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名人爱盆景早已不是新鲜事,唐代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兼画家王维就是一位盆景爱好者。冯贽《记事珠》中云,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荷石,累年弥盛;宋代的苏东坡、陆游不仅亲自制作盆景,且往往触景生情,诗兴勃发,对入画的盆景加以吟咏,留下许多名句:“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苏东坡《取弹子石养石》),“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足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清泉丘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盆山芬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根蟠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所嗟我亦饱风霜,养气天功日衰稿。”(陆游《菖蒲》)。这些诗篇不仅表述了“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还对盆景作了细致的描述和赞美。
在此次西泠春拍的园艺盆景专场中,有一盆锦松,不仅树龄已达三百五十多年,同样,它所经历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的关系也颇为丰富。在日本盆栽界,流传着极有来头的两盆贵重盆栽,即蒋介石培育过的松。说起这两盆被蒋介石培育过的盆景,就要引出另两位对中网近代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一位是孙中山,另外一位是梅屋庄吉,梅屋庄吉是日本明治末期在日本电影界掀起巨大旋风的风云人物,同时他也是孙中山的盟友和辛亥革命资金来源的重要支援者。孙中山在日期间,梅屋庄吉夫妇不求任何回报地支援中国革命,在各方面像慈母一样悉心照料孙中山和宋庆龄,孙中山回国后曾电梅屋:“逗留贵国期间,感谢诸君关照。今后亚洲民族复兴,切望阁下协力。”可见当时两人交往感情之深。
在电影业获得巨大成功的梅屋氏于1909年,也就是今天的东京新宿区,建了宽达5000平米的自己的豪宅和影棚。根据当时的住宅布置玎以看到,梅屋氏作为盆景爱好者在园内设有不少盆栽棚,辛亥革命期间,作为孙中山的追随者,在日本留学的蒋介石经孙中山引荐寄宿在梅屋府,当时实业家多爱盆景,蒋介石也十分喜欢盆景,由其培育浇水的锦松就是在1909年至1911年寄宿于梅屋府上时的闲暇所为。当年梅屋庄吉的盆栽棚有许多的名树佳木,但传承下来的亦仅有两盆而已,而作为被蒋介石培育过的盆景,则尤其显得珍贵。这其中一盆锦松,我们得以在此次西泠春拍的拍场中呈现,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展示,它不仅有着高龄的树龄辗转来到中国,而且它还见证了一段世界历史。
此锦松盆景,披绿挂翠,挺拔隽秀,颇为洒脱。日本于1991年11月出版的《近代盆栽》和2009年10月出版的《近代杂志》曾刊登过此盆景,对蒋介石与此盆景的渊源有过详细的记录和报导。同时,由日本盆栽协会发行的《昭和①盆栽谱》的出版物上,也曾做过此锦松的详细介绍。该锦松作为日本贵重盆栽登录树,至今仍保留有它的登录番号(第533号)。
观内在之心理
盆景欣赏的效果是盆景与观者互动交流中产生的。盆景艺术一贯是以“小中见大,缩龙成寸”为特点的创作手法,将浩瀚的大干世界浓缩于有限范围,从而让观者领略到大自然的神韵与风采。在欣赏盆景时,“观”的阶段要“穷形尽相”,体察人微。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思想情感等,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去扩充、丰富盆中之景,领略、开拓盆景意境的过程,用澄澈胸怀去欣赏盆景的美,会别有一番艺术感受。美国美学家莱辛说:“动态美是一纵即逝而百看不厌的美。它是飘来忽去的。因为我们回忆一种动态,比起回忆一种单纯的形状和颜色,一般要容易得多,也生动得多。”盆景的优美线条,造型动势,都体现了人们在观赏盆景动态之美后,会对其回味无穷,过目难忘。如拍品黄山松,此黄山松郁郁苍苍,枝干挺立,浚霄直上,瘦叶如针,梳风掩翠。主干的吸水线一圈圈缠绕舍利干向上生长,造型静中有动,活泼生动,根部的两段小舍利干像两只仰望星空的小动物,为整个盆景更添一丝生机。
盆景艺术从古至今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美学理念,人对美的追求却依然没有止境。希望西泠拍卖的园艺盆景专场,同样能给盆景爱好者们带来新的美的享受,在诗意般的盆景艺术中体会别样的意境之美。
内页插图
目录
真柏
五针松
五针松
五针松
真柏
五针松
五针松
真柏
红枫
黑松
杜鹃
赤松
赤松
真柏
真柏
赤松
黑松
大阪松
真柏
黄山松
黑檀
朴树
雀梅
黑檀
黑檀
真柏
黑松
刺柏
真柏
五针松
真柏
五针松
黑松
真柏
黑松
锦松
古渡鸟泥盆
五针松
罗汉松
黑松
五针松
真柏
黑松
真柏
赤松
大阪松
黑檀
雀梅
山甲木
铁包金
朴树
真柏
黑松
五针松
黑松
刺柏
杜鹃
五针松
黑松
真柏
枫
罗汉松
赤松
真柏
