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这些人(全彩四色印刷)

这个时代这些人(全彩四色印刷)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佳佳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ISBN:978751901597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220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88
字数:1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佳访》之后,主持人李佳佳以笔为刀叙写她的十年传媒生涯;聚光灯下的台前幕后。
  深度对话陈小鲁(陈毅之子)、李开复、茅于轼、严歌苓、俞敏洪、张燕生、李银河、闾丘露薇、袁腾飞、崔永元、韩寒、蒋方舟、余秀华、向文波、陈嘉上、刘慈欣、野夫、袁立、吴百纳(英驻华大使)、李志等中外政商、文化名人。
  面对面畅谈新闻理想、职业道德、民主信仰、经济、法治、同性婚姻、网络红人、名人公益、电影审查、环保等当下热门话题。
  此外,作者在书中回顾了母校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的盛景,也记述了她曾跨出国门,在日本东京街头见识的有条不紊的垃圾堆放景象,在莱茵河畔亲眼目睹德国污水处理的惊人成就。

作者简介

  李佳佳,女,80后电视媒体人、专栏写作者。本科于中山大学科学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就读,研究生于复旦大学修读新闻传播,并于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年成为首位女性研究生会主席。在上海、广州两地做过财经记者、时政记者,工作期间,采访游历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和美国拍摄过纪录片。2012年,参加美国East-Westcenter的杰弗逊研究员项目。2013年,创立深度人物专访栏目《佳访》,任主持人、制片人,深度对话一百多位新闻当事人。关心环保,希望过简约、绿色的生活。

精彩书评

  很快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却发自内心地盼望着佳佳保留一点天真,傻傻的,愣愣的,怯怯的……
  ——央视主持人崔永元

  跟佳佳接触,令人感动的是她对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思考,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真的是先贤所云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80后女孩的担当。
  ——畅销书作家袁腾飞

  就专业论专业,李佳佳是同年龄电视主持人中的佼佼者,有着丰富的从业经历和主持经验,曾经拥有一档属于自己的优秀访谈节目。作为访谈者,她不装傻,不煽情,不造作,不咄咄逼人,但也不会被访谈对象牵着鼻子走,成为背景和传声筒,访谈水平在国内绝对属于一梯队。
  ——台大Timyangxy

