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Angular 2

揭秘Angular 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广发证券互联网金融技术团队 著
图书标签:
  • Angular2
  • Angular
  • 前端开发
  • JavaScript
  • TypeScript
  • Web开发
  • 框架
  • 编程
  • 技术
  • 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06501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7521
品牌:Broadview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0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位列谷歌推荐参考资料列表,Google公司、Angular团队及开发者社区联合力荐。
  √ 目前市面上少有的基于Angular 2、系统全面介绍这一技术方方面面的书籍。
  √ 本书作者团队从Angular早期版本问世以来即投入生产实践,积累丰富实战经验。
  √ 难能可贵的ng2原创精品,国内一线前端团队及技术社区资深专家集体亮相盛赞。

内容简介

  《揭秘Angular 2》第一部分从前端的故事起点说起,然后对 Angular 以及 TypeScript 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着通过一个通讯录例子让读者快速入门 Angular 的开发;第二部分则深入讲解了 Angular 架构以及 Angular 核心内容,包括组件、模板、指令、服务、依赖注入、路由以及测试,此外,在相应的章节里还补充说明了譬如变化监测的核心 Zones(第 6 章)、双向绑定的原理(第 7 章)、RxJS(第 9 章)等关键内容;第三部分则通过问卷调查系统来指引读者进行 Angular 项目的实战。

作者简介

广发证券互联网金融技术团队,是Angular早期坚定的践行者。作为全新一代的证券业 IT 研发组织,团队致力于用更新更好的技术打造行业方案、支持业务创新。

我们热爱开源技术、信奉敏捷方法、编写优雅代码、关注用户体验,我们喜欢互联网工程师文化,我们在技术创新中寻找到无穷乐趣。


精彩书评

  当Angular还在alpha版本的时候,本书作者所在团队就已在产品里使用。几年时间一路跟下来,踩过很多坑,收获更多。这保证了本书满满地全是干货,值得仔细阅读。
  ——大漠穷秋 Google Angular 中国开发者PM

  在前端规模化时代做开发是件幸福的事。几年前似乎没有太多选择,大多用 jQuery 搞定各种浏览器上的坑,以简陋的“粉笔”在网页上“涂鸦”。如今又一下子拥有太多选择,React、Vue、Angular...我不是其中任何一个流行的(和不那么流行的)框架的死忠粉,在工作中会根据适合的情况选用它们。很高兴本书不是死板地介绍特性和罗列 API,而是通过实际例子帮助读者理解 Angular 的架构和设计思想。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一遍,前端技能会有实质提升,而不仅是“学会使用” Angular。我们需要掌握框架的灵魂,而不是成为它的奴隶。
  ——月影 360奇舞团负责人

  广发证券互联网技术团队是一个活跃的技术团队,近几年译过大量Angular的文章,并在实际业务中将Angular付诸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也促进了团队成员对Angular的深入理解。Angular是较早出现的具有颠覆性的Web前端框架,在推出之初就受到广泛关注,并快速发展起来,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理念。相信会有更多人因为这本书而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Angular!
  ——于涛Kinvix 腾讯Alloyteam负责人

  本应快速发展的Angular 2 ,因遭遇 React 当红和 Vue 崛起而没能像1.x一样快速流行。但还是有一些团队,在自己的业务里找到实践空间,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从技术角度来看,它丝毫不逊色于竞争对手:与 TypeScript 的结合、对大型架构的支持让它在企业级开发中拥有非常好的空间。
  希望大家不要囿于门户之见,用这本书来开始了解这门有价值的技术。
  ——程劭非 @winter


  Angular 2 与 1.x 版本有很大不同,以组件化为核心理念,整合可选的开发语言、可配置的变更检测策略、样式封装机制,形成一套适应于企业应用开发的框架。现在,这个领域的开发者,终于迎来一本适合自己的书。
  ——徐飞 知名前端架构师

  本书把广发证券前端团队对 Angular 2 框架基础的理解和实践,用不拖沓的方式传递给读者,值得一读。
  ——sofish 饿了么大前端负责人

  开发者真正了解所选框架并能结合工作场景,才能享受其带来的效率、性能提升。本书覆盖基础、架构与应用,从能做什么讲到为什么这么做,对将或已选择Angular的开发者极有裨益。
  ——吴天豪 淘宝前端技术专家

