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09
關於97香港迴歸,中英談判內幕是怎樣的?其中究竟經曆瞭怎樣的激烈鬥爭和較量?香港迴歸前夕,對於英國的蓄意破壞,我國如何應對纔最終確保平穩過渡?迴歸後即遭遇亞洲金融危機,政府如何助力重創下的香港走齣睏境?《大國較量:中歐關係與香港迴歸親曆》,一段驚心動魄的香港迴歸較量史,一部鮮為人知的中歐外交風雲錄。
外交部原副部長、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原主任薑恩柱,潛心四年之作《大國較量》!一手史料公開,曆史隱情解讀!以親曆者揭秘香港迴歸前中英兩國尖銳而復雜的外交鬥爭!
前國務委員戴秉國、中宣部原副部長曾建徽、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原所長宋明江 作序推薦!
《大國較量:中歐關係與香港迴歸親曆》,一段驚心動魄的香港迴歸較量史,一部鮮為人知的中歐外交風雲錄!
·1984年,中英達成解決香港問題的協議,但英國並不甘心撤齣香港——
90年代初英方修建香港新機場,是想留給未來特區政府沉重的債務負擔?
迴歸前夕,英方加緊推行香港政改方案,意欲何為?
·迴歸之後的特區治理,毫無先例可循,各種睏難與麻煩不斷——
亞洲金融風暴香港遭遇重大衝擊,香港如何在中央支持下走齣睏境?
中央駐港工作機構麵臨多方麵壓力,如何在風浪中站穩腳跟?
居港權引起重大政治風波,如何平息?
圍繞香港問題,我國與英國進行瞭漫長的正麵交鋒和暗戰,其中的艱難和驚險超乎我們的想象。而中歐之間的關係,在過去幾十年來也可謂驚心動魄,顛簸前行,經曆瞭很多不為大眾所知的博弈和較量。
資深外交傢薑恩柱就是中英關係以及整個中歐關係發展的直接參與者,甚至是塑造者。從西歐司司長,到駐英國大使,再到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主任,他親曆瞭中歐之間的諸多重大事件,主導瞭無數次交涉和談判。在《大國較量:中歐關係與香港迴歸親曆》中,他將自己幾十年的對歐外交工作細說從頭,圍繞中歐關係、中英關係、香港迴歸等重大事件,對曆史事件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進行瞭揭秘和解讀,尤其是對香港迴歸前中英兩國尖銳而復雜的外交鬥爭進行瞭詳盡的記錄。
真實生動的談判場景還原,簡練清晰的來龍去脈解析,以及對曆史和未來的思考,《大國較量:中歐關係與香港迴歸親曆》體現齣一個外交傢的智慧和深刻洞見。這對外交工作者來說是一部可貴的曆史參考書,對普通讀者來說,也是一本難得的外交風雲錄。
薑恩柱,1938年12月生於江蘇高郵。中學就讀於上海。1960~1964年在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係學習。
畢業後進入外交部,先後在我國駐英國代辦處、大使館和部內西歐司工作。1984年起任西歐司副司長、司長、外交部部長助理。1991~1995年擔任外交部副部長,分管西歐和港澳事務。隨後曆任我國駐英國大使、中央駐香港工作機構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中央政府駐香港特彆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第十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兼全國人大大會新聞發言人。
20世紀80年代初曾為美國哈佛大學國際事務研究中心研究員和布魯金斯學會高級訪問學者,從事國際問題研究。
作者為第十五屆中共中央委員,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薑恩柱同誌是中歐關係、香港迴歸等若乾重大事件和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和見證人。他曆經數年,把自己的親身經曆、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寫成此書。其內容豐富,材料翔實,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對一些復雜事件的來龍去脈寫得簡練清晰、一目瞭然;對一場場談判交涉的迴憶真實生動,引人入勝,體現瞭鬥爭的原則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有很強的可讀性。此外,書中也不乏知識性和趣味性材料。我相信,這本書對有興趣瞭解這段曆史的讀者會有所助益。
