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书系·作文课的味道:听黄厚江讲作文

大夏书系·作文课的味道:听黄厚江讲作文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黄厚江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5242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5051
品牌:大夏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夏书系·语文之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28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共生写作”倡导者和实践者——黄厚江老师告诉你:作文课,我们有办法。
*精选15节课,每节课实录后有听课老师的点评和学生习作,直接、真实、多侧面地呈现共生课堂教学现场。
*实录包含四种课型:作文指导课、作文评讲课、能力训练课、写作理念课,另附四种课型详尽的特点分析及操作方式,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参照,易学、实用。
*为热爱作文教学的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一个范本,为研究作文教学和关注黄老师作文教学的专家们提供一份资料。

编辑推荐篇章:
第1节课 记叙文中的描写
第7节课 用情节表现主题
第12节课 格言的改造和思想的提炼

内容简介

《作文课的味道:听黄厚江讲作文》是收集黄厚江老师作文教学实录zui全的一部著作。精选15节课,共分为四种课型:作文指导课、作文评讲课、能力训练课、写作理念课,另附四种课型详尽的特点分析及操作方式。每节课的实录后还收录了当时听课老师的点评和学生习作,真实地再现共生课堂教学现场。全新理念,全新内容,全新思路,全新角色!

作者简介

黄厚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国标本苏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全国中语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中语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市教育名家。
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学主张,倡导的“本色语文”和“语文共生教学”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分别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奖特等奖和江苏省首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发表论文数百篇,主编参编教材、教参数十部(套),教学成果获省政府三项特等奖(唯一一人)。应邀在全国各地举办语文教学讲座数百场,执教公开课数百节。出版《语文的原点》《享受语文课堂》《你也可以这样教阅读》《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论语读人》和长篇小说《红茅草》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语文本色教学的核心主张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学生按母语学习的规律学语文,教师按母语学习的规律教语文”,语文共生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用阅读教阅读,用写作教写作;在阅读中教阅读,在写作中教写作”,是立足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对语文本色教学核心主张的具体体现。
——杨九俊

很多次,我会在黄老师的课堂上不由自主地退回了时光。和学生一样,我认认真真地想着,实实在在地写着,开开心心地成长着。不知不觉,会读书了,会写文了,然后我觉得我更懂语文了。他,让我想到长满绿叶的大树,芳香温暖的原野,托载风帆的大海。本色,共生,让他的语文化成流淌乳汁的朴实生动的土地。
——肖培东

黄老师的作文课,起步于平地,涓涓流淌,初而有趣;继而转折,开一生面,波澜壮阔,情味俱佳;忽又宕开一笔,迷花倚石,不知今夕何夕;终而雷霆乍惊,妙论层见错出,让人脑洞大开。每一堂作文课,都是一篇绝妙的好文章。
——王开东

听黄老师的作文课,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总会沉浸在课堂中,或思考,或体悟。黄老师的课堂语言亲切自然,似与学生聊天,使学生不自不觉在一种氛围中受到濡染、熏陶。聊天式课堂,看似随意,甚至有些散乱,实则有大学问,因为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言说欲望被激发出来,言语生命获得了自生长。
——徐 飞

目录

第一章
作文指导课

第1节课
教学实录
3-记叙文中的描写
——写一件事
听课者说
13-=经验型评价:共生课堂的催化剂
学生习作
17-丢

第2节课
教学实录
19-写出人物的特点
听课者说
28-让作文课成为一个写的过程
学生习作
33-认识黄厚江老师

第3节课
教学实录
35-主题的提炼与角度的选择
听课者说
40-生长性:语文共生教学的本质特征
学生习作
44-身后的目光

第4节课
教学实录
46-议论性材料的分析与立意的选择
53-共生写作教学的原点与拐点
56-梭罗的小木屋

第二章 作文评讲课

第5节课
教学实录
63-让观点更鲜明
听课者说
68-聚焦和裂变:作文评讲课的共生追求
学生习作
72-一万人个人眼中就应该有一万种风
73-人身如舟心是风

第6节课
教学实录
75-记叙文故事情节的展开
听课者说
85-打开写作教学的黑箱
学生习作
89-牵动内心的声音

第7节课
教学实录
91-用情节表现主题
听课者说
98-半成品写作:作文评讲的一种好形式
学生习作
100-寻找

第8节课
教学实录
102-用“感激”唤醒“感动”
听课者说
105-“唤醒”的不止是“感动”
学生习作
108-感动

第三章 能力训练课

第9节课
教学实录
117-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
听课者说
127-读书不仅仅是一种“结合”
学生习作
131-快乐男孩