目录

PART 1 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魔鬼 003
你要做的,仅仅是承担个体的责任——独立地思考,并且不羞于传递这种思考。摆脱魔鬼的第一步,居然这么简单。
当嘲笑他人信仰,我们还剩下什么 011
美好人性被历次政治运动蹂躏摧毁,快速城市化进程瓦解了宗族聚居,敬畏之心也被无神论洗涤干净。于是,飞黄腾达、出人头地成了新的“信仰”——如果能被称为“信仰”的话。
不一样又怎样 021
在我看来,所有的婚姻都源于对安全感的追求和渴望,同性伴侣大概更加需要。李银河说:“如果我们感情还在,那么我们就不需要那张纸;如果没感情了,有那张纸也没用。”
PART 2 有人不沉默
请别杀死知更鸟 035
“我想对我来说生命的终极意义就是自由和尊严。因为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未来能够拥有一个不依附于任何一个商业机构,也不依附于一个权力的生活状态。”
看,那个从历史穿越来的人 046
良田千顷,日食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不足五尺。我不是经商的又不是为官的,既恐高又晕船,不想有私人飞机也不想坐私人游艇,享不了那福,悠然度日就好。
崔永元:给我想要的自由 055
如今的崔永元过得很自由,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人审核他的微博了,也不用在刚刚入睡的清晨回台开会。“网上遇到浑蛋,我就跟你练,练到凌晨四点,熬到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就这么活着,无所谓。”
唯有诗歌悲悯她 065
孤独的她,全部的渴望:对美、对性、对爱、对自由、对尊严,都在诗歌里。
PART 3 现实与荒诞
与奥巴马对簿公堂 081
在“不公平”没有落到自己头上之前,我们都会更想要“效率”。但你怎么就知道,你会永远走运呢?
国产科幻的春天来了吗? 089
一旦遭遇市场,再坚守艺术的导演也要妥协,谁让这是个粗制滥造的商业大片分分钟捞几个亿,辛辛苦苦拍艺术电影被嘲笑小众高冷影院不排片观众不买账的时代呢?
管他“做人”如何呢? 095
演员,就是用作品说话,其他事情比如跟谁上床和谁交朋友与谁翻脸关你们屁事。
为什么非要做“人生赢家”? 101
人生为什么非要分出一个输赢呢?你可以嫁得好,她可以学得好;你可以安逸舒适,她可以独立进取,大家“万类霜天竞自由”不好吗?
让我们忘掉“动机” 109
难道因为诺贝尔有私心,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我们就能愁眉紧皱地说:“莫言屠呦呦那个奖真不怎么地?”
PART 4 当我们谈论电影
韩寒:我的文艺无人可及 117
“不会有人喜欢倾听你的痛苦,说给朋友,朋友不好受;说给敌人,敌人更开心。”
1980年代: 不只有爱情,错过就不再 127
在1980年代,牵手,于夕阳或月光下散步,是爱情的万能公式。蔑视权贵和金钱,崇尚才华和艺术,是爱情的最低标准。
最好的寓言,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看懂了 135
一个丰满、完整、多次反转、细节考究、意蕴无穷的故事埋下了一层又一层逐级递进的隐喻,像童话,更是寓言。
PART 5 有故事的人
袁立:“不忍” 145
亲眼见到尘肺病人之后,袁立一下子“不忍”了,“靠近的时候,清楚地听到从他的胸腔里持续发出沉重的呼吸声,沙沙沙沙,像秋天的落叶。”
李志:我是一颗荔枝 157
直到2015年,“小众”了十年的李志走进体育馆了。几千人的场子,台下看不清台上的脸,到处是荧光棒和尖叫声。
风和日丽,饮酒落花 171
“我觉得环境是环境,个人是个人。恶在那儿,但是你不要成为恶的一部分。”
如果自信的话,他们不会这样说 182
“只有在国外混不下去的老外才来中国?”“如果他们自信一点的话,我觉得他们不会这样说。”
PART 6 有故事的我
百年复旦的碎屑 195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究竟是什么意思?居然能成为一所大学的价值?
“所谓自由,就是思想或是生活观念能在无边的时空中恣意游走;而无用,则是对身边现实功利的有意疏离。”
偷浮生十日,泛不系之舟 206
导游姑娘赴日八年,坦言如今回东北老家已经格格不入:“我有时候跟家里人说,说话别那么大声,别吐痰,垃圾揣兜里。我妈上来就骂:你装!你再装!滚回日本别(四声)回来了!”
PART 7 人在国外
莱茵河畔取“治水”经 227
被称为“欧洲父亲河”的莱茵河,作为流经欧洲九国的主要饮用水源,曾在短短四十年中经历了从“最浪漫的臭水沟”向如今清澈美丽的父亲河的转变。带着“取经”的心态,我沿着莱茵河流域走访了相关水域管理人士,得到了不少一手信息。
体验日本的垃圾回收 241
2010年岁末,我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青年媒体工作者”代表团访问日本。在日本期间,当地民众的文明、友好与彬彬有礼自不必说,印象最深的片段,却都和“垃圾”有关。
附录:部分《佳访》节目片尾语 250