  本书从概念到实际项目,从 API 到架构,详细介绍了 TypeScript 和 Angular 的开发经验,是学习Angular的上佳选择。

  ——曾探 腾讯高级工程师


目录

第一部分入门篇
1 前端风云 2
1.1 故事的起点2
1.2 AJAX 王者归来3
1.3 工具库的流行3
1.4 百家争鸣3
1.5 走进前端新时代4
1.6 小结6
2 Angular 简介7
2.1 历史回顾7
2.1.1 AngularJS 1.x 起源7
2.1.2 AngularJS 1.x 迭代之路8
2.1.3 初生的Angular 2 9
2.1.4 快速发展的Angular 2 10
2.1.5 开发语言之选11
2.2 Angular 2 简述12
2.2.1 核心概念12
2.2.2 平台简介14
2.2.3 平台亮点16
2.3 小结17
3 TypeScript 入门18
3.1 TypeScript 概述18
3.1.1 概述18
3.1.2 安装19
3.2 基本类型20
3.2.1 布尔类型20
3.2.2 数字类型20
3.2.3 字符串类型21
3.2.4 数组类型21
3.2.5 元组类型21
3.2.6 枚举类型21
3.2.7 任意值类型22
3.2.8 null 和undefined 22
3.2.9 void 类型23
3.2.10 never 类型24
3.3 声明和解构24
3.3.1 let 声明25
3.3.2 const 声明26
3.3.3 解构26
3.4 函数28
3.4.1 函数定义28
3.4.2 可选参数28
3.4.3 默认参数29
3.4.4 剩余参数30
3.4.5 函数重载30
3.4.6 箭头函数31
3.5 类32
3.5.1 类的例子32
3.5.2 继承与多态32
3.5.3 修饰符33
3.5.4 参数属性35
3.5.5 静态属性35
3.5.6 抽象类36
3.6 模块37
3.6.1 概述37
3.6.2 模块导出方式37
3.6.3 模块导入方式38
3.6.4 模块的默认导出39
3.6.5 模块设计原则40
3.7 接口42
3.7.1 概述42
3.7.2 属性类型接口42
3.7.3 函数类型接口43
3.7.4 可索引类型接口44
3.7.5 类类型接口44
3.7.6 接口扩展45
3.8 装饰器46
3.8.1 概述46
3.8.2 方法装饰器47
3.8.3 类装饰器48
3.8.4 参数装饰器50
3.8.5 属性装饰器51
3.8.6 装饰器组合51
3.9 泛型53
3.10 TypeScript 周边54
3.10.1 编译配置文件54
3.10.2 声明文件55
3.10.3 编码工具56
3.10.4 展望未来57
3.11 小结57
4 快速入门 58
4.1 Hello World 例子58
4.1.1 准备工作58
4.1.2 搭建步骤59
4.2 通讯录例子66
4.2.1 背景介绍66
4.2.2 架构设计68
4.3 小结74
第二部分深入篇
5 Angular 架构总览 76
5.1 核心模块介绍76
5.1.1 组件77
5.1.2 模板81
5.1.3 指令82
5.1.4 服务83
5.1.5 依赖注入84
5.1.6 路由86
5.2 应用模块88
5.3 源码结构介绍91
5.4 小结93
6 组件 94
6.1 概述94
6.1.1 模块化介绍94
6.1.2 组件化标准96
6.1.3 Angular 的组件100
6.2 组件基础100
6.2.1 创建组件的步骤100
6.2.2 组件基础构成102
6.2.3 组件与模块108
6.3 组件交互113
6.3.1 组件的输入输出属性114
6.3.2 父组件向子组件传递数据115
6.3.3 子组件向父组件传递数据120
6.3.4 其他组件交互方式122
6.4 组件内容嵌入124
6.5 组件生命周期128
6.5.1 概述128
6.5.2 生命周期钩子128
6.6 变化监测131
6.6.1 数据变化的源头131
6.6.2 变动通知机制132
6.6.3 变化监测的响应处理133
6.7 扩展阅读139
6.7.1 元数据一览表139
6.7.2 元数据说明139
6.7.3 深入理解Zones 149
6.8 小结155
7 模板 156
7.1 模板语法概览156
7.2 数据绑定158
7.2.1 概述158
7.2.2 插值160
7.2.3 模板表达式160
7.2.4 属性绑定162
7.2.5 事件绑定165
7.2.6 双向数据绑定168
7.2.7 输入和输出属性169
7.3 内置指令170
7.3.1 NgClass 170
7.3.2 NgStyle 170
7.3.3 NgIf 171
7.3.4 NgSwitch 172
7.3.5 NgFor 172
7.4 表单173
7.4.1 模板表单例子174
7.4.2 表单指令175
7.4.3 自定义表单样式184
7.4.4 表单校验185
7.5 管道189
7.5.1 管道介绍190
7.5.2 内置管道190
7.5.3 自定义管道196
7.5.4 管道的变化监测198
7.6 扩展阅读202
7.6.1 安全导航操作符202
7.6.2 双向绑定的原理202
7.7 小结205
8 指令 206
8.1 概述206
8.1.1 指令分类208
8.1.2 内置指令210
8.2 自定义属性指令219
8.2.1 实现属性指令219
8.2.2 为指令绑定输入221
8.2.3 响应用户操作223
8.3 自定义结构指令224
8.3.1 实现结构指令224
8.3.2 模板标签与星号前缀227
