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最近一年司考重难点变化设计试题,所有试题答案均依据zui新有效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进行解析。客观题与主观题分开排版,设置参考答案速查。习题覆盖大纲所列举的考试要点,根据难易程度的不同标注星级,并在解析上从不同角度加深对相关法条和知识点的理解。
飞跃司考辅导中心,是中国法制出版社内设负责司法考试用书出版的部门,成立多年来成功出版飞跃版司法考试辅导用书多个品种,以因为专业、所以卓越为宗旨,深得考生信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第一部分客观题
第二部分主观题
参考答案及详解
第一部分客观题
第二部分主观题
法理学
第一部分客观题
第1课法的本体
☆重点法的特征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
第2课法的运行
☆重点执法的基本原则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第3课法的演进
☆重点法的继承法的移植法系
第4课法与社会
☆重点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法与道德的区别
第二部分主观题
第1课法的本体
第2课法的运行
第3课法的演进
第4课法与社会
参考答案及详解
第一部分客观题
第二部分主观题
法制史
第1课中国法制史
☆重点亲亲得相首匿春秋决狱翻异别勘永徽律疏与中华法系清末修律
第2课外国法制史
☆重点罗马私法的基本内容罗马法的历史地位美国宪法英美司法制度
大陆法系宪法与民法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及详解
宪法
第1课宪法基本理论
☆重点现行宪法的基本特点与修改过程宪法的基本原则
第2课国家的基本制度(上)
☆重点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文化制度
第3课国家的基本制度(下)
☆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5课国家机构
☆重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的地位及职权
第6课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
☆重点宪法解释的原则和方法宪法修改的程序宪法实施保障的体制
参考答案及详解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第1课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
第2课审判制度与法官职业道德
第3课检察制度与检察官职业道德
第4课律师制度与律师职业道德
第5课公证制度与公证员职业道德
参考答案及详解
附:参考答案速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第一部分客观题本部分除真题以外的参考答案及详解参见第8页。
2016年真题1C;2C;3A;4C;5C;6D;7D;8ACD;9ABCD;10ABCD;11ABC;12BC;13ABCD;14ACD。
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2016/1/1,单选)
A法律既是保障人民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人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B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承担应尽的义务
C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
D人民根本权益是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律要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2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根据上述故事,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2016/1/2,单选)
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
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
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3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立法体制。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2016/1/3,单选)
A改进法律起草机制,重要的法律草案由有关部门组织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起草
B完善立法协调沟通机制,对于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
C完善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和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
D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
4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2016/1/4,单选)
A甲省推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将风险评估作为省政府决策的法定程序
B乙市聘请当地知名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对重大决策进行事前合法性审查
C丙区因发改局长立下“军令状”保证某重大项目不出问题,遂直接批准项目上马
D丁县教育局网上征求对学区调整、学校撤并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的意见
5某法院完善人民陪审员选任方式,在增加陪审员数量的基础上建立“陪审员库”,随机抽选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6/1/5,单选)
A应避免陪审员选任的过度“精英化”
B若少数陪审员成为常驻法院的“专审员”,将影响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公信力
C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让人民群众通过参与司法养成守法习惯
D陪审员的大众思维和朴素观念能够弥补法官职业思维的局限性
6中国古代有“厌讼”传统,老百姓万不得已才打官司。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司法领域却出现了诉讼案件激增的现象。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6/1/6,单选)
A相比古代而言,法律在现代社会中对保障人们的权利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B从理论上讲,当诉讼成本高于诉讼可能带来的收益时,更易形成“厌讼”的传统
C案件激增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民群众已逐渐树立起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观念
D在法治社会,诉讼是解决纠纷的唯一合法途径
7法治社会建设要求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杜绝“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下列哪一做法无助于消除此现象?(2016/1/7,单选)
A甲市将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承诺对合理合法的诉求依法及时处理
B乙区通过举办“群众吐槽会”建立群众利益沟通机制
C丙县通过地方戏等形式普及“即使有理也要守法”观念
D丁市律协要求律师不得代理群体性纠纷案件
8我国于2015年公布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随即作出修改。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6/1/51,多选)
A在我国,政策与法律具有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社会目标
B立法在实践中总是滞后的,只能“亡羊补牢”而无法适度超越和引领社会发展
C越强调法治,越要提高立法质量,通过立法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问题
D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压力
9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行政部门不得任意扩权、与民争利,避免造成“有利争着管、无利都不管”的现象。下列哪些做法有助于避免此现象的发生?(2016/1/52,多选)
A某省政府统筹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能,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B某市要求行政审批部门与中介服务机构脱钩,放宽中介服务机构准入条件
C某区依法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坚决惩处失职、渎职人员
D某县注重提高行政效能,缩短行政审批流程,减少行政审批环节
10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加强人权的司法保障,下列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要求?(2016/1/53,多选)
A最高法院、公安部规定在押刑事被告人、上诉人应穿着正装或便装出庭受审
B某省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将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事项纳入援助范围
C某中级法院加大对生效判决的执行力度,确保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及时兑现
