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集成電路與係統

射頻集成電路與係統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李智群,王誌功 著
圖書標籤:
  • 射頻電路
  • 射頻集成電路
  • 射頻係統
  • 微波電路
  • 模擬電路
  • 無綫通信
  • 集成電路設計
  • 射頻器件
  • 通信工程
  • 電子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211163
版次:1
商品編碼:1196314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傢集成電路工程領域工程碩士係列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8-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85
字數:71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射頻集成電路與係統》係統地介紹瞭射頻集成電路與係統的基本原理、設計方法和技術。全書分為射頻與微波基礎知識、無綫收發機係統結構、射頻集成電路功能模塊設計和基於Cadence軟件環境的射頻集成電路設計及仿真實驗四部分,主要包括傳輸綫、二端口網絡與S參數、Smith圓圖、阻抗匹配網絡、無源器件、有源器件、噪聲、無綫收發機結構、射頻放大器、寬帶放大器、低噪聲放大器、混頻器、射頻功率放大器、振蕩器、鎖相與頻率閤成器、射頻集成電路版圖設計與芯片測試,以及射頻集成電路主要模塊的設計和仿真實驗等內容。
  《射頻集成電路與係統》通過對無綫通信收發係統和基本模塊的分析,使讀者對射頻集成電路與係統有一個較為全麵的認識,掌握基本的設計原則、設計方法和設計技術,具備在相關領域進行科研開發的能力。
  《射頻集成電路與係統》可作為電路與係統、集成電路設計、微電子等專業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電路設計人員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無綫通信技術的發展
1.2 頻譜劃分
1.3 通信係統的組成
1.4 無綫通信係統舉例
1.5 無綫通信與RFIC設計
1.6 本書的內容組成

第2章 射頻與微波基礎知識
2.1 概述
2.2 傳輸綫
2.3 傳輸綫阻抗變換
2.4 二端口網絡與S參數
2.5 Smith圓圖
2.6 阻抗匹配
2.7 用方程計算法設計阻抗匹配網絡
2.8 用Smith圓圖法設計阻抗匹配網絡
2.9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3章 無源元件
3.1 概述
3.2 趨膚效應
3.3 分立電路中的無源元件
3.4 集成電路中的無源元件
3.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4章 噪聲及有源器件
4.1 概述
4.2 噪聲
4.3 特徵頻率和單位功率增益頻率
4.4 等比例縮小與短溝道效應
4.5 有源器件的非綫性模型
4.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5章 無綫收發機結構
5.1 概述
5.2 頻選擇
5.3 混頻
5.4 無綫接收機結構
5.5 無綫發射機結構
5.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6章 射頻放大器
6.1 概述
6.2 信號流圖及其應用
6.3 放大器穩定性
6.4 射頻放大器設計
6.5 寬帶放大器設計
6.6 放大器的非綫性
6.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7章 低噪聲放大器
7.1 概述
7.2 LNA的功能和指標
7.3 設計考慮
7.4 LNA噪聲係數
7.5 低噪聲放大器結構
7.6 MOS管非準靜態(NQS)模型和柵極感應噪聲
7.7 CMOS最小噪聲係數和最佳噪聲匹配
7.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8章 混頻器
8.1 概述
8.2 混頻器指標
8.3 混頻基本原理
8.4 混頻器結構
8.5 綫性度及其改善技術
8.6 噪聲係數及其優化
8.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9章 射頻功率放大器
9.1 概述
9.2 功率放大器與小信號放大器的區彆
9.3 主要指標
9.4 PA的分類
9.5 大信號阻抗匹配
9.6 綫性化技術
9.7 CMOS功率放大器特點
9.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10章 振蕩器
10.1 概述
10.2 振蕩器基本原理
10.3 環行振蕩器
10.4 LC振蕩器
10.5 振蕩器的乾擾和相位噪聲
10.6 相位噪聲帶來的問題
10.7 正交(I/Q)信號的産生
10.8 LC交叉耦閤振蕩器優化設計
10.9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11章 鎖相環與頻率閤成器
11.1 概述
11.2 PLL基本原理
11.3 PLL的綫性分析
11.4 電荷泵PLL
11.5 頻率閤成
11.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12章 射頻IC版圖設計與芯片測試
12.1 版圖設計
12.2 芯片製造
12.3 芯片測試
12.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13章 基於Cadence軟件平颱的RFIC設計和仿真實驗
13.1 Spectre_RF介紹
13.2 VGA的設計和仿真實驗
13.3 LNA的設計和仿真實驗
13.4 Mixer的設計和仿真實驗
13.5 VCO的設計和仿真實驗
13.6 本章小結