8.3.3 NgIf 指令原理228
8.4 扩展阅读231
8.5 小结235
9 服务与RxJS 237
9.1 Angular 服务237
9.1.1 概述237
9.1.2 使用场景238
9.2 HTTP 服务242
9.2.1 AJAX 介绍243
9.2.2 JSONP 介绍249
9.2.3 HttpModule 250
9.3 响应式编程254
9.3.1 概述254
9.3.2 ReactiveX 256
9.4 RxJS 258
9.4.1 创建Observable 对象258
9.4.2 使用RxJS 处理复杂场景258
9.4.3 RxJS 和Promise 的对比259
9.4.4 “冷”模式下的Observable 260
9.4.5 RxJS 中的Operator 261
9.4.6 Angular 中的RxJS 265
9.5 小结269
10 依赖注入 270
10.1 依赖注入介绍271
10.2 Angular 依赖注入274
10.2.1 概述274
10.2.2 在组件中注入服务276
10.2.3 在服务中注入服务278
目录xvii
10.2.4 在模块中注入服务280
10.2.5 层级注入282
10.2.6 注入到派生组件286
10.2.7 限定方式的依赖注入288
10.3 Provider 292
10.3.1 概述292
10.3.2 Provider 注册方式293
10.4 扩展阅读297
10.5 小结299
11 路由300
11.1 概述300
11.2 基本用法302
11.2.1 路由配置302
11.2.2 创建根路由模块303
11.2.3 添加RouterOutlet 指令303
11.3 路由策略304
11.3.1 HashLocationStrategy 介绍305
11.3.2 PathLocationStrategy 介绍306
11.4 路由跳转307
11.4.1 使用指令跳转308
11.4.2 使用代码跳转310
11.5 路由参数312
11.5.1 Path 参数312
11.5.2 Query 参数315
11.5.3 Matrix 参数317
11.6 子路由和附属Outlet 317
11.6.1 子路由317
11.6.2 附属Outlet 319
11.7 路由拦截320
11.7.1 激活拦截与反激活拦截321
11.7.2 数据预加载拦截325
11.8 模块的延迟加载327
11.8.1 延迟加载实现328
11.8.2 模块加载拦截329
11.9 小结331
12 测试. 332
12.1 概述332
12.2 单元测试333
12.2.1 概述333
12.2.2 常用测试框架334
12.2.3 Jasmine 介绍334
12.2.4 Karma 介绍338
12.2.5 Karma 结合Jasmine 测试339
12.3 Angular 单元测试343
12.3.1 概述343
12.3.2 独立单元测试348
12.3.3 测试工具集352
12.4 端到端测试360
12.4.1 概述360
12.4.2 Protractor 介绍361
12.5 小结364
第三部分实战篇
13 问卷调查系统简介 366
13.1 项目背景366
13.2 主要特性367
13.2.1 首页和帮助页369
13.2.2 问卷编辑页369
13.2.3 我的问卷页369
13.2.4 用户管理页369
13.3 产品设计369
13.4 小结371
14 项目起步 372
14.1 技术选型372
14.1.1 前端脚手架372
14.1.2 UI 样式库373
14.1.3 后端服务器374
14.2 环境搭建374
14.2.1 搭建脚手架374
14.2.2 引入样式库377
14.2.3 搭建后台环境378
14.3 目录结构介绍380
14.4 首页开发384
14.5 小结388
15 问卷编辑模块389
15.1 概述389
15.1.1 功能设计389
15.1.2 数据模型391
15.2 问卷编辑模块开发393
15.2.1 问题选择组件394
15.2.2 问题组件398
15.2.3 问卷组件408
15.2.4 问卷服务415
15.2.5 问卷大纲422
15.3 小结425
16 我的问卷模块426
16.1 问卷列表427
16.1.1 问卷列表项428
16.1.2 显示问卷列表429
16.1.3 显示问卷详情431
16.2 问卷操作433
16.2.1 修改路由配置434
16.2.2 发布后的问卷页面436
16.2.3 问卷操作组件439
16.3 小结442
17 用户管理模块 443
17.1 开发简单注册页444
17.2 表单控件组件446
17.2.1 定义表单控件446
17.2.2 校验表单控件447
17.2.3 表单安全450
17.3 用户注册功能开发451
17.3.1 用户注册服务451
17.3.2 组件的逻辑453
17.3.3 注册接口开发455
17.4 权限管理456
17.5 小结460
18 项目构建和最佳实践461
18.1 项目构建461
18.1.1 代码质量检查461
18.1.2 测试463
18.1.3 打包465
18.1.4 容器化467
18.2 最佳实践468
18.2.1 单一职责468
18.2.2 命名约定469
18.2.3 编码约定471
18.2.4 应用结构约定474
18.2.5 组件相关约定475
18.2.6 指令相关约定478
18.2.7 服务相关约定478
18.2.8 其他479
18.3 小结480