D某基层法院设立“少年法庭”,对开庭审理时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11某村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改变“男尊女卑”、“男娶女嫁”的老习惯、老传统,创造出“女娶男”的婚礼形式,以解决上门女婿的村民待遇问题。关于村规民约,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6/1/54,多选)
A是完善村民自治、建设基层法治社会的有力抓手
B是乡村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媒介,有助于在村民中培育规则意识
C具有“移风易俗”功能,既传承老传统,也创造新风尚
D可直接作为法院裁判上门女婿的村民待遇纠纷案件的法律依据
12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的创举,被西方国家誉为法治的“东方经验”。关于人民调解,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6/1/55,多选)
A人民调解员不属于法治工作队伍,但仍然在法治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B法院应当重视已确认效力的调解协议的执行,防止调解过的纠纷再次涌入法院
C人民调解制度能够缓解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国家司法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
D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纠纷的主要优势是不拘泥于法律规定,不依赖专业法律知识
13全面依法治国,需要解决法治建设不适应、不符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问题。下列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2016/1/86,不定项)
A增强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立法部门化倾向
B改进行政执法体制,消除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
C大力解决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问题,提高司法公信力
D增强社会成员依法维权意识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观念
14某检察院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将原有的多个内设处(室)统一整合,消除内部职能行政化、碎片化的弊端。关于上述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6/1/87,不定项)
A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有利于保证司法公正,提高检察机关公信力
B检察官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应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监督
C将检察官等同于一般公务员的管理体制不利于提高检察官的专业素质和办案质量
D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完善检察官职业保障体系创造了条件
……
2017第十二版
出 版 说 明
本丛书自2006年初版以来,历经多次改版重印,在考生中树立了骄人的口碑,深得信赖,几年来帮助众多考生顺利通过司法考试。考生的成绩与信任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和鞭策。
专家经验和考生反馈告诉我们,做题是掌握法条和知识点并进而顺利通过司法考试的最佳途径。一套洞悉命题趋势、紧扣考试要求、全面覆盖考点、强化突出重点的题解书作用非同凡响。
总结考试规律、吸纳考生经验。2017年我们继续约请高分通过司法考试,有着深厚法学功底和丰富司法考试辅导经验,并深谙司法考试命题规律的著名法学院校教师、法学博士和法律专业人士等,编写全新修订版《国家司法考试同步训练题解》(共九本)。
■新依据最近一年司考重难点变化设计习题,所有习题的答案均依据最新有效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进行解析。
■全
习题覆盖大纲所列举的考试要点,根据难易程度的不同标注星级,突出重难点,最高为“”,并在解析上从不同角度加深对相关法条和知识点的理解。
■精题目经过层层筛选,具有典型代表性,帮助考生明确复习重点,着力演练。
■细每题均提炼出准确的考点,并对习题答案进行详细梳理与解析,向考生呈现解题思路与全貌。
■特将客观题与主观题分开排版,更加符合考生复习思维和考试要求。
■巧设置参考答案速查,方便考生自我测验。
本套题解与我社《2017国家司法考试教材一本通》 (共九本)丛书学科对应、相得益彰,在教材式复习的同时实现同步式题库训练,强化理解与忆记,推荐配套使用。
同时,为帮助考生掌握最新内容,2017年司考大纲公布后,请登陆中国法制出版社网站http://www�眤gfzs�眂om资源下载频道或微信公众平台“中国法制出版社飞跃考试辅导中心”,获取最新司考资讯。
衷心祝愿您成功飞跃司考!
对于我这样的考生来说,同步训练题解类书籍的作用,不仅在于练习题本身,更在于它如何能够帮助我“同步”和“训练”。“同步”意味着它应该紧跟考试大纲和最新的法律动态,能够反映出考试的最新趋势和重点。而“训练”则不仅仅是做题,更重要的是通过题目来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足够数量且高质量的练习题,覆盖各个考点。更重要的是,它的解析能够真正起到“训练”的作用,能够引导我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如果它能提供一些解题技巧,或者一些复习策略,那就更好了。毕竟,如何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将知识转化为得分能力,是备考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明了,一眼就能看出是针对法律考试的辅导材料。我一直对法理学和法制史的部分比较感兴趣,它们是理解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石,也是许多法律考试中绕不开的重要环节。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从目录和章节的划分来看,内容应该覆盖得比较全面。特别是法理学部分,它涉及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对于构建一个清晰的法律思维框架至关重要。而法制史部分,则能帮助我们追溯法律的起源和发展脉络,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演变,这对于理解当下法律的合理性与局限性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复习这些基础性学科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我期待通过它能更系统、更深入地理解法理和法史的精髓,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一直认为,学习法律考试,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更是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题目解析部分,从我粗略的翻阅来看,做得比较细致。每一个题目都配有详细的解析,不仅给出了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以及其他选项为什么是错误的。这种解析方式,对于我理解题目的出题思路,掌握相关的知识点非常有帮助。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理解知识点背后的逻辑。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者一些需要灵活运用的知识点,这种深入的解析能够有效地帮助我扫清盲点,加深记忆,避免在考场上因为似是而非的选项而失分。
评分作为一名正在备考的考生,我非常看重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这部分的内容。它不仅关系到考试的实际得分,更直接影响着我们未来在法律职业道路上的行为准则。这本书在这一部分的处理上,我个人感觉是比较注重实操性和案例分析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原则,如何在复杂的法律环境中坚守职业操守,才是真正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贴近实际的案例,深入剖析其中的关键点,引导我们思考在不同情境下应如何做出判断和选择。同时,法律职业道德的要求往往是隐性的,需要通过大量的经验积累和深刻的反思才能真正内化。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论,例如如何识别潜在的道德风险,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等,那将对我非常有帮助。
评分坦白说,我对宪法部分的理解一直有些模糊,觉得它虽然重要,但有时显得比较抽象,与日常的法律实践似乎有些距离。但这次拿到这本书,我尝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它。我发现,这本书在讲解宪法时,似乎更侧重于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指导作用。它不仅仅是一部法律文件,更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和限制,是公民权利的保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清宪法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理解宪法原则是如何渗透到各个法律部门的,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宪法是如何被解释和适用的。如果它能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宪法在解决实际纠纷中的作用,那就更能打动我,让我觉得宪法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