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喬布斯:"這本書對我影響很深刻,它改變瞭我和我的許多朋友。"
《紐約時報》:老去是一次接近智慧、知足、以及與靈魂緊密相通的機會。拉姆·達斯並不僅僅是擺擺理論,而是從一個坐在輪椅上、需要人照料衣食住行的人的角度來寫這本書的。
《齣版人周刊》:拉姆·達斯斷定,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悟性,這種悟性越過瞭一切被歲月裹挾而去的品質。
《舊金山新聞》:拉姆·達斯是一位瞭不起的作傢。他寬宏與慈悲的例子中充滿瞭深奧的智慧,帶著現實社會中喜聞樂見的詼諧和見地。
《丹佛郵報》:這是一種當今社會亟需的"長者智慧",有拉姆·達斯與我們一起,實屬我們的大幸。
內容簡介
終有一天,你我都會步入荊棘之地,與疼痛和行動不便為伴。所以,大傢都該看看這本書,看一看真正的衰老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們身體和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又該如何應對。
作者拉姆·達斯原為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後赴印度修行數十年,其著作《活在當下》影響瞭整整一代美國人的心靈意識。多年來,他一直緻力於陪伴臨終者,幫助他們麵對老去和死亡。但直到2001年,他自己身患中風,纔真正感受到"老"的含義,開始關注隨年齡而來的痛苦和脆弱,於是有瞭這本《學習做一個會老的人》。
在書中,他講述瞭大多數普通人在艱難的老年生活中沉澱智慧、創造美好的故事,讓人為之動容!
作者簡介
拉姆·達斯(Ram Dass),原名理查德·阿爾伯特,20世紀60年代為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因離經叛道的行為被哈佛辭退。為瞭進一步追求人生真義,他遠赴印度修行數十年。
1971年,其著作《活在當下》(Be Here Now)齣版,迅速熱銷200多萬冊,"活在當下"的理念喚醒瞭整整一代美國人的心靈意識。
後來,他成立瞭愛與服務基金會、塞瓦基金會、臨終關懷項目,緻力於陪伴臨終者,幫助他們麵對死亡。在這些人身上,他總結齣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經驗,在書中均有詳細闡述。但直到2001年,他身患中風,纔真正感受到"老"的含義,開始關注隨年齡而來的痛苦和脆弱,於是有瞭這本《學習做一個會老的人》(Still Here)。
喬布斯如此評價道:"這本書對我影響很深刻,它改變瞭我和我的許多朋友。"
內頁插圖
目錄
推薦序 一位離經叛道的心靈導師——拉姆·達斯
引言 當我中風之後,纔真正感受到"老"的含義
第一章 新的角色
當今文化塑造的觀念是讓你認為衰老是一種失敗,隻有神奇的科學和商傢纔能拯救我們。你能看齣這一假設有多荒謬、滋生齣多少痛苦嗎?我們絞盡腦汁地對付魚尾紋、眼袋和小肚子,拼命地與不可逆轉的老去趨勢做抗爭。
人生第一張老年票
正確看待日漸衰老的自己
到瞭年紀就要服老
接受自己變老的樣子,從容貌到體型
心有餘而力不足時,就慢下來
列一份衰老可能帶來的"麻煩清單"
實事求是地對待衰老引起的身體問題
疼痛是最大的強敵
擺脫對重度殘疾人士的恐懼
製訂一套應對嚴重疾病的方案
第二章 學習怎樣做一個老人
隨著年齡的增加,你會相信老年人應該按照彆人的指點去想、去生活,"自我"讓你覺得自己比年輕時更加渺小。但隻要花些時間學習和思考,堅定意誌,你也能按自己的方式安享晚年,利用不斷變化的環境來造福社會和自己。
中風初期的生活變化
與疼痛不斷抗爭、剋服不能獨立的心理障礙
中風讓我懂得瞭愛的可貴
放下欲望
學習坐禪
老年癡呆是最令人恐懼的
寂寞是老年人常見的苦衷
尷尬是老年人一種常見的內心狀態
幽閉恐懼癥
人上瞭年紀,隨無能為力而來的還有失落感
人到瞭晚年,時常會感到抑鬱
正視大小便失禁、遭人遺棄和死亡等問題
第三章 缺失的老去文化
在印度文化中,永恒的事物纔是重點。他們的目標不是擁有豐厚的養老金、修長的大腿和快樂的性生活,而是經曆過風雨的印度老人式的悠閑。
兩種文化
與自己的肉體握手言彆
尊重自己的身體
老去的最佳境界是"無知"
退休的恐懼
當性欲減退
彆人眼裏的落伍者
信息越發達,人與人的相聚越難
學會成為一個依賴彆人的人
權力和地位早晚會失去
人退休並不代錶心也退瞭休
撇開眾望、按照自己的人生觀生活
言行不一是老年人的福利
寫下肩頭的責任,關注心的交流
第四章 臨終關懷的重要意義
臨終關懷有著深遠的意義:死亡是一個自然過程,無需介入太多。對希望清醒地麵對死亡的人來說,臨終關懷也許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免得醫生不惜一切代價強製你活著。
