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藝術教育者,藝術類學生 《藝術視覺的教育》對藝術教育展開瞭全方位解析,是一本藝術教育工作者進行藝術學習與藝術教學 “百科”式的教科書。
內容簡介
無論是剛剛從事藝術教育的實習生還是教學經驗豐富的藝術教育工作者,在麵對諸如“為什麼要教藝術?如何進行藝術教學?藝術教育對社會有怎樣的貢獻……”這些問題時,總會思慮良久。艾斯納以實證、數據分析的方式解答瞭藝術教育的本質、藝術成長評量的範疇及方法等藝術教育工作者經常睏惑的難點,並從哲學、曆史、社會科學方麵,探討藝術教育、學校、社會三者的關係。 《世界美術教育經典譯叢:藝術視覺的教育》對藝術教育展開瞭全方位解析,是一本藝術教育工作者進行藝術學習與藝術教學“百科”式的教科書。
作者簡介
艾斯納,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藝術教育教授,曾任美國國傢藝術教育協會主席,國際教育協會主席,美國教育研究協會主席,約翰?杜威協會主席。一生齣版著作十餘本,曾獲得美國教育研究協會帕默·O·約翰遜奬,緻力於藝術教育、課程改革、定性研究等方嚮。 譯者:郭禎祥,颱灣師範大學和彰化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前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藝術教育學會主席,現任世界華人美術教育學會主席。在藝術教育課程與方法以及視覺文化研究等方麵卓有成就,著述頗豐。郭禎祥先生曾是Ediwin Ziegfeld Award得主,她一生緻力於海峽兩岸及中外美術教育的學術交流,為推動中外美術教育的發展做齣巨大的貢獻。 叢書主編簡介:馬菁汝,山東濟南人,美術教育學博士,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美術教育研究中心負責人,教育部高師課程改革項目主持人和核心專傢,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著有《羅恩菲德和艾斯納的告誡》、《為生活而藝術》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為什麼要教藝術教藝術的正當理由(Justifica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Art) …………………… 2以藝術的功能作為肯定藝術教學之根據(The Functions of Art as Sources of Justification for itsTeaching) ………………………………………………… 10第二章 當今藝術教育的特質、地位和目標學校教育的隱含功能(Covert Functions of Schooling) ………………………… 18現行藝術課程的特質(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Art Programs) ……………… 24第三章 學校藝術教育的起源:溯古談今話沿革藝術與教育先驅(Art and the Educational Pioneers) ……………………… 28歐洲對藝術教學的影響(European Influences on the Teaching of Art) ………… 34史密斯與藝術的工業用途(Walter Smith and the Industrial Uses of Art) …………… 36杜威與以兒童為中心的時代(John Dewey and the Age of Child) ……………………… 40藝術鑒賞的道德功能(The Moral Uses of Art Appreciation) …………………… 45革新學派裏的藝術教學(The Teaching of Art in Progressive Schools) …………… 47大蕭條時期的藝術教育(Art Education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 52英雄時代的藝術教學(The Teaching of Art During the Age of the Heroes) …… 56第四章 藝術學習的啓濛藝術學習的多麵觀(The Multiple Aspects of Artistic Learning) …………… 64視覺形式的錶現內容(The Expressive Content of Visual Form) ……………… 69藝術學習的創作層麵(The Productive Aspects of Artistic Learning) ………… 77理論推測談兒童藝術的變遷(Theory and Speculation Concerning Changes in Children’sArt) ……………………………………………………… 79兒童藝術概念之摘要(A Summary of Conceptions of Children’s Art) ………… 92藝術活動的兩個模式(Two Modes of Artistic Action) ………………………… 97象形與具象藝術(Pictographic and Representational Art) ……………… 99藝術學習的批評領域(The Critical Aspects of Artistic Learning) ……………… 103第五章 藝術學習的實證研究藝術行為是一種智慧的錶現(Artistic Action as a Mode of Intelligence) ……………… 109實證上有關兒童藝術發展的歸納(Empirical Generalizations Concerning Children’s ArtisticDevelopment) …………………………………………… 113不同優劣環境下兒童的繪畫發展特徵(The Developmental Drawing Characteristics of Advantaged andDisadvantaged Children) ………………………………… 120藝術學習的批評層麵之研究(Research on the Critical Aspects of Artistic Learning) … 129視覺藝術的測驗資料(Tests in the Visual Arts) ……………………………… 135艾斯納的藝術知識與藝術態度問捲(The Eisner Art Information and Art Attitude Inventories) … 140第六章 設計藝術教育課程可能實現的展望“課程”的意義(The Meaning of“Curriculum”) ……………………… 147教學目標的運用與濫用(The Use and Abuse of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 ……… 148錶現目標的用途(The Use of Expressive Objectives) …………………… 150連貫性與順序性(Continuity and Sequence) ……………………………… 152學習的活動:課程的核心(The Learning Activity:The Heart of the Curriculum) … 155藝術教育課程的種類(Types of Curricula in Art Education) ………………… 161斯坦福的凱特琳計劃(Stanford’s Kettering Project) ………………………… 163第七章 意義與隱喻:藝術教學的藝術與學理之分析教學範疇(Dimensions of Teaching) ……………………………… 170認定教學成果的模式(A Model for Identifying Instructional Outcomes) ……… 174有關藝術教學的研究(Research on Teaching Art) …………………………… 181第八章 兒童的藝術成長能予評量嗎?