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咖啡厅:弗洛伊德心理哲学

哲人咖啡厅:弗洛伊德心理哲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奥] 弗洛伊德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80114918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372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2
字数:260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生命的叫喊是从和爱欲的斗争中发出的,毋庸置疑,快乐原则在同力比多——即把这种障碍引入生命过程的一种力量——的斗争中是作为一种指南来为本我服务的。《弗洛伊德心理哲学》是弗洛伊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基本反映了弗洛伊德心理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性爱与文明,精神分析引论,梦的解析!

  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心灵的完善,哲学是生命的诗,这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


作者简介

  弗洛伊德,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主要代表作有《超愉快原则》、《图腾和禁忌》、《梦的解析》、《性学三论·爱情心理学》等。


  杨韶刚,哲学博士、副教授,南京大学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山东济南人。著有《存在心理学》、《心理学通史》等。

目录

一、日常生活心理分析

1.意识和潜意识

2.自我和本我

3.自我和超我

4.两类本能

5.群体心理的描述

6.群体心理的其他说明

7.个体暗示与力比多

8.群居的本能

9.自我的等级

二、性爱与文明

1.人类的性生活

2.原欲的发展与性爱组织

3.爱情心理学

①男人的对象选择

②处女的禁忌

③论自恋

4.性道德与现代人的不安

5.爱和催眠

三、精神分析论

1.普通的神经质

2.焦虑

3.压抑

4.感情转移

5.心理人格分析

6.女性的问题

四、梦的解析

1.儿童的梦

2.梦的检查作用

3.梦的象征作用

4.梦的运作

5.梦的实例分析

6.梦的愿望满足


精彩书摘

  一、日常生活心理分析

  1.意识和潜意识

  在导言性的这一章里,我没有什么新东西可说,而且不可避免地要重复以前经常说过的那些话。

  把心理生活划分成意识和潜意识的,这是精神分析所依据的基本前提;并且只有这种划分才能使精神分析了解那些在心理生活中既重要又普遍的病理心理过程,并在科学的框架中为其找到一席之地。换言之:精神分析不能接受意识是心理生活的实质的看法,但很乐意把意识看做是心理生活的一种属性,意识可以和其他属性共存,也可以不存在。

  如果我私下假定,凡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都会读这本书,我仍然打算发现他们有些人甚至在这方面也会突然停止不前:因为在这里我们有了精神分析的第一个术语。对大多数已受过哲学教育的人来说,任何还不是有意识的心理的观念是这样令人难以置信,以至于在他们看来这似乎是荒谬的,简直可以用逻辑一驳即倒。我相信这只是因为他们从未研究过催眠术和梦的有关现象——这种现象和病理现象大不相同——才得出这一结论的。因此,他们的意识心理学不能解决梦和催眠的问题。

  首先,“意识”一词是一个建立在最直接、最可靠性的知觉基础上的纯描述性的术语。其次,经验表明,一种心理元素(例如一个观念)一般说来不是永远有意识的。相反,意识状态的特点是瞬息万变的;一个现在有意识的观念在片刻之后就不再是有意识的,虽然在很容易产生的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再成为有意识的。那么,这个观念在中间阶段究竟是什么,我们还一无所知。我们可以说它是潜伏的,据此我们是说,它能随时成为有意识的。或者假如我们说,它是潜意识的,那我们就是在做一个同样正确的描述。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潜意识一词是与“潜伏的和能成为有意识的”相一致的。哲学家们无疑会反对说:“不,潜意识一词在这里并不适用;只要这个观念还处于潜伏状态,它就根本不是一种心理元素。”在这一点上和他们发生冲突只会引起一场文字战,而别无他用。

  但是我们已经沿着另一条路,通过考虑的心理动力(mental dynamics)在其中起作用的某些经验,发现了“潜意识”一词或概念。我们已经发现,就是说,我们被迫假定,存在着非常强大的心理过程或观念——一种数量化或实用的因素(econonic factor)第一次在这里得到讨论——它可以在心理生活中产生日常观念所能产生的一切作用(包括也能像观念那样成为有意识的作用),虽然观念本身不能成为有意识的。这里我们不必详细重复以前常常这样解释过的东西。我们只需要说,这正是精神分析理论之要点所在,同时还认为由于有一定的力量和这些观念相抗衡,这些观念就不能成为有意识的。否则的话,它们就能成为有意识的,于是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观念和其他公认的心理元素究竟有多大的差别。在精神分析技术中已经发现了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把那个抗衡的力量消除,可以使还有问题的那些观念成为有意识的,这个事实使这一理论无可辩驳。我们把这些观念在成为有意识的之前所存在的状态称为压抑(repression),并且断言产生和保持这种压抑的力量在分析工作中被理解为抵抗(resistance)。