前言/序言

  2016 年9 月15 日,Angular 2 横空出世。鉴于Angular 1.x 的巨大成功,加上Angular 2自身超前而颠覆式的设计,使其市场关注度水涨船高。本书是一本帮助读者对Angular 2(后文如无特殊区分,也称为Angular)进行快速了解、深入熟悉并用其进行实战开发的书籍。
  本书概述
  本书主要分为入门篇、深入篇和实战篇三大部分,共18 个章节。
  第一部分:从第1 章到第4 章,主要讲述整个前端发展史的演进,Angular 的发展历程、核心概念以及周边工具的简单介绍,快速熟悉Angular 官方推荐的开发语言TypeScript,最后以一个通讯录示例介绍如何搭建开发环境并快速上手Angular。
  第二部分:从第5 章到第12 章,主要围绕通讯录示例深入讲解Angular 的相关知识点,包括Angular 的运行机理与整体架构介绍、组件与变化监测相关内容、模板与管道、指令的总体介绍、服务与响应式编程RxJS、强大的依赖注入、灵活高可用的路由机制等,最后介绍了项目开发中测试相关的内容。
  第三部分:从第13 章到第18 章,主要以实现一个问卷调查系统为目标,阐述如何使用Angular 进行项目的实战。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背景介绍、开发环境的搭建、整体技术架构分析、用户管理以及问卷编辑等页面的实现细节等,最后讲解了项目的构建流程以及优秀实践。
  谁适合这本书
  本书的主要目标读者是有一定JavaScript 开发能力的新人,有Angular 1.x 相关经验的开发者,有Java、C# 等后端语言编程经验的人,或者想通过本书快速了解Angular 2掌握更多新鲜理念的资深工程师等。
  如何阅读此书
  本书基于Angular 2.0 版本进行讲解。
  本书按照由低到高的难度变化思路进行撰写。第一部分适合刚接触Angular 的读者进行细致的阅读,如已有相关基础或比较熟悉Angular 的同学可以跳过第一部分,直接学习第二部分深入理解或者第三部分项目实战。
  全书的插图采用统一的绘图风格,以手绘风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力求简洁,如遇部分难懂之处可配合上下文进行解读。
  本书包含诸多代码段,这些代码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完整独立的,跟着编写并能看到运行效果的示例代码;另一类是辅助学习的代码段,以介绍概念知识点为主,力求减少不相关代码的干扰,通常只截取最核心的片段,并以伴有省略号的形式出现。
  本书涉及到的三个主要示例的源码我们也已通过GitHub 开源,网址如下所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下载运行,辅助对本书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
  Hello World 例子:https://github.com/angular-programming/hello-world
  通讯录例子:https://github.com/angular-programming/angular2-contacts-demo
  问卷调查系统:https://github.com/angular-programming/angular2-questionnaire
  为了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本书也加入了一些旁注,对内容进行相关补充。部分较为深入但不常用的知识点,将以扩展阅读或者批注的形式展现。
  勘误和支持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又是团体作战,且Angular 更新迭代比较快,加上书籍撰写的时间比较仓促,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不准确的地方,恳请读者批评指正。读者可以把书中发现的问题或建议通过在GitHub 上提Issue 的方式反馈给我们,网址如下所示,我们会尽快回复大家的疑问,并依据收集的信息整理修正。
  https://github.com/angular-programming/issues/issues
  读者也可登录博文视点官网http://www.broadview.com.cn/30650 下载本书代码或提交勘误信息。一旦勘误信息被作者或编辑确认,即可获得博文视点奖励积分,可用于兑换电子书。读者可以随时浏览图书页面,查看已发布的勘误信息。
  致谢
  首先,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张春雨、刘佳禾等编辑以及排版白涛老师,自始至终给予我们强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如果当时没有春雨老师的邀请,我们可能就不会有写书的冲动,也就不会有本书的诞生了。
  其次,要感谢广发证券互联网金融技术团队的全体小伙伴们。本书是整个团队(参与写作的人数多达21 人)在繁忙工作之余利用琐碎的业余时间完成的,其难度不亚于一次大项目的协作,如果没有大家的紧密协作和坚持不懈,这本书也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非常感谢以下作者的辛苦付出。
  章节作者
  整体内容审校吴炳杰、张淼、高海浪、汤桂川、李仲辉、闫学凯、唐明、梁景湛
  第1 章前端风云汤桂川
  第2 章Angular 简介高海浪
  第3 章TypeScript 入门张淼、姚云萍、郭力恒
  第4 章快速入门钱骞、吴炳杰
  第5 章Angular 架构总览李仲辉
  第6 章组件梁景湛、唐明
  第7 章模板黄晓婷、袁野
  第8 章指令龚麒
  第9 章服务与RxJS 邓玉龙、吴冠鹏
  第10 章依赖注入张淼、姚云萍
  第11 章路由李远、郭伟
  第12 章测试李泽扬
  第13 章问卷调查系统简介闫学凯、王扬
  第14 章项目起步闫学凯
  第15 章问卷编辑模块闫学凯
  第16 章我的问卷模块闫学凯
  第17 章用户管理模块杨宾生
  第18 章项目构建和最佳实践王扬