——戴秉國,國務委員
薑恩柱同誌親身經曆瞭20世紀6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期中英關係的跌宕起伏,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歐關係的快速發展,平息1989年北京政治風波後中歐關係的艱難歲月和90年代中期以後中歐關係的重大突破,也就是說,本書中敘述的諸多史實都是他親身經曆的第一手材料。……書中既有雙方唇槍舌劍的交鋒場景,又有關於我國對外方針的闡述和我國基本情況的介紹,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讀來令人興味盎然。
——曾建徽,中宣部原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
薑恩柱同誌這本《大國較量》既是一部迴憶錄,又可視為一部外交斷代史,涵蓋瞭中歐、中美、中俄關係。他以樸實生動的筆觸記述瞭50多年來許多重大外交事件,既有宏觀敘事,又有微觀描寫,舉凡事件的來龍去脈、背景、人物、時間、地點、引語、數據,無不精準有據……例如,關於香港問題前因後果的敘述和分析,使一般不熟悉香港事務的讀者讀後都能比較容易地理解其中的關鍵和要害。我誠意推薦此書給讀者。
——宋明江,我國原駐歐盟大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原所長
序言一 戴秉國
序言二 曾建徽
序言三 宋明江
第1章 中歐關係艱難歲月
從封鎖禁運到建交高潮
鄧小平同誌談我國戰略調整和對歐政策
80年代末風雲突變
芬蘭不參加反華大閤唱
南歐國傢對華態度務實
李鵬總理歐洲破冰之行
解決澳門過渡期有關問題
幾百年難得的曆史機遇
第2章 反對法蘭西等國乾涉我國內政
奧斯陸上演指鹿為馬的鬧劇
反對法國嚮颱灣齣售武器
荷蘭再掀齣售潛艇風波
第3章 德國統一和中德關係的恢復
改變歐洲格局的重大曆史事件
中國是少數一貫支持德國統一的國傢
鄧小平對德國的忠告
在波浪中顛簸前進
在西歐對華關係上一馬當先
第4章 中英關係跌宕起伏
人生轉摺
在西方的重要陣地
傳奇人物熊嚮暉代辦
兩國關係陷入破裂邊緣
昔日帝國的外交戰略調整
洪流衝走“颱灣地位未定論”
終於走上正常化軌道
兩國關係進入新階段
第5章 香港迴歸前的嚴重較量
修建香港新機場問題
推行代議政製的圖謀
對抗與談判
第6章 齣使英國
英國政治和外交體製
中英關係乍暖還寒
工黨對華政策取嚮
英國金融實力
倫敦的變與不變
第7章 香港迴歸祖國後的初期階段
曆史性時刻
香港是一本深奧的書
站穩腳跟
香港經濟形勢
迴歸後的挑戰和機遇
第8章 適應曆史性轉摺
內地官員首次參選港區人大代錶
居港權引發重大法律問題
根據香港情況循序漸進地發展民主製度
中央領導人訪港
“一國兩製”方針的實施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
離任
今後的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第9章 議會外交:交鋒與交流
同美國國會的對話和交鋒
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和中俄議會交流
審議邊界條約
新聞發布會的颱前幕後
結語
後記
第五章
香港迴歸前的激烈較量
1989年我國平息北京政治風波後,英國參與瞭對我國的製裁。在香港問題上先是抬高要價,後來又公然改變同中方閤作的態度,采取同我國對抗的方針,從而使兩國關係齣現嚴重的倒退。
在香港迴歸的後過渡期,即從1990年4月香港《基本法》頒布到1997年6月底,中英兩國在香港問題上進行瞭錯綜復雜的鬥爭,尤其突齣的是關於修建香港新機場和圍繞香港政治體製發展而進行的博弈。由於中方妥善應對這兩場大的鬥爭,保證瞭香港的順利迴歸和政權的平穩交接。
修建香港新機場問題
問題的由來與發展
香港原有一個機場,名叫啓德機場。啓德機場位於九龍半島,跑道是在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維多利亞海灣裏填海造成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都是摩天大樓林立,飛機起降於港島和九龍半島的兩大群水泥森林中間的狹長空隙走廊,我曾多次乘飛機在啓德機場起降,目睹起降的難度。隨著香港經濟的發展,啓德機場相當繁忙,客貨載運量已趨飽和,由於受地理位置的限製,已沒有擴展的空間。
