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J811-1 《建築設計防火規範》圖示(2015修訂版) ** | ||
| 定價 | 118.00 | |
| 齣版社 | 中國計劃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5年06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239 | |
| 字數 | 61500 | |
| ISBN編碼 | 9787518202041 | |
13J811-1《〈建築設計防火規範〉圖示》國傢建築標準設計圖集是根據zui新《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2014編製的。修編代替原國傢建築標準設計圖集05SJ811《〈建築設計防火規範〉圖示》、06SJ812《〈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範〉圖示》。
本圖集是將《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2014的部分條文通過圖示、錶格等形式錶示齣來,力求簡明、準確地反映規範的原意,以便於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執行規範。
本圖集是由規範的主編單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牽頭編製的,且經公安部消防局及地方消防審查部門的專傢、建築設計單位及施工圖審查部門的專傢審查。本圖集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負責解釋工作。
本圖集可供全國建設單位、規劃和建築設計、施工、監理、驗收等相關人員以及消防監督人員配閤規範使用;並可作為建築設計相關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教學的參考。
目錄 1
編製說明 3
1 總則 1-1
2 術語、符號
2.1 術語 2-1
2.2 符號 2-5
3 廠房和倉庫
3.1 火災危險性分類 3-1
3.2 廠房和倉庫的耐火等級 3-6
3.3 廠房或倉庫的層數、麵積和平麵布置 3-12
3.4 廠房的防火間距 3-19
3.5 倉庫的防火間距 3-26
3.6 廠房和倉庫的防爆 3-29
3.7 廠房的安全疏散 3-35
3.8 倉庫的安全疏散 3-38
4 甲、乙、丙類液體、氣體儲罐(區)和可燃材料堆場
4.1 一般規定 4-1
4.2 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區)的防火間距 4-2
4.3 可燃、助燃氣體儲罐(區)的防火間距 4-6
4.4 液化石油氣儲罐(區)的防火間距 4-9
4.5 可燃材料堆場的防火間距 4-11
5 民用建築
5.1 建築分類和耐火等級 5-1
5.2 總平麵布局 5-7
5.3 防火分區和層數 5-12
5.4 平麵布置 5-22
5.5 安全疏散和避難 5-39
6 建築構造
6.1 防火牆 6-1
6.2 建築構件和管道井 6-4
6.3 屋頂、悶頂和建築縫隙 6-11
6.4 疏散樓梯間和疏散樓梯等 6-14
6.5 防火門、窗和防火捲簾 6-24
6.6 天橋、棧橋和管溝 6-26
6.7 建築保溫和外牆裝飾 6-27
7 滅火救援設施
7.1 消防車道 7-1
7.2 救援場地和入口 7-8
7.3 消防電梯 7-10
7.4 直升機停機坪 7-13
8 消防設施的設置
8.1 一般規定 8-1
8.2 室內消火栓係統 8-3
8.3 自動滅火係統 8-4
8.4 火災自動報警係統 8-6
8.5 防煙和排煙設施 8-7
9 供暖、通風和空氣調節 9-1
10 電氣
10.1 消防電源及其配電 10-1
10.2 電力綫路及電器裝置 10-2
10.3 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誌 10-3
11 木結構建築 11-1
12 城市交通隧道 12-1
附錄A 建築高度和建築層數的計算方法 FL-1
附錄B 防火間距的計算方法 FL-4
附錄C 隧道內承重結構的耐火極限試驗升溫麯綫和相應的判定標準 FL-5
本規範用詞說明 FL-5
引用標準名錄 FL-5
附錄 排煙窗有效麵積計算方法 FL-6
這本書以其嚴謹的態度和深刻的洞察力,為我打開瞭建築安全設計的新視界。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沉浸在那些關於火災蔓延機理的詳細論述中,作者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消防工程師,抽絲剝繭地分析著不同建築材料、結構形式在火災發生時的反應。尤其是對於疏散通道的寬度、安全齣口的數量以及防火分區的設計要求,書中給齣的計算模型和圖錶清晰易懂,並結閤瞭大量的實際案例,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這些規範背後的科學原理和安全考量。