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05
夏誌清(1921-2013),生於上海浦東,原籍江蘇吳縣。上海滬江大學英文係畢業。抗戰勝利後任教北京大學英文係。1948年考取北大文科留美奬學金赴美深造,1951年獲耶魯大學英文係博士學位。先後執教美國密歇根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匹茲堡大學等校。1961年任教哥倫比亞大學東方語言文化係,1969年為該校中文教授,1991年榮休後為該校中文名譽教授。
夏濟安(1916-1965),原籍江蘇吳縣,夏誌清兄長。上海光華大學英文係畢業。曾任教於西南聯大、北京大學、香港新亞書院。1950年赴颱後任教於颱灣大學外文係。1959年赴美,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做研究。1965年因腦溢血病逝於美國奧剋蘭。
不論就內容或數量而言,這批信件的齣版都是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要事件。這六百一十二封信起自1947年鞦夏誌清赴美留學,終於夏濟安1965年2月23日腦溢血過世前,時間橫跨十八年,從未間斷。這是中國現代史上蕞為動蕩的時期,夏氏兄弟未能身免。但盡管動如參商,他們通訊不絕,而且相互珍藏對方來信。
在滯留海外的歲月裏,夏氏兄弟在薄薄的航空信紙上以蠅頭小楷寫下生活點滴、欲望心事,還有種種
文學話題。這對兄弟誌同道閤,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化係王德威教授
1. 夏誌清緻夏濟安
11 月21 日
濟安哥:
上船已有十天,在上海拘束瞭數月,在船上同各色人種交際,又恢復瞭我的gaiety 和abandon。十二日上午上船,父親、母親、玉瑛送行,離彆時玉瑛所錶現感情的intensity 遠勝我去颱灣,北平之行,使我非常難過。可是我的mind 是soondistracted。她一時心靈的空虛還難填滿1。
船十六日上午抵橫濱,都市中點綴著山林,加著深港的綠水,在〔有〕mist 的早晨是很美麗的。居然有不少美國籍的日本人上船。碼頭上立著黑色瘦縮〔削〕的男人,和服和洋服的女人。離日本後天氣漸熱,四五天來隻穿襯衫就夠瞭,晚上蓋一件浴衣。今天二十一日,明天上午就可到火奴魯魯(Honolulu,Hawaii),十數個留學生要結伴遊覽。
Meigs2 一路平穩沒有一些暈船的感覺,舒服遠勝去年北平之行,從沒有極度的搖動。三等艙雖都是兩層床,可是平日都在dec?上,或者lounge 內,lounge 內常演B 級電影,如Tangier(Maria Montez)和較好的Dorian Gray 3。睡在我上層的物理係學生,去加州大學。每次看瞭,都覺得情節不能明瞭,英文程度不如他的還有,在床上看些英語周刊,高中讀本似的讀物。王玉書4 的那個朋友到Pittsburgh 一傢Seminary[ 神學院] 讀神學,也不會和外國人講話。都是自費考取的,他們所費的一年不過二三韆萬元,確實便宜。
頭等艙內有錢端升5 教授,赴哈佛教半年“中國政府”,他很不贊成讀小學校,我去美後也要更變計劃,最多在Oberlin 和Kenyon 讀半年,小學校生活雖或舒服一些,可是我未齣國已感到洗不淨的羞恥。Empson6 曾往芝加哥大學去過一陣,不知可否請他寫封介紹信,說明我的興趣和李氏奬金考選的事實。[ 此信] 由你寄Oberlin College c/o R.A. Jelliffe(真立夫轉),我收到後同滬江成績單[一並寄] 芝加哥大學申請,可趕得上二月開學。Carver(卡乃夫)那裏可托他接洽Yale,或者直接由Empson介紹適宜的大學。
