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未删节版)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未删节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王伯祥,宋云彬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2169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3402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2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老开明讲义重新出版

  文史大家王伯祥、宋云彬合编。

  客观中立,生动有趣

  简明扼要,脉络清晰,五千年历史轻松掌握。细节丰富,引人入胜,三十万文字尽得风流。

  风靡民国的老开明讲义,绝版八十年后重新出版。老先生写的书就是靠谱。

内容简介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是开明众多课本和讲义的重要一种,由文史研究大家王伯祥和宋云彬先生合编,共七十讲,内容从三皇五帝到中华民国成立。三十万字写尽中华五千年历史。宏观方面写意勾勒,细节处采用工笔手法,情节丰满,有料有趣。书不受当时政治倾向和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摒弃假大空的说教和预设结论,发乎人文,忠于历史,对有争议的人物和事件立论公允,识见独到。本次再版精装本,将平装本删除的部分文字重新收录,完整呈现八十年前老开明读物的全貌。更加便于读者阅读,精装本也适合读者收藏。

作者简介

  王伯祥(1890-1975),名钟麒,著名文史学者。1922年初,任北京大学中文系预科讲师;后和叶圣陶同时被聘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1925年,与匡互生、丰子恺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1932年春,就职于开明书店;1953年,在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编著《史记选》《增订李太白年谱》,参与古籍《四库全书总目》的整理。作品主要有《我国三千年来地方制度的演变》《古史辩与经今文学》《三国史略》《四库全书述略》《清史稿述肊》《辛弃疾的生平》《郑成功》《太平天国革命史》《中日战争》等。


  宋云彬(1897—1979),著名文史学者。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负责整理校订《辞通》;主编《国文讲义》与《中学生杂志》;1947年赴香港,后任文化供应社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浙江省文史馆馆长、文联主席;中华书局编辑,参与点校《二十四史》,并在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任教。作品主要有《东汉之宗教》《王守仁与阳明理学》《中国近百年史》《中国文学史简编》《明文学史》《玄武门之变》《康有为》《玄奘》《鲁迅语录》《宋云彬杂文集》等。

精彩书评

  全书分七十八讲,从太古神话传说起,到最近的“一二八”之役止,把五千年来朝代的递嬗,民族的融合,疆土的开拓,文化的演进,以及社会状况、政治制度、学术思想变迁、外交局势转移等,作扼要的叙述。普通历史教本往往失之简略,宜于教员讲解,不适学生自修。本书详略得当,且于正文之外,附以极详细的注解。有志自修者,手此一套,不啻面对良师。

  ——叶圣陶

  原编者尽可能的把自己的观点都加进去。言简意赅,大事都讲到了,普通的一个教科书很难做到这点。这个教科书这么短,却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包含了,介绍的相当简洁,文字也很好,白话文字上又有文言,这种文体值得我们学习。