《重塑Web交互:现代前端开发的架构哲学与实践》 序言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Web应用程序已不再是简单的信息展示页面,而是承载着复杂业务逻辑、丰富用户体验和高度交互性的动态平台。前端开发的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构建和使用数字产品的方式。从最初的静态HTML到动态JavaScript,再到如今的响应式设计和单页面应用(SPA),Web前端的演进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更高效、更灵活、更强大开发模式的征程。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技术框架的浅层介绍,而是旨在深入探讨现代前端开发的核心理念、架构思想以及支撑这些理念的实践方法。我们不会纠结于某个框架的语法糖或API细节,而是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决定了项目成败的关键要素:如何构建可维护、可扩展、高性能的Web应用,如何在日益复杂的开发环境中保持团队协作的效率,以及如何为用户提供卓越的交互体验。 我们相信,理解“为什么”比掌握“怎么做”更为重要。因此,本书将带领读者一同探索前端开发的底层逻辑,理解不同架构模式的优缺点,并学习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做出明智的技术选型和设计决策。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开发者们建立起一套稳固的现代前端开发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创造更具价值的Web产品。 第一章:现代Web应用的挑战与演进 在深入探讨技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审视现代Web应用所面临的挑战。从桌面浏览器到移动设备,用户对Web应用的期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们需要快速响应、无缝切换、离线可用,甚至具备媲美原生应用的流畅度和功能。 1. 用户体验的飞跃: 传统的页面刷新模式已无法满足用户对即时反馈和流畅交互的需求。SPA(Single Page Application)的兴起,通过动态更新DOM,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带来了类似桌面应用的感受。 2. 业务逻辑的复杂化: 现代Web应用不再是简单的CRUD(Create, Read, Update, Delete)操作。数据可视化、实时通信、复杂的状态管理、个性化推荐等功能,使得前端的业务逻辑日益复杂。 3. 开发效率与维护性: 随着项目规模的增长,代码的维护性、可读性和团队协作效率成为关键瓶颈。混乱的代码、紧耦合的设计,会迅速消耗开发者的精力,降低开发速度,并增加bug的出现率。 4. 性能的极致追求: 用户耐心有限,加载速度慢、响应迟缓的应用很容易被用户放弃。优化资源加载、提升渲染性能、减少内存占用,成为前端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技能。 5. 跨平台与多终端: Web应用需要在各种设备和浏览器上保持一致的体验,这带来了适配性、响应式设计等方面的挑战。 这些挑战促使前端开发技术不断演进。从jQuery时代对DOM的直接操作,到MVC/MVVM等设计模式的引入,再到组件化、模块化理念的普及,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本书将从这些挑战出发,探讨现代前端架构的演变路径。 第二章:组件化驱动的开发范式 组件化是现代前端开发的核心思想,它将复杂的UI拆解为独立、可复用、可组合的单元。这种思想源于软件工程中的模块化和面向对象编程,但在Web前端的语境下,有了更具体的体现。 1. 何为组件? 组件是一个封装了HTML结构、CSS样式和JavaScript逻辑的独立单元。它拥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能够接收外部传入的数据(props),并能对外触发事件。 2. 组件化的优势: 可复用性: 同一个组件可以在应用的多个地方重复使用,减少重复编码,提高开发效率。 可维护性: 将大型UI拆解为小型、独立的组件,使得代码更易于理解、修改和调试。 可组合性: 组件之间可以自由组合,构建出更复杂的UI结构,如“积木”一样堆叠。 逻辑封装: 每个组件负责自己的逻辑,避免了全局作用域的混乱,提高了代码的内聚性。 3. 组件的设计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 每个组件只负责一个明确的功能。 高内聚,低耦合: 组件内部功能紧密联系,组件之间尽量减少依赖。 声明式UI: 通过描述UI的状态,让框架去驱动UI的渲染,而不是手动操作DOM。 Props与State: 理解组件间数据传递(props)和组件内部状态管理(state)的区别与联系。 4. 组件的生命周期: 从组件的创建、渲染、更新到销毁,理解其生命周期有助于开发者在适当的时机执行特定的操作,例如数据获取、DOM操作、资源清理等。 我们将详细剖析如何设计和实现高质量的组件,包括如何有效地传递数据、如何处理组件间的通信、以及如何利用组件化来构建大型、复杂的单页面应用。 第三章:状态管理的艺术与挑战 在构建交互式的Web应用时,状态管理是不可避免的核心问题。组件的状态(state)是应用在特定时刻的数据表现,而管理好这些状态,是确保应用行为正确、用户体验流畅的关键。 1. 什么是状态? 状态是指应用程序在某个时间点上的所有动态数据,例如用户输入的值、服务器返回的数据、UI的显示/隐藏状态、用户登录信息等。 2. 状态的来源与流转: 组件内部状态(Local State): 由单个组件自身管理,影响范围仅限于该组件。 全局状态(Global State): 应用共享的状态,可能影响到应用中多个组件。 3. 