同船有一位St. John's 1944 年畢業生,名叫何飛,是硃章蘇7 的同學,據說硃對他頗有情感,畢業時他第一名,硃第二名。他的談吐程度完全undergraduate,把大學裏的compositions 都放在箱子內,給我看瞭幾份,到美國去研究fiction,隻讀過一個Joseph Conrad8;說話時莎士比〔亞〕常同麥卡萊並列,問他讀過Eliot9 否,則謂好像讀過一篇Essay on Love 和其他on general topics 的essays,弄著瞭一所小學校,後聽說其中黑人極多,頗為沮喪。我上船後三天內看完瞭兩部小說Passage to India,Great Gatsby,都是上乘小說,style 可代錶近代英美的最上乘。Fitzgerald 的興趣很像Balzac10,可是技巧用字又大有進步。又再讀Wings of theDove11 不適閤船上讀,可是並沒有其他worth-while 的小說。船上有猶太人、菲律賓人、廣東颱山美籍華僑、日本人,那些颱山人effeminate[ 柔弱] 已極,不懂英語,同他們的wives 纏在一起,不介意地love-making。大部分都在美國,抽去當兵,勝利後準許傢眷齣國的。猶太人有理發師、裁縫不一,我最愛還是菲律賓的男孩,白的牙齒,棕的膚色,早熟的風姿,的確美麗,一成年,皮膚顯得粗而boorish 瞭。比較最討厭的是黑種西班牙人,可是久看也慣。我英語會講,懂得多,到處可敷衍,頗有superiority 的感覺。昨天International Night,船上有國際性錶演;中國學生唱瞭兩支中國歌,一位齣國考察的中學校長錶演魔術,不懂廣東語,是樁憾事,船上廣東女子都不能approach;日本女子也比所想象的dignified 得多;船上夥食還好,除陰天外,有太陽的日子精神都很好。
程一康12 那裏已打電話通知瞭他。十一日未上船,同父母、玉瑛看Anchors Aweigh13。近況如何?念念,拉丁進步如何?錢學熙14 前問好;李珩15 前本想按你的囑咐,買張post card送她,也算謝臨走送行的盛意,一想還是免瞭吧。今鼕擬返傢否?念念,即祝
康〔健〕
弟誌清上
十一月二十一日,一九四七
……
王洞
誌清晚年的願望是發錶張愛玲給他的信件及他與長兄濟安的通信。2009 年2 月5 日深夜,誌清喝瞭一碗奶油雞湯,雞湯從鼻子裏流齣,我就陪他去附近的協和醫院(St. Luke'sHospital)急診室。從我傢到醫院,隻需過一條馬路,所以我們是走去的,以為很快即可迴傢。等到清晨7 點,誌清口乾肚餓,叫我迴傢給他拿熱水和香蕉。不料等我迴到醫院,他床前圍瞭一群醫生,正在手忙腳亂地把一根很大的管子往他嘴裏塞,讓他用機器呼吸。原來護士給他吃瞭優格(yogurt),掉進瞭肺裏,即刻不能呼吸。這管子上頭有一個大球,放在嘴裏很痛苦,放久瞭可使病人失聲,後來就在他脖子上開瞭一個小口,插上通氣管,誌清即不能說話。有一陣病危,他嚮我交代後事,用筆寫下保存張愛玲及哥哥信件的地方,希望莊信正來替他完成心願。信正是濟安的高足,也是張愛玲最信賴的朋友,自是最閤適的人選。誌清經過六個月的奮鬥,居然取下瞭通氣管,能吃能喝地迴到傢裏,可是不良於行,精力大不如前,《張愛玲給我的信件》隻得在他的監督下由我完成,於2012 年由《聯閤文學》齣版。2013 年誌清進齣醫院頻繁,他每日念叨著要整理哥哥的信,我去醫院、療養院看他,陪他吃飯,替他刷牙,不等我離開,他已經睡著瞭,沒有機會讓他讀信。不幸在2013 年12 月29 日傍晚,誌清在睡夢中安詳地走瞭,齣版誌清與濟安的通信之重任就落在我的肩上。
濟安早在1965 年2 月23 日因腦溢血病逝於伯剋利(Berkeley),誌清帶迴濟安所有的遺物,包括他們的通信、郵簡及明信片。濟安自1947 年10 月4 日起給他的信有352 封,珍藏在一個綠色的鐵盒子裏,放在他書桌底下,預備隨時翻閱。他給濟安的信則分散在四個長方形紙製的文件盒子裏,放在我們的儲藏室,也有260 封,共有612 封。如要全部發錶,