1989年10月,港英當局提齣瞭一個香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其中包括在港島西南麵的赤鱲角填海興建新機場,建設與新機場配套的通往港島的機場鐵路和高速公路、橋梁以及港島西區海底隧道等,總投資約上韆億港元,曆時十多年完工。
這些計劃公布後,香港和外來的投資者都不敢貿然參與,因為這些工程跨越1997年6月30日香港迴歸中國之後,涉及未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彆行政區政府(以下簡稱香港特區政府),而沒有中國政府的明確支持,這些工程的融資就睏難重重。為瞭解決這一難題,英方纔不得不找中方商談。
中方從香港的現實需要和長遠發展考慮,贊成興建香港新機場。中方主要關注的是港英當局不能在香港迴歸前把財政儲備都花光,而應給未來的香港特區政府留下足夠的財政儲備。建設新機場應講成本效益,不應讓未來的香港特區政府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
1990年7月,英國外交國務大臣弗朗西斯·莫德訪華時,中英雙方同意成立專傢組共同研究修建香港新機場問題。同年10月,中英雙方正式開始談判。經過中英聯閤聯絡小組和專傢組等一係列會談,雙方於1991年夏達成協議,形成瞭一個書麵文件,即《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
諒解備忘錄確定,新機場建設要符閤成本效益,本著不在財政上給香港特區政府造成負擔的原則。具體規定:在1997年6月30日前港英政府“將在最大程度上完成”機場核心項目建設;跨越1997年6月30日償還的債務總額不超過50億港元,如超過,須由雙方磋商;港英政府將預留250億港元財政儲備給未來的特區政府。
根據英方當時提供的資料,按1991年價格計算,新機場核心項目預算總成本為986億港元。
梅傑首相來京簽諒解備忘錄
至1991年初,歐共體國傢雖取消瞭對我國的很多製裁措施,但對政府首腦和國傢元首互訪仍未開禁,繼續禁止同我國軍事閤作和嚮我國齣售武器,雙方在人權問題上存在深刻的分歧,摩擦不斷,爭論激烈。
英國在西歐大國中率先同我國恢復高層往來,主要是因為它在香港問題上有現實的需要,特彆是在建設香港新機場問題上需要取得中方的支持。
1991年9月初,英國首相梅傑訪華。這是1989年以來西方大國政府首腦第一次對我國進行訪問。
在此之前,英國外交大臣赫德於1991年4月初訪華。赫德外交大臣嚮中方轉達瞭梅傑首相希望同中國恢復信任、加強和發展英中關係的願望。江總書記引用陶淵明的詩句“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意即兩國關係要采取嚮前看的態度。李鵬總理重申,我們認為香港修建新機場是需要的,中國政府對此願持閤作的態度。
會談後,我陪同赫德外交大臣去參觀頤和園後湖蘇州街。在入口處立有一石碑,上麵寫明此處1860年為英法聯軍所燒毀,1900年又為八國聯軍所破壞,現予重建。我想把他們引開未成,赫德外交大臣及其隨行人員都粗通中文,他們看到這一石碑後,其助手自言自語地說,“啊,我們是壞蛋!”赫德本人一言不發,闆著臉,悶悶不樂,進去匆匆看過幾傢店鋪後就怏怏離開。其實,這並非是中方有意為難他,使他難堪,參觀頤和園是英方提齣的要求,我事先也不知道此處有這一石碑。況且,這一石碑說的是曆史事實,無可厚非。
五個月後,梅傑首相來北京訪問,他這次訪華主要是同李鵬總理共同簽署《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在聯閤新聞公報中錶示,這個諒解備忘錄的簽署體現瞭中英兩國政府隨著1997年6月30日的臨近在香港問題上加強閤作和發展中英雙邊關係的願望,雙方將密切閤作以實施備忘錄中的各項規定。
江澤民總書記和李鵬總理分彆同梅傑首相舉行瞭會見和會談。
兩國領導人重點討論瞭中英雙邊關係和香港問題。雙方強調,決心不摺不扣地貫徹執行中英聯閤聲明,雙方還重申,在今後六年中,雙方將按照聯閤聲明,密切磋商和閤作,以實現香港1997年政權的順利交接和保證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在同李鵬總理會談中,梅傑首相以他收到英反對黨人士和大赦國際等組織的來信為藉口,提齣要談人權問題。他說,他提齣這些問題不是為瞭對抗,而是錶明西方對這些事的“關注”。
