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描寫瞭羅馬帝國的繁榮並分析瞭巨大體係崩塌的內在與外在因素;第二部分講述通商國傢威尼斯這樣的人工小島國傢如何做到興隆昌盛以及進入富足社會以後産生的內在變化;第三部分對戰後美國做瞭詳細的分析,包括都市的盛衰、人民對工業文明信念的動搖等等;第四部分則總結瞭前麵三個國傢的經驗教訓,來分析日本所麵臨的發展命運。讀者通過本書,能學會分析並思考文明衰亡真正的意義,找到大國從繁榮到衰退的內在因素。
作者簡介
日本知名國際政治學者。1934年生於日本京都,哲學傢高阪正堯。1957年畢業於京都大學法學院,一九八四年獲法學博士學位。他在1963年發錶的《現實主義者的和平論》給當時論壇帶來莫大衝擊。1971年就任京都大學教授。
目錄
001-006序章現在為何要談衰亡論?
001-062第一部巨大帝國羅馬
第一章美德的喪失/ 003
第二章大眾社會狀況的齣現/ 029
第三章巨大體係的崩壞/ 044
063-126第二部通商國傢威尼斯的榮耀與挫摺
第一章人工小島國傢的興隆/ 065
第二章襲擊繁榮的試練/ 092
第三章富足社會的內在變化/ 108
127-226第三部現代美國的苦惱
第一章戰後美國都市的盛衰/ 129
第二章優越的終止/ 149
第三章對工業文明信念的動搖/ 166
第四章大政府與活力的衰頹/ 180
終章
通商國傢日本的命運——從衰亡論學得的教訓/ 201
227-228後記
收起全部↑精彩書摘
衰亡論不可思議地有一種吸引人的魅力。往昔至今,人們已經從各種角度就過去或現在的文明來談論衰亡。舉較具代錶性的題材羅馬而言,一直以來就反復地被當做為研究對象,並且通過與羅馬衰亡的類推,各時期文明的命運也受到許多討論。甚者,若將上述論述和羅馬尚存時就已經被提齣來的羅馬衰亡論一並考慮的話,那麼羅馬的衰亡論可以說聚集人們的關心曆時已有兩韆年之久。有關其他文明的衰亡論也很多。實際上,沒有衰亡論的文明或時代可說是不存在的。
那是因為,衰亡論總觸及人基本的關心所在。也就是說,衰亡論令我們思考自己的命運。身而為人,無論誰都會對未來抱持不安與期待。這大概肇因於我們是屬於一種有限的存在。隻要是人,誰都會思考自己生前的所作所為在自己死後會變得如何吧!如此,我們一方麵期待自己的所作所為被承繼下來,這個世間會變得更好,一方麵卻又無法拭去對美好事物是否會壞滅的不安情緒。
文明衰亡的故事就是在訴說這樣的心情或關心。優異強勢的文明,在其全盛時期看起來總像是會永遠持續下去。然而,這個文明逐漸顯露破綻,減弱力量,接著衰頹。至於為何會演變成如此,實在是叫我們不得不抱持關心。
接著,若我們進一步探求衰亡的原因,就會察覺到衰亡的種子就存在於成功之中。許多衰亡論的主題就是如此。例如,優渥豐饒使人傲慢且柔弱,因此導緻文明衰頹,這種論調一直以來已經重復瞭無數次。就連《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 的作者亞當·斯密(Adam Smith)都寫道:“野蠻國傢的民兵”相較於“文明國傢的民兵”更具“難以抵抗的優越性”。這對活在今日的許多人而言應該頗感意外。不過,這正說明瞭富庶的衰頹效應已經受到普遍承認。同樣的,稍可算作亞當·斯密前輩的大衛·休謨(David Hume)也曾作論指齣藝術或科學一旦完成就會走嚮衰頹。因為藝術或科學一旦完成,下一個世代就會喪失能夠創造更完美事物的自信,大眾也不再對新的事物錶示關心。
因此,衰亡論重要的啓示應該就是能叫成功者謙虛。描繪羅馬昌盛過程的史傢波裏比阿(Polybius)在其主要著作《曆史》(The Histories)的結尾部分,引用德米特裏(Demetrius Phalereus)指齣命運易遷的話語道:
在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時代,波斯人——幾乎支配瞭全世界的那些波斯人,他們的名字已遭消去,然後過去幾乎名不見經傳的馬其頓人一躍成為全體霸者。你可曾想過,五十年前的波斯人及波斯王,或是馬其頓人及馬其頓王,說不定早就這麼相信。但是,盡管如此,絕不與人生妥協的這個命運、總是給我們的預期以新的打擊摧毀的這個命運——這個命運,隻是將這樣的祝福藉貸給他們,再不久,會使所有的人們瞭解到將采取其他分配方式的時候終將來臨吧。
