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蒂·弗裏丹 : 個人即政治

貝蒂·弗裏丹 : 個人即政治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美] 蘇珊·奧利弗 著,錢亞楠,黃詩韻 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ISBN:9787552010770
版次:1
商品編碼:11958409
包裝:精裝
叢書名: 美國傳記係列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73
字數:132000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叢書推薦:
  美國傳記係列關注那些行為和思想深刻影響瞭美國曆史的人物,並把他們的生活與其所處時代的主題和事件聯係起來。這些傑齣的人物塑造瞭美利堅這個****的國傢。
  這些人物列傳簡潔生動,是瞭解美國曆史與現狀的理想讀本。
  本書推薦:
  在當前的女性史和女性研究文獻中,貝蒂?弗裏丹的衝擊力和影響力還未得到充分的審視和肯定。弗裏丹如被提及,多因她寫瞭《女性的奧秘》一書。這一疏忽緻使人們忽略瞭她所作齣的巨大貢獻——為女性爭取權利,這正是50年政治生涯中她作為一名作傢和女權主義者的動力。如今,她的努力使女性和男性在更大程度上實現瞭平等和公正。如果還活著,弗裏丹一定很欣慰,希拉裏很可能成為美國*一位女總統。

內容簡介

  她是有著三個孩子的幸福母親,她會投入地設計和裝飾自己的傢庭,享受著作為一個傢庭主婦的極大快樂,她也有著一顆少女心,“想戀愛,想被人愛,想被人需要”——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看起來再典型不過的傳統女性,卻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發起並推動瞭影響世界的第二次女權主義運動。
  貝蒂·弗裏丹是一個性格復雜的天纔,她在生命中開拓齣瞭自己的道路;這是痛苦的、艱難的,但最終是令人振奮的。作為學者、記者和活動傢,她追求平等的公共活動從1950年代的郊區延伸至20世紀末。由個人經曆驅使,弗裏丹在史密斯學院聚集力量反對反猶主義;作為勞工聯盟的記者,揭露瞭工資歧視;在《女性的奧秘》一書中,精確地解釋瞭傢庭內的不滿,並建立瞭美國全國婦女組織。
  本書感情細膩,追隨弗裏丹為瞭平等的近50年奮鬥,不僅展現瞭弗裏丹的個人經曆如何影響她的政治生涯,也展現瞭她的政治生涯如何改變瞭美國。

作者簡介

  馬剋·C.卡恩斯(Mark C.Carnes),哥倫比亞大學曆史係教授,美國曆史學傢學會(SAH)執行秘書長,著名的傳記作者。與約翰·A.加拉蒂(John A. Garraty)共同主編瞭24捲本《美國國傢傳記》(American National Biography, 1999),被授予美國曆史協會奬、美國圖書協會的達茅斯奬和美國齣版者協會的霍金斯奬。

  蘇珊·奧利弗,受到弗裏丹思想的鼓舞,花瞭8年時間,完成瞭喬治·華盛頓大學學士學位課程。之後,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史學博士學位。現在是洛杉磯地區喜瑞都學院(Cerritos College)的曆史學教授。

精彩書評

  一切就是這樣嗎?不!
  如果連我自己都不相信女性可以影響社會,並被社會所影響,那麼我的寫作將毫無意義;最終,女性會像男性一樣有權力做齣選擇,創造自己的天堂或是地獄。
  ——貝蒂·弗裏丹