精彩书摘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魔鬼
  一
  一位八五后同事发微信给我:
  “看了佳访《陈小鲁:晚来的道歉》之后我回忆起初中参加一个夏令营,同寝室一共有九个女孩,其中一个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招惹了其余七个中的一个,于是那七个女孩集体孤立她,并做了很多在我看来非常过分的举动,比如用扫帚把大家的剩饭扫进她的饭盒里面。
  “我当时很想站出来维护那个被欺负的女孩,可是没有勇气,只是默默地不和那七个人站在一边,然后向夏令营的老师寻求帮助。我怕如果我和被孤立的女孩站在一边,七比一的局面就会变成七比二,第二天我的饭盒里就也会被倒进剩饭剩菜……
  “过了十几年我以为我早就忘了这件事了,可是没想到至今想起来还会感到内疚。”
  二
  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为了探究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究竟会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以及社会制度能在何种方式控制个体行为,主宰个体人格、价值观念和信念,津巴多博士在报纸上发布了一则广告:“寻找大学生参加监狱生活实验。酬劳每天十五美元,期限两周。”
  很快,有七十人报名,经过一系列医学和心理学测试,二十四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情绪稳定的年轻人入选。他们被随机分成三组:九名犯人,九名看守,六名候补。
  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这个实验便让九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毫无犯罪前科、具有大学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变成了冷酷无情的看守警察,他们极尽“创造力”地虐待和侮辱“囚犯们”:用灭火器喷射、将他们赤身裸体地锁在床腿上、有些囚犯还被关了数小时禁闭。几天之后,事情升级,他们不允许囚犯上厕所,整个监狱成了臭气熏天肮脏无比的猪圈,他们甚至强迫囚犯模仿表演动物交配……
  教授被惊呆了,他提前结束了实验。
  三
  据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
  多数时候,我们的理智抑制魔鬼,逻辑、道理、规则、秩序和法律赋予我们理智。
  而当集体无意识癫狂席卷的时候,个体情绪爆发,一个个魔鬼便被释放出来、到处游荡。苏联的大清洗、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学生们和如今每过不久就会爆发的凌虐同学案,在我看来,莫不如此。
  四十多年前的那场实验中揭示的“路西法效应”已经变成人尽皆知的常识:个人的性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般重要,善恶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环境的鼓励会让好人干出可怕的事情。
  四
  据有关资料记载,“文革”中第一位遇难的教育工作者是北师大女附中校长卞仲耘。1966年8月,她被学校的一群初中女孩用带钉子的桌椅腿毒打,往头上淋屎尿,强迫她重复“我是牛鬼蛇神”。最后被折磨至死。
  我问陈小鲁:“十几岁的孩子,为什么能爆发出这么巨大的力量,如此之凶狠野蛮地殴打自己的师长?”
  他的声音是历尽千帆后的平和:“因为当时有阶级斗争的教育,就是不断地在人民当中群众当中划分‘敌我友’,你是‘敌人’呢,雷锋都说了嘛,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冷酷无情。”显然,陈小鲁陈述的同时,也带着调侃。
  那一群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从未学习和了解过宪法,不明白世人皆有尊严和权利,他们满腔热血,以天真、热情、暴力和血腥完成着自以为正义甚至神圣的举动,直至一切都无法挽回。
  五
  人类文明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历经了无数恶魔蹂躏之后,道理、规则、法治终于成为了制约魔鬼的天使。
  一劳永逸吗?
  决不。当人们普遍不了解、不相信、不服膺道理、规则、法治的时候,魔鬼便会再度挣脱枷锁牢笼。
  时至今日,依然时常听闻一群人毒打小三、人贩、小偷或凌虐同学,实质仍旧是丛林法则、拳头说话,自认为正义便私设公堂以暴制暴。在我看来,他们的骨子里依然丝毫不认同道理、规则和法治,始终信仰弱肉强食,谁铁腕就服谁。
  六
  我非常佩服陈小鲁们的勇气。
  对于有些人,公开对自己伤害过的人说一句“我错了,对不起”难比登天。我有时会想:那些在教堂向神父忏悔的西方人,个个表情肃穆,结束倍感解脱。承认并反省是他们几成共识的个体自我救赎法门。而今天的部分国人却认为“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吗”。陈小鲁他们这些在古稀之年不堪内心折磨的红卫兵公开道歉之时收获的也多是这句嘲讽。
  忏悔难在哪呢?
  没有人道歉和担责,欠奉彻底的反思和清算,不曾吸取教训、建立规则、敬畏法治,那么,一切的恐怖和荒诞都有可能随时卷土重来。