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這本書更注重實踐的應用,它詳細闡述瞭如何在項目初期就將防火設計融入到建築方案中,如何平衡美學、功能與安全的需求。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高層建築、地下空間、公共聚集場所等不同類型建築的防火設計有瞭更係統、更全麵的認識,不再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能夠深入到每一個細節的考量。例如,書中關於防煙樓梯間的設計,不僅規定瞭前室的麵積和通風方式,還詳細分析瞭不同條件下自然排煙和機械排煙的優劣,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門洞設計來阻隔煙氣擴散,這些細緻的講解讓我對建築的安全性有瞭更深的敬畏。
評分這本書以其清晰的邏輯和豐富的案例,為我揭示瞭建築防火設計的復雜與精妙。我被作者在講解建築防爆設計時所展現齣的細緻入微所打動。他並沒有停留在泛泛而談的“防爆”概念,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場所(如易燃易爆物品倉庫、有爆炸危險的生産車間)的爆炸危險等級,以及如何通過結構加固、泄壓口設置、材料選用等多種手段來降低爆炸的風險。例如,在描述一個化工廠的防爆設計時,作者詳細分析瞭不同區域的爆炸極限,以及如何通過設置泄爆牆、泄壓窗等構件,在發生爆炸時將衝擊波導嚮安全區域,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這種對“風險控製”的深入剖析,讓我對建築安全設計有瞭全新的認識。此外,書中對消防電氣的要求也進行瞭詳細的闡述,讓我明白瞭,即使是電力係統,也需要納入防火設計的考量範疇。
評分這本書為我揭示瞭建築防火設計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更是對生命安全的莊重承諾。我被作者在討論建築高度對疏散要求的影響時所展現齣的科學分析所吸引。他詳細闡述瞭隨著建築高度的增加,疏散的難度和風險也隨之增大,因此,高層建築需要設置更多的疏散樓梯,更寬的疏散走道,並且對防煙性能提齣瞭更高的要求。例如,在描述一棟超高層建築的設計時,作者詳細分析瞭如何通過設置避難層,來為疏散睏難的人員提供臨時庇護場所,以及如何通過強大的機械排煙係統,來確保疏散通道的空氣流通。這種對“時間”和“空間”的精細考量,讓我看到瞭建築設計在保障生命安全方麵的智慧。同時,書中對建築內部空間的防火分隔也進行瞭詳盡的講解,讓我明白瞭,即使是一個小小的房間,也需要考慮其防火分隔的閤理性。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場關於安全與責任的深度思考。在閱讀過程中,我被作者對建築防火技術細節的刨根問底所摺服。他沒有簡單地羅列條文,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項規範背後的邏輯和科學依據。例如,在講解防火捲簾的設置要求時,作者詳細闡述瞭不同類型的捲簾在火災發生時如何起到阻隔火焰和煙氣蔓延的作用,以及其耐火極限是如何確定的。他甚至還探討瞭捲簾的聯動控製係統,以及在停電情況下的應對方案。這種深入到技術細節的處理方式,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同時,書中對不同建築功能區域的防火設計差異性分析也十分到位,例如,對於易燃易爆物品儲存區域,與普通辦公區域的防火要求截然不同,作者清晰地闡述瞭這些差異化的設計考量,以及如何通過加強通風、防爆措施等來降低風險。讀到這裏,我纔真正理解瞭“無規矩不成方圓”,每一項安全規範的背後,都凝聚著無數先輩的經驗和教訓。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將抽象的防火規範,轉化為觸手可及的安全知識。我沉醉於作者對建築內部空間劃分和疏散設計的精妙闡述。他以“人”為中心,反復強調疏散通道的設計要簡潔明瞭,指示清晰,確保在緊急情況下,人們能夠迅速找到逃生方嚮。例如,在描述一個大型購物中心的設計時,作者詳細分析瞭主通道、次通道以及緊急齣口的布局,並強調瞭疏散指示標誌的設置高度、亮度以及與環境的協調性。這種細緻入微的思考,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更加投入。而且,書中對於不同高度建築的疏散設計差異也進行瞭詳細的說明,例如,高層建築的疏散樓梯需要滿足更高的防火和防煙要求,而多層建築則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有所調整。這種“因地製宜”的設計理念,讓我看到瞭建築安全設計的靈活性與嚴謹性的完美結閤。
評分這本書就像是一張詳盡的建築防火“藏寶圖”,引導我一步步探索隱藏在規範條文背後的安全智慧。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講解消防控製室的設計和功能時所展現齣的專業性。他清晰地闡述瞭消防控製室在整個消防係統中的“大腦”作用,如何監測火災發生,如何聯動各項消防設施,以及如何進行緊急指揮。例如,在描述一個大型綜閤體的消防控製室時,作者詳細列齣瞭其需要配備的各類設備,包括火災報警控製器、聯動控製器、圖像顯示係統等等,並強調瞭這些設備之間的信息交互和協同工作的重要性。這種對“係統”的深入理解,讓我對建築的整體安全性有瞭更宏觀的認識。同時,書中也探討瞭消防水源的多種形式,包括市政給水、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等,並詳細分析瞭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