第10节课
教学实录
133-材料的理解和叙述
听课者说
148-作文课应该是个训练的过程
学生习作
152-返璞归真,去伪存真

第11节课
教学实录
154-议论文思路的展开
听课者说
161-共生共长,让思想开花
学生习作
164-智慧是知道自己的季节

第12节课
教学实录
166-格言的改造和思想的提炼
听课者说
174-思想之花是这样绽放的
学生习作
181-不自由,也别死

第四章 写作理念课

第13节课
教学实录
191-一则材料的多种使用
听课者说
201-一节带给我们全新感受的作文课
学生习作
205-我的山羊伙计
206-致梅津采夫园长书

第14节课
教学实录
208-在别人的树上开自己的花
听课者说
214-每节写作课都是一项微课程
学生习作
222-“你们的英文很棒”

第15节课
教学实录
224-自我提升和再度作文
听课者说
235-让学生在自悟中学习写作
学生习作
238-嵇康人生:凤头·猪肚·豹尾
240-规则

245-附录 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认识及操作要领
257-后记

精彩书摘

第1节课 记叙文中的描写
第1节课
教学实录
记叙文中的描写
——写一件事
师:上课,今天我们上一节作文课。
师:先问一个问题,大家丢过东西吗?(学生思考,点头。)
师:有没有人从来没有丢过东西?(学生摇头)
师:有时候,东西丢了能丢出一篇好作文,就看你会不会写。现在你说说(指身边一位同学),哪个东西丢了你最心疼,并且印象很深。
生:磁铁。我把它带到学校里,对着篮球架往上扔,结果它吸在上面了。(生笑)
师:你眼看着它却拿不到了,就是没办法。
师:还有没有谁丢了东西?女同学说说看。
生:我丢过手机。(另一同学说,是的。)
师:哦,你也知道的。
师:(接着问)你丢了什么?
生:小学的时候我丢了从商店新买的东西。
师:是什么东西?
生:就是一个水晶球。
师:女孩子玩的,我小时候不玩。(师生同笑)
师:看来大家已经一一想起来丢的东西是什么了。现在能不能把你丢掉的东西描述一下,让我们一读就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并且知道你自己很喜欢?
请大家描写一下你丢的东西(师板书),有两个要求:一是写出事物的特征,二是表现你的感情。给大家3分钟时间,看谁3分钟就能写出来。
(学生写作文)
师:3分钟时间到,如果有一句话没有写完可以赶快写完整,其他的内容想到了还没有写的,可以先留一留,等一下听听其他同学写的以后再补充。有的同学一句话都没有写,有的写了半句。听听人家怎么写,就知道怎么写了。
师:有没有同学主动交流的?——啊,有些同学还在拼命写!(生笑)
(师就近拿起一位同学的文章读:我丢了一个磁铁,它长二厘米,宽二厘米,厚二厘米,白色。)
师:(问同位)这篇文章如果10分你打几分?
生:2分。
师:这个分数让人很心寒,但也很有道理。
师:(问写作的同学)服气吗?
生:服气。
师:大家想想为什么只得2分。
生:黄老师要求描写,而他这个不是描写。
师:(又读一遍刚才学生写的内容)这个是不是描写?
生:不是。
师:对,这叫什么?这叫作说明。我为什么第一个评点他?因为一开始写,我就知道他错了。我看到他拿个小尺子在那里一边量一边写。记叙文中的描写能这么写吗?不能。如果让你描写妈妈,你拿尺子量一量,说,妈妈的脸长20厘米。(生大笑)
师:描写和说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要写出事物的特征。但是说明表达出的特征很客观,描写要更主观一点,是不能去量的。
(师读第二个同学的作文:我丢过一本最心爱的本子,这本子是一个同学送的,天蓝色,看着十分淡雅。封面上还有一艘小舟缓缓驶过,荡起阵阵涟漪。那个本子的底页上还有同学写给我的留言呢。)
师:(问同位)你给这个学生打几分?
生:9分。
师:眼光很准,这个物品描写得很详细。
师:你为什么扣一分?
生:封面上还可以写一点东西。我觉得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细致一点。
师: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留悬念比较好,不要太具体。写得太具体,人家不想看。
师:你的观点我比较赞同。封面已经有风景,我们不需要通过想象写得更丰富。但是你说的悬念呢也不需要,悬念需要在写故事的时候用。——这个东西只要你喜欢就行。我觉得再添加风景,还不如描写自己经常摸着这个封面留下的痕迹,或者写作业时洒在上面的油渍或者什么,让我们感觉你对这个本子记忆深刻,也说明你很喜欢它。
师:我来看看你的,你对人家那么挑剔,你自己写得怎样呢?我想一般评点得好,就写得好。
生:我曾经珍藏过一支新加坡制造的笔,之所以说它珍贵是因为它是我最好的一个朋友送的。那支笔是粉红色的,顶端还有一个新加坡的狮子,十分小巧,那支笔笔头可以伸缩,一写字笔身就会发出紫色的荧光。
师:(问同位)她写得好不好?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形状特征描写出来了,顶端有新加坡的标志——狮子等。
师:你打几分?
生:8分。
师:2分扣在哪里?
生:她还可以描写得更细致。
师:可以细在哪里,你有没有想好?(生思考)
师:没想到没关系。因为你和这个笔之间没有什么感情。(转头对写文章的这位学生说)其实你对这支笔的喜爱,还可以表现在你使用这支笔时的感觉,比如用得很顺手,用它做作业特别爽,用笔时很开心等等。
师:几位同学都写得不错,写出了这个东西的特征,也写出了对这个东西的感情。
师:在记叙文里面能把一个东西的特征描写好,是非常重要的。把故事写得具体,善于在叙述的过程中抓住事物的特点,把它描写出来,并表达出对这个事物的喜爱,这是写好记叙文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问题是一篇记叙文最主要的常常并不是描写一个物体。如果写一篇丢东西的作文,那么还可以描写什么内容呢?
生:写它丢的过程。
师:写丢的过程,常常是叙述,就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完整,说具体。写记叙文,这也很重要,但仅仅如此还比较单薄,也比较单调。所以我们强调在写丢东西的过程中,还要有描写。大家觉得除了描写丢掉的东西,还可以描写什么呢?(问靠近的一个同学)你还会描写什么?
生:写丢的过程中的事情。
师:写什么内容呢?
生:心情。
师:一般都是写心情。主要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着急,烦躁。