需輸入電腦,外加注釋,是一件耗費時日的大工程,如選一部分發錶,將失去連貫性。我選擇瞭前者,若要信正把寶貴的時間花在打字上,實在難以啓齒。我沒有找信正,預備自己做,7 月間買瞭一颱蘋果電腦,想利用它的聽寫功能把信讀進去。沒想到這“蘋果”智慧不足,聽不懂我的普通話,也不能理解信文的遣詞用語。我隻好改用鍵盤操作,先把信文輸入,再加上“按語”,如此費時兩周,纔做完10 封信,按這樣的進度,估計得花上5 年的工夫,纔能做完這些信件,太慢瞭。我就請王德威教授給我介紹一位可靠的學生打字,把信文輸入電腦。德威盛贊蘇州大學文學院的水準,推薦由季進教授領導,參與信件的編注。
2004 年季教授曾訪問過誌清,事後寫瞭一篇名《對優美作品的發現與批評─夏誌清訪談錄》的文章登在《當代作傢評論》雜誌上。誌清看瞭很喜歡,對這位來自傢鄉的年輕學者倍加贊許。德威將這篇專訪收錄於《中國現代小說的史與學》(聯經齣版公司,2010)。誌清大去後,季教授也應《明報》邀約,寫瞭一篇《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懷念夏誌清先生》的悼文,對誌清的著述有獨到的見解。2008 年,季教授曾請德威和我到蘇州、鎮江、無锡遊玩,共處三日,我和季進也變得很熟瞭。我寫信給季進,請他幫忙,他一口答應,承擔起編注的重任。
德威計劃在2015 年4 月為誌清在“中研院”舉辦一個學術研討會,希望在會前先齣版一部分書信,我就選瞭前121封信,由誌清乘船離滬來美至濟安離港赴颱。在這段時間,國共內戰,蔣介石統治的國民政府退守颱灣,毛澤東成立瞭人民政府。多數知識分子及人民嚮往共産黨政權,濟安卻決定離開北京飛上海,乘船至廣州,落腳香港。濟安在信裏,時常報道政局戰況,對留在上海的父母的生活倍加關注,時常想念滯留在北京大學(以下簡稱“北大”)的同事。濟安非常喜歡香港,但人地生疏,言語不通,阮囊羞澀,也常常嚮誌清訴苦,對在港的親朋好友之睏境及所謂來自上海的“白華”,時有詳盡的描述。
濟安從小有理想,有抱負,廣交遊,有外交長纔。誌清卻是一個隨遇而安、隻知讀書的好學生,他除瞭同班同學外,沒有朋友。譬如宋奇先生(1919—1996),即濟安在光華大學的同學,他來訪,總是看見誌清安靜地讀書,偶遇濟安外齣,即同誌清聊天。抗戰末期,濟安去瞭內地後,宋奇仍常來看誌清,談論文學,藉書給誌清。誌清在上海初會錢锺書也是在宋奇傢裏。他寫《中國現代小說史》時,宋奇寄給他許多書,特彆推薦張愛玲與錢锺書,對《小說史》的形成,有很大的貢獻。宋奇是中國戲劇先驅宋春舫(1892—1938)的哲嗣,傢道殷實,相形之下,夏傢太窮瞭,所以在濟安與誌清的筆下,常說他們傢窮。其實他們傢境小康,不能算窮。
他們的父親夏大棟先生,因早年喪父,輟學經商,娶何韻芝為妻,育有子女六人:濟安居長,大誌清5 歲,三個弟弟夭摺,六妹玉瑛,比誌清小14 歲,與濟安相差19 歲。父親長年在外經商,濟安就負起管教妹妹的責任。玉瑛對大哥有幾分敬畏,對二哥卻是友愛與依賴。特彆是父親與濟安到瞭內地以後,傢中隻剩下母親、誌清與玉瑛。誌清對幼妹非常愛護。他母親不識字,生活全靠父親接濟,父親的匯款,不能按時收到,他們不得不省吃儉用,與滬江的同學相比之下,也是窮。
濟安中小學讀的都是名校,有些同學,後來都成為名人。誌清讀的都是普通學校。他初進滬江時,覺得自己的英文口語比不上來自教會學校的同學,但他的造句卻得到老師的贊賞,大二時他就是公認的好學生瞭。他們班上最有成就的就是他和張心滄(1923—2004)。張心滄也是係齣名門,父親是吳佩孚的幕僚張其鍠(1877—1927),母親聶其德是曾國藩的外孫女,有顯赫的傢世。誌清同班要好的同學,除瞭心滄,還有陸文淵、吳新民及心滄當時的女友、後來的妻子丁念莊。他們都來自富有的傢庭,難怪誌清篇篇文章說自己窮瞭。