  ——雷颐

目录

第一讲 传说中的古史

第二讲 黄帝的建国

第三讲 尧舜禅让与洪水

第四讲 夏商的政教

第五讲 周初的封建

第六讲 春秋与战国

第七讲 周朝的制度

第八讲 诸子争鸣与其背景

第九讲 秦朝的统一

第十讲 先秦时代的外族

第十一讲 群雄覆秦与楚汉相争

第十二讲 汉初的事变

第十三讲 黄老之治与儒家独尊

第十四讲 汉武帝的功业

第十五讲 外戚专权与新莽篡国

第十六讲 汉室的再建

第十七讲 清议与党锢

第十八讲 佛教的传入

第十九讲 道教的创设与黄巾的动乱

第二十讲 两汉的制度

第二十一讲 两汉与外族的关系

第二十二讲 三国的鼎立

第二十三讲 晋的统一与八王之乱

第二十四讲 五胡乱华与晋室东迁

第二十五讲 南北朝的对立及其演化

第二十六讲 隋之统一与南北文化的协调

第二十七讲 隋唐的过渡与唐太宗的功业

第二十八讲 唐初的域外交通与外教的传入

第二十九讲 武后的活动与时局

第三十讲 开元天宝的政治及其影响

第三十一讲 方镇构兵与朋党倾轧

第三十二讲 宦官弑立与朱温篡唐

第三十三讲 隋唐的制度与学术

第三十四讲 五代的迭更与十国的错列

第三十五讲 契丹的强盛与内侵

第三十六讲 宋的统一与初政

第三十七讲 宋辽澶渊之盟

第三十八讲 西夏的由来及其与宋辽的交涉

第三十九讲 王安石与新法

第四十讲 元祐党争及其影响

第四十一讲 约金攻辽与徽钦被掳

第四十二讲 宋室南渡与对金和战之频更

第四十三讲 理学的风行与庆元党禁

第四十四讲 蒙古的兴起与夏金的灭亡

第四十五讲 蒙古大举西征的威力

第四十六讲 宋室之亡与元兵出海

第四十七讲 宋代的制度与文物

第四十八讲 元代的政治及其影响

第四十九讲 元末革命的纷起

第五十讲 辽金元的制度

第五十一讲 明太祖的开国方略

第五十二讲 明成祖的刻忌与事功

第五十三讲 元裔的扰边与明廷的应付

第五十四讲 倭寇与朝鲜战争

第五十五讲 明代的宦官权臣与党祸

第五十六讲 满清的兴起

第五十七讲 天主教的传来及其影响

第五十八讲 流寇覆明与清人入关

第五十九讲 明代的制度与学术

策六十讲 清初的政略与武功

第六十一讲 鸦片战争的惨败

第六十二讲 太平天国的革命与捻回的响应

第六十三讲 英法联军与中俄交涉

第六十四讲 东南藩属的丧失与沿海港湾的租借

第六十五讲 义和团与《辛丑和约》

第六十六讲 日俄战争及其影响

第六十七讲 预备立宪的前因后果

第六十八讲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第六十九讲 清代的制度

第七十讲 清代的学术

第七十一讲 两度帝制的失败

第七十二讲 民三中日交涉到华府会议

第七十三讲 从五四运动到五卅运动

第七十四讲 军阀混战与国民革命

第七十五讲 国民政府的确立

第七十六讲 外交局势的转变

第七十七讲 日帝国主义的武力侵略

第七十八讲 最近中国经济现状的鸟瞰

精彩书摘

  第十五讲 外戚专权与新莽篡国  西汉外戚势力的一斑  汉初,外戚吕氏专权,卒酿成诸吕之乱。武帝晚年,鉴于过去吕氏的专横,为要免去母后专政的恶习,竟把太子弗陵的生母无罪处死。  武帝将立其幼子弗陵为皇太子,鉴于过去吕氏的擅权,便把弗陵的生母赵氏杀掉。他以为:“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于主少母壮,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故不得不先去之。”  但他任用外戚卫、霍二氏,使据要职,已种下外戚专权的祸根。  武帝在他的姊平阳公主家赏识一个歌女卫子夫,入宫,拜为夫人,生子据,遂立为皇后,以据为皇太子。后弟卫青,以战功拜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后姊嫁霍氏,其子去病,亦以战功拜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当时卫、霍两家,声势煊赫。后来霍去病、卫青都死了,卫皇后和太子据因“巫蛊之狱”自杀,卫氏骤衰。