  因此,我们是从压抑理论中获得我们的潜意识概念的。压抑为我们提供了潜意识的原型。但是我们发现我们有两种潜意识——一种是潜伏的但能成为有意识的,另一种是被压抑的但不能用通常的方法使之成为有意识的。这种对心理动力学的洞察不能不影响到我们的术语和描述。那种潜伏的、只在描述意义上而非动力学意义上的潜意识,我们称之为前意识(preconscious);而把潜意识一词留给那种被压抑的动力学上的潜意识,这样我们就有三个术语,即意识(Cs)、前意识(Pcs)和潜意识(Ucs),它们不再具有纯描述意义。前意识可能比潜意识更接近意识,既然我们已经把潜意识称为心理的,我们就更会毫不犹豫地把潜伏的前意识也称为心理的。但是,与此相反的是,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和哲学家们保持一致,却要一致地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中区分出前意识和潜意识呢?哲学家们也许会认为,应该把前意识和潜意识描述为“类心理的”(Psvchoid),两种类型或两种水准,和谐就会建立起来。但是在说明中的那些无尽的困难就会接踵而至;这样定义的两种类心理在几乎每一个其他方面都和公认为心理的东西相一致,这个重要的事实从它们或它们最重要的部分还不为人所知的时候起,就被迫处于一种偏见的背景中。

  只要我们不忘记,虽然在描述性意义上有两种潜意识,但在动力学意义上则只有一种潜意识,我们现在就可以舒适地着手研究我们的这三个术语了,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为说明起见,可以在很多情况下对这种划分不予理睬,但在另一些情况下,这种划分就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同时我们多少已经习惯了潜意识一词的这两种意义,并且能把它们运用得很好。就我所见,要避免这种意义上的不明确是不可能的;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划分终究不过是一个要么必须“肯定”,要么必须“否定”的知觉问题,而知觉本身的行动并没有告诉我们一件东西为什么被知觉或不被知觉。谁也没有权力抱怨,因为实际现象所表达的潜在的动力因素就是意义不明确的。

  然而,在精神分析的进一步发展中已经证明,甚至这些划分也是不够的,就实际目的来说也是不够的。这已在多方面清楚地表明了;但是决定性的情况如下。我们已经阐述了这种观念,即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我们称之为他的自我。这个自我包括意识,它控制着能动性的通路——也就是把兴奋排放到外部世界中去的道路;正是心理上的这个机构调节着它自身的一切形成过程,这个自我一到晚上就去睡觉了,即使在这个时候它仍然对梦起着检查作用(censorship)。自我还由此起着压抑作用,用压抑的方法不仅把某些心理倾向排除在意识之外,而且禁止它们采取其他表现形式或活动。在分析中这些被排斥的倾向和自我形成对立,自我对被压抑表现出抵抗,分析就面临着把这些抵抗排除的任务。现在我们发现,当我们在分析期间把某些任务摆在病人面前时,他便陷入困境;当他的联想应当接近被压抑的东西时,他却联想不下去了。于是我们告诉他,他被一种抵抗支配着;但他却意识不到这个事实,即使他从不舒服的感觉中猜测到,有一种抵抗正在他身上起作用。他也既不知道这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描述它。但是既然这种抵抗来源于他的自我并属于自我,这是毫无问题的,因此,我们发现自己处在一种意料之外的情境中。我们在自我本身也发现了某种潜意识的东西。它的行为就像被压抑的东西一样,虽然这种东西本身不是有意识的,但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要使它成为有意识的,就需要做特殊的工作。从分析实践的观点来看,这种观察的结果是,如果我们坚持以前那种习惯的表达方式,并试图从意识和潜意识的争论中发现神经症。我们就会陷入无尽的混乱和困境之中。从我们对心理结构条件的理解,我们将不得不用另一种对立来代替这种对立,即有组织的自我,和被压抑的、从中分裂出去的自我之间的对立。