前言/序言

  從1920年的無綫電通信和1930年的電視傳輸,到1980年的移動電話和1990年的全球定位係統(GPS),以及當今的蜂窩移動通信、無綫局域網(WLAN)、數字電視廣播(DVB)、射頻識彆(RFID)、無綫傳感網(WSN)和傢庭衛星網絡(homesatellitenetwork)等,射頻集成電路在其中均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發展大大推動瞭無綫通信技術的發展。
  射頻集成電路與係統是一門理論性與工程性都很強的課程。
  《射頻集成電路與係統》通過係統地介紹射頻集成電路與係統的基本原理、設計方法和技術,使讀者掌握基本的設計原則、設計方法和設計技術,提高在相關領域從事芯片設計開發的能力。
  《射頻集成電路與係統》分為射頻與微波基礎知識、無綫收發機係統結構、射頻集成電路功能模塊設計和基於Cadence軟件環境的射頻集成電路設計和仿真實驗四部分,共分為13章,主要包括傳輸綫、二端口網絡與S參數、Smith圓圖、阻抗匹配網絡、無源器件、有源器件、噪聲、無綫收發機結構、射頻放大器、寬帶放大器、低噪聲放大器、混頻器、射頻功率放大器、振蕩器、鎖相與頻率閤成器、射頻集成電路版圖設計與芯片測試,以及射頻集成電路主要模塊的設計和仿真實驗等內容。
《光影織夢:影像閤成的藝術與技術》 內容簡介: 在數字時代,視覺敘事的力量日益凸顯,而影像閤成(Compositing)正是實現這種力量的關鍵技術之一。它如同數字時代的魔法,將零散的視覺元素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創造齣令人驚嘆的真實感或極緻的幻想。本書《光影織夢:影像閤成的藝術與技術》便是一扇通往這個迷人世界的窗口,它不僅深入剖析瞭影像閤成背後的技術原理,更著重探討瞭其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與實踐方法。 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是試圖以一種更具人文關懷和藝術審美的視角,引領讀者理解影像閤成的本質。從早期膠片時代的剪輯與疊印,到如今數字閤成的精細化與智能化,影像閤成的演進史本身就充滿著技術突破與藝術創意的碰撞。我們追溯曆史,探尋那些奠定行業基石的先驅者們的智慧,理解他們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用雙手和智慧創造齣超越現實的視覺奇觀。 在技術層麵,本書將係統性地介紹影像閤成所需的各類核心概念與工具。我們將從色彩空間(Color Space)與色彩管理(Color Management)的基石談起,深入理解不同色彩模型(如RGB, CMYK, XYZ)的特性,以及它們在閤成過程中如何影響畫麵的最終呈現。色彩校正(Color Correction)與色彩匹配(Color Matching)是閤成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將詳細講解如何通過精確的色彩調整,使不同來源的素材 seamlessly 地融閤,達到視覺上的一緻性。 摳像(Keying)技術,作為影像閤成中最常用也最具挑戰性的環節之一,將得到詳盡的論述。從經典的綠屏/藍屏摳像(Chroma Keying),到更復雜的摳發絲(Hair Keying)、摳透明物體(Transparency Keying),我們不僅會介紹各種摳像算法的原理,更會提供大量的實踐技巧與解決方案,幫助讀者剋服摳像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例如邊緣毛刺、半透明區域的處理、環境光對綠幕的汙染等等。 遮罩(Masking)與路徑(Roto Animation)是實現精確摳像與元素分離的另一重要工具。本書將深入講解如何使用不同的遮罩工具,如貝塞爾麯綫(Bézier Curves)、路徑工具(Pen Tool)等,來創建復雜形狀的遮罩,並結閤時間軸上的動畫,實現精密的元素分離。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精細的遮罩動畫,讓閤成的元素在運動中與背景更加貼閤,從而提升畫麵的真實感。 三維(3D)元素的整閤是現代影像閤成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書將介紹如何在二維閤成環境中,有效地整閤三維渲染的元素。這包括理解三維軟件中的攝像機匹配(Camera Matching)、燈光匹配(Lighting Matching)、渲染通道(Render Passes)的概念,以及如何將這些三維信息導入二維閤成軟件,並與實拍素材進行光照、色彩、景深上的完美融閤。我們將探討諸如反射(Reflection)、摺射(Refraction)、陰影(Shadow)等在三維閤成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層層疊加與調整,實現三維與二維元素的無縫銜接。 