誌清大學畢業後,考取瞭海關,在外灘江海關工作瞭一年,抗戰勝利後,隨父執去“颱灣航務局”任職。濟安從昆明迴到上海,覺得誌清做公務員沒有前途,安排誌清去北大做助教。1946 年9 月兄弟二人攜手北上,到瞭北大不足半年,誌清報考李氏奬金(Li Foundation),寫瞭一篇討論英國詩人布萊剋(William Blake,1757—1827)的文章,很得著名文評傢燕蔔蓀(William Empson,1906—1984)欣賞,獲得文科奬金,引起瞭“公憤”。西語係落選的講員助教,聯袂嚮校長鬍適抗議,謂此奬金隻應頒給北大和西南聯閤大學(以下簡稱“聯大”)的畢業生,怎麼可以給一個教會學校齣身的夏誌清?鬍適秉公處理,仍然把李氏奬金頒給夏誌清,誌清得以負笈美國。鬍適似乎對教會學校有偏見,召見誌清時,一聽誌清是滬江畢業,臉色即刻沉下來,不鼓勵誌清申請名校。當時奧柏林學院(Oberlin College)的真立夫(KobertA.Jelliffe)教授正在北大當客座教授,誌清就申請瞭奧柏林,也申請瞭墾吟學院(Kenyon College)。這兩所學校,以大學部(undergraduate)著稱,都不適閤誌清。濛“新批評”(NewCriticism)派的領袖藍蓀(John Crowe Ransom,1888—1974)賞識,寫信給布魯剋斯(Cleanth Brooks,1906—1994),推薦誌清去耶魯就讀。誌清何其有幸,得到“新批評”派三位健將的青睞。
誌清一生跟“窮”脫不瞭關係,因為他從1950 年起就接濟上海的傢,一直到1987 年,從沒有機會儲蓄。在滬江,在耶魯,沒有餘錢約會女孩子,隻好用功讀書,唯一的娛樂是看美國電影,其實他看電影,也是當一門學問來研究的。沒有女友,既省錢又省心,能夠專心讀書,在耶魯三年半,即獲得英文係的博士,之後獲得洛剋菲勒基金(RockefellerFoundation),寫瞭《中國現代小說史》,為自己奠定瞭學術地位,也為現代文學在美國大學裏開闢瞭一席之地。
濟安為弟弟的成就很感驕傲,常對人說:“你們到紐約找我弟弟,他會請你們吃飯。”1961—1963 年我在伯剋利讀書,和朋友在一個小飯館,巧遇濟安,他就對我們說過這話。我當時不信夏誌清真會請哥哥的學生吃飯。直到我和誌清結婚,纔知此話不假,濟安的朋友學生,誌清都盡心招待。濟安維護弟弟,也是不遺餘力。1963 年春天,我去斯坦福大學東亞係參加一個小型的討論會,聽濟安滔滔不絕地發言,原來他在駁斥普實剋(Pr??ek,1906—1980)對《小說史》的批評,為誌清辯護。他給我的印象是說話很快,有些口吃,不修邊幅,是個平易近人的好老師。他的學生劉紹銘曾對我說跟濟安師有說不完的話,與誌清卻無話可談。誌清說話更快,而且前言不接後語,與其說些讓人聽不懂的話,不如說些即興妙語,使大傢開懷大笑,私下也很少談學問,指導學生,就是改他們的文章,叫他們去看書。話說1967 年9 月我來哥倫比亞大學(以下簡稱“哥大”)工作,暫時被安排在我老闆丁愛博(AlbertDien)教授的辦公室,翌日進來的不是丁教授而是久聞大名的夏誌清教授。夏誌清,長臉屬國字形,身高中等,衣著整潔,舉動快捷,有些緊張(nervous)的樣子,乍看長相舉止一點也不像夏濟安。細看他們的照片,二人都是濃眉、大眼、直鼻、薄唇,來自他們的父母。誌清臉長,像父親,濟安臉圓,像母親。
濟安與誌清,雖個性不同,但誌趣相投,他們都喜好文學,愛看電影、聽京戲。濟安交遊廣,童芷苓、張君鞦,都是他的朋友。兄弟二人在信裏,除瞭談論時政傢事外,就講文學,評電影,品京劇,也月旦人物,更多的時候是談女人與婚姻。1947 年,濟安已年過三十,尚未娶親,是他們父母的一樁心事。濟安感情豐富,每交女友,即迫不及待地寫信給弟弟,誌清必為之打氣,濟安每次失戀,誌清必訴說自己失戀的往事安慰哥哥。二人對婚姻的看法也各有不同,濟安奉行一夫一妻製,一生隻結一次婚,如不能跟心愛的女子結婚,寜肯獨身。誌清卻把結婚看作人生不可或缺的經驗。如找不到理想的女子,也要結婚,結瞭婚,私下還可以有想另一女人的權利。正因為濟安把婚姻看得太神聖,所以終生未娶。我讀濟安的日記,知道他內心很痛苦,他的日記是不願意給彆人看的。誌清不顧濟安的隱私,在1975 年發錶瞭《夏濟安日記》(時報文化齣版)。誌清覺得濟安記下瞭抗戰末期的政局、物價,是真實的史料,暗戀李彥,對愛情的專一,更難能可貴。現在基於同樣的理由,誌清要發錶他與濟安的通信。記得2010 年,在誌清90 歲的宴會上,主桌上有些貴賓,當年是中學生,都看過《夏濟安日記》,對濟安的情操,贊不絕口。
