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编经济思想史》试图突破以往大多数就经济思想演变的单一线索,以主流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为主线,重点研究17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经济学的进展和经济学人思潮的变迁,并着力体现中国经济思想的价值和地位,《新编经济思想史》意图把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融合一起,在此基础上用综合的经济思想和多元的综合思想来指导《新编经济思想史》的编写。
《新编经济思想史(第五卷):20世纪上半叶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纵横古今、东学西鉴,是一部“思想史”,也是一部“综合史”;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交汇;不仅是西方经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交汇,也是中国经济思想与国外经济思想的交汇。
作者简介
杨玉生,辽宁省法库县人,1942年6月1日生。1963~1968年,就读于辽宁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本科。大学毕业后,先后任中学教师、报社记者、理论杂志编辑。从1978年10月开始,作为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宋则行教授,分别于1981年和1988年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辽宁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东北地区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出版的专著有:《马克思价值理论研究——对西方经济学界各种观点的评析》、《发展经济学——理论?战略?政策》、((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理性预期学派》、《农业产业化:分割与联结》(与人合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史》、《西方经济理论及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微观经济学》、《后发经济学》(与人合著);译著有:《经济理论与方法史》(与人合译)、《英国社会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参与翻译了世界经济学名著《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陈代孙主译);与人合编了《当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录
绪论
一、关于经济思想发展的总体认识
二、本卷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三、20世纪上半叶经济思想发展的基本特征
上篇 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第一章 20世纪初马歇尔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主要著作
一、马歇尔的《工业与贸易》
二、货币价值、商业信用与对外贸易
第二节 马歇尔的宏观经济分析:货币理论视角
一、马歇尔在货币理论方面的创见
二、货币数量论与货币需求理论
第三节 马歇尔的规范经济学
一、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目标
二、马歇尔的经济进步思想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家论马歇尔及其经济思想
一、熊彼特的评价
二、布赫霍尔茨的评价
第二章 庇古关于经济福利的分析
第一节 边际效用和经济福利
一、经济福利及其衡量
二、国民所得与经济福利
三、改善收入分配与人口素质
第二节 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及其作用方式
一、社会净边际产品和私人净边际产品
二、消除阻碍资源移动的因素与增加经济福利
三、社会净边际产品和私人净边际产品背离对国民所得的影响
第三节 经济福利和劳资关系
一、劳资关系和经济福利
二、劳资关系的经济学分析:关于工资率决定问题
三、经济福利和工人的劳动时间
四、产业酬劳方法
五、劳动在不同职业和地区的分配:限制劳动力移动原因的分析
第四节 失业问题
一、失业问题的意义及衡量
二、静止状态下的失业现象
三、工资率弹性与失业
第五节 工业波动论
一、工业波动的一般特征
二、与工业波动直接相关的问题
三、救治工业波动的方法
第三章 奈特及其后继者关于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的分析
第一节 奈特的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 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的分析思路
一、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不确定性和利润
三、企业的性质
第三节 完全竞争理论及其应用的约束条件
一、理论假设的完全竞争社会
二、联合生产和资本化
三、没有不确定性的变化和发展
四、完全竞争理论应用的约束条件
第四节 不确定性、风险及应对的方法与组织
一、不确定性的意义
二、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区分
三、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和组织
第五节 企业和利润
一、引入不确定性的企业
……
中篇 经济学中的凯恩斯革命
下篇 其他经济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
精彩书摘
《新编经济思想史(第五卷):20世纪上半叶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
马歇尔在探讨货币价值的尺度时,指出在不同的文明阶段中总是把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或主要粮食的价格(或者同时以两者),作为衡量货币价值或其购买力的尺度。他认为,主要粮食的价格记录具有双重的重要意义。它是商品价格中最重要的记录,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很多关于人类生活的情况。因为除了我们的时代,各个时代的普通劳动者所得的绝大部分都是粮食,以往农民为自己留下的绝大部分农产品也是粮食。而且各个时代生产粮食的方法也无太大变化,农业劳动者的工作始终是体力劳动的价值标准。因此,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把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和主要粮食的价格看作是价值的一般代表,作为衡量货币价值或货币购买力的尺度。
在我们的时代,马歇尔强调,根据各种不同商品在工人的消费中所占份额加权的指数同“工人的预算”一起使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马歇尔认为,货币的一般购买力应以最终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零售价格来衡量。但这一方法几乎在每种场合下都会遇到困难,而克服这一困难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搜集大量的“工人预算”,每一份“工人预算”都可以显示出一个节俭家庭的详细情况。以此为根据就可能用一般商品的零售价格来确立衡量货币购买力的具体尺度,这可以有效地检验根据批发价格所做的推断。
马歇尔从个人角度确定的货币价值推及到整个国家的通货价值。个人对通货的需要是整个国家需要的通货的基础。“对每种贵金属的总需求是由用作通货的需求和用作工业及个人的需求构成的。”考虑到货币流通速度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影响,马歇尔指出两点事实:(1)商品流通速度的每一变动会引起通货及其代用品流通速度的相应的变动;(2)通货的代用品主要是支票,有时是汇票。但决定货币流通速度的动机并不明显,需要考察。他考察的结果发现,货币流通速度是随一国人民认为手头应该保有的购买力数额变动而变动的。
马歇尔进而论述了货币数量、收入和物价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在每个社会中,人们的收人中都有一部分被认为值得以通货的形式加以保存:这或许占收入的五分之一,或许占十分之一,或许占二十分之一。以通货形式保有大量资源可以便利交换,使人们可能讨价还价。但另一方面,这又使一些资源以不生产的形式冻结,而把这些资源用于生产更多的家具,则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如果用于生产更多的机器或饲养更多的牲畜,则能带来货币收入。“不管哪种社会,其资源中总有一部分是各不同阶级的成员想以通货形式加以保存的。所以,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通货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就有这样的直接关系:要是这个增加10%,那个也增加10%。当然,人们想以通货的形式保存其资源的比例愈小,通货总值就愈低,也就是说,与一定量通货相对应的物价就将愈高。”
进一步地说,以下一些因素影响这种关系:第一,人口和财富的变化,这可以改变总收入;第二,信贷机构的增加,它们可以用其他支付手段代替通货;第三,运输、生产和商业方法的改变,这可以影响商品在制造和买卖过程中易手的次数。另外,一般商业信用和商业活动的变化可以暂时改变通货量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
新编经济思想史(第五卷):20世纪上半叶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