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2016年12月刊)

书法(2016年12月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立翔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艺术
  • 文化
  • 绘画
  • 中国传统文化
  • 技法
  • 临摹
  • 字帖
  • 鉴赏
  • 书法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7100060316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429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书法(2016年12月刊)》主要内容包括经典,明代书法,祝允明箜篌引诗卷(下),视野,书法论坛,第八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评委访谈,也说书法的继承与创新,当下大篆书法创作简论,研究,学术专题,近十年来高等书法教育研究述评,跨专业书法研究生在高等书法教育中的困境,高等书法教育三种路径的优化与提升——从“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谈起,沪版《书法》拓展型教材引发的思考,书法史料,等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经典
明代书法
祝允明箜篌引诗卷(下)
视野
书法论坛
第八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评委访谈
也说书法的继承与创新
当下大篆书法创作简论
研究
学术专题
近十年来高等书法教育研究述评
跨专业书法研究生在高等书法教育中的困境
高等书法教育三种路径的优化与提升——从“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谈起
沪版《书法》拓展型教材引发的思考
书法史料
唐睿真皇后伯父《沈易从墓志》研究
明代家族日常书写的书史意义
“百汉碑砚斋”摹刻《熹平石经》残字
论“群体效应”下张之洞的书法观与书法实践的矛盾
奇峰隐处耀光华——朱复戡艺术研究概述
天外昂首艺林独步——再赏朱复戡书法篆刻艺术
“反左书”书写方式释疑
“屋漏痕”小议
唐人小楷<灵飞经》的前世今生
论隋碑对初唐楷书的影响——以《龙藏寺碑》和褚遂良的关系为例
碑帖融合意趣岛占——探析何绍基隶书的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翰墨
书法课堂
名家临名帖——王铎临王献之《阮新妇帖》
朵云书翰
书法门诊室
书法展厅
翟万益作品选
人生转段之后的追求
“太湖风”——书法二十家作品选
齐开义作品选
篆刻
朵云印评
名胜印迹
云南昆明名胜印
印社介绍
龙图印社
印人介绍
黄连萍刻《心经》
万人如海一身藏——金满叔篆刻
名印赏析
名印赏析(二十四)
朵云
札记
竹堂笔记(三十九)
紫竹斋艺话(续二十四)
书论短简(下)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鼻”
朝花夕拾(文摘)
时空
广告
《中国书法报》《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书学》征订
东西南北
第八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终评工作在北京举行等
2016全国高等书法教育(郑州)论坛等
江右合璧:黄君、刘小明书画联展等
《书法》2016年12月刊 本期《书法》杂志,聚焦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创新,以多角度、深层次的专题探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奉上一场精神盛宴。 卷首语:笔墨间的光影流转 本期卷首,我们将目光投向当代书坛的青年力量。他们继承了古典的精髓,又勇于在技法、理念上进行探索与突破,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得以窥见传统笔墨在时代浪潮中的变与不变,感受那种既有温度又有力量的艺术表达。 专题策划:古韵新生——当下书坛的继承与革新 名家访谈:笔墨之道,不离古人,亦求新意。 本次我们采访了多位在当代书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书法家。他们分享了自己学习古人、汲取营养的经验,也阐述了对书法创作的独特见解。在访谈中,他们强调了“学古”的根本性,但同时也指出,一味模仿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融入个人情感、时代精神,才能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实现“古韵新生”。访谈内容涵盖了临帖的心得、创作的感悟、对当下书坛现状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作品鉴赏:经典永流传,新风扑面来。 精选了数位中青年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涵盖了楷、行、草、隶、篆等多种书体。这些作品或在传统法度的基础上,将笔墨韵味发挥到极致,展现出深厚的功力;或在章法、用墨、结体上进行大胆尝试,突破了固有模式,呈现出新颖的面貌。我们不仅将对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细致的解读,还将深入分析其在继承传统与创新探索方面的得失,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鉴赏。 理论探讨:在传承与变革的十字路口。 本部分邀请了多位书学理论家、评论家,就“当下书法创作如何平衡继承与创新”这一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他们从历史、美学、文化等多个维度,剖析了当前书坛出现的各种现象,如“形式主义”、“概念先行”等,并就如何回归艺术本体、如何在继承中找寻突破点、如何让书法艺术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等问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观点。 笔墨解析:技法精讲——深入探究碑帖之妙 临池问道:颜真卿《祭侄文稿》的笔法奥秘。 本期我们将以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例,从用笔、结构、墨法、章法等多个方面,对这件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法帖进行系统性解析。我们将深入剖析其中行笔的迟重与疾徐、提按的轻重变化、转折的方圆兼备,以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关系,力求让读者在领略其艺术魅力的同时,掌握其中蕴含的精妙笔法。 技法突破:如何写出更有表现力的草书。 针对当前许多草书创作中存在“软弱无力”、“笔画粘连”等问题,本期邀请了擅长草书的艺术家,分享如何通过对线条力量感的训练、对笔势的理解与运用,以及对整体气韵的把握,来写出更具表现力、更具生命力的草书。将通过示范与讲解,引导读者走出草书创作的误区。 书法课堂:从零开始——零基础学书法指南 楷书入门:执笔与坐姿的科学性。 为初学者量身打造的实用教程。本期重点讲解书法学习中最基础却至关重要的环节——正确的执笔方式和科学的坐姿。我们将图文并茂地展示正确的握笔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坐姿来保持身体的稳定,从而更好地控制笔墨。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却是影响日后书法学习效率和成果的关键。 笔画练习:横、竖、撇、捺的基础训练。 在掌握了正确的执笔与坐姿后,本期将带领初学者进行最基础的笔画练习。从“横”的起笔、行笔、收笔,到“竖”的挺拔与变化,再到“撇”的舒展与内敛,“捺”的遒劲与力度,我们将逐一分解,提供详细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初学者打下坚实的笔画基础。 展览速递:书坛动态,尽在本期 全国性书法展览亮点回顾。 梳理并报道近期举办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国性书法展览,介绍展览的主题、参展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及展览对推动书坛发展的重要意义。 地方书协活动剪影。 关注各地书法协会的近期活动,如笔会、讲座、交流展览等,展示各地书法的蓬勃发展态势。 书友互动:问答与交流 本栏目将收集读者在书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邀请专家进行解答,并刊登部分读者来信,搭建读者与杂志、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平台。 《书法》2016年12月刊,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丰富的艺术内容、实用的学习指导,希望能为您带来一次愉悦而收获的书法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对当代书法期刊的期待,更多是希望能够看到一些真正有启发性的内容,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临帖示范或生涩难懂的理论分析。当拿到这本《书法》(2016年12月刊)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但它很快就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温度”。期刊里呈现的不仅仅是冰冷的笔墨技巧,更是充满人情味的创作故事和感悟。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个关于“书房里的日常”的专题,它让我看到了不同书家在生活中的状态,以及这些生活细节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创作的。那些摆放在书桌上的笔墨纸砚,窗外的风景,甚至一杯热茶,都仿佛有了生命,与笔下的墨迹融为一体。这让我意识到,书法并非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此外,期刊中对不同书体,特别是篆书和隶书的深入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以往觉得这两种书体比较生僻,不易入门,但期刊中通过对经典碑帖的细致分析,以及对一些当代篆隶书家的介绍,让我感受到了它们独特的魅力和规范的写法,开始有了尝试的冲动。