李鵬總理迴答說,我這裏也收到一位曆史學傢的來信,來信錶示歡迎梅傑首相訪華,贊成發展中英關係,但希望不要忘記中國一百多年來受西方列強欺淩的曆史,信中還迴顧瞭英法聯軍1860年火燒圓明園和八國聯軍1900年侵占北京的曆史,至今倫敦大英博物館還陳列著大量從中國搶去的文物,希望英國不要以人權為藉口乾涉中國的內政。李總理說,中國並不反對就人權問題進行討論,但不同的人對人權有不同的標準,不能讓全世界所有國傢都接受西方的人權標準。
雖然在人權問題上有交鋒,但梅傑首相嚮李總理強調,在香港問題上的閤作對雙方的利益都是至關重要的。他本人非常關心恢復同中國的良好和建設性的關係,他將緻力於英中兩國之間重建信任和信心。
從梅傑首相這一錶態來看,這次訪問本來可以成為中英兩國恢復和發展關係、加強在香港問題上閤作的新起點,但是後來的事實錶明,這一期望並未成為現實,相反,這次訪問之後,隨著蘇聯的解體和英方對國際形勢和對華政策做瞭重新評估,英方在香港問題上同中方閤作的政策卻發生瞭嚮相反方嚮的變化。
財務安排突破規定,雙方達成妥協
梅傑首相的承諾音猶在耳,兩國政府首腦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墨跡未乾,英方已將它置於腦後。英方並未按已簽署的備忘錄辦事,而是大大突破瞭備忘錄所做的規定。
1992年3月,英方提齣新機場建設的第一個財務安排方案。新機場核心工程成本從原先的986億港元提高到1122億港元,增加13.8%,其中機場鐵路成本從125億港元劇增至221億港元,增加77%。同時,港英政府打算主要靠舉債建設新機場,預計將給特區政府留下730億港元的沉重債務負擔。此外,如果工程齣現延誤、成本上升等,港英政府承諾要追加投資225億港元,這就是所謂的“或有債務”。中方嚮英方指齣這一方案違反雙方簽署的諒解備忘錄的原則和規定。1992年7月,兩國政府代錶為此舉行瞭會談。後來英方又相繼提齣第二個、第三個財務安排方案,仍然都是建設成本高、總體預算大幅上升、給未來香港特區政府留下沉重財政包袱的方案。
直到1994年2月,英方在中方建議的基礎上,提齣第四個財務安排方案,纔嚮備忘錄確定的原則和規定靠攏。中英雙方又經過反復討論,最後達成以下主要共識:機場總體預算成本為1582億港元;同意英方總體注資額不少於603億港元;1997年留給未來特區政府的債務從原先不超過50億港元提高到不超過230億港元。1994年11月由中英聯閤聯絡小組雙方首席代錶就香港新機場總體財務安排達成瞭協議,由中方首席代錶郭豐民和英方首席代錶戴維斯正式共同簽署瞭會議紀要文本。有關香港新機場建設問題的鬥爭纔告結束。
在此期間,正當中英雙方就新機場建設進行唇槍舌劍處於膠著狀態的時候,一場性質更為嚴重的在香港政治體製發展問題上的鬥爭又拉開瞭帷幕。
推行代議政治體製的圖謀
突破慣用提法
1992年4月24日,英國首相梅傑在倫敦宣布,任命保守黨主席剋裏斯托弗·帕騰接替衛奕信,擔任香港第28任,也是英國統治下的最後一任港督。剋裏斯托弗·帕騰後來抵香港上任後取中文名為彭定康。
在此半個月前英國剛舉行大選,保守黨以微弱多數取勝,梅傑繼續擔任首相。
在這次選舉中,七名曾經在上屆保守黨政府擔任過副大臣或以上職務的保守黨議員落選,其中包括彭定康。在英國,按照規定,在政府擔任副大臣以上職務的,必須先當選為下院議員,否則就不能擔任。彭定康作為保守黨主席,為保守黨在這次大選中險勝立下瞭汗馬功勞,而且他同梅傑和赫德關係密切,本應“論功行賞”,安排他齣任內閣大臣。可是現在他因落選議員,如何為他做齣安排就成瞭一個問題。據英國報紙透露,梅傑首相曾勸說其他的議員讓齣席位給彭定康,但當即遭到有關議員的拒絕。在這種情況下,梅傑不得不另想他法。
據說,早在撒切爾夫人1990年11月辭去首相職務之前,保守黨領導層曾經議論過,1997年將香港交還中國之前,要打破過去由職業外交官擔任港督的慣例,改派一位政治人物去擔任英國統治下的最後一任香港總督。這是參照“二戰”後英國撤齣有關殖民地時的做法而提齣的意見。20世紀40年代英派“二戰”期間曾任東南亞戰區最高指揮官的濛巴頓勛爵去印度,60年代派丘吉爾的女婿、英駐法大使索姆斯去南羅得西亞,並在撤齣這兩地之前搞所謂“還政於民”。在英國看來,這是一條“成功”的經驗。英國保守黨領導層認為,鑒於香港交還中國前形勢復雜,職業外交官任港督對華態度“太軟”,難以駕馭復雜的局勢,必須派一位強勢的政治人物去坐鎮。而彭定康當時正無其他閤適的安排,於是他們就想到要派彭定康去香港。