目錄

編者前言1
作者前言1
鳴謝1
第一章猶在鏡中1
第二章探索精神生活24
第三章為革命工作46
第四章傢庭的束縛66
第五章揭開奧秘91
第六章不情願的女英雄116
第七章未完成的革命148
第八章超越兩性對立179
第九章女權主義的新領域212
附錄1美國全國婦女組織宗旨宣言(1966年)245
附錄2美國全國婦女組織婦女權利法案
(1968年)255
資料來源258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猶在鏡中
  猶在鏡中我想戀愛,想被人愛,想被人需要。我想有自己的孩子……然而我知道,我不想隻是找個男人嫁瞭,然後為他操持傢務,成為他孩子的母親,而自己什麼也不是。我想為自己的人生做點兒什麼——有自己的嗜好,獲得成功和名望。
  ——貝蒂·戈爾茨坦《猶在鏡中》(1938年)
  (Betty Goldstein, “Through a Glass Darkly”,1938)
  貝蒂·弗裏丹還在高中時就決定瞭要如何度過她的人生。她想要結婚、生孩子,這都與當時的社會價值觀相符。然而,她還想要更多,她想投身那些能夠讓她獲得成就感的活動和職業,最好再能為她帶來一定的社會認可。在此後的六十五年裏,貝蒂·弗裏丹從未動搖過當時的決定,她無法猶豫——她的價值觀和抱負早在生命的頭十七年裏就已經樹立瞭。
  1921年2月4日,貝蒂·弗裏丹齣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皮奧裏亞市的普羅剋特醫院(Proctor Hospital),取名伊麗莎白(貝蒂)·娜奧米·戈爾茨坦(Elizabeth (Bettye) Naomi Goldstein),是戈爾茨坦夫婦的第一個孩子。18個月後,她的妹妹埃米(Amye)齣生,1926年,傢中又迎來瞭弟弟小哈裏(Harry Jr.)。貝蒂在伊利諾伊州皮奧裏亞市度過瞭她生命的頭十七年半,這段生活以及猶太移民女兒的身份都是塑造她孩童時期的認知、學生時代的個性以及成年後在政治上的激進態度的關鍵因素。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皮奧裏亞都被認為是美國傳統價值觀的陣地,這些傳統價值觀是從早期的歐洲移民那裏一脈相承下來的思想傳統——信奉基督教新教,遵循開國者關於自由與平等的政治主張。貝蒂生活在皮奧裏亞時,猶太裔及非洲裔居民各占10萬城市總人口的3%。作為少數族裔,生活在這座城市的猶太人意識到他們必須剋製甚至拋棄自己的文化、宗教傳統而去追求經濟上的成功並獲得社會認可。貝蒂的父親哈裏·戈爾茨坦(Harry Goldstein)先生顯然深知這一點。
  哈裏·戈爾茨坦(1881~1943)是一個成功的移民。他齣生在基輔市附近的小村莊,傢裏有13個孩子,他是老大。哈裏的父母擔心發生反猶太人的極端行動(即針對猶太人的有組織的大屠殺),決定離開俄羅斯,哈裏也隨之來到美國。和許多東歐猶太人一樣,戈爾茨坦一傢相信美國遠離極端的反猶太主義,是安全的天堂,並且他們還能維護自己的不可剝奪的權利。這傢人傾盡所有,搬到瞭密蘇裏州的聖路易絲市,心裏充滿瞭希望。哈裏在少年時期就已經決定自食其力並搬到瞭皮奧裏亞。為瞭掙錢,他推著手推車在市區購物中心的街角叫賣領扣。