運動跟蹤(Motion Tracking)與穩定(Stabilization)是確保閤成元素在畫麵中穩定運動的關鍵技術。本書將深入講解不同類型的運動跟蹤算法,包括二維跟蹤(2D Tracking)、三維跟蹤(3D Tracking)、平麵跟蹤(Planar Tracking)等,並詳細介紹如何在跟蹤數據的基礎上,實現元素的精確匹配與運動。同時,我們將探討如何利用穩定技術,消除實拍素材中不必要的晃動,為後續的閤成提供一個穩定的基礎。 視差(Parallax)的模擬與景深(Depth of Field)的控製,是提升畫麵空間感與真實感的關鍵。本書將深入分析視差在不同焦距下的錶現,以及如何在閤成中通過模擬視差來增強景深效果。我們將講解如何利用景深信息,對閤成元素進行虛實結閤的處理,使其與前景、背景融為一體,從而創造齣更具電影感的畫麵。 除瞭核心技術,本書還將大量篇幅用於探討影像閤成的藝術性。我們將分析優秀電影、廣告、動畫作品中的閤成案例,深入剖析其構圖、色彩、光影、節奏等方麵是如何通過精湛的閤成技術來實現的。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閤成來增強敘事性,如何利用閤成來錶達情感,如何創造齣超越現實的視覺風格。 本書還將觸及一些進階的閤成技巧,如粒子係統(Particle Systems)的運用,用於創建火焰、煙霧、雨雪等特效;運動圖形(Motion Graphics)的結閤,為畫麵注入動態的視覺元素;以及非破壞性工作流程(Non-destructive Workflow)的重要性,確保每一次調整都能被追溯和修改。 在軟件方麵,本書將以業界主流的閤成軟件(如Nuke、After Effects、Fusion等)為例,輔以具體的案例演示,讓讀者能夠理論結閤實踐,快速掌握軟件操作。但本書的重點並非軟件本身的炫技,而是軟件背後所代錶的通用閤成原理和邏輯。 《光影織夢:影像閤成的藝術與技術》的目標讀者廣泛,無論是對數字視覺藝術充滿好奇的初學者,渴望係統學習影像閤成技術的學生,還是在行業中摸索前進的從業者,都能從中受益。對於學生而言,本書提供瞭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指導,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於從業者而言,本書將幫助他們拓寬技術視野,提升藝術審美,掌握更前沿的閤成理念與技巧,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本書的齣版,旨在打破影像閤成神秘的麵紗,讓更多人認識到這項技術在現代視覺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我們相信,通過學習和實踐,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光影的織夢者,用想象力和創造力,將心中所想,化為震撼人心的視覺呈現。這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藝術,一種講述故事,傳遞情感,觸動人心的強大力量。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們鼓勵讀者積極動手實踐,不斷嘗試,勇於創新。數字閤成的世界廣闊無垠,每一次閤成都是一次新的探索。願《光影織夢》能成為您在這片奇妙土地上,最可靠的嚮導與最忠實的夥伴。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深藍色的背景上印著銀色的書名“射頻集成電路與係統”,字跡清晰,透著一股專業和嚴謹的氣息。我是一名對電子工程領域抱有濃厚興趣的在校學生,一直以來,射頻電路都是我學習中的一個重要但又頗感挑戰的部分。接觸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紮實的理論基礎所吸引。書中對基礎概念的闡述非常到位,從電磁波的傳播原理,到各種無源和有源器件的特性,再到關鍵的阻抗匹配和噪聲分析,都講解得細緻入微。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理論的陳述,而是通過大量形象的比喻和類比,將抽象的物理概念變得生動易懂。例如,在講解傳輸綫理論時,書中用到瞭“水流”和“管道”的比喻,非常直觀地展現瞭能量的流動和損耗,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點。而且,書中在介紹每個概念後,都會輔以相應的數學推導,嚴謹的邏輯鏈條讓人信服,同時也為深入研究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一些經典射頻電路拓撲的講解,例如LNA(低噪聲放大器)、PA(功率放大器)以及 mixers(混頻器),每個章節都詳細分析瞭不同設計方案的優缺點,並給齣瞭實際的設計思路和注意事項。讀完這些章節,我感覺自己對如何構建一個基本的射頻鏈路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

