本书,因为它能让你在技术道路上少走弯路,更上一层楼。

评分

这本书就像是一剂强心针,让我这个在 App 后台开发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年,却总感觉隔靴搔痒的开发者,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我一直觉得,技术更新太快,很多时候学到的东西很快就会过时,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一种“内功心法”的感觉,它讲解的不仅仅是具体的工具和框架,更是那些底层不变的原理和思想。 最让我感到醍醐灌顶的是,书中关于“可观测性”的阐述。以前我只知道看日志,知道有监控,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可观测性意味着什么——它是一种主动去理解系统行为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响应告警。书中详细讲解了日志、指标、追踪这“三驾马车”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定位问题、优化性能,甚至预测潜在的故障。我甚至觉得,光是这一章节的内容,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在架构实践的部分,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权衡”的艺术。书中并没有告诉你“最好的”架构是什么,而是教你如何在不同的场景下,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比如,在讲解数据库选型时,它会对比关系型数据库、NoSQL 数据库的优缺点,并给出具体的应用场景建议。同样,在讨论消息队列时,它会分析不同类型的消息队列在一致性、吞吐量、延迟等方面的差异,帮助读者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这种“授之以渔”的方式,让我真正理解了架构设计的精髓。 运维方面的内容,也让我对“稳定”这个词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关于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的讲解,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自动化流程来提高效率和减少人为错误。而对于“混沌工程”的介绍,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可以通过主动制造故障来测试系统的鲁棒性!这是一种非常前瞻且实用的理念。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的转变。它让我从一个“实现者”变成了一个“思考者”,开始关注系统的整体性和长期发展。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 App 后台开发、运维和架构感兴趣的同行们,这本书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运维”这个概念一直有些模糊,总觉得那是另一支团队的工作。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意识到,一个 App 后台的成功,离不开开发、运维和架构的紧密协作,它们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书中在“开发”部分,虽然没有直接介绍具体的编程语言,但它深入讲解了那些通用的设计模式和最佳实践,比如如何进行代码重构,如何保证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测试驱动开发”(TDD)的介绍,它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编写测试来指导开发,从而从源头上保证代码质量。 在“架构实践”方面,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启发是关于“可扩展性”。我之前总是担心系统上线后会被海量用户压垮,但书中关于水平扩展、垂直扩展的策略,以及如何通过负载均衡、缓存等技术来实现系统的弹性伸缩,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设计的系统,思考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而“运维”部分,虽然我不是专业的运维工程师,但书中关于“服务监控与告警”、“故障排查与恢复”的讲解,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运维团队的工作,并且在开发阶段就能考虑到运维的便利性。我学会了如何设计更易于监控的系统,如何编写更清晰的日志,以及如何在系统出现问题时,能够与运维团队更有效地沟通。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 App 后台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系统。它不仅仅是传授技术,更重要的是传授一种“整体观”和“工程思维”。我开始意识到,一个成功的 App 后台,是技术、流程和团队协同作用的结晶。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让我能够在这个领域不断成长和进步。

评分

随着移动时代的来临,APP的开发逐渐成为主流,而如何设计一个app的后台也是至关重要的,本书就是从具体的案例交给你,如进行设计后端服务。

评分

还没看完,看了个大概,感觉很好,把制作app开发的业务流程都讲了,蛮不错的

评分

很不错,下次还买,很好用哈哈哈

评分

还可以吧,挺好的

评分

东西挺不错的,好评。

评分

书很不错哦,物超所值,买的不后悔。

评分

这本书呢,我就不说啥了,都是些理论,没有一点干货,适合当小说读,不适合搞技术的。

评分

还没开始看,过几天再看吧

评分

还没试,等到下班再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