  戈爾茨坦移居皮奧裏亞市顯然是一個明智的決定。這是伊利諾伊州的第二大城市,人口逐年增長,經濟基礎多元而穩固。二十五六歲時,哈裏已經攢夠瞭錢,在他曾經叫賣領扣的地方開瞭傢珠寶店。他成瞭傢,但妻子幾年後就過世瞭(尚未有關於戈爾茨坦第一任妻子的信息)。因為客源穩定,哈裏在三十多歲時就已經在生意上取得瞭顯著的成績: 廣告稱戈爾茨坦的商店是“中西部最好的珠寶店”。在貝蒂的記憶裏,這傢店就是皮奧裏亞市的“蒂芙尼”。
  貝蒂的母親米麗婭姆·莉婭·霍維茨·戈爾茨坦(Miriam Leah Horwitz Goldstein)(1898~1988)是桑德爾(Sandor)和伯莎·霍維茨(Bertha Horwitz)的獨生女。這夫妻倆也是猶太人,為瞭躲避貧睏和壓迫纔離開故土匈牙利的。19世紀80年代,年輕的桑德爾來到聖路易絲市,進入瞭醫學院。90年代,他又來到皮奧裏亞市自己開業,娶瞭米麗婭姆的母親。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霍維茨醫生成瞭軍醫隊的一名中尉。戰後,他又加入瞭美國退伍軍人協會(American Legion)皮奧裏亞分會,成為最活躍的成員之一。為瞭錶達他堅定的愛國主義情懷,霍維茨總在獨立日和退伍軍人節自豪地戴上軍帽。
  米麗婭姆·霍維茨在皮奧裏亞市齣生並接受教育,她已經成年的孩子以及那些熟識她的人都覺得她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待人苛刻的人,也承認她小巧的身材、棕色的眼睛、深色的頭發都很引人注意。米麗婭姆在20世紀50年代前一直住在皮奧裏亞。高中時,她錶示想要就讀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但她父母認為在皮奧裏亞市的布拉德利學院(Bradley College)念兩年就夠瞭。盡管很失望,但米麗婭姆沒得可選,隻好去瞭布拉德利。畢業後,她進入當地一傢報社擔任女性版麵的作傢和編輯,她很愛這份工作。
  米麗婭姆是怎樣認識哈裏·戈爾茨坦的,我們無從得知,但他們決定於20世紀20年代早期結為夫妻。米麗婭姆的父母反對這樁婚事: 首先,戈爾茨坦是一個鰥夫,比他們的女兒大20歲;其次,米麗婭姆在美國齣生,又取得瞭大學學位,而戈爾茨坦生於俄羅斯,幾乎沒有接受過正式的教育,就連說話都帶著濃重的鄉音。決心已定的米麗婭姆不顧父母的反對,於1920年2月3日同戈爾茨坦結婚,此時距她22歲生日隻差幾天。
  盡管是第一代移民,哈裏·戈爾茨坦卻和他的妻子及親戚一樣,很期望被皮奧裏亞土生土長、經濟富有的上層中産階級所接受。他加入瞭改革派猶太教,並且像皮奧裏亞的成功商人一樣參與社會和經濟事務。戈爾茨坦也意識到,想要被上層中産階級接受就意味著他新婚的妻子必須放棄報社的工作。他告訴米麗婭姆,“皮奧裏亞最好的珠寶店”的老闆得有一個不必工作的太太。
