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培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深化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也是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就是为广大研究生、党员干部和理论工作者的需要而精心选编的,可以作为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培训教材,作为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材料,也可作为高校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辅导教材。
收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均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总书记的代表性篇目,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价值及其当代意义。
目录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节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节选)
毛泽东:实践论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节选)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列宁: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节选)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节选)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节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节选)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节选)
第四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节选)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节选)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节选)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节选)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节选)
后记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只有现在,在我们已经考察了原初的历史的关系的四个因素、四个方面之后,我们才发现:人还具有“意识”。但是这种意识并非一开始就是“纯粹的”意识。“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因而,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当然,意识起初只是对直接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之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同时,它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意识,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但是,另一方面.意识到必须和周围的个人来往,也就是开始意识到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这个开始,同这一阶段的社会生活本身一样,带有动物的性质;这是纯粹的畜群意识,这里,人和绵羊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于:他的意识代替了他的本能,或者说他的本能是被意识到了的本能。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的增长以及作为二者基础的人口的增多,这种绵羊意识或部落意识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与此同时分工也发展起来。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才自发地或“自然地”形成的分工。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现实地想象:它是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就能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但是,如果这种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同现存的关系发生矛盾,那么,这仅仅是因为现存的社会关系同现存的生产力发生了矛盾。不过,在一定民族的各种关系的范围内,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可能不是因为在该民族范围内出现了矛盾,而是因为在该民族意识和其他民族的实践之间,亦即在某一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普遍意识之间出现了矛盾(就像目前德国的情形那样)——既然这个矛盾似乎只表现为民族意识范围内的矛盾,那么在这个民族看来,斗争也就限于这种民族废物,因为这个民族就是废物本身。但是,意识本身究竟采取什么形式,这是完全无关紧要的。我们从这一大堆赘述中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上述三个因素即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分工。此外,不言而喻,“幽灵”、“枷锁”、“最高存在物”、“概念”、“疑虑”显然只是孤立的个人的一种观念上的、思辨的、精神的表现,只是他的观念,即关于真正经验的束缚和界限的观念;生活的生产方式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交往形式就在这些束缚和界限的范围内运动着。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