状态管理的挑战: 状态蔓延(State Sprawl): 随着应用复杂度的增加,状态分散在各个组件中,难以追踪和管理。 数据流的混乱: 父子组件间、兄弟组件间的数据传递变得复杂,容易出现数据不同步或丢失。 调试困难: 当出现bug时,难以 pinpoint 状态出错的具体位置。 4. 常见的状态管理模式: Props Drilling: 通过props逐层向下传递数据,当层级过深时,会导致代码冗余且难以维护。 Context API / Provider-Consumer模式: 一种内置于部分前端框架的全局状态共享机制,适合管理少量不经常变动的数据。 状态管理库(如 Redux, Vuex, Zustand, Pinia 等): 提供了更结构化、更可预测的状态管理方案,通常包括一个中央store、actions/mutations和reducers/getters等概念。 5. 选择合适的状态管理方案: 本章将探讨不同状态管理方案的适用场景,以及如何根据项目需求进行权衡与选择,强调“必要性”原则,避免过度设计。 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状态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构建一个清晰、可控、易于调试的状态管理体系。 第四章:路由与导航:构建单页面应用的骨骼 单页面应用(SPA)的核心优势在于无需刷新整个页面即可实现视图切换,而这主要依赖于前端路由。路由系统如同SPA的“交通指挥系统”,负责将URL的改变映射到相应的UI视图。 1. SPA中的路由: 不同于传统的服务器端路由,前端路由是在客户端处理URL变化,并动态加载和渲染对应的组件,而无需与服务器进行完整的页面请求。 2. Hash模式 vs. History API模式: Hash模式(``): 利用URL的hash部分来标识不同的路由,兼容性好,但URL不够美观。 History API模式(`pushState`, `replaceState`): 利用HTML5 History API,可以创建更干净的URL,但需要服务器端配置支持。 3. 路由的配置与匹配: 如何定义路由规则、匹配URL、传递参数,以及进行路由守卫(导航保护)等。 4. 动态路由与嵌套路由: 如何根据不同的参数动态生成路由,以及如何在一个页面内部嵌套多个路由视图。 5. 路由的性能优化: 代码分割(Code Splitting)、懒加载(Lazy Loading)等技术,如何与路由结合,实现按需加载,提升首屏加载速度。 本章将详细讲解前端路由的实现原理,以及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灵活的路由系统,为SPA提供坚实的导航基础。 第五章:数据获取与API交互:连接前端与后端 前端应用需要从后端服务器获取数据才能展示给用户,并可能将用户产生的数据发送回服务器。高效、可靠的数据交互是前端开发的关键环节。 1. HTTP请求基础: 理解HTTP协议(GET, POST, PUT, DELETE等)、请求头、响应头、状态码等基本概念。 2. AJAX与Fetch API: 掌握使用JavaScript进行异步HTTP请求的方法,包括传统的XMLHttpRequest和现代的Fetch API。 3. RESTful API设计原则: 理解RESTful架构风格,以及如何设计一套符合规范的API接口。 4. 数据格式: JSON作为最常见的数据交换格式,如何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5. 处理API响应: 如何优雅地处理成功响应、错误响应、网络异常等各种情况。 6. 数据请求的优化: 缓存策略: 客户端缓存、HTTP缓存的使用。 请求合并(Request Batching): 将多个小请求合并成一个大请求,减少网络开销。 分页与懒加载: 处理大量数据时,如何分批加载,提升用户体验。 长轮询与WebSocket: 实现实时数据更新的技术。 7. API Mocking: 在开发过程中,如何模拟后端API,实现前后端并行开发。 我们将深入探讨各种数据交互模式,以及如何设计健壮、高效的数据获取策略,确保前端能够稳定地获取和处理数据。 第六章:工程化与构建工具:提升开发效率的基石 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前端开发不再是简单的编写HTML、CSS、JavaScript。工程化工具链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开发效率、代码质量和项目部署的自动化程度。 1. 模块化打包: Webpack / Vite / Rollup: 理解模块打包器的核心概念,如入口文件、输出配置、Loader、Plugin等。 代码分割(Code Splitting): 如何将代码拆分成多个小块,按需加载。 Tree Shaking: 移除未使用的代码,减小打包体积。 2. 构建流程的自动化: 开发服务器: 热重载(Hot Reloading)/ 快速刷新(Fast Refresh),实时预览开发效果。 代码转译: Babel(ES6+转ES5),TypeScript转JavaScript。 CSS预处理器: Sass, Less, Stylus。 代码压缩与混淆: 减小文件体积,提高安全性。 3. 版本控制与协同: Git在现代前端开发中的核心地位。 4. Linting与Formatting: ESLint, Prettier,统一代码风格,捕捉潜在错误。 5. 自动化测试: Unit Tests, Integration Tests, E2E Tests,保证代码质量。 6. CI/CD(持续集成/持续部署): Jenkins, GitHub Actions, GitLab CI等工具,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流程。 本章将带领读者理解现代前端工程化的核心工具和流程,学习如何搭建高效的开发环境,并实现项目的自动化构建与部署。 第七章:性能优化策略:打造流畅体验的秘诀 性能是用户体验的生命线。一个加载缓慢、响应迟滞的应用,无论功能多么强大,都难以留住用户。 1. 加载性能优化: 首屏加载速度: 减少HTTP请求,优化关键渲染路径,图片懒加载,字体加载优化。 