  多年以後,米麗婭姆錶達瞭對被迫停止工作的不滿。但身為一個新婚妻子,她和她的丈夫一樣,也想被當地的主流社交圈接受。何況,她很喜歡自己的新身份——22歲的米麗婭姆已經成瞭皮奧裏亞市一位事業有成、富有、令人尊敬的商人的太太,這使她很有可能成為當地報紙社會版上的人物,而不是報紙記者。這樣的機會對於米麗婭姆這樣自知富有魅力和美貌並已習慣受到關注的年輕女士來說極具誘惑。
  1924年,戈爾茨坦一傢朝著融入上層中産階級社交圈的目標又邁齣瞭重要一步: 他們買下瞭位於布拉夫斯的一處房子,那裏是當地最富裕的社區。盡管戈爾茨坦還負擔不起麵朝伊利諾伊河榖的維多利亞式豪華彆墅,他們還是買下瞭正對著300英畝布拉德利公園的一座磚式房子,這座房子視野開闊,還有兒童遊戲場和一個露天舞颱。米麗婭姆在屋子裏放瞭一架斯坦威袖珍型三角鋼琴,在餐廳放瞭一張雕花的木製十二人餐桌。戈爾茨坦傢雇瞭一個廚師和一個女傭,有些情況下還會雇一個臨時司機。
  從乏味的傢務勞動中解脫齣來後,米麗婭姆得以為傢庭和自己建立起一個社交形象,在貝蒂眼裏,她的母親錶現得完美無缺。如同這一階層的其他女性,米麗婭姆打高爾夫和橋牌、騎馬、遊泳。她參加瞭兩個猶太女性團體,又加入瞭當地的社區福利基金會(Community Chest)。她最大的樂趣莫過於和女性朋友舉辦闊綽的午宴和雅緻的橋牌聚會。米麗婭姆也花相當多的時間和金錢來保養讓她驕傲的容顔。她熱衷於購物,雇裁縫度身定製套裝和裙子,自認為是皮奧裏亞市值得大傢追隨的時尚界領軍人物之一。
  哈裏·戈爾茨坦作為一個俄羅斯猶太移民,很為能在布拉夫斯買下房子而自豪,而米麗婭姆,匈牙利猶太移民的女兒,同樣也很享受成為當地最成功、最時髦女性的感覺。為使夢想成真,戈爾茨坦夫婦申請成為皮奧裏亞鄉村俱樂部的會員,這是城中最有聲望的俱樂部,然而他們還是因為猶太人的身份被拒絕瞭。這一經曆使戈爾茨坦夫婦意識到身為猶太人的他們仍處於社會精英階層的邊緣。
  年幼的貝蒂並未注意到父母的沮喪。她每天早晨七點起床,總是和妹妹比賽誰先穿好衣服,以便可以在早餐前和父親散步。晚餐後,他們一傢人常常會開車穿過布拉德利公園的空地兜風。在一天結束之時,貝蒂的父母會聆聽她的晚禱。她首先背誦傳統的猶太禱詞“聽著,哦,以色列;主是我們的神,主隻有一個”(Shema Yisrael)原文為Shema Yisrael:“Hear O Israel, the Lord our God, the Lord is One.”這句禱詞被視為對信仰的聲明,是每個猶太孩子學會的第一句禱詞。,接著再做傳統的基督教禱告“此刻讓我入睡”。
  讓貝蒂開心的是,她的父母用孩子們最喜歡的傳統方式來慶祝聖誕節。貝蒂相信聖誕老人會來,她會把襪子掛在壁爐架上,琢磨聖誕老人究竟如何從細細的煙囪裏下來。聖誕節的清晨,貝蒂總是和弟弟妹妹們坐在樓梯頂焦急地等父母示意他們查看聖誕老人帶來的禮物。父親更希望孩子們遵循他們自己的宗教傳統慶祝光明節(Hanukkah,猶太教節日),可對貝蒂來說,在燭颱上點燃8支蠟燭遠不如聖誕老人的到來有趣。
  在貝蒂的少年時代,戈爾茨坦一傢常到威斯康星州海沃德市的圓湖(Round Lake)垂釣營度暑假。哈裏之所以選擇這個度假點是因為他喜歡釣魚,他也同貝蒂一起分享這份愉悅。“我父親會帶上我一起去釣魚。”她後來寫道,“我記得那種激動,梭魚或鱸魚上鈎時的那種感覺,魚竿一彎,你用力嚮上一拉然後開始收綫。”
  ……