武帝病危时,以霍去病的异母弟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政。从此大司马、大将军永远为外戚辅政的位置,而霍氏亦从此兴盛。  武帝崩,霍光受遗诏辅昭帝(武帝少子刘弗陵),大权独揽者二十年。昭帝崩,无子,霍光迎立武帝孙昌邑王贺。贺荒嬉无度,霍光又把他废掉,迎立武帝曾孙病已,是为宣帝。当时外戚威权已远过皇室。宣帝即位的第六年,霍光死了。不久,霍氏就遭了灭门之祸。  霍光既废昌邑王贺,迎立宣帝,霍氏势力远过皇室。宣帝在未做皇帝时,已对于声势煊赫的霍氏有些不平,不过他得做皇帝是出霍光的主张,政权又在霍光手里,对霍光不得不加以相当的尊敬。霍光的妻显,是一个骄横的妇人,她曾用计毒死许皇后,把自己的女儿给宣帝做皇后。霍光死了,显更骄奢无度。光的儿子侄孙等都做大官,但都靠先人余业,一味骄奢自恣,不知敛迹。宣帝既自亲政事,对霍氏不免要稍加制裁,霍显等遂有逆谋。事情发觉,霍氏全家被杀。  但宣帝又引用外戚许、史二氏以代霍氏。  宣帝生长民间,受掖庭令掖庭令,以宦官为之,掌后宫贵人采女事。张贺抚养,贺为娶昌邑人许光汉之女为妻,感情很好。及即皇帝位,就立许氏为皇后。许皇后后为霍光妻用计毒死。霍氏败,宣帝以许后的叔父延寿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辅政。宣帝又引用祖母史氏的子弟。于是霍氏虽败,而许、史二氏又复登用。  宣帝病危时,命他的表叔史高史高是宣帝祖母的哥哥的儿子,于宣帝为表叔。做大司马、车骑将军,和萧望之等同辅元帝(宣帝子刘奭)。史高本是一个庸碌的人。当时宦官弘恭、石显,在宣帝朝已掌着重要的职务,见史高庸碌可欺,就百般的和他勾结。又进谗言把萧望之杀掉。于是外戚专权更一变而为外戚与宦官互相勾结专制朝政的局面。元帝崩,成帝(元帝子刘骜)即位,罢黜石显(那时候弘恭已先死了),但又专任外戚王氏。  元帝后王政君(元城人),生成帝。成帝即位,后为皇太后。太后弟凤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免石显官。后以凤专录朝政,封凤弟崇、谭、商、音根、逢时皆为列侯,于是大权全落于王氏。  他的元舅皇帝的舅称“元舅”。王凤及凤弟音、根、商,相继专政。后来王根因病免官,又以根的从子莽做大司马。王氏父子五代相继掌握政权者二十多年,内有太后做奥援,外有门生故吏作声势,已根深蒂固,牢不可破。成帝崩,哀帝(元帝庶孙刘欣)即位,用外戚丁、傅二氏,王氏暂遭罢黜。  元帝昭仪昭仪,汉女官名。元帝所立,位同丞相,爵比诸侯王。傅氏,有宠,生子康,封定陶王。元帝崩,昭仪随王归国,称定陶太后。康卒,子欣嗣为定陶王。成帝无子,欣以犹子的资格立为皇太子。成帝崩,欣即位,是为哀帝。尊傅太后为定陶恭皇太后,尊母丁姬为定陶共王后。(后又尊丁姬为帝太后,傅太后为皇太太后。)当时傅、丁二家势力很盛,王太后便叫王莽辞大司马职,以避其势。傅太后卒,哀帝始亲政事,但丁、傅子弟布满朝廷,帝又宠任嬖人董贤,叫他做大司马,朝政紊乱已极。帝崩,王氏又复专政。  及哀帝崩,王太后遣使者召王莽,莽遂用太后诏收皇帝玺绶,迎立元帝的孙子刘衎,是为平帝。平帝年仅九岁,王太后临朝听政,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于是大权全归王氏。  王莽的家世及其登用事迹  王太后兄弟八人,独弟曼早死,莽便是曼的儿子。当时王氏一门有五侯十大司马,贵盛无比,所以子弟大都以奢靡相尚。莽独谨慎恭俭,有儒者的风度。王凤病,莽侍奉汤药,几个月衣不解带,凤临死时特别嘱咐太后提拔莽,因此莽得封新都侯,稍迁为宿卫之官。王根以病免官,荐莽自代,  王莽篡汉的动因  莽遂一跃而为大司马。哀帝时丁、傅专权,莽罢官归第。哀帝崩,莽重执国政,平帝年幼,大权都在他手里。王莽素抱政治的野心;又鉴于过去专权的外戚,一旦势力衰微,动遭灭族之祸;为要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并保全他的宗族起见,不得不想法把汉朝的天下篡夺过来,但当时儒家学说统治中国的思想界已久,“刘氏为帝尧之后,受命于天”的话,差不多没有人敢怀疑,莽欲夺刘氏政权,非同样的把儒家的经典附会起来,以作王氏代汉的根据不可。  