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说 四分之三的沉默——当代文学对话录

新民说 四分之三的沉默——当代文学对话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傅小平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809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2875
品牌:新民说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08
字数:420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正如杨炼所说:“他像个灵巧的内心侦探,善用对话这一独特文体,跟踪、追寻、审视、厘清当代中国文学诸大家。”

作者在书中以访谈的形式汇聚了当代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大家,例如英美文坛上大放异彩的华人作家哈金,刚获诺贝尔奖的莫言,先锋派小说家苏童、毕飞宇,美学大师高尔泰,朦胧派诗人杨炼、欧阳江河……他们以小说家、文学评论家、诗人、思想家的身份解读他们自己的作品,又从其作品切入这个时代与社会,谈理想谈人生,谈艺术,谈文学创作。

作者以他自己深刻的阅读体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向他们提出了问题,访谈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不拘一格的,坦诚且随意、充满激情,让读者得以一窥这些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傅小平,1978年生,祖籍浙江磐安,现居上海。写小说、评论、随笔,做对话访谈,业余开专栏。媒体从业十载,获新闻类、文学类奖项若干。


小平是文坛上一双敏锐而又诚实的眼睛,他的视角、洞察力,都堪称一流。深入地探究与悟想,远视与近观,温良而执着,是与作家们交谈时的好对手和可信友伴。他注重大的方向,不放过微小细部,能够于胸中放置稳定的思想文化坐标。强烈的文学心和责任感,则是他的另一品质,也正因此,他走向了思与诗的核心地带。

——张炜


目录

◎ 目录


辑一

   哈 金  我哪有吴承恩那种才华 

   莫 言  在生活中,有时我是一个旁观者 

贾平凹 信不信,我没读过《百年孤独》 

 张贤亮  我从来不走套路

李 锐  历史,万劫不复的此岸


辑二

   张 炜  要清醒,要有一只不太糊涂的耳朵 

  张大春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小作家

阿 来  现在是不是太有点儿为文学而文学了? 

苏 童  别了,先锋的江湖 

毕飞宇 书房里的时空关系令人沉醉 


辑三

高尔泰 过去了的事,就让它过去  

齐邦媛 连生死都超然,你还激越吗?

叶廷芳 很多所谓的知识分子太聪明,太世故了!

金 雁 说了不会白说

毛 尖  退休吧,电影大腕们!

安妮宝贝 这不是我的时代 

            