前言/序言

  編者前言
  有些人的人生偏偏非常不幸地因他們所取得的成就而濛上陰影。傑齣作傢哈麗雅特·比徹·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即為一例,她的作品《湯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餾 Cabin)改變瞭人們對奴隸製的看法。據說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會見她時曾說:“你就是那個寫齣引發這場大戰的書的小女子。”而斯托從未擺脫她最負盛名的作品所留下的強大影響力。
  貝蒂·弗裏丹也有著相似的命運。她的《女性的奧秘》(The Feminine Mystique)(1963年)對20世紀中期的傢庭生活進行瞭尖刻控訴,甫一齣版就成瞭暢銷書。盡管此書沒有引發一場戰爭,但的的確確引發瞭現代的女權運動。就社會影響力而言,這本書堪稱20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非小說類作品。
  盡管多數受過教育的人都知道弗裏丹的書,但她的生活卻鮮為人知。比如,當讀者在《牛津美國曆史大辭典》(Oxford Companion to United States History)的索引中檢索“弗裏丹”,僅能查到《女性的奧秘》一書。弗裏丹的書遠比她的人生更具影響力,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她把自己定位為一個隻在傢庭生活中尋求滿足感的中産階級傢庭主婦,她這麼做的目的是推銷自己的作品。
  事實遠非如此。弗裏丹在小時候就很渴望被關注。在史密斯學院,她非常熱衷激進運動;此後,她成瞭一名勞工記者,勤勉工作,投身左傾事業。齣版瞭《女性的奧秘》後,她積極投身政治活動以保障女性在美國社會生活中獲得平等的地位。
  弗裏丹是一個性格復雜的天纔,她在生命中開拓齣瞭自己的道路;這是痛苦的、艱難的,但最終是令人振奮的。蘇姍·奧利弗(Susan Oliver)的這部傳記感情細膩,不僅展現瞭弗裏丹的個人經曆如何影響她的政治生涯,也展現瞭她的政治生涯如何改變瞭美國。
  關於這一點,奧利弗以自己的個人經曆為例。她23歲時第一次讀瞭《女性的奧秘》,當時她已大學畢業,結婚4年並養育瞭3個小孩,她迴憶道:“我感到被睏住瞭。”但當她讀瞭弗裏丹的經典作品後,意識到其他女性亦同樣感到“被睏住”,和弗裏丹一樣,她們也在尋找一條齣路。在此後的8年間,奧利弗在有時一學期僅修一門課的情況下完成瞭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學士學位課程。她堅稱自己的成就“是因貝蒂·弗裏丹而成為可能”。奧利弗之後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取得曆史學博士學位,現在是洛杉磯地區喜瑞都學院(Cerritos College)的曆史學教授。
  馬剋·C.卡恩斯(Mark C.Carnes)
  前言作者
  在當前的女性史和女性研究文獻中,貝蒂·弗裏丹的衝擊力和影響力還未得到充分的審視和肯定。弗裏丹如被提及,多因她寫瞭《女性的奧秘》並與彆人共同創建瞭全國婦女組織(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這一疏忽緻使人們忽略瞭她所作齣的巨大貢獻——為女性爭取權利;貝蒂·弗裏丹不懈地提倡,全體女性,不論其婚姻狀況、膚色、社會階級和性取嚮(盡管對此的倡議有些遲),在美國社會中都應享有完全的平等和公正。對她而言,這是為女性爭取完全的平等,是尚未完成的革命。這正是50年政治生涯中她作為一名作傢和女權主義者的動力。如今,她的努力使女性和男性在更大程度上實現瞭平等和公正。
  《貝蒂·弗裏丹: 個人即政治》使弗裏丹在第二波女權運動中更受關注。通過對弗裏丹著作及與其相關文獻資料審慎而細緻的使用,這本傳記第一次客觀全麵地評價瞭弗裏丹的一生。本書展現瞭弗裏丹為使女性在美國社會中不再被當作二等公民而作的不懈努力,她也意識到女性要取得平等的地位須實現公共政策的改變。為瞭體現她的活動範圍,弗裏丹不僅在20世紀60年代與彆人一起創立瞭全國婦女組織,還在她人生的最後十年中指導實施由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資助100萬美元的項目“新範式: 女性、男性、工作、傢庭和公共政策”。因此,就本書的視野和分析而言,本書把弗裏丹和第二波女權運動放在60年代至70年代間的社會改革運動的背景下,描述瞭在80年代保守派人士強烈反對女權主義之際,她是如何確保女性的權利的。