评分

我对这本《书法》(2016年12月刊)的整体感觉是,它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书法发展动态的读者,我总是在思考,如何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也能为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新的活力。这期期刊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收录了大量精美的当代书法作品,展现了当下书坛的新面貌、新探索,还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书家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这些访谈让我了解到,他们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时代审美,形成独特的风格的。我特别喜欢其中一篇关于“意象书法”的讨论,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笔墨技巧,而是更加注重通过笔墨的组合来传达某种意境或情感,这种探索让我看到了书法艺术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同时,期刊中对一些传统技法,比如“用笔的虚实变化”和“墨法的枯润浓淡”等,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而且配图清晰,易于理解。这种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微观指导的内容,对于我这样希望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提升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

这期《书法》(2016年12月刊)让我最惊喜的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欣赏书法。我一直认为,书法不仅仅是“写得好看”,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表达。期刊中对“书法与诗词的结合”的探讨,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通过分析一些书法作品,揭示了书法家是如何将诗词的意境、情感融入到笔墨之中,使得字句与情感相互辉映,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临帖过程,不再仅仅关注字形,而是去体会字句背后的诗意和情感。同时,期刊中对“书法收藏与鉴赏”的介绍,也让我对书法艺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它不仅讲解了如何辨别作品的真伪,如何从用笔、用墨、结构等方面进行鉴赏,还介绍了当前书法市场的动态。这种将艺术鉴赏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内容,对于我这样希望在未来能够有一些收藏和投资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总的来说,这本期刊的内容丰富,角度多元,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说实话,作为一名多年的书法爱好者,我曾一度陷入瓶颈,总感觉自己的临帖停留在“形似”而“神不至”的阶段。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技法讲解,但往往枯燥乏味,理论性过强,读起来昏昏欲睡,真正用到实处又感觉不知所云。《书法》(2016年12月刊)的到来,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故作高深地堆砌学术名词,而是以一种更加贴近读者、更加生活化的方式,展现了书法的魅力。期刊中关于“古帖今读”的板块,特别打动我。它选取了几幅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法帖,并邀请了当代名家进行解读,从用笔、结构、章法等多个角度,剖析了古人写字的用心之处。我印象最深的是对怀素《千字文》的解读,以往只觉得他笔势雄健,恣意飞扬,但期刊中详细讲解了怀素狂草背后严谨的草法和对笔墨的精准控制,让我对“狂”有了更深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书法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情感的宣泄,是个人性情的流露。这种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下相结合的呈现方式,大大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评分

这本《书法》(2016年12月刊)的出现,于我而言,简直如同一场及时的甘霖。我并非科班出身,只是一个对汉字之美有着朴素追求的爱好者,平日里翻阅一些字帖,临摹几笔,却常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更别提深入领会其中的奥妙。翻开这本期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精美的书法作品,它们或古朴典雅,或飘逸灵动,每幅作品都仿佛在低语着千年的故事。我尤其被其中几幅行书作品所吸引,那笔画的起承转合,墨色的浓淡干湿,线条的刚柔并济,都让我惊叹不已。以前只是觉得好看,现在读了期刊中关于这些作品的解读,才渐渐明白,原来每一笔的力度、速度、角度,甚至每一次运笔的呼吸,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与思考。那些看似随意的点画,背后都有着严谨的法度,而那些枯燥的理论,在这里却通过鲜活的实例变得生动起来。我开始尝试着去模仿,不再只是机械地描摹,而是试着去感受笔尖与纸张的摩擦,去体会墨汁在宣纸上晕染开来的生命力。这本期刊,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直观、最感性的方式,为我推开了书法艺术的大门。

评分

评分

书法杂志我喜欢

评分

读书使人明智

评分

好書!!!!!!!!!!!

评分

好書!!!!!!!!!!!

评分

读书使人明智

评分

评分

很喜欢的杂志!好看!

评分

很喜欢的杂志!好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