他也評價稱,在第三次布匿戰爭(Third Punic War)中打垮迦太基的羅馬將軍西庇阿(Scipio Minor)在望著燃燒的迦太基時所述:“以戰勝自誇的羅馬,總有一天也會遭遇同樣命運的吧!”的這段話,是“如此有政治傢風範又深謀遠慮”的發言,再難尋得。衰亡論所帶來的命運感,叫人們深謀遠慮。
達於峰的日本未來
而且,衰亡的故事是復雜的。衰亡過程不是一條直綫。有無數事例告訴我們顯露衰亡的文明會再度展現活力,背負難解問題,力量雖衰卻仍能長期生存的事例也有不少。因此,單純明快地探討衰亡原因的論述,作為警句雖具真理,卻無法充分說明文明的衰亡。
衰亡的故事是一種摻和各種衰亡原因的復閤性故事。吉本(Gibbon)的《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之所以在今天也被視為名著,不小程度是由於他透過描述在不同時期開始,以不同節奏進行的衰亡過程,來捕捉之。並且,由於吉本所關注的這個衰亡過程性質所緻,使得衰亡不是一條直綫。或許力量的增大讓共和政治喪失美德,傷害瞭自由也不一定。不過昌盛會促使文明豐足。即便此一豐足以長遠眼光來看會是衰頹的種子,卻會暫時地給與人們從事各種活動的資源。然後,在經濟開始失去活力時,人們時常會變得更加賢明又機靈。所以,就算經濟開始衰亡,但在力量已經相當低落,無論從事什麼都已不足道的程度以前,文明仍會持續。
因此,即便衰亡論教會我們瞭解命運的易遷,卻不讓我們陷入放棄的情緒中,反而促使人們轉而麵對命運。衰亡論所示者就是人們的營生如何發展,在浮沉中持續,迎接終焉,其後又如何演變的過程。因為,它在告訴人們事物之有限的同時,還教會我們更多、更深。
隻要人們對恒久不滅抱持憧憬,這樣的感覺應該就足夠瞭。對未來抱持信念,到頭來隻是強迫人們相信難解的事物。比較起來,衰亡論所給與的智慧不是更能正確地引導我們嗎?並且,今日的我們不正需要像衰亡論所給予的對未來的感覺嗎?
接下來,我們的話題要跳到現代。
首先,日本急速的昌盛,令我思考所謂的命運。1970年代中期,日本明確地成為一個“經濟大國”。現在日本有能力以廉價製造精緻産品,齣口也不感窒礙地成長。而且,日本在稍早以前雖然隻是擅長製造中階的精良工業製品,走在時代尖端的高度技術産品這塊環節則還很弱,如今則在電腦等領域也能和美國形成激烈競爭的局麵。
經濟的規模變大瞭。實際上,日本的GNP幾可與蘇聯匹敵,從而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大型經濟體。日本在十年前 左右達到自由世界第二位時,有一事實雖然屢受報導,不過那其實並不怎麼重要。那就是日本的GNP越德國與巴西。不過這兩國的人口是五六韆萬,擁有一億多人口的日本能夠創造齣較上述兩國更大的財富,並不值得驚訝。而且,上麵還有更大規模的美國與蘇聯。然而,今天日本的GNP僅略少於蘇聯,是美國的一半。不得不說這在世界中的意義極大。而且日本的人口為美國的一半強,GNP是美國一半就等於人均GNP幾乎與美國相等,顯示日本經濟在質來講較高。
這樣的榮景在三十六年前日本敗戰時是連夢想都不敢想的。就算是二十年前,也無法預想今日的狀態。日本在高度成長開始前1960年時的GNP不過隻有美國的十分之一、德國的60%、法國的75%。事實上,就連日本人以高度成長恢復自信的60年代末,齣現瞭日本或將成為經濟大國的預測時,幾乎所有的日本人也都還在歡喜中半信半疑。日本達成瞭耀眼的繁榮成就。所以說,大概沒有比此時來效法西庇阿和德米特裏來心懷命運的易遷還更必要的瞭。
【任選5本28.8】【滿2免1】文明衰亡論 古往今來,任何興盛,都會麵臨衰亡的結局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任選5本28.8】【滿2免1】文明衰亡論 古往今來,任何興盛,都會麵臨衰亡的結局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任選5本28.8】【滿2免1】文明衰亡論 古往今來,任何興盛,都會麵臨衰亡的結局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