资源压缩: HTML, CSS, JavaScript, 图片的压缩。 CDN(内容分发网络): 加速静态资源访问。 代码分割与懒加载: 按需加载代码和资源。 2. 运行时性能优化: 减少DOM操作: 虚拟DOM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DOM重绘和回流。 事件委托: 减少事件监听器的数量。 函数节流(Throttle)与防抖(Debounce): 控制函数执行频率。 内存管理: 避免内存泄漏。 3. 渲染性能优化: CSS优化: 合理使用选择器,避免滥用`!important`。 Canvas与WebGL: 对于复杂的图形渲染。 Web Workers: 将耗时操作放到后台线程执行。 4. 性能监控与分析: 浏览器开发者工具(Performance Tab): 分析加载过程、CPU使用情况、内存占用。 Lighthouse / PageSpeed Insights: 自动化的性能评估工具。 我们将深入剖析各种性能瓶颈,并提供行之有效的优化方案,帮助开发者构建响应迅速、体验卓越的Web应用。 第八章:可维护性与可扩展性的架构设计 随着项目的发展,代码库的规模会不断增大,维护和扩展的难度也随之增加。良好的架构设计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 1. SOLID原则在前端的应用: 单一职责、开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接口隔离原则、依赖倒置原则。 2. 设计模式的应用: 工厂模式、观察者模式、单例模式、代理模式等在前端的实际应用场景。 3. 领域驱动设计(DDD)的思考: 如何将业务领域模型映射到前端架构。 4. 服务层与数据访问层: 分离业务逻辑与数据获取。 5. 模块化设计: 如何组织和划分代码模块。 6. API设计与契约: 前后端API的标准化与版本管理。 7. 代码规范与文档: 建立清晰的代码规范,并撰写必要的文档,便于他人理解和协作。 本章将侧重于抽象思维,探讨如何从架构层面入手,设计出易于理解、易于修改、易于扩展的前端系统。 第九章:测试驱动的开发(TDD)与自动化测试 高质量的代码离不开完善的测试。测试驱动开发(TDD)和自动化测试是保证代码健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1. 测试的金字塔: Unit Tests, Integration Tests, End-to-End Tests 的作用与比例。 2. 单元测试: 测试框架(如 Jest, Mocha, Vitest): 如何编写、运行和组织单元测试。 测试覆盖率: 理解测试覆盖率的意义,以及如何提高覆盖率。 Mocking与Stubbing: 如何隔离被测代码,模拟依赖。 3. 集成测试: 测试多个组件或模块协同工作的过程。 4. 端到端(E2E)测试: 测试工具(如 Cypress, Playwright, Selenium): 模拟用户在浏览器中的真实操作。 自动化测试的价值: 减少手动回归测试的工作量,及早发现集成问题。 5. 测试在CI/CD中的作用: 如何将自动化测试集成到构建流程中。 我们将深入讲解如何编写有效的测试用例,以及如何利用自动化测试来提高代码质量和开发效率。 第十章:未来的展望与技术演进 Web前端技术一直在快速发展,新的工具、框架和理念层出不穷。理解行业趋势,才能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1. WebAssembly: 为Web带来接近原生语言的性能。 2. Server-Side Rendering (SSR) / Static Site Generation (SSG): 提升首屏性能和SEO。 3. 微前端架构: 应对大型、复杂应用的拆分与管理。 4. 低代码/无代码平台: 降低开发门槛,提高开发效率。 5. AI在前端开发中的应用: 代码生成、智能提示、自动化测试等。 6. 跨平台开发: React Native, Flutter等技术在Web领域的融合。 我们将对当前和未来的前端技术趋势进行展望,帮助读者把握技术脉搏,做出前瞻性的决策。 结语 《重塑Web交互:现代前端开发的架构哲学与实践》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现代前端开发视角。我们相信,通过对底层原理的深刻理解,对架构思想的灵活运用,以及对工程实践的精益求精,开发者们能够构建出更优秀、更具竞争力的Web产品,引领Web交互的新潮流。愿本书成为您在前端开发旅程中的良师益友。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浏览“揭秘Angular 2”的目录时,立刻就被“表单处理”那部分的内容吸引住了。我知道在实际项目中,表单是用户交互的重中之重,而Angular 2的表单处理机制确实是其一大亮点。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讲解“模板驱动表单”和“响应式表单”这两种模式,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又该如何在不同的项目需求下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更重要的是,我相信书中一定会包含大量的关于“表单验证”的实例,比如如何实现同步和异步验证,如何自定义验证器,以及如何与UI框架集成,展示验证错误信息。这些细节对于构建健壮、用户友好的表单应用至关重要。此外,我还在目录中看到了“HTTPClient模块”的字样,这让我联想到书中肯定会深入讲解如何利用Angular 2进行网络通信,比如如何发起GET、POST等请求,如何处理响应,以及如何处理错误。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分享一些关于“请求拦截”和“响应拦截”的技巧,这在实现统一的认证、日志记录或者数据转换时非常有用。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它关注的是实际开发中最常用、最核心的功能,并且似乎准备了足够的细节来帮助读者掌握它们。