評量和測驗之不同(Evaluation and Testing Are Not Identical) …………… 193測驗和評分之不同(Testing and Grading Are Not Identical) ……………… 195評量的範疇(Contexts for Evaluation) ……………………………… 196什麼是可以評量的?(What Can Be Evaluated?) …………………………… 200評量創造性的類型(Evaluating Types of Creativity) ………………………… 205藝術批評是一種評量的方式(Art Criticism as a Type of Evaluation) ………………… 210第九章 藝術教育的研究工作有何期待?藝術教育功能研究(The Functions of Research in Art Education) ………… 225理論的應用(The Uses of Theory) …………………………………… 228科學研究的一些限製(Some Limitation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 231科學研究的貢獻(The Contribution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 235第十章 從科學時代到藝術時代主要觀念的摘要(A Summary of Major Ideas) …………………………… 241美國社會的特性(Some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Society) …………… 250美國學校的特徵(Some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Schools) …………… 255學校和社會平行性(Parallels Between School and Society) ………………… 259藝術有什麼貢獻?(What Can Art Contribute?) …………………………… 263
前言/序言
《藝術視覺的教育》一書於1972年齣版,此書所提齣的理念,深受美國繼發展人造衛星之後而推行課程改革運動的影響,反映瞭蘇聯的太空成就,以及美國政府在課程改革上投資十多億美元的情形。當時所發展的理念,確信學校課程所教授的科目不夠嚴謹,而中等學校階段的課程標準偏低。為瞭強化學校課程中的各種科目, 課程發展專傢們受到鞭策,特彆關注各種智育學科所采用的主要概念和技巧。當我寫《藝術視覺的教育》時,這些理念正流傳著,並催促課程專傢訂定藝術教育的計劃。昔日美國的藝術教育,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已將藝術活動視為個人自我錶現的基本方式,強調藝術是“捕捉”甚於“教導”的觀念,兒童被看成是創造力與情感需求的寶庫,透過藝術活動可使其潛在的創造力和情感得以解放。如此一來,便很少人注意到藝術在一般教育的獨特貢獻,緻使教學課程鬆散、缺乏架構,而藝術的教與學也未能普及於各個學校。《藝術視覺的教育》所推展的理念正好與上述似是而非的態度全然不同。在《藝術視覺的教育》中所提及的凱特琳計劃(KetteringProject)即緻力於蘊生一種對藝術教育的新態度。此計劃提齣一個有組織的課程,主要建立在三項領域之內——創作、批評和曆史——它提供給兒童的學習機會不隻是一些創造視覺形式所需的技巧,也讓他們學習如何去觀察自己與他人的作品、去瞭解藝術在文化中的角色。再者,更體認到學習有用的藝術技巧與復雜的藝術理念是件持續不斷的工作,需要花時間,絕非一蹴可成的。因此,凱特琳計劃為兒童提供一套連續而以目標取嚮的課程。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所發展的概念和本書所陳述的理念,近幾年在思想派彆分明的美國藝術教育界廣為流行,這項研究被命名為“學科取嚮的藝術教育(Discipline Based Art Education)”。事實上,DBAE的概念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我與學生所共同進行的凱特琳計劃,以及20世紀70年代發錶的內容即已反映齣來。當然,主要的差異在於蓋蒂(J.Paul Getty)藝術教育中心為大規模的課程發展提供財務的支持,並對學區實施DBAE給予經費上的奬勵。雖然某些藝術教育界學者認為這項研究忽略瞭兒童的創造性(我相信對DBAE的某些責難並不適切),而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今天,DBAE的觀念卻正是美國藝術教育界所討論著的核心問題。這項在斯坦福大學和他處所進行的工作,縱使耗時二十年,但我很高興它正處於盛期,當然我也很感謝郭禎祥博士率先將本書譯為中文,嘉惠讀者。凡主張藝術創作是先天遺傳或後天學習都是似是而非的。人類雖然對創造藝術形式有基本的愛好,但也必須具備知識與技巧,纔能使他們創造齣有意義、有價值的藝術形式。《藝術視覺的教育》一書的方針,除瞭仍關心兒童的創造天性外,同時也要注意到那些可促使兒童以技巧去創作藝術和瞭解藝術的智慧泉源,我深信此一態度在中國的藝術裏是根深蒂固的。我很高興見到中國文化與美國藝術教育的結閤,這一結閤將使我們相互學習、彼此分享,這是藝術教育者好的學習方式。 Elliot W. Eisner 1989年於斯坦福大學
世界美術教育經典譯叢:藝術視覺的教育 [Educating Artistic Vision]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世界美術教育經典譯叢:藝術視覺的教育 [Educating Artistic Vision]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世界美術教育經典譯叢:藝術視覺的教育 [Educating Artistic Vision]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