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水土保持林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水土保持林的概念、发展历史与展望,造林立地与树种选择,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混交造林理论与技术,整地工程与造林技术,幼林的抚育管理,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林体系及林种配置和水土保持林的作用与功能。教材紧密结合我国水土保持与植被建设的实践,总结了已取得的经验与研究成果。
《水土保持林学》不仅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用书,而且可供环境生态类本科生,以及农、林、水利、环境保护等管理部门与科研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序
前言
绪论
一、水土保持林的概念
二、水土保持林学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学科
三、水土保持林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地位
四、水土保持林的发展历史与展望
思考题
第一章 造林立地与树种选择
第一节 立地分类与评价
一、立地分类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二、立地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三、主要立地因子分析
四、立地类型划分方法和立地评价
第二节 人工林种类与造林树种选择
一、人工林的种类
二、造林树种选择
第三节 适地适树
一、适地适树的意义
二、适地适树的标准
三、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四、适地适树方案的确定
思考题
第二章 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
第一节 造林密度的意义
第二节 造林密度的作用
一、造林密度与幼林郁闭的关系
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三、造林密度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
四、造林密度对干材质量的影响
五、造林密度对根系生长及林分稳定性的影响
六、造林密度对林分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
第三节 造林密度确定的原则与方法
一、确定密度的原则
二、确定密度的方法
第四节 种植点的配置
一、配置的意义
二、配置的方式
思考题
第三章 混交造林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 混交林的特点
一、混交林能充分利用营养空间,改善立地条件
二、树种搭配合理的混交林,能相互促进生长
三、混交林能减轻火灾,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四、混交林的防护作用大
五、混交林能提高生物多样性
第二节 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一、种间关系的生态学基础
二、种间关系的实质
三、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
四、种间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第三节 混交林的主要类型
一、混交林中树种的分类
二、混交林的混交类型
第四节 混交林的培育
一、混交树种的选择
二、混交比例
三、混交方法
四、混交林种间关系的调节
思考题
第四章 水土保持造林整地工程
第一节 造林整地的特点和作用
一、造林整地的特点
二、造林整地的作用
第二节 造林地的清理
一、割除清理
二、火烧清理
三、化学药剂清理
第三节 水土保持造林整地工程
一、全面整地
二、局部整地
第四节 整地工程设计
一、整地工程设计原则
二、坡面造林整地工程设计的有效容积
三、降雨集流预测
……
第五章 造林方法与植被建设技术
第六章 幼林的抚育管理
第七章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
第八章 水土保持林体系及林种配置
第九章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与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水土保持林学》:
一、立地分类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立地分类(site classification)与立地质量评价(site quality evaluation)是森林立地研究的两项基本内容,是实现科学造林育林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研究,能够选择适生造林树种,提出适宜的造林育林措施,对森林的分类经营、造林成本和育林投资及森林的各种效益做出预估。它将对造林和育林质量、发展持续高效林业、天然林保护和更新、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发挥重要作用。
立地(即森林立地,forestsite)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对林木生存、生长有重大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这种综合生态因子的作用,反映出林木对其所形成的生活环境的适生状况和生产力的潜在可能。立地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包括光照、温度、空气湿度、风、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植被的组成、数量、根系等情况,也包括人为活动情况。
立地分类可从狭义和广义分类两方面来理解。狭义上讲,将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叫立地分类,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或植物条件类型)。立地类型是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广义上说,立地分类包括对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分类单位进行区划和划分。一般意义上的立地分类,多指狭义分类。划分立地条件类型是立地分类研究的中心环节,是认识造林地特点和森林空间格局的科学手段和方法。造林和营林工作只有以立地分类为基础,才能营造出生产力高、稳定性强和防护效益好的人工林,也才能培育出高质量的天然林。因此,科学地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和评价是实行科学造林育林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立地质量评价就是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立地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收获预估而量化土地的生产潜力,或是为确定林分所属立地类型提供依据。立地质量评价的指标多用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也称上层高)。立地分类是立地评价的基础,一般相同的立地类型具有一致的立地质量,但立地质量相同的林地并非属于同一立地类型。
立地条件类型划定之后,就可以为每一个类型确定造林树种,提出造林技术措施,不仅有利于造林施工,而且能够大大提高林业工作的水平和成效,这正是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主要目的。只有科学地划分、评价立地类型和合理地确定不同立地类型上的乔、灌木造林树种,并在造林实践中证明了这些树种能完成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从而达到造林的预期目标时,才可能真正做到适地适树。
……
前言/序言
我国山地丘陵面积约占总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为大范围发生水土流失形成了潜在的环境背景。由于长期的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只有控制和防止水土流失,才能保障山地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保障江河下游的生态安全。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以水土保持林体系建设为主体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防治水土流失十分重要的途径。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水土保持工程是应急保障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是根本性措施和长远的战略性措施。在水土流失地区,只有采用自然恢复、人工促进自然恢复和人工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才能根本改善生态环境。
2009年5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了“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特色专业建设研讨会”。针对现用的一些教材内容陈旧、重复严重等问题,根据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确定编写系列教材,水土保持林学是其中之一。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水土保持林学的发展历史与展望、造林立地与树种选择、造林密度与种植点的配置、混交造林理论与技术、造林整地工程、造林技术、幼林抚育管理、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林体系与林种配置以及水土保持林的作用与功能。
本书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联合山东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单位共同编写。绪论和第一章由吕月玲编写,第二章由何淑勤和李凯荣编写,第三章由李凯荣编写,第四章由吴丁丁编写,第五章由雷泽勇和吴祥云、李凯荣编写,第六章由格尔乐和李凯荣编写,第七章由李凯荣和张青峰编写,第八章由吴祥云和李凯荣编写,第九章由张光灿和张永涛编写。全书由李凯荣教授统稿,并经张广军教授主审。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引用了大量文献中的资料、数据与图表,在此向相关专家及同行谨表深切谢意。鉴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水土保持林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