  采访时,陈小鲁告诉我,他挨个儿询问和他对话的三十六家媒体记者同一个问题,包括我在内的这些年轻人都至少比他年轻了三十年:“你们学过宪法吗?”得到的是几乎清一色的否定答案。
  在并不习惯敬畏法律的社会,我们该如何重建宪法的权威?
  《美国宪政历程》这本书里,作者任东来先生写了这样的句子:“今天的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宪法。但是又有多少国家实行了宪政和法治呢?没有宪政和法治护航的宪法,只是统治者装饰自己文治武功的漂亮花瓶。好,则成为后人的笑柄;恶,则成为百姓的炼狱。”
  七
  1945年,一位叫作卡罗列维的意大利人写了一本书,书名叫作《基督止步于埃博利》。这本书是基于列维在1935年到1936年在卢卡尼亚的流放生涯而写成的。那是意大利的法西斯时代,前前后后大约有一万三千名不同政见者被墨索里尼遣送到南方的贫困山区。卢卡尼亚疟疾流行,农民愚钝、自闭、顽固不化,以至于连耶稣都不想去。
  然而就是这蛮荒的生活环境,却给了理性主义者列维以巨大的启发:如火如荼的法西斯主义其实恰恰深深地埋藏在每个人的灵魂里。一旦人们拒绝承担个人责任,而是选择和集体并肩齐步,法西斯思想就有可能占据你的心灵。
  两天前,我看到一位微博好友的读书笔记,他提及了苏联时期的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他的感想在我看来是一句久违的常识:“她们并没有多少宏伟的‘主义’或多么疯狂的思想,她们仅仅是承担了个体的责任——独立地思考,并且不羞于传递这种思考。”
  你看,摆脱“魔鬼”的第一步,居然就是这么简单。
  当嘲笑他人信仰,我们还剩下什么
  美好人性被历次政治运动蹂躏摧毁,快速城市化进程瓦解了宗族聚居,敬畏之心也被无神论洗涤干净。于是,飞黄腾达、出人头地成了新的“信仰”——如果能被称为“信仰”的话。
  一
  2014年9月初,我到北京采访张燕生律师(北京大禹律师事务所主任、刑事辩护资深律师)。这位外表柔弱温润的女律师,却有着男士都难以企及的勇气和韧劲儿。自2008年念斌第一次被判处死刑之后,姐姐念建兰听说张燕生曾数次将死刑或死缓案件成功“翻案”打成无罪,便千里迢迢求助于她。彼时的张燕生不曾想到,她会为了念斌案殚精竭虑整整六年半。
  在中国律师界,不少人对刑事辩护敬而远之。在他们看来,刑辩犹如一把双刃剑,一不留神就会祸及自身,弄不好还会丢了饭碗。而走平坦路、稳当赚钱,或许才是最佳选择。张燕生为念斌辩护的过程中便真切体会到了代价。认定念斌是真凶的人以各种方式攻击她,网上建“灵堂”,发邮件恐吓,意图阻止律师辩护而尽快对念斌执行死刑。
  六年间,每次开庭,受害者的家庭总会对念斌家人和张燕生围追殴打,他们百般闪躲,依然时常避之不及。面对谩骂攻击,张燕生并未动摇:“有人骂,只能激发我把工作干得更好,让真相来说明一切。”
  在如今这个逐利的社会,我很希望知道张燕生图什么。投资市场上,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如果为了赚大钱,我似乎能够理解她的执着。然而六年来,起初她还收取念建兰支付的象征性律师费。后来,看到念家倾家荡产四处逃亡,她便一减再减,到最后完全不再收钱,成了法律援助。念斌案后期,张燕生和斯伟江根本变成自己贴钱,一趟一趟往福建跑。
  看到我的疑惑,张燕生笑了:“念建兰这个人非常好,只要有一丝一毫的能力,她绝对不能够让你受委屈。但后来家里到处都在用钱,念斌的孩子上学需要管,母亲和两个哥哥重病都没有钱去治,真的一贫如洗。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作为一个人,就讲最起码的人性,也是不可以撒手的。”
  二
  开始采访之前,温和恬淡的张燕生问我们要不要喝茶。她拿出念建兰带的福建茶叶,认真地帮我们冲泡。碧绿的茶叶在雪白的瓷杯里舒展,散发出福建绿茶特有的清香。
  采访结束后,在放满整齐卷宗的简洁工作间里,闲聊中她告诉我她吃素食。我突然间有些理解她的执着、勇敢、不贪婪:“你信佛吗?是不是有信仰的因素,很多我们看来很重的东西,比如物欲,对你并不重要。所以你可以坚持追寻你的价值?”
  “是,”她回答,“很多律师都是。我还不算什么,有一些更勇敢的律师,真的是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了。”
  听到这句,从旁边经过的一个年轻工作人员扑哧笑出声来。
  那一瞬间,我无比伤心和羞愧。
  当下中国社会的很多年轻人,连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都够不上,他们是空心人。没有信仰,毫无坚守,对他人缺乏基本同理心和同情心。他们故作老练,动辄嘲讽别人“幼稚、炮灰、被利用”;他们只崇拜单一的“成功”:财富、地位和名望;他们焦虑,恐惧被“时代”抛在后面。他们无法理解任何不会带来直接利益的理想主义行为,甚至因为嘲笑这样的“傻瓜”而洋洋自得。
  我尴尬地看着张燕生,很担心她不高兴。物欲横流的当下,纯粹坚守自己精神世界的人已经少而又少。她愿意把内心想法告诉我,是认同我的价值观,相信我能够理解,是“同一类人”。我真的不愿意、不舍得这个社会给拥有信仰的她带来任何嘲笑和伤害。
  让我释然的是,张燕生的面庞平和如初,没有一丝波澜。仿佛什么也没有听到,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三
  受了二十多年无神论的教育,我明白自己很难再拥有虔诚的信仰,但我对周围有信仰的人充满了好奇和敬意。我时常会思考:“信仰”究竟是什么?