  2002年,在新版《女性的奧秘》的序言中,弗裏丹反思瞭她一生努力的意義:“在三十餘年裏,女性突破瞭女性的奧秘去參與政治和經濟,在主流社會中獲得瞭權力,但她們還是不能和男人一樣,隻是被允許在公共場閤錶達一些過去隻能在私人場閤纔能錶達的價值觀。”為瞭證明她的觀點,她接著指齣:“我們必須反抗的奧秘正憑藉新的力量和激情,在傢庭和社會層麵上……扭麯女性現有的真正的價值觀。由此,她們正改變著政治和個人層麵上的婚姻和傢庭,也改變著與男性一同承擔的傢庭和社會。”弗裏丹相信,她和其他人“從意識走嚮行動再迴到意識”,從而形成瞭一種“個人即政治,政治即個人的新觀點”。
  2006年2月4日,貝蒂·弗裏丹在她85歲生日之際逝世。今天,曆史學傢和女權主義者、她的朋友和敵人、老一輩和年輕人都開始評估她的遺産。有關貝蒂·弗裏丹的研究和曆史文獻開始增加。若要獲悉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展有關弗裏丹的原始資料,在大學課堂上使用這本傳記時獲取幫助,請參閱我的網站http: //www.cerritos.edu/soliver。
  蘇珊·奧利弗
  鳴謝
  寫作是一項孤獨的任務,而寫一本書則需要大傢共同努力。很多重要人物都對這本書的完成作齣瞭貢獻。培生朗文齣版公司(Pearson Longman)的總編邁剋爾·博埃齊(Michael Boezi)鼓勵我提交一份提綱,並一直支持我的工作。“美國傳記圖書館”係列的編輯馬剋·卡恩斯提齣的批評很有見地,也非常重要,並在關鍵時刻給予我鼓勵。編輯助理瓦妮莎·金納雷利(Vanessa Gennarelli)對本書的激情始終如一。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位經驗豐富、有洞察力的編輯,她的評論和意見使這本傳記更為齣色。最後,在齣版過程中,安妮·萊塞(Anne Lesser)和巴比瑟·巴蘭(Babitha Balan)以她們的專業知識為這部手稿潤色。
  我也要感謝那些閱讀過我的手稿並加以推薦的人們。他們是南馬裏蘭學院(College of Southern Maryland)的剋裏斯蒂娜·阿諾德勞裏(Christine Arnold�睱ourie)、得剋薩斯州立大學聖馬科斯分校(Texas State University�睸an Marcos)的瑪麗·C.布倫南(Mary C.Brennan)、阿勒格尼縣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 of Allegheny County)的傑奎琳·M.卡瓦列(Jacqueline M.Cavalier)、佐治亞沿海社區學院(Coastal Georgia Community College)的瓊·喬特(Jean Choate)、得剋薩斯州立大學阿靈頓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的斯蒂芬妮·科爾(Stephanie Cole)、瑞福德大學(Radford University)的瑪麗·費拉裏(Mary Ferrari)、奧紮剋斯理工社區學院(Ozarks Technical Community College)的傑茜卡·傑勒德(Jessica Gerard)、夏威夷太平洋大學(Hawaii Pacific University)的艾利森·J.高夫(Allison J.Gough)、锡斯科初級學院(Cisco Junior College)的辛西婭·約翰遜(Cynthia Johnson)、阿肯色州立大學(Arkansas State University)的謝麗絲·瓊斯布蘭奇(Cherisse Jones�睟ranch)、聖路易斯社區學院梅勒梅剋分校(St.Louis Community at Meramec)的謝利·L.萊濛斯(Shelly L. Lemons)、布萊恩特大學(Bryant University)的硃迪·巴雷特·利托夫(Judy Barrett Litoff)、中央阿肯色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Arkansas)的金伯利·利特爾(Kimberly Little)、中央密歇根大學(Centra 貝蒂·弗裏丹 : 個人即政治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貝蒂·弗裏丹 : 個人即政治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貝蒂·弗裏丹 : 個人即政治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貝蒂·弗裏丹 : 個人即政治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貝蒂·弗裏丹 : 個人即政治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