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精选(汉英对照)

古文观止精选(汉英对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经国 著
图书标签:
  • 古文
  • 经典
  • 汉英对照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文化
  • 历史
  • 教材
  • 选读
  • 启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60048475
商品编码:1193352178
出版时间:2005-06-01

具体描述

作  者:罗经国 著作 定  价:11 出 版 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06月01日 装  帧:平装 ISBN:9787560048475     1 诸葛亮    前出师表
10 李密    陈情表
15 王羲之    兰亭集序
19 陶渊明    归去来辞
26 陶渊明    桃花源记
32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36 王勃    滕王阁序
48 李白    与韩舸州书
55 李白    春夜宴桃李园序
58 刘禹锡    陋室铭
62 韩愈  师说
67 韩愈    祭十二郎文
76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88 柳宗元    摘蛇者说
93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97 柳宗元    梓人传
107 柳宗元    愚溪诗序
114 柳宗元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120 柳宗元    钴铒潭西小丘记
126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暂无
《古文观止精选(汉英对照)》精选了中国古代文言散文中的经典篇章,旨在为广大文史爱好者、古文学习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魅力的窗口。本书以其严谨的选文、详实的注释和精准的译文,力图跨越语言的障碍,将这些历经千年考验的文字,以最真挚、最深刻的面貌呈现给读者。 编纂宗旨与选文特色 《古文观止》自问世以来,便是历代文人推崇的古文入门读物,其选文之精、编排之妙,备受赞誉。本书在继承《古文观止》原有的卓越品质基础上,进行了更为精细的甄选,力求收录篇目之精炼,能够代表中国古代散文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最高成就。我们精挑细选,剔除了部分过于生僻或篇幅过长的作品,而侧重于那些语言简洁流畅、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感染力强的名篇。 本书的选文范围涵盖了先秦诸子、两汉散文、魏晋风骨、唐宋八大家,以及明清时期的一些优秀作品。从《左传》的史笔雄健,到《论语》的哲思睿智;从司马迁的史家之言,到韩愈、柳 चेतन的古文倡导;从欧阳修的洒脱隽永,到苏轼的豪放旷达;再到明清时期的一些抒情写志之作,均有所体现。我们注重文体多样性,既有论说、记叙,也有议论、抒情,力求展现中国古代散文的丰富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注释之精:深入浅出的文化解读 理解古文,注释至关重要。本书的注释力求做到“精”与“博”的结合。对于字词的训诂,我们依据权威的古汉语词典和训诂学研究成果,力求准确无误。对于典故的出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等,我们也进行了必要的考证和补充,帮助读者建立起对文章所处时代、社会环境的整体认知。 同时,我们深知古文的理解并非仅仅停留在字面,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文化精神和思想理念。因此,本书的注释还会适当拓展,对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思想主张,以及文章所体现的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学说进行简要阐述。对于文章中蕴含的哲学思考、人生智慧、伦理观念等,也会给予适当的提示和解读,引导读者在品读文字的同时,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译文之准:跨越时空的语言桥梁 汉英对照的设置,是本书的核心功能之一。我们深知,将古文的精妙之处准确地传达给英语读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本书的英文译文力求做到“信”与“达”的平衡。 在“信”的方面,我们严格遵循原文的语义,力求不偏不倚,不妄加揣测。每一句译文都经过反复推敲,确保其忠实于原文所表达的意思。我们特别注重对古汉语的语感和句式的把握,力求在英文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避免出现直译导致的生硬和不自然。 在“达”的方面,我们努力使译文流畅、生动,易于英语读者理解。对于一些在中国文化中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在英文中可能需要进行意译或采用更贴切的比喻。例如,对于一些富有哲理的谚语或格言,我们会在英文中寻找与之意义相近且更具普遍性的表达。同时,我们也会注意保持原文的韵味和风格,在保证意思准确传达的前提下,尽量贴近原文的语气和情感。 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一种文化沟通。本书的译者团队由精通古汉语和英语的资深学者组成,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更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倾注心血,力求为读者搭建一座坚实的跨越时空与文化的桥梁,让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领略到中国古文的无穷魅力。 阅读价值与适用人群 本书的阅读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 学术研究价值: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研究者而言,本书提供了原汁原味的文本,并辅以精到的注释和可靠的译文,为深入研究提供了便利。 教学辅助价值: 对于从事古文教学的教师而言,本书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教材,方便在课堂上讲解、分析,并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参考。 古文学习价值: 对于初学者而言,本书选取的篇目相对经典,语言也更易于理解,注释详实,译文流畅,是系统学习古文的优秀入门读物。通过反复阅读和对照,能够逐步提升古文阅读能力。 文化传承与交流价值: 对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而言,本书是一次与先贤对话的绝佳机会,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和文化基因。对于希望向海外推广中国文化的读者而言,本书的汉英对照形式,为促进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持。 个人修养价值: 古文中所蕴含的智慧、哲理,以及作者的情感、人生体验,对当代人的精神世界有着积极的滋养作用。阅读古文,可以开阔视野,提升思想境界,陶冶情操。 本书尤其适用于以下人群: 1. 中文专业的学生及研究者: 学习、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必备参考。 2. 历史学、哲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及研究者: 了解古代社会思想、文化脉络的重要文献。 3. 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外国友人: 深入了解中国文学、思想的窗口。 4. 希望提升古文阅读能力的学生: 系统的古文学习入门读物。 5. 对古代文学作品有浓厚兴趣的广大读者: 欣赏古典美文,品味千年智慧。 结语 《古文观止精选(汉英对照)》不仅是一部选本,更是一扇门,一本书,一部桥。它邀请您一同走进中国古代文学的殿堂,感受先贤的智慧,品味文字的力量,跨越语言的界限,与古人进行一场深刻而真挚的对话。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您在探索中国古文世界的得力助手,陪伴您在文字的海洋中,发现那些永恒的经典,汲取不竭的精神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作品在学术辅助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一点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文本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它在注释和译文上的处理方式。注释部分并非堆砌冷僻字词的解释,而是针对那些承载着特定历史文化背景或需要深入理解的典故和意象进行精准解读,既不过于浅显,也不至于繁琐到让人分心。而所附的译文,保持了一种难得的平衡——既忠实于原文的语义结构,又力求用现代汉语流畅地表达出来,避免了那种僵硬的“翻译腔”。这种兼顾信、达、雅的尝试,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门槛,同时也为老读者提供了重新审视经典的视角。可以说,它有效地架起了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当代理解的坚实桥梁。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便携性和耐用性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虽然内容扎实,但整体尺寸控制得非常好,可以轻松放入背包,即便是通勤路上或外出旅行时,也能随时拿出来进行碎片化阅读。书本的装订牢固,即便经常翻阅和使用书签,书页也没有出现松动或脱落的迹象,看得出是用心制作的耐用品。对于一个像我这样,习惯在不同场合阅读的人来说,这种高质量的“耐用性”是衡量一本工具书或经典读物价值的重要标准。它不仅是一套知识的载体,更像是陪伴成长的伙伴,经得起岁月的磨砺,能够长久地成为书架上的常客。