汉儒往往在经书中牵强附会,说孔子作《春秋》是为汉朝制法;又说刘氏系出于帝尧,不是普通匹夫所可比拟。凡可以巩固刘氏政权的,无所不用其曲解。例如:当时盛行的纬书中说:“孔子……知汉当继大乱之后,故作拨乱之法以授之”(《〈春秋〉纬演孔图》),以作刘氏受命于天的证据。又《左传》文公十三年传,添入“其处者为刘氏”的话,作为刘氏是帝尧后代的证据。  王莽的矫饰  于是他竭力谦恭下士,先取得一般人的信仰,又和刘歆勾结,提倡古文经学,暗以周公自比。  汉朝经学分两大派:汉武帝以来,博士们所教授的经,因为文字是用当时通行的文体写的,故称为“今文学。”刘歆所提倡的《周礼》《毛诗》《左传》,相传是用古籀文写的,故称为“古文学。”今文学宗孔子,古文学宗周公。  平帝病,莽便仿周公作策请命于泰畤祭天神“泰一”的地方。,愿以自己的生命作替代。平帝崩,无子,时元帝的后嗣已绝,而宣帝的曾孙却有数十人,照例可以选一人立为皇帝,但莽因为他们年纪都已长大,便借口于“兄弟不得相为后”,主张在宣帝的玄孙中选立一人。在未选定以前,他仿周公辅成王故事,  从假皇帝到真皇帝  以安汉公的名义,居摄践祚,号为“假皇帝。”既而选定了宣帝的玄孙婴,年仅二岁,立为皇太子,号称“孺子”。不到一年,有梓潼人哀章,造铜匮为两检古书函用绳检之,然后填以泥,题字其上而印之,像现在用火漆之法,叫做“检”。,假托汉高祖灵献给王莽,莽遂自称受汉高祖的禅让,即真天子位。废孺子婴为定安公。改国号为新。改年号为始建国。那时候是公元八年,距前汉开始建国凡二百十年。  第三十一讲 方镇构兵与朋党倾轧  方镇名称的由来  唐朝的节度使是一手握文武大权的方面大臣,所以历史上称为“方镇”,又称“藩镇”。明白点说,便是割据一方的军阀。  河北三镇的割据  安史乱后,唐朝已精疲力尽,再也没有力量对付那些骄兵悍将,所以史朝义被讨平时,其部将投降的,唐朝仍把他们原据的地盘给了他们,并任命他们为节度使。其结果:卢龙、魏博、成德三大镇,被朱泚、田承嗣、李宝臣三人分据。他们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平卢军节度使李正己等互通声气。各自修缮甲兵,扩充实力,相约以土地传子孙。  代宗初即位时,史朝义的部将薛嵩等,先后来降,朝廷便任命薛嵩为昭义军节度使,统辖相、卫、邢、洺、贝、磁六州;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统辖恒、赵、深、定、易五州,赐姓名为李宝臣;田承嗣为魏博军节度使,统辖魏、博、德、沧、瀛五州;李怀仙为范阳节度使,统辖幽、莫、妫、檀、平、蓟各州;不久,李怀仙被部下所杀,共推朱泚为节度使;薛嵩死后,其地盘为田承嗣所并;于是河北分为卢龙、魏博、成德三大镇。  河北藩镇的叛变  代宗时,因政府能力薄弱,对那些军阀,一味优容。德宗(代宗子李适)即位,颇思振作,刚巧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请袭位,德宗不许。时魏博军节度使田丞嗣死,子田悦继任。李惟岳不得继父任为节度使,便约田悦及李正己、梁崇义等起兵反抗。德宗派河东节度使马燧、神策兵马使李晟神策军,唐禁军的名称。神策军兵马使,是带领神策军的长官。,击破田悦;命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讨平梁崇义。又命易州刺史张孝忠为成德军节度使,使与朱泚弟朱滔朱泚领节度使,朱滔谋夺其兵,劝朱泚入朝,滔遂为卢龙节度使。合兵攻李惟岳,惟岳的兵马使王武俊杀惟岳以降。当时中央军的声势很盛,乱事指日可定。不料朱滔、王武俊因怨朝廷赏薄,反助田悦。于是朱滔、田悦、王武俊和李正己的儿子李纳,各自称王,互结同盟,推朱滔为盟主。李希烈亦起兵响应,自称天下都元帅。建中四年公元七八三年。德宗发泾原兵讨李希烈,泾原兵过京师,为赏赐太薄,突然叛变。德宗奔奉天。  德宗出奔与朱泚称帝乱兵推朱泚为主,朱泚自称秦帝,出兵追德宗,围奉天。幸河中节度使李怀光带兵救应,才得解围。