評分這本書如同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引導我走進建築安全的殿堂。我尤其贊賞作者在闡述建築消防設施布局時所展現齣的前瞻性。他不僅僅教你如何設置滅火器、消防栓,更強調瞭這些設施的“聯動”和“協同”。例如,書中詳細講解瞭火災自動報警係統與自動滅火係統之間的聯動關係,以及如何通過智能化的控製係統,實現火災的早期發現、及時報警和高效撲救。這種“係統化”的思維,讓我看到瞭未來建築安全發展的趨勢。同時,作者在討論建築外牆防火時,也提齣瞭許多值得深思的觀點。他分析瞭不同外牆材料的燃燒特性,以及在火災蔓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並提齣瞭相應的防火設計建議。讀到這裏,我纔真正理解瞭,建築的每一個部分,都可能成為防火的“薄弱環節”,而我們的設計,就是要將這些薄弱環節一一加固。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一本技術規範的解讀,更像是一次穿越火綫的安全演習。我被作者在講解建築防火分區時所描繪的場景深深吸引。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三維空間劃分,化為一個個可控的“防火單元”,並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防火牆、防火門等構件,將火災的蔓延控製在最小的範圍內。例如,在描述一個大型展覽中心的設計時,作者詳細分析瞭如何根據展覽內容、人員密度等因素,閤理劃分各個防火分區,以及如何設置相應的疏散通道和消防設施。這種“化整為零”的設計思路,讓我看到瞭建築設計在保障生命安全方麵的智慧。此外,書中對消防水源的設置和供水能力的計算也進行瞭詳細的講解,讓我明白瞭,強大的滅火能力同樣是建築防火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我讀到關於消防水池的容積計算,以及市政消火栓的布置密度時,我纔意識到,原來看似尋常的供水係統,也蘊含著如此多的安全考量。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這樣一位對建築安全領域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我被書中對不同類型建築(如居住建築、公共建築、工業建築)在防火設計上的具體要求所吸引。作者並沒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根據不同建築的使用性質、人流密度、火災危險性等因素,給齣瞭差異化的設計指導。例如,在居住建築的章節中,他詳細闡述瞭樓梯間、疏散走道的防火要求,以及如何通過設置防火門、防火牆來保障居民的逃生安全。而在工業建築的章節中,則重點強調瞭工藝流程、儲存物品的危險性,以及如何通過特殊的消防設計來應對潛在的火災風險。這種“因材施教”的寫作風格,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不同場景下的安全需求。同時,作者在講解建築內部裝修的防火要求時,也提供瞭許多實用的建議,讓我明白,即使是看似無關緊要的裝修材料,也需要符閤嚴格的防火標準。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如同與一位資深的建築師進行瞭一場關於安全與藝術對話。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述防火等級和材料燃燒性能時所采用的生動比喻,將抽象的技術術語轉化為易於理解的形象畫麵。例如,在描述不同防火等級的建築材料時,作者用“堅固的盾牌”、“易燃的柴薪”等詞匯,生動地勾勒齣瞭材料在火災中的不同命運,這讓我這種非專業人士也能快速抓住核心要點。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不同火災場景下的應急疏散策略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不僅僅是教你如何設置疏散通道,更引導你去思考“人”在火災中的行為模式,如何纔能最有效地引導人群逃離危險。那種對生命的尊重,對細節的執著,貫穿瞭整本書的字裏行間。我曾在一個章節中看到作者對一個商場火災案例的復盤,詳細分析瞭疏散指示標誌的設置是否閤理,應急照明的覆蓋範圍是否足夠,以及緊急廣播係統的有效性。這些分析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看似微小的設計疏忽,都可能在危急時刻釀成大禍。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手冊,更是一部關於責任和人文關懷的著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