辑四

杨 炼  别让你的诗沉沦为冷漠死寂的美 

欧阳江河 我就是要表达反消费的美学诉求 

芒 克  现实再艰难,都不影响我内心的美好 

黄灿然 真正的好诗人,第一件事就是放弃很多东西 

李 笠  通往优雅高贵的林间小路 


后记


精彩书摘

  《新民说 四分之三的沉默——当代文学对话录》:
  哈金我哪有吴承恩那种才华
  傅小平:《南京安魂曲》最让人惊叹的,还是你那如推土机般轰然掘进的写实功力。因此,我很难想象余华能连夜读完这部书,因为太多的细节让人在字里行间流连。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流行轻阅读的当下,你的作品实实在在锻炼了读者的耐性。让我感兴趣的是,到底是什么奥秘吸引读者读下去。是因为你笔下近乎复制般的、被很多人提及的纪录片般的真实?很显然,如果说真实,历史史料或纪录片里有更多的真实。要不就是你把众多细节攒在一起形成有机整体的能力?
  哈金:的确,小说中的主要细节基本上都在历史资料中,但我不是写历史,而是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把许多原生细节融入这个故事中。这就需要很多小说技艺上的要求,比如什么该写进去,什么不必写进去,在什么地方插入,写多少,怎么写,等等。例如关于中国人的抵抗我写得很少,就让一位张姓的图书馆员为代表:日本兵刺了他一刀,但他的大衣太厚没刺透,他就脱下大衣面对日本兵,接着被刺死了。对我来说,这一个细节比千军万马的激战更有意义、更生动、更感人,因为不同于那些逃跑的长官和投降的士兵,张先生的行为体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他的死也显示了日军的凶残野蛮。还有,我也没对日军祸害女人下很多笔墨,而只描写了一个绰号叫“妇科大夫”的日本兵的所作所为,因为我不想落入战争色情的俗套。在日军眼里女人是战利品,战败了就得把自己的女人交出来,过多地描写这种细节就等于在国人伤口上抹盐。
  傅小平:我总感觉,在你的笔下,细节本身是沉重的,但细节与细节之间,有一种充满想象力的轻盈的连接,所以即使是这么一部承载着沉重历史的小说,读来却并不让人感觉抑郁。从这个角度而言,在小说整体或细部,你怎样处理真实与想象之间的关系?
  哈金:你说得对,在重要的细节之间要有戏剧的联系,这种联系往往是由一些更小的细节构成的。比如,张先生被刺死之前,高安玲得跟魏特琳护送女难民去南京大学的难民营,路上又遇见一些日本兵押送战礼品回营,等等。也就是说,小说家的功力往往在于创造细节的次序,并能让故事在这个次序中自然地展开。这就需要运用想象力。原生细节本身根本构不成故事,只是事件。
  傅小平:读《南京安魂曲》时,一开始我并没有抑制住探寻历史真相的冲动,但读到在那个特殊时期,南京人见面问候说“阴霾的天气比阳光灿烂更让人欢乐”时,想象与现实迅疾拉开了距离,小说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一细节是否同样由史料生发出来,还是纯粹源于你的想象?
  哈金:所谓真实只是一种感觉,小说中使用很多历史的原生细节会增加这种真实感,但细节要用得恰到好处,让人觉得它是戏剧的有机组成部分,否则就会生硬别扭。你提到的那个细节完全是我想象的,但它是从戏剧的逻辑延伸出来的。小说家必须有这种随手就拿出符合故事逻辑的细节的能力,因为写作过程中随时随地都会大量需要这种想象的微小细节来使故事丰满,使文字富有质感。当然还有一个比例的问题,不能光罗列细节,那样会破坏故事的流动感。一般来说,凡是能够展示人物内心和生活质量的细节都应该设法融入到故事中。特别是长篇小说,要给人经验充沛的感觉。
  ……

前言/序言

我在年少的时候做过一个梦,梦里出版了人生中第一本书,一部写不完的长篇小说。我至今没能忘却这个梦,隐隐觉得,在内心深处,许是对写小说的不可救药的执念,还有为迟迟没能写出感到的亏欠,才使我像是循着某种命定的轨迹,不改初衷地走在对话访谈的路上,直到有了眼前的这本对话录。不过也好,如是应了杨炼先生“傅小平的文学对话,本身就是精彩的文学作品”的誉美之辞,这部汇合了二十一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的对话集子,依然可视为我期待中的,对于写作执念的“拥抱之书”。


这本书的“第一页”是由张贤亮写下的,尽管我并没有把这篇对话放在第一页。我这么说,是因为张贤亮不只是打破了我对一般作家的固有印象,还洞开了我近乎第六感的某种感觉。他告诉我,一个作家原来可以这么说话,可以这样不走套路,你的思想和言说也可以不为任何东西拘囿,而是像不羁的灵魂一样自由。我至今仍能清晰地触摸到采访他之前的紧张忐忑,还有采访结束后那种不可言喻的痛快和释然。

不久后,张贤亮来到上海,编辑部在外滩附近一个停有海盗船模型的酒屋里宴请了他。我们围坐在桌子旁,听他漫无边际地神聊。印象中,他什么都谈,谈到了我有所耳闻的一切,也谈到了我闻所未闻的一切,却没有如我们所想的那样谈文学,谈小说。当时真想问问他,为什么不谈,却终究是没问。我想要我问了,他或许会反问我,为什么要谈。你说说,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小说?而在他的反问里,其实已经包含了回答:文学就是一切,文学可以是文学之外的任何东西。

现在想来,张贤亮的不谈文学,很可能是因为他热爱文学。在大起大落的人生里,张贤亮变换了很多角色,他的文字风格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写作的挚爱。我曾问他为什么写作,他说就是好玩。我当时并不怎么理解,只有等到两年前张贤亮去世,《新民晚报》记者让我回忆与他接触的印象时才豁然醒悟——原来他说的好玩并不是玩世,而是一个人真正回到内心之后的真诚与纯粹,而好玩的背后,依然是深切而真挚的关怀。一如他的大俗,真正指向的是他的大雅,而在大俗的外衣下包含的是深刻的内涵。又如他的随性,其实不是随意,而更多是为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敢于慨然自言“最有争议的作家”的那种无拘无束的人生境界。此刻,我又想起他在他兄弟的陪同下,沿着福州路熙熙攘攘的人行道渐行渐远,最后在拐角处消失的身影。在他离世后,我唯一能期望的是,如他这般的格调和境界,并没有在我们这个世上随风而逝。