德宗用陆贽的建议,下罪己诏,  赦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朱滔、李纳,专讨朱泚。  德宗这一道归罪于自己的诏书,措辞恳挚,为后代所传诵。他说:“小子长于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不知稼穑之艰难,不恤征戍之劳苦。……天谴于上而朕不寤,人怨于下而朕不知;驯致乱阶,变兴都邑。……上累祖宗,下负烝庶,痛心貌,罪实在予。”诏书的末了又说:“其所加垫陌钱税、间架德宗时,有间架,除陌税。每屋两架为间,上等每间税钱二千,中等一千,下等五百,是为间架税。又公私贸易,旧法每千钱捐二十,那时加至每千钱捐五十;自相买卖的,也须据实报捐,不得隐瞒,是谓除陌税,亦称垫陌钱法。、竹木、茶漆、榷铁之类,悉宜停罢。”这几句是最切要的话,因为当时的百姓,被那些苛捐杂税,剥削得精疲力尽了。  但不久李怀光又反,与朱泚合兵,乱事的渐次平定德宗再奔梁州。后来李晟等讨平朱泚、李怀光收复京师。李希烈被部下陈仙奇所杀。朱滔不久亦死。王武俊、田悦、李纳,早于得到德宗的罪己诏时,上表谢罪,归顺朝廷。乱事暂告段落。  淮西藩镇的叛变与平定  德宗崩,太子李诵即位,是为顺宗。顺宗为皇帝仅八月,传位于太子李纯,是为宪宗。那时候,淮西为吴元济所据,和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王武俊传子士真,士真传子承宗。、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李纳传子师古,师古传弟师道。,互相勾结,违抗朝命。  陈仙奇杀李希烈后,复被希烈的爱将吴少诚所杀,朝廷弗能讨。少诚死后,牙将吴少阳,杀少诚的儿子而自立。传到他的儿子吴元济,专横已极,不但不奉朝命,还要出兵寇掠。  宪宗派兵讨吴元济,淮西兵精,久攻不克。元和十二年,李晟的儿子李愬乘雪夜攻破蔡州,生擒吴元济,送京师正法。宪宗又征发各镇的兵讨平李师道。河北三镇亦都归附朝廷。方镇构兵的局面,总算告一结束。  河北三镇的再割据  宪宗崩,太子李恒立,是为穆宗。那时以为天下已平,对河北三镇,不甚注意,于是朱克融据卢龙,王庭凑据成德,史宪诚据魏博,先后反叛。终唐之世,不能再收复这河北三镇。  卢龙节度使朱滔死后,军中共推刘怦继任。怦死,子刘济继任。刘济后被他的儿子刘总所杀,总继为节度使。刘总既以弑父自立,心常不安,及唐朝讨平吴元济后,他就弃官为僧。朱克融是朱滔的孙子,初事刘总。穆宗长庆元年公元八二一年。,卢龙兵变,囚节度使张弘靖,推朱克融为留后,朝廷也就任命他为卢龙节度使。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死后,穆宗命田弘正田弘正字安道,本名兴,田承嗣的徒弟。代之,不久,田弘正被王承宗的养子王庭凑所杀,朝廷发兵征讨,不能取胜,只好就任命王庭凑为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田悦死后,传子田绪。绪死,传子田季安。委安死,军中推田兴为留后,朝廷就任命田兴为节度使,赐名田弘正。后田弘正徙镇成德,被王庭凑所杀,朝廷起用他儿子田布为魏博节度使,以讨王庭凑。不久,魏博将史宪诚作乱,田布自杀,朝廷就任命史宪诚为魏博节度使。从此以后,他们或父子相传,或自相拥戴,不受朝廷节制。兹将穆宗后的河北三镇节度使的姓名,开列如下:  卢龙——朱克融李载义杨志诚史元忠陈行泰张绛张仲武张直才(仲武子)周綝张允伸张公素李茂勋李可举李全忠(可举子)李匡威(全忠子)李匡筹(匡威弟,为李克用所破,克用以刘仁恭代之。)  成德——王庭凑王元达(庭凑子)王绍鼎(元逵子)  王绍懿(绍鼎弟)王景崇(绍鼎子)王镕(景崇子)  魏博——史宪诚何进滔何弘敬(进滔子)何全皋(弘敬子)韩允中韩简(允中子)乐彦桢罗弘信罗绍威(弘信子)  当时藩镇既各专制一方,而朝中大臣,也彼此结党,互相倾轧。中央政府不健全,军阀势力愈稳固,这样的因果循环,就把唐朝的江山断送了。  朋党的造成  原来唐朝以科举取士,所以士大夫对于功名利禄的思想,特别浓厚。宪宗时,进士李宗闵对策,有指摘宰相李吉甫的话,吉甫的儿子李德裕,遂和李宗闵有嫌怨。