彭定康於1979年起當選為下院議員,開始從政;1979—1981年先後擔任蘭開斯特公爵郡大臣和社會事務大臣的議會私人秘書;1983年起先後任教育科學國務大臣和海外發展國務大臣;1989年任環境大臣;1990年11月梅傑取代撒切爾夫人齣任首相後,任命彭定康為保守黨主席。梅傑是保守黨領袖,是保守黨的一把手,而保守黨主席主要負責該黨的組織工作,這個職位相當於一個內閣大臣的級彆。
英大選第二天,時任副督導長的顧立德同梅傑首相商議,並由顧立德齣麵就派其齣任港督一事徵求彭定康本人的意見,彭定康欣然接受。
梅傑首相在宣布對彭定康的任命時說,“管理好到1997年的過渡時期,從而確保香港的自由、穩定與繁榮,是政府最為優先考慮的問題之一,而剋裏斯托弗·帕騰先生(彭定康)是最為閤適的港督人選”。
我們敏銳地注意到,梅傑首相這段簡短的講話中齣現瞭新的提法。中英聯閤聲明中的標準措辭是,在香港的過渡時期內,“英國政府負責香港的行政管理,以維護和保持香港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也可簡稱為維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現在英方在“繁榮和穩定”之前加上瞭“自由”一詞。
5月中旬我在北京會見英方一位高級官員時,對英方言論中這一超越聯閤聲明、不符閤雙方通常用語的新提法錶示關注,希望英方予以澄清。英方這位負責官員解釋說,英方使用“自由”一詞,沒有任何其他用意。我錶示,既然如此,希望英方還是迴到“維持香港繁榮與穩定”的慣常提法,以免誤解。以後事態的發展錶明,英方使用的“自由”這一新的提法,並不是沒有其他用意,而是有明顯的意圖。
一再提高要價
7月上旬,我應邀訪問英國。這次訪英,香港政治體製發展問題將是一個重點議題。
在香港政治體製發展的問題上,中英雙方一直存在著分歧和矛盾,不斷進行爭論和鬥爭,但迄今為止,在中英總體關係良好的情況下,雙方還是能通過商談就一些具體問題達成妥協,基本維持閤作的局麵。
英國方麵早就有在撤齣香港之前推行代議政治體製的打算和謀劃。
英國為維持它對香港的殖民統治,一直在香港實行以行政為主導的政治體製,通過任命總督來管理香港。長期以來,總督管製香港主要依靠五大係統:一是行政局和立法局這兩個決策谘詢機構;二是以布政司為首的行政係統,布政司為總督的首席政策顧問;三是以首席檢察司為首的司法部門和各級法庭;四是直接對總督負責的包括廉政專員公署在內的監察係統;五是總督象徵性統率但實際上直接受英國防部指揮的英軍駐港司令部。
以行政為主導體現在各個方麵。在行政與立法的關係上,立法局在名稱上是“立法局”,但實際上隻是在立法方麵嚮總督提供意見的谘詢機構。它協助總督立法,參與法案的辯論和審議,立法權則屬於總督。總督擔任立法局的主席,決定召開會議和議程 大國較量:中歐關係與香港迴歸親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大國較量:中歐關係與香港迴歸親曆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大國較量:中歐關係與香港迴歸親曆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好!!!!!!!!!!!!!!!!!
評分不錯 不錯 不錯不錯 不錯 不錯
評分,因為今天買明天就可以送到。我為什麼每個商品的評價都一樣,因為在京東買的東西太多積纍瞭很多未評價bt的訂單,統一用段話作為評價內容。有買到很好的産品,難得買到比較坑的産品,如果我用這段話來評價,說明這款産品沒問題,而比較垃圾的産品,我絕對不會偷懶到復製粘貼評價,我絕對會用心的 hold差評!
評分,因為今天買明天就可以送到。我為什麼每個商品的評價都一樣,因為在京東買的東西太多積纍瞭很多未評價bt的訂單,統一用段話作為評價內容。有買到很好的産品,難得買到比較坑的産品,如果我用這段話來評價,說明這款産品沒問題,而比較垃圾的産品,我絕對不會偷懶到復製粘貼評價,我絕對會用心的 hold差評!
評分不錯 不錯 不錯不錯 不錯 不錯
評分好
評分給老爸買的,他就喜歡研究這些東東。等他看完再來補充。
評分可以詳細瞭解香港迴歸的真實資料
評分不錯的書,長知識
大國較量:中歐關係與香港迴歸親曆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