  不过,对我们的潜意识概念来说,我们的新的观察结果甚至更为重要。动力学方面的考虑促使我们做出第一次更正;我们对心理结构的知识则导致第二次更正。我们承认,潜意识并不和被压抑的东西相一致,而一切被压抑的东西都是潜意识的这也是真实的。但不是说所有潜意识的都是被压抑的。自我的一部分——天知道这是多么重要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潜意识的,毫无疑问是潜意识的。这种属于自我的潜意识不像前意识那样是潜伏的;因为假如这样的话,它如果不成为有意识的,就无法被激活,而使它成为有意识的过程就不会遇到这么大的困难。当我们发现自己面临着必须假定有一个不被压抑的第三种潜意识时,我们必须承认,成为潜意识的这种性质对我们来说已开始失去意义了。它成了可能具有多种含义的一种性质了。这样我们就不能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使它成为深远的,必然性结论的依据。然而我们必须当心,不要忽视了这种性质,因为作为最后的一着,究竟是成为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这种性质是看透深蕴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之奥秘的一束惟一的光。

  2.自我和本我

  病理学的研究把我们的兴趣完全集中到被压抑的方面。既然我们知道,自我这个词在其本来意义上也可能是潜意识的,我们就希望更多地了解自我。到目前为止,我们从事研究的惟一的指导是区分意识和潜意识的不同特点;最后我们却发现这个性质本身就意义不明确。

  现在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总是和意识密切相连的,即使潜意识的知识也只有使它成为意识的才能获得。但是且慢,这是怎样成为可能的呢?当我们说“使它成为意识”的时候,这是什么意思呢?它是如何发生的呢?

  ……

前言/序言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的心理学理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甚至也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因为它主要是作为一种精神病的治疗方法的理论。

  弗氏早期的著作把人的精神生活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主要部分,认为意识部分的作用是排除人的那些原始的、兽性的本能欲望,是不重要的;潜意识部分则是人的精神活动的深层基础,其中隐藏着各种永不停息的本能冲动和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对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至人的全部行为起决定作用。

  而他在后期的理论则稍有修正,这时他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包含了所有原始的遗传的本能和欲望,宛如“一口充满着沸腾的激动的大锅”,其中最根本的是性欲冲动,即所谓“性力”(力比多Libido),它为各种本能冲动、欲望提供力量,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基础和源泉。“自我”所代表的是理性和判断,它既要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使之符合“现实”,调节二者之间的冲突。但“自我”并不能脱离“本我”而独立存在。它不仅为“本我”服务,而且必须依靠“本我”提供的能量来活动。“超我”则代表一种对本我的道德限制(即良知),与“本我”处于对立地位,它不仅使“本我”推迟得到满足,而且使之不能得到满足,它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在一般情况下,“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处于平衡状态,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失调就是人的一切行为失常的根源。

  弗氏还认为,人类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戒律、道德规范等等归根到底都是作为对人的性本能的一种节制而产生的。一切科学和文学艺术都是出于人的性本能冲动的“升华”。当人的性欲受到压抑、无法满足时,便转向其他渠道去发泄,这种转移正是一切人类文明的来源。

  读弗氏的书,可以使我们以更深层的探究,认识现代生活造成人们某种精神疾病的根源,从而有效地调节、完善我们的人生。

  本书是弗洛伊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基本反映了弗洛伊德心理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为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编辑中对部分内容做了删节,并适当加了小标题。此书译者有杨韶刚、熊哲宏、叶松涛、宋文等。

  九州出版社

  二00三年六月



哲人咖啡厅:弗洛伊德心理哲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哲人咖啡厅:弗洛伊德心理哲学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哲人咖啡厅:弗洛伊德心理哲学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哲人咖啡厅:弗洛伊德心理哲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购物方便快捷,物流速度快,送货员态度非常好!

评分

活动时买的,划算

评分

买了整个系列,不错的一套书。

评分

5557863488669872699896

评分

东西不错 推荐购买

评分

很好,书很好,没折损,有封膜。内容还没看完呢

评分

推荐购买。

评分

哲人咖啡厅这一系列的收了一些,学点哲学应该不错

评分

很好,书很好,没折损,有封膜。内容还没看完呢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哲人咖啡厅:弗洛伊德心理哲学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