师:写记叙文善于描写是很重要的,描写心情又是最常见的内容。能把心情描写得很细致,是非常重要的写作能力。现在请大家写一段心情。回想当初丢东西的情景,看能不能把丢了心爱的本子和笔的心情写出来。写得越细致越好,越丰富越好。
动笔写的时候先好好想一想,回顾一下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想得细才能写得细,想得丰富才能写得丰富。
(学生描写心情)
师:好的。现在我们开始交流。看有没有同学能把急躁和烦恼的心理写得很细致的。
(师拿起一位同学的本子读起来:我看到磁铁下不来,心里很是着急,心想这下子完了,有什么办法能把它弄下来呢?我心里很后悔,为什么扔上去呢?现在好了,我长得不高也够不着,但是不把它拿下来,我的心情又平静不下来,虽然没有人责备我,但是我责备我自己。这是我心爱的磁铁啊!我想找老师,但我想他也不会理我,毕竟是我自己弄的。)
师:(问同学)这段描写你打几分?
生:7分。
师:好在哪里?
生:真实细致。
师:很专业。3分扣在哪里?
生:比较啰嗦。
师:(问写作的同学)你服不服气?
生:服气。
师:我觉得你真是老实。我替你感到不服气。我觉得这段描写至少可以得9分。(转身对评点的那位同学说)你这位同学有些太“残忍”了,要求太苛刻了。(生笑)
我为什么打9分?我觉得不是啰嗦,而是细致。描写就是要细致。他虽然只是主要从一个角度写烦躁着急,但是他写出了变化。描写心理是记叙文很重要的办法,而描写心理就是要细致,能写出变化则更好。大家看哦。“我看到磁铁下不来,心里很是着急,心想这下子完了,有什么办法能把它弄下来呢?”——这是着急。“为什么扔上去呢?现在好了”——这是自责。“我长得不高”——即使长得像黄老师这么高,也够不着——这是无助。(生笑)“不把它拿下来我的心情又平静不下来,虽然没有人责备我,但是我责备我自己”——这是矛盾。“这是我心爱的磁铁啊!我想找老师,但我想他也不会理我,毕竟是我自己弄的”——这是纠结。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心理描写啊。
师:你的呢,我来读一读,这位丢了笔的同学。看看她的心理描写。
(师读: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和往常一样。当我想拿出笔做作业时,却发现那支笔被我丢了。那可是我最心爱的笔啊。我回想起上午发生的事,几个同学到我家玩。会不会是小红偷的呢?不可能。会不会是小洁偷的?更不可能。我昨天什么时候用了?我记得我昨天第一节课还用来着,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我心里忙乱起来,一滴滴豆大的汗珠从滚烫的脸颊滚下来。窗外那只嘶哑的蝉又在鸣叫了,使我愈加烦躁。)
师:你是他的同桌,说说你的看法。
生:10分。
师:你这个马屁拍得没有水平。这难道是完美无缺的作文吗?拍马屁没有标准没有艺术就不好了。(生笑)
师:同意打10分的举手。(一部分人举手)
师:这篇文章的确写得很好。但能不能得满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支笔被我丢了。那可是我最心爱的笔啊。我回想起上午发生的事,几个同学到我家玩”——这是回想,首先要将自己放到情景中去。“会不会是小红偷的呢?不可能。会不会是小洁偷的?更不可能”——写猜测。两次猜测写出了心理活动的丰富。里面有个词我建议换一换,我觉得“偷”要改成“拿”才好。孔乙己都说读书人窃书不为偷。同学们之间用“偷”这词是不是有点刺眼?当然我是建议,大家再推敲。“我心里忙乱起来,一滴滴豆大的汗珠从滚烫的脸颊滚下来”,这是不是心理?
生:不是,是表情。
师:但我觉得可以表现心理啊,一般人紧张起来都会流汗,写流汗可以写出心理紧张啊。
“窗外那只嘶哑的蝉又在鸣叫了,使我愈加烦躁”,这是不是心理?窗外的蝉在叫,是在写心理吗?
生:是的,也是心里烦躁的表现。
师:是的。这些是通过环境写心理。真的不容易,写得这么丰富。看来要扣分还不容易。不过黄老师吹毛求疵提一个问题,就是心理变化还不够。比如先怀疑一位同学,然后一想这不可能啊,她可一直很诚实啊;再一想可能是另一个人,可是一想也不可能啊。——这样多一些变化的层次是不是更好?
(那位同学点头,其他同学也点头。)
师:有没有同学主动愿意交流自己的写作的?这个机会很难得啊。(生没有举手)
师:没有人愿意?那好吧。其实,把心理写丰富,这篇写丢东西的作文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如果还要描写,大家看除了描写丢了的东西,除了描写丢了东西的心情,还可以描写什么呢?
生:写丢东西以后发生的事情。
师:写什么事情呢?
生:丢东西以后事件的发展。
师:怎么发展呢?
生:写丢东西以后的语言行为。
师:描写丢东西以后的语言行为,那就是写找来找去找不到,连找五个地方找不到吗?这样写好不好?
(学生大多数摇头,也有人在犹豫。)
师:你们东西丢了找不找?(问靠近的一个学生)
生:不找。
师:这是要批评的。这太不懂得珍惜了,而且也写不出好文章。
师:(再问一个学生)你东西丢了找不找?
生:找。
师:怎么找?
生:到处找。
师:对,到处找,找不到,就不找。对吧?(生笑)是的,我知道,有些同学东西丢了找也不找,反正老爸有钱,再买呗。我刚才已经批评了。大家要懂得珍惜。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我也知道有些同学找一找,找不到就不找了。这似乎可以理解,我们总不能整天就想着那个丢了的东西。但从写文章的角度讲,这样处理就过于简单了。描写事件的过程,也要善于写出变化还有矛盾。大家动脑筋想想,找的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矛盾呢?例如刚才那个女同学,你怀疑那两个女同学拿了你的东西,你有没有问她们?
生:没有。
师:为什么不问?
生:这……
师:假如你问,她们会高兴吗?
生:不高兴。
师:对了,这就是矛盾。生活中,我们或许并不适宜这样直接问,但写文章有时候是要故意激化矛盾的。这个矛盾首先就是和别人的矛盾。你可以想一想,你问了,她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她们的态度会不会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样一想,文章就丰富了。
师:还有什么矛盾?写事件发展的过程,要描写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变化,更要把矛盾写出来。大家想一想,丢了东西除了会和怀疑的人形成矛盾,还会和谁形成矛盾?
(学生思考)
……