评分

坦白说,“揭秘Angular 2”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一本简单堆砌API文档的参考书,而是更偏向于一种“开发者的视角”来解读Angular 2。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注意到它在讨论“数据绑定”的时候,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单向绑定”和“双向绑定”的表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它们背后的工作原理,以及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哪种绑定方式更优。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理解原理才能更好地规避潜在的性能问题。而且,书中关于“服务与依赖注入”的章节描述,让我感觉它不是简单地介绍如何创建一个服务,而是更强调“为什么”我们需要服务,以及如何通过依赖注入来构建松耦合、高内聚的代码架构。这正是很多新手开发者容易忽略的,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尤其关注书中对“RxJS”的应用讲解,我知道RxJS是Angular 2中处理异步操作的关键,但其函数式编程的思维模式对我来说还是有些挑战。希望书中能用清晰的图示和易于理解的代码示例,帮助我掌握Observables、Operators等核心概念,并学会如何用它来处理复杂的异步流程,比如网络请求、事件流等。这本书给我一种“教你如何思考”的感觉,而不是“教你如何复制粘贴”,这是我非常看重的。

评分

“揭秘Angular 2”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不回避那些“痛点”问题,比如“性能优化”和“安全性”。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关于“性能优化”的章节,我猜想它不仅仅会讲一些通用的前端性能优化技巧,而是会深入到Angular 2特有的优化方法,例如如何通过变更检测策略来减少不必要的重渲染,如何利用懒加载来优化初始加载速度,以及如何识别和解决性能瓶颈。这些内容对于构建大型、响应迅速的Angular应用来说至关重要。我还看到了“安全性”这个话题,这在我看来是一本技术书籍中非常难得的关注点。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讲解Angular 2在安全性方面提供的防护措施,比如如何防止XSS攻击,如何处理CSRF,以及如何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协同进行安全加固。这些知识对于确保应用程序的稳定运行和用户数据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这本书让我感觉到它不仅仅是教授技术,更是在培养开发者的一种“安全意识”和“性能意识”,这让我觉得非常超值。

评分

“揭秘Angular 2” 确实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我还没有机会深入研读,但从它的章节标题和前言部分,我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良苦。第一眼就被“模块化开发”和“组件化思想”这些词汇吸引住了,这正是当前前端开发领域最热门的概念,也是我一直渴望系统学习的。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通过实际的例子来解释的。比如,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如何构建一个可复用的组件,如何管理组件之间的通信,以及如何在大型项目中组织和管理大量的模块?我个人对“路由设计”部分也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一个清晰、高效的路由机制是SPA(单页应用)项目的灵魂,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设计更灵活、更易于维护的路由策略,尤其是在处理嵌套路由和路由守卫时,相信书中会有独到的见解。另外,我还注意到书中提到了“依赖注入”这个强大的模式,我非常期待它能在书中得到详尽的讲解,了解它如何帮助我们解耦代码,提高可测试性,以及在实际开发中如何优雅地应用。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紧跟技术潮流,并且在核心概念的讲解上力求深入浅出,这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开始我的学习之旅。

评分

“揭秘Angular 2”这本书的体例和排版给我一种非常“专业”的感觉,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从结构上看,我就能感受到作者在知识组织上的严谨。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关于“单元测试”和“端到端测试”的章节,我一直认为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的关键,而Angular 2自身就提供了强大的测试工具。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使用Karma和Jasmine进行单元测试,以及如何使用Protractor进行端到端测试。特别是书中如何讲解“mocking”和“stubbing”,以及如何在测试中模拟组件交互和数据流。这些都是编写高质量测试的关键。另外,我还注意到了“状态管理”这个概念,我猜想书中可能会探讨一些在Angular 2中管理复杂应用状态的模式,比如使用NgRx Store或者其他的状态管理库。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对比不同状态管理方案的优劣,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关注Angular 2的技术实现,更关注的是如何将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的软件开发流程中,并且帮助开发者构建可维护、可测试、高质量的应用程序。

评分

只怨俺们以前书读少了,现在疯了恶补……

评分

速度很快。昨天下单,今天就已经拿到书开始看了。算是一本angular2相对权威的书籍,很好

评分

很不错的书,通俗易懂!2018,加油

评分

非常好,值得深究

评分

一直喜欢京东的速度,当然这本书的质量也是不错。赞一个

评分

在京东买东西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会继续支持,希望货品越来越多

评分

货品不错,快递小哥很给力!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1.* 搞会了,来个2.0 又要从头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