誌清1982 年以前不寫日記,往往以寫信代替日記。他寫過幾篇散文,講他童年與求學的經過,在《耶魯三年半》(見《聯閤文學》第212 期,2002 年6 月)裏,即提到計劃發錶兄弟二人的通信,從而有助於研究文學的學者對夏氏兄弟學術的瞭解。若在世,今年濟安99 歲,誌清94 歲,他們平輩的朋友大半作古,學生也是古稀耄耋,其中不乏大學者、名作傢,為求真起見,不改信中的人名。他們對朋友是褒多於貶,希望他們朋友的子女能大量包涵,這些後輩也可從信中瞭解他們父母離鄉背井,在人地兩生之地謀生的艱辛。
濟安的信,有的是從右至左,由上而下直書;有的是從左至右橫書,格式不一,字大,容易辨認,夾雜的英文也不多。誌清的信都是從右至左,由上而下直書。誌清為瞭省紙,常常不分段,他最早的兩封信,已在1988 年分彆發錶於《聯閤文學》(2 月7—8 日)和《香港文學》(5 月),篇名《四十年前的兩封信》,采用的是“散文”體。分段後,加上“按語”,介紹人名時往往加上自己的意見。現在收入《夏誌清夏濟安書信集(捲一)》,由季進教授重新作注。
這些信,大部分有信封,可是年久,郵戳模糊,信封破損,按這些信封找齣信的年代,著實花瞭我不少時間。因為他們的信,照中國人的習慣,隻寫日期沒有年代。誌清初抵美國,非常節省,用的是劣紙,信紙多有裂痕,字寫得雖清秀,但太小。夾雜的英文又多,一字不誤地解讀他的舊信,實屬不易。為避免錯誤,有時我得去圖書館,我30 年不進圖書館,現在重做研究,彆有一番滋味。濟安的信雖然字大,也有看不清的地方,他曾潛心研究橋牌,為瞭辨認第92 封信裏的英文字,我特地上網,隻花瞭一塊錢,就買到瞭橋牌高手剋勃森(Ely Culbertson,1891—1955)的Contract BridgeComplete—The Golden Book of Bidding and Play(《橋牌一本通:叫牌與賽事一覽》,Philadelphia. Chicago,The John C.Winston Company,1936),找齣“Self Teacher”這個準則。這本書封麵金底紅邊,黑字仍然亮麗。書身寬4寸,長7寸,厚1寸,握在手裏,感觸良多。一本絕版的老書,竟不值一張地鐵的車票,在紐約乘一趟地鐵,還得花上兩元五角錢呢!
我1967 年到哥大工作,與誌清相識,1969 年結婚,對他的傢庭、求學的經過,都是從文章裏看來的。他的朋友學生倒是見過不少,留在上海的親戚一個也不認識。信中所提到的親戚,全賴六妹玉瑛指認。感謝季進率領蘇州大學的同學,用最短的時間,排除萬難,把這些字跡模糊
夏誌清夏濟安書信集(捲一 1947-1950)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夏誌清夏濟安書信集(捲一 1947-1950)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夏誌清夏濟安書信集(捲一 1947-1950)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不久前看到除瞭港版,沒想到簡體版這麼快也齣來瞭
評分夏誌清書信集,這個人有什麼可牛的。拾人牙慧而已!
評分多讀書讀好書多讀書讀好書
評分非常不錯,內容好,設計好,包裝好。贊一個!
評分信賴京東 物美價廉
評分夏誌清夏濟安書信集(捲一 1947-1950)
評分終於再版,裝訂很好內容很贊。
評分京東送貨一如既往的快,還是正版圖書,優惠力度也可以,就是沒有用券。
評分不久前看到除瞭港版,沒想到簡體版這麼快也齣來瞭
夏誌清夏濟安書信集(捲一 1947-1950)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