前言/序言

学问深处是性情

——记“语文农夫”黄厚江

我的师父黄厚江老师常自称是“农民的儿子”。这其实不是自谦,我猜想,他内心对此大约有些小小的自得。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农民正变得越来越少。做个好的农民其实不易,需要通晓时令节气,了解农作物习性,听得懂布谷鸟的叫声,看得懂天气阴晴,懂得依时而为、顺性而施。师父出身于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务过几年农,是生产队里干农活的好手。农民的出身加上务农的经历,成就了师父一生不变的 大夏书系·作文课的味道:听黄厚江讲作文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大夏书系·作文课的味道:听黄厚江讲作文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大夏书系·作文课的味道:听黄厚江讲作文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大夏书系·作文课的味道:听黄厚江讲作文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此用户未及时填写评价内容,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

精神食粮,开阔了眼界,学习了经验,必须点赞!

评分

这套书真的是很好,看完以后觉得我会上作文课了

评分

还没细读,大致浏览了一下,很好!

评分

京东物流一如既往的给力……

评分

不错的书。是看到网上介绍买的,随便翻了一下,引导性很强,对初涉作文者应该大有帮助。

评分

书不错,同事推荐的!提升一下自己的专业技能!

评分

待学习中,希望有收获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最不会讲作文课了,这本书可以好好学学,对讲作文有很大帮助。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大夏书系·作文课的味道:听黄厚江讲作文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