我是一名射頻行業的初級工程師,目前正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實戰能力。這本書《射頻集成電路與係統》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不同於我之前接觸的一些偏重理論的教材,這本書在理論深度和實踐應用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書中不僅僅停留在概念的羅列,更注重於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到實際的電路設計中。例如,在關於阻抗匹配的部分,書中不僅講解瞭史密斯圓圖的使用方法,還結閤瞭實際的PCB設計考量,比如走綫寬度、介質損耗等對匹配精度的影響,這些都是在實驗室裏很難直接觀察到的寶貴經驗。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噪聲係數”和“三階互調失真”(IP3)的章節,這些是衡量射頻係統性能的關鍵指標,也是設計中的難點。書中給齣瞭詳細的計算公式和分析方法,並且通過實際案例演示瞭如何在設計過程中優化這些參數,以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此外,書中還涉及瞭許多現代射頻係統設計中不可或缺的技術,比如S參數分析、微波網絡分析儀的使用技巧,以及一些常用的EDA工具(如ADS、Cadence)在射頻電路仿真中的應用。這些內容對於想要快速上手實際工作的工程師來說,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書中提供的許多工程化思考方式和設計經驗,讓我少走瞭很多彎路。

評分

我是一名電子信息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正在進行射頻方嚮的畢業論文研究。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瞭這本《射頻集成電路與係統》,它對我的研究起到瞭重要的啓濛作用。書中對基礎理論的講解非常深入,比如在介質損耗、集膚效應等方麵的闡述,幫助我理解瞭在高頻下材料和結構對信號傳輸的巨大影響。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電磁兼容性”(EMC)和“射頻乾擾”(RFI)的章節,這在很多教材中都隻是淺嘗輒止,而這本書卻給瞭我係統性的指導。它詳細分析瞭射頻電路中常見的乾擾源和耦閤機製,並提供瞭有效的抑製措施,這對於保證我設計的射頻係統穩定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書中還對一些復雜的電磁場分析方法進行瞭介紹,例如有限元方法和時域有限差分方法,並指齣瞭它們在射頻仿真中的應用。雖然這些內容對我目前的研究來說可能稍顯超前,但它為我未來的深入學習和研究打開瞭新的思路。書中對不同類型天綫的設計原理和應用場景也有涉及,這對我理解整個射頻通信係統的工作流程大有裨益。

評分

作為一名擁有數年射頻設計經驗的資深工程師,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梳理射頻集成電路設計方法論,並能觸及前沿技術發展的書籍。這本書《射頻集成電路與係統》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它並非簡單堆砌公式和圖紙,而是深刻地剖析瞭射頻集成電路設計背後的哲學和權衡。書中對CMOS、SiGe等不同工藝平颱的射頻器件特性及其對電路設計的影響進行瞭詳盡的對比分析,並闡述瞭在選擇工藝時需要考量的關鍵因素,如功耗、性能、成本以及寄生效應。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係統級設計”的論述,它強調瞭射頻鏈路中各個模塊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如何在係統層麵進行整體優化,而非孤立地看待單個電路。例如,書中關於頻率閤成器(PLL)的設計,不僅僅局限於鎖相環的環路分析,還深入探討瞭抖動、相位噪聲對整個接收機性能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環路濾波器設計和參考時鍾選擇來抑製這些效應。書中還對當前熱門的ADC/DAC技術在射頻前端的應用,以及數字預失真(DPD)等先進的綫性化技術進行瞭前瞻性的介紹,這些內容為我瞭解行業發展趨勢提供瞭新的視角。

評分

我是一名對電子産品充滿好奇的業餘愛好者,雖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電子工程教育,但我一直對無綫通信和射頻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瞭《射頻集成電路與係統》這本書,雖然書中包含大量專業術語和復雜的公式,但作者的講解方式卻意外地讓我感到親切。書中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晦澀的理論,而是從最基礎的“看不見的電波”開始,通過生動的圖示和通俗的語言,一步步引導讀者理解射頻信號是如何産生的,如何傳播,又是如何被接收的。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天綫”部分的介紹,它用瞭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不同天綫的形狀和工作原理,比如手機裏的微帶天綫,Wi-Fi路由器上的全嚮天綫,讓我對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設備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還對一些常見的無綫通信標準,如Wi-Fi、藍牙等,進行瞭簡要的介紹,並解釋瞭它們在射頻集成電路設計上的體現,讓我對這些技術有瞭更宏觀的瞭解。雖然很多深入的細節我可能還無法完全理解,但這本書已經在我心中種下瞭探索射頻世界的種子,讓我更加渴望去學習和瞭解這個充滿奧秘的領域。

評分

快遞被撕瞭,無語瞭。

評分

書不錯,實驗室統一買的書,質量還可以,收到的所有書沒有盜版。

評分

可以吧

評分

不錯

評分

快遞被撕瞭,無語瞭。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很深奧的一本書,需要靜下心來看

評分

快遞被撕瞭,無語瞭。

評分

很好的書,對於射頻的知識深入淺齣,是新手很好的參考資料~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