评分

我对这本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感到非常惊喜。它所收录的篇目,显然经过了编者的深思熟虑和精挑细选,并非简单的堆砌名篇。从先秦的散文雄辩之风,到魏晋的玄远清幽,再到唐宋八大家的议论说理,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主要高峰。我注意到,编者似乎特别关注那些篇幅适中但意蕴深远的佳作,而不是一味追求篇幅上的宏大。例如,其中收录的几篇关于哲理思辨的短章,寥寥数字却能引发读者对生命、对人性的深刻反思,这种“以小见大”的选文功力,着实令人叹服。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琢磨某个词语的妙用,或是某一句排比的绝妙节奏,感觉仿佛与千年前的智者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典雅的深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在光线下熠熠生辉,透着一股子古朴而又不失精致的味道。纸张的选择也很考究,拿在手里有一定的分量感,内页的印刷清晰度极高,字迹墨色浓郁,排版疏密有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它对细节的处理,比如页眉处的装饰性花纹,虽然细小,却为整体增添了一份文气,让人在翻阅时总能感受到一种精心打磨的诚意。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分隔处所做的留白处理,使得每一篇文选都能独立成景,仿佛在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又一个独立的小世界。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无疑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让人更愿意捧起它来细细品味。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实在是非常流畅自然,读起来毫无滞涩感。它似乎遵循着一条清晰的主线,无论是按时间顺序推进,还是根据文体风格归类,都呈现出一种清晰的脉络感。我发现,当我在阅读一篇描述山水之美的文章后,下一篇往往会过渡到抒发个人情怀的作品,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感,仿佛在引导读者体验一场文学旅程,而不是枯燥地翻阅文集。特别是几组主题相近的篇目被并置时,那种风格上的对比或呼应,更是凸显了不同时代文人精神气质的细微差异,让人在比较中领悟更深。这种精心设计的阅读体验,充分体现了编者对读者心流的把控,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评分

别人推荐的,确实很好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别人推荐的,确实很好

评分

此用户没有填写评论!

评分

别人推荐的,确实很好

评分

不错……………………:

评分

别人推荐的,确实很好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