當至親離世後,死神更近一步
三問死神
人死後會發生什麼
活得尊嚴,死得體麵
如何為臨終做準備
哈努曼基金臨終計劃
第五章 活在時間之外
在講求堅忍、嚮前看和時間就是金錢的社會中,人們無法容忍慢節奏和悲傷,悲傷這種對人生有益而且必須的一麵往往被忽視瞭。人越是上瞭年紀,失去的越多,悲傷的需要也愈發顯著。隻有懂得怎樣悲傷,我們纔有望將過去拋在身後,過好現在這一刻。
重新認識時間
覆水難收
和過去做個瞭斷
化悲傷為智慧
不得自尋煩惱
做最好的打算,接受最壞的結果
和恐懼促膝長談
不妨一次隻做一件事
客觀時間、心裏時間和文化時間
身體已老,但生活每一刻都是新的
後記 安於老去
精彩書摘
當今文化塑造的觀念是讓你認為衰老是一種失敗,隻有神奇的科學和商傢纔能拯救我們。你能看齣這一假設有多荒謬、滋生齣多少痛苦嗎?我們絞盡腦汁地對付魚尾紋、眼袋和小肚子,拼命地與不可逆轉的老去趨勢做抗爭。
列一份衰老可能帶來的"麻煩清單"
除瞭行動遲緩,老去還麵臨著許多問題。中風前,我曾列過衰老帶來的"麻煩清單",對著這張清單來思考自己到底最怕什麼。我像念禱文一樣慢慢地念著這份清單,每念一項,我都要停下來感受一下它對我的影響,從心底裏坦然麵對這些恐懼。
我列的清單如下:嚴重的關節炎、坐骨神經痛、長期失眠、便秘、高血壓、動脈硬化癥、癌細胞擴散、肺充血和呼吸不暢、失明、肌肉萎縮、大小便失禁、失聰、前列腺癌、慢性疼痛、骨質疏鬆癥、動脈瘤和中風。讀著清單,我知道瞭哪一項對我打擊最大,然後又花時間來仔細思考如何應對這種境況。看看改變觀點能不能消除恐懼。
比如說,長期失眠一嚮是最令我頭疼的問題。我會時不時地失眠。和大多數失眠者一樣,我害怕漫長的黑夜,害怕在床上輾轉反側。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我睡不著,擔心第二天沒精打采、提不起精神上班;又怕服瞭安眠藥,第二天會昏昏沉沉。可當我靜下心來反思失眠、不再受它所睏時,纔明白煩惱都是自找的。我完全可以在失眠這段時間做彆的事,比如練瑜伽、觀察自己的呼吸、聽聽輕音樂、看看書或者泡澡什麼的。這不是說我不想睡覺,而是正確地對待失眠,可以減輕痛苦。這讓人想起瞭拉姆· 達斯大爺,一位和我同名的印度人,他在神廟外被蚊子騷擾瞭一個晚上,但他卻說:"神啊,感謝你讓我一個晚上都醒著想你。"
我們也許一輩子都做不到那麼聖潔,但至少可以轉變因病痛産生的觀念和態度,以此來緩解自己的痛苦。擺脫痛苦有兩種方法:觀察和接受。當你認識到眼前發生的一切時,你也許會感到不安。你要仔細品味這一刻,接受此刻的失眠、肚子痛、頭疼之類的一切。然後想想你的鄰居也許有著同樣的難處,想想你的傢人和朋友、同一座城市的人、同胞以及世上的所有人,也許他們都有和你一樣的煩惱。人人都和你一樣,不想遭受痛苦。你不是一個人在承受苦難。
這麼說並不是要你一味地想消極的東西,而是要你用接受來平撫慣常的逃避、畏懼和憂傷。等發生瞭這種狀況,你可以用"如此而已"這種平常心來對待,而不是畏首畏尾。說到接受衰老的痛苦,人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有人用幽默,有人通過分享,還有人憑藉修行。但不論采取什麼方式,你都能安享晚年,用不著怒火攻心、病病怏怏、一味抵賴。
在《寫在八十二歲的日記》(At Eighty-two A Journal)一書中,作傢梅· 薩彤(May Sarton)毫無保留地描寫瞭自己晚年獨居生活的內心世界。她拖著病體度日,養花種草,用錄音機記錄自己的感受,她這樣寫道:
"今天又是個好天氣。好久沒有錄音瞭,最近身體很疼,又有瞭一陣絕望感,不知該如何是好。不過這兩天好瞭些。今天的腸胃比較正常,真的要感謝上帝。”
"痛苦來時,就算忍著痛,還是要做自己該做的事。昨天我就是這樣去種花的。當然,種花的快樂讓我一時忘瞭疼痛。今天我打算種三株剛送來的蔫巴巴的鳶尾花……"
"又是難熬的一天。我真想一走瞭之。這樣我就不用眼睜睜地看著園子裏的花枯萎瞭……"
"盡管今天在信箱裏發現瞭這個好東西,但由於消化不是很好,我還是快樂不起來。我本以為這個問題早解決瞭。昨天和今天都痛得厲害,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真的叫我進退兩難。昨天晚上上床時心裏很難過,身邊危機四伏,隨時都有可怕的事發生。"
薩彤毫不掩飾自己的心情,即便是在她最絕望的時候,你也能看到她在積極地觀察整個過程。盡管觀察自己的經曆並不足以完全消除她的痛苦,卻能緩解這一狀況,不緻被它擊垮;這一練習為她開闢瞭一方真誠的空間,讓她從痛苦中創造瞭美。
……
前言/序言
學習做一個會老的人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