穆宗时,德裕为翰林学士,宗闵为中书舍人,因科场案嫌怨更深。  穆宗长庆元年,礼部举行进士考试,四川节度使段文昌等写信给掌贡举的礼部侍郎钱徽,要求把他所亲善的几个人录取。等到发榜,段文昌等所请托的几个人都落第,而李宗闵的女婿,却榜上有名。段文昌便对穆宗说:“今年礼部试士殊不公,所录取的进士,都是用关系得来的。”穆宗问李德裕,李德裕因恨李宗闵,便说段文昌的话是对的。于是李宗闵有送关节的嫌疑,被贬为剑州刺史。从此以后,两李各分朋党,互相倾轧,先后凡四十年之久。  后宗闵引牛僧儒以抗德裕,彼此结党,互相倾轧。从穆宗到宣宗(宪宗子李忱),两党此起彼仆,更迭了好几回。当时朝中官吏,大半是一党所引用的私人。文宗(穆宗子李昂)尝说:“去河北三镇易,去朝中朋党难。”当时朋党倾轧的情形,可见一斑。  朋党倾轧的影响  朋党倾轧的影响是很大的。像李德裕的政治成绩,本来不坏。他做宰相时,裁全国冗滥的职官一千多员。藩镇中最强大的河北三镇,也一时不敢跋扈。他只为卷入了党争的旋涡,便不能久居相位,尽量发挥他的政治天才。其次,当时的朋党,所争的是意气,所急的是功名,所以底下一班人专趋势利,势尽则离,利尽则散。士大夫没有政治的节操,朝政自然更没有清明的希望了。  第五十三讲 元裔的扰边与明廷的应付  元亡后蒙古内部的分裂  明太祖虽驱逐胡元,统一中国,但蒙古族在大漠的势力终未消灭。蒙古自元亡以后,内部分裂,成为鞑靼、瓦剌对立的形势,而瓦剌势力较盛。瓦剌的酋长脱欢攻破鞑靼,立元裔脱脱不花为鞑靼可汗,自为丞相,居漠北。脱欢死,其子也先继任,自称太师淮王,脱脱不花徒拥虚名,也先的扰边不能相制。也先颇勇武,先后攻破哈密,胁服明边朵颜等三卫,时常侵入长城,攻扰大同、宣府。英宗(成祖曾孙朱祁镇)正统十四年公元一四四九年。,也先纠合部众,分道大举南下,使脱脱不花攻辽东,自己领兵攻大同。又分兵扰宣府、甘州。明朝的边将敌不过蒙古兵,纷纷逃匿,朝廷一天接到数十次的警报。时英宗宠信宦官王振,英宗的亲征王振劝他亲征也先,遂亲率大军五十万,出居庸关,向大同前进。也先故意退避,引明兵深入。明兵前锋至大同,为也先所败。英宗闻报,急下诏班师。大同总兵郭登请英宗退入紫荆关,王振因其家在蔚州,想乘便请英宗到他家里,便竭力主张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未删节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未删节版)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未删节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未删节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东西不错,好评!

评分

帮朋友买的,还不错,价格便宜。

评分

非常好,很方便,一直在这买,相信京东。

评分

这个版本的通史,应该最好的一个!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啰哩啰嗦,过于繁琐,而脉络不清,尤其是近代史、外族史的比重过大!而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则主观性太强,尤其是钱先生的某些总结,过于笼统,且有些观点亦待商榷!但其所引古籍是其亮点!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亦属经典,可是其只有半部。

评分

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

送货速度给力,包装很结实。下次还会再来。

评分

可以

评分

给孩子囤货,印刷还行

评分

书真的不错,已经不止一次的购买了,京东值得拥有!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未删节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