紫薇
赤松
真柏
黑松
真柏
真柏
罗汉松
真柏
赤松
对节白蜡
赤松
真柏
罗汉松
刺柏
杜鹃
杜鹃
黑松
赤松
真柏
银杏
五针松
黑松
黑松
黑松
枫
真柏
狮子头
赤松
木瓜树
黑松
真柏
赤松
真柏
五针松
真柏
赤松
五针松
槭树
桧
黑松
茶梅
真柏
黑松
刺柏
紫藤
真柏
赤松
圆柏
罗汉松
赤松
赤松
前言/序言
法国人曾说:“上帝按照他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但人也回敬了上帝,按照人的形象把上帝创造出来了。”
林东海先生也在《诗法举隅》中说:“人不仅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人还可以按自己的形象改造万物,这就是以人比物的拟人化”。
在盆景创作中,也常常借用这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静物拟人化,人动则物动,物动即景动,达到化静为动的目的。盆景作为一种静态形象艺术,在作者手中创作出来的静物,总是显得洒脱奔放,活泼舒展,生机盎然。盆景造型中运用了对静物化静为动表现技巧,这种技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盆内的形象具有动作性,即客体给予主体的活动感;另一种是人给予盆内形象的活动感,它不是以盆内的形象直接表示动感,而是通过观赏这种特定的景物生发的艺术想像力的动。
“诗情画意”、“主题思维”是中国盆景区别于其它国家盆景的最为重要的特征。中国盆景虽然门派不同,但是都有讲究动势造型、象形拟人、身临其境的共通点。此次2015西泠春拍盆景专场的三大亮点,仍是来自浙派、苏派和岭南派盆景,它们又将合力呈现一场盆景艺术的饕餮盛宴。
浙派盆景以松、柏为主,尤其是五针松,采用蟠扎与细修精剪相结合的造型技法,对柏类的主干作适度的扭曲,剥去树皮,以表现苍古意趣,并且善于用枯乾枯枝与茂密的枝叶相映生辉,以表现莽莽丛林的特殊艺术效果。
苏派盆景讲究古雅,强调制作精细,灵巧人微。同时也深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有人称苏州盆景是浓缩了的苏州园林,苏派盆景运用中国绘画的画理,讲究整个盆景的画面意境。
而来自于广东的岭南派盆景,则是从明代开始形成的,受岭南昼派的影响,将自然界参天大树的风姿神韵,用“缩龙成寸”的手法,精心栽培,经过千百次锐意裁剪,把优美的自然景物“浓缩”在咫尺小盆之中,酷似自然,又高于自然。
虽然盆景因为地域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但是“动势造型”却是盆景艺术共有的特征。盆景的动势造型,就是使盆内的形象具有动作性。我们该如何欣赏盆景艺术呢——观其型,这就在于一个“动”字。当观者将盆景拟人后,自然会看出作者对盆景匠心独运的造型。盆景创作中的线条运用、动态形状、象形比拟等,都具有形式流动感的作用。各种的斜线构图,偏离重心产生不稳定感觉的布局,使这种流动感呈现出形式美,使不动的景物显示出优美的动态,也使盆景在自我展示时兴观者产生了对话和交流。
线条语言之艺术
以线造型,是中国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原本世界上大多民族的绘画在原始时期都是以线条来描绘物像,但后来出现了分化,以明暗、色彩为主的造型语言形成了西方的艺术语言,以黑色线条为主的造型语言形成了东方绘画。线成为一种造型手段,成为一种语言,也成为一种艺术。儿童的涂鸦、原始人的岩石画,都是人类最初对世界的表达,都是以线条来勾画的。线是人类观察世界后、力图尝试表现世界的直觉符号,是绘画最基础的语言和构成形式,也是对复杂物体的抽象概括,所以线条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它是人类最初的艺术才华流露,也是几千年来人类艺术智慧的结晶。在很多富有新意的现代中国盆景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线条手法的成功运用。此次上拍的岭南盆景的同样是以线条造型为主,将线条作为盆景造型,是将线的美学观念灌注其中的手法。如拍品朴树,呈文人树造型,高雅飘逸;又如拍品雀梅,作品造型奇特古怪培育树龄很长,雀梅的取材创作难度极大,造型艺术与培育功力缺一不可,是岭南盆景中难得一见的藏品;再如拍品山甲木,此树树形造型优美,叶片为椭圆型,枝条飘逸秀气,配以晚清蓝釉石湾盆,更显文雅十足。
线条能够塑造出生动的形象,、表达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同时可以注入个性因素,线条造型是盆景艺术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形式感之形势
清代代表画家之一松年撰写的《颐园昼论》,曾这样写到:“花以形式为第一,得其形势,自然生动活拨。”盆景中景物的安排,有时也利用所谓的“形势”,即形式感。线条的语言艺术,是造就盆景形式感的手法之一。盆景如形有大小、方圆、高低、长短、曲直、正斜,质有刚柔、粗细、强弱、润燥、轻重,势有动静、急徐、聚散、抑扬、进退、升沉。这些对立因素统一在盆景艺术形象上,就构成为和谐的形式美。
王朝闻《雕塑谈》中讲形式感:“使人觉得形体仿佛不能满足于它所占据的固定空间,力图向四周伸展,静止的形体显得活跃起来。”在自然中万象是的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盆景中的化静为动,往往使塑造的景物显得活泼跳跃和具流动感。盆景艺术的师法自然,表现的自然之真,表现出了动象,就是表现出了生命。如拍品真柏,这盆盆景姿态古雅苍劲,朴拙奇特,叶如针刺。其造型手法师法自然,独木挺拔姿态向左伸展,呈大树式造型。主干扭筋换骨,枯峰露顶,沟壑万千,水线与舍利干完美结合,以表现出其古拙奇态,耐人寻味。