翻开“下一页”,读到的是莫言。在这本对话录里,与莫言的对话,确是我继张贤亮之后做的“下一个”。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只要是跟他扯得上边的书,都不能不提他。我的不能不提,却不是因为他是莫言,而是因为他甚是可言。对他的采访告诉我,只要你保有真诚和善意,作家是听得见批评的,甚至是锐利的批评。其实,刚进报社不久,我就听编辑部同事做过一场“现场直播”,是我们一位记者在前方“阵地”第一时间发来的讯息,她目睹了莫言和一位知名评论家的交锋,最后这位前同事下了一个结论:你的一轱辘批评,也架不住莫言如黄河之水般奔腾不息的滔滔雄辩。你甭说当面批评莫言了,还是等着被他批评吧。想来是不经世事的懵懂,那时也没有多想,我所想的只是,既然读《蛙》读出了那么些“问题”,为什么就不能当着他的面问问他呢。话虽如此,在赶去采访时,心里还是直打鼓。现在想,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惟愿当时是准点到达他入住的房间,因为怕迟到,偏偏提前了太多时间,以至于我不得不来来回回地在走廊里踱步,等待的时间是如此漫长,眼前的路像是永远没个尽头。

说起来这是跟莫言最近距离的一次接触。之后几年,我也在其他场合远远地见过他几次,不管他是一个人待着,还是被热心的读者簇拥着,我都没有再上前请教过。后来因为一些事找过他,他也帮忙,给他去过几次信,他都一一回复。不能不说,就我接触的感觉,莫言从里到外都透着为国内文坛少见的大家风范。这部分源于他的天性,同时也是修炼使然。

我记得我抛给他那么多会让一般作家感觉难堪的问题,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大度地说:“要是出书前给我看看,就能避免一些问题了。”这是他的谦辞,但在他说的时候,却分明能让你感觉到他的真诚。不知当时是不是被这种真诚深深打动了,等走到大堂,我才想起把围巾落在了他的房间里,只好问他拿了钥匙回去拿,等我赶回大堂,他和他的责编依然在那里等着。第二天,他从上海回到北京,我自觉批评得过分,心有不安地给他发了短信表达歉意,他很快就回了。他说,他刚进家门,觉得我批评得在理,我认真读了他的书。我似乎能听到他开门进去,又把门关上的声音,从遥远的时空传来。



新民说 四分之三的沉默——当代文学对话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新民说 四分之三的沉默——当代文学对话录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新民说 四分之三的沉默——当代文学对话录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新民说 四分之三的沉默——当代文学对话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用“一个站在近代门槛上的王朝”来形容宋朝,通过对各类记述宋朝文献和各种各样的宋画的解析,从生活、社会、经济、法政四个层面展示了中国封建历史上可能为文明、现代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代。

评分

极富历史和实践意义的理论标本,为什么“富强焦灼感”替代“立宪主义”的本体论价值成为中国近代立宪的规定性情绪?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此间面相复杂、歧义丛生的政制思想谱系?于今日而言, 其能够开放出来的实践意义又有哪些?

评分

还没看,应该还行吧,,

评分

  如果你热爱自由,那么它将成为你书架上的爱。

评分

真正导致西晋八王之乱的原因绝非分封宗王,而是宗王出镇,也即宗王得以都督一方州军、镇军,成为军区司令。换言之,八王之乱是分封宗王与都督军事两种身份同时落到一人身上所致,这与汉末州牧掌兵致乱与唐代节度使兼采访使致乱是一个道理,大片地方区域的军事权力与行政权力的重合,才是分裂割据的制度源头。可以说,司马炎处在汉末州牧出镇、曹魏都督出镇的历史“下游”,仅仅意识到曹魏宗王形同软禁导致“三马食曹”之得手,并没有意识到都督制本身存在的弊病,反而将都督制看作是制衡外姓功臣的有效手段,并认为既然自家宗室凭出镇曹魏要冲而完成夺天下,便也能凭此实现治天下。

评分

评分

评分

宋朝,东京梦华录,一直想看没看,下次要买

评分

买活动很给力,买了好多好多心仪的好书,估计要看好久好久了。读书始终都是一件入抽丝版的慢事情。美一本都是作者心血凝聚而成!都是一个一个好故事!好书值得拥有^O^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新民说 四分之三的沉默——当代文学对话录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