  采访完张燕生之后,我似有顿悟:她的恬淡超然与坚持不懈,她的勇敢无畏与低调内敛,她对于公平和正义的笃信及追求,对于法律尊严和意义的捍卫,不就是“信仰”吗?坐车返回的路上,我打开手机,看到她的微信签名“喝好茶,吃素,过简约环保的生活”。
  自律也是信仰,信仰从不玄乎。
  四
  今年(2015)3月,我到缅甸仰光参加第四届国际媒体峰会。那是我第一次踏足这个东南亚佛教小国。在此之前,我对于这个国家的全部印象只有昂山素季和无论男女老少都用一块布裹成的笼基长裙。
  首先被震撼的,是当地人的淳朴诚信。一出机场,热情的出租车司机迎上来问我去哪,这场景在国内每一个陌生城市都不少见。长久以来养成的“他是坏人”的高强度不信任警觉后来被证明全无必要,司机把我们安全快速送到目的地,没有多收一块钱。我问那个一脸稚气、看起来也就十七八岁的出租车司机:“你们有没有绕路的?”他憨憨一笑,用不流利的英语回答:“不会,都是佛教徒。”
  离开仰光的最后一天,臭美的我到市场买笼基长裙,选定面料后需要缝纫加工。我便付了钱去别处逛,约定晚上六点之前回到档口取裙子。眼看到了关门时间,作为方向感缺失的路盲,我在偌大的、复杂的、处处看上去都一个样的市场里迷了路。各种纠结困扰之后终于找到地方时,已经晚了四十五分钟。不会说英文的店主姑娘一直捧着裙子静静站在店里等候。
  她当然可以一走了之,错完全在我。
  缅甸的人均GDP在九百美元左右,仅为中国的百分之十四。都说仓廪实而知礼节,那一刻,我突然想,信仰或许更有力量。
  五
  采访张燕生时,我们反复聊到了一个人——念斌和丁云虾(被害孩子的母亲)的房东陈炎娇。
  2006年7月28日下午,丁云虾和她的三个孩子跟房东陈炎娇母女一共六人吃了青椒鱿鱼、炒杂鱼和稀饭。当晚,两家人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丁云虾的一对儿女俞攀、俞悦抢救无效死亡。
  据念建兰回忆,事发后警方很快宣布破案,说是念斌在铝制水壶里下了毒。但房东,也就是亲手做饭的陈炎娇曾跟很多人说:“不可能啊,我那天下午一直用水壶,怎么会有毒。”
  对于念建兰来说,这当然是最大的疑点和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然而她再找陈炎娇,得到的回答是:“你不要找我,我相信政府,政府说是念斌放水壶里了那就肯定是他。”
  张燕生提及这句话时苦笑不已:“你看,她是这样不相信自己。”
  六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到小学六年级才第一次去到农村“忆苦思甜”。记得当时在几户农家院子的围墙上看到很多五彩斑斓的“地狱壁画”,比如下油锅,比如拦腰斩。记得年幼的我被吓得不轻,当地老人安慰我说,那是“干了坏事才有的下场”。
  中国传统社会是宗族社群,对于“遭报应”朴素的敬畏之心和彼此熟络知根知底的亲情维系建立起原始而有效的道德体系。
  快速城市化进程瓦解了宗族聚居,敬畏之心也被无神论洗涤干净。于是,飞黄腾达、出人头地成了新的“信仰”——如果能被称为“信仰”的话。
  但所有的信仰都教导人向善而不欺骗,唯有信无可信,人才会迷失于名利之间。正如朱德庸刻薄而又精准地说:现代人的问题是大部分人都希望成为一个有钱人,而不是成为一个人。
  于是丧失底线,于是不择手段,于是成王败寇,于是狼奔豕突。
  七
  我不明白曾经做了十五年法官的张燕生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稳定的金光闪闪公务员不做,偏要跑去当不受人待见的刑事辩护律师。正如我不明白她为什么不图钱不图名顶着巨大压力为念斌姐弟奔波六年。
  撇开道德,从经济学理论说,理性人的一切行为都为了一个目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张燕生不可能预见到未来有一天这个刺猬一般令人头疼的棘手案子能平反,她能收获巨大的声誉和名望。那么,付出的一切,值得吗?
  回答这个尖锐甚至无礼的问题,张燕生依然平静:“我很喜欢。每一个刑事案件都关乎到人的生命和人的自由。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拿钱买不来的,就是人 这个时代这些人(全彩四色印刷)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这个时代这些人(全彩四色印刷)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这个时代这些人(全彩四色印刷)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这个时代这些人(全彩四色印刷)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双十一快递确实有点慢。不过书很新包装的很好。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写的很好,看的不烦,推荐

评分

不怎样,不值得一读,烂书

评分

下单之后很快收到了哦!很期待看!

评分

还好

评分

双十一快递确实有点慢。不过书很新包装的很好。

评分

好。。。。。。。。。。

评分

不错。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这个时代这些人(全彩四色印刷)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