以形造景的盆景,或似古松绝壁倒挂,或似澡布飞流直下,或似苍龙探海,或似青松雪压。不同南形式造型都能给观者不同的感受,正所谓一景一世界。
名人所爱之盆景
名人爱盆景早已不是新鲜事,唐代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兼画家王维就是一位盆景爱好者。冯贽《记事珠》中云,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荷石,累年弥盛;宋代的苏东坡、陆游不仅亲自制作盆景,且往往触景生情,诗兴勃发,对入画的盆景加以吟咏,留下许多名句:“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苏东坡《取弹子石养石》),“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足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清泉丘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盆山芬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根蟠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所嗟我亦饱风霜,养气天功日衰稿。”(陆游《菖蒲》)。这些诗篇不仅表述了“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还对盆景作了细致的描述和赞美。
在此次西泠春拍的园艺盆景专场中,有一盆锦松,不仅树龄已达三百五十多年,同样,它所经历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的关系也颇为丰富。在日本盆栽界,流传着极有来头的两盆贵重盆栽,即蒋介石培育过的松。说起这两盆被蒋介石培育过的盆景,就要引出另两位对中网近代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一位是孙中山,另外一位是梅屋庄吉,梅屋庄吉是日本明治末期在日本电影界掀起巨大旋风的风云人物,同时他也是孙中山的盟友和辛亥革命资金来源的重要支援者。孙中山在日期间,梅屋庄吉夫妇不求任何回报地支援中国革命,在各方面像慈母一样悉心照料孙中山和宋庆龄,孙中山回国后曾电梅屋:“逗留贵国期间,感谢诸君关照。今后亚洲民族复兴,切望阁下协力。”可见当时两人交往感情之深。
在电影业获得巨大成功的梅屋氏于1909年,也就是今天的东京新宿区,建了宽达5000平米的自己的豪宅和影棚。根据当时的住宅布置玎以看到,梅屋氏作为盆景爱好者在园内设有不少盆栽棚,辛亥革命期间,作为孙中山的追随者,在日本留学的蒋介石经孙中山引荐寄宿在梅屋府,当时实业家多爱盆景,蒋介石也十分喜欢盆景,由其培育浇水的锦松就是在1909年至1911年寄宿于梅屋府上时的闲暇所为。当年梅屋庄吉的盆栽棚有许多的名树佳木,但传承下来的亦仅有两盆而已,而作为被蒋介石培育过的盆景,则尤其显得珍贵。这其中一盆锦松,我们得以在此次西泠春拍的拍场中呈现,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展示,它不仅有着高龄的树龄辗转来到中国,而且它还见证了一段世界历史。
此锦松盆景,披绿挂翠,挺拔隽秀,颇为洒脱。日本于1991年11月出版的《近代盆栽》和2009年10月出版的《近代杂志》曾刊登过此盆景,对蒋介石与此盆景的渊源有过详细的记录和报导。同时,由日本盆栽协会发行的《昭和①盆栽谱》的出版物上,也曾做过此锦松的详细介绍。该锦松作为日本贵重盆栽登录树,至今仍保留有它的登录番号(第533号)。
观内在之心理
盆景欣赏的效果是盆景与观者互动交流中产生的。盆景艺术一贯是以“小中见大,缩龙成寸”为特点的创作手法,将浩瀚的大干世界浓缩于有限范围,从而让观者领略到大自然的神韵与风采。在欣赏盆景时,“观”的阶段要“穷形尽相”,体察人微。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思想情感等,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去扩充、丰富盆中之景,领略、开拓盆景意境的过程,用澄澈胸怀去欣赏盆景的美,会别有一番艺术感受。美国美学家莱辛说:“动态美是一纵即逝而百看不厌的美。它是飘来忽去的。因为我们回忆一种动态,比起回忆一种单纯的形状和颜色,一般要容易得多,也生动得多。”盆景的优美线条,造型动势,都体现了人们在观赏盆景动态之美后,会对其回味无穷,过目难忘。如拍品黄山松,此黄山松郁郁苍苍,枝干挺立,浚霄直上,瘦叶如针,梳风掩翠。主干的吸水线一圈圈缠绕舍利干向上生长,造型静中有动,活泼生动,根部的两段小舍利干像两只仰望星空的小动物,为整个盆景更添一丝生机。
盆景艺术从古至今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美学理念,人对美的追求却依然没有止境。希望西泠拍卖的园艺盆景专场,同样能给盆景爱好者们带来新的美的享受,在诗意般的盆景艺术中体会别样的意境之美。
西泠印社中国园艺盆景精粹2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