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供藥物研究、教育、資源開發利用及科普等領域人員參考使用。 中國全麵的藥用植物圖鑒
作者為藥用植物鑒定專傢,與植物攝影師聯袂閤作,內容科學可靠,圖片精美
圖片來源於生境照片,花、果、葉、根、植株照片全包括,便於按圖索驥
內容針對200種常見中草藥,代錶性強,資料全麵
內容簡介
本書以圖文結閤的形式,收錄我國野生及栽培的藥用植物共200種(包括亞種、變種及變型),主要從植物資源利用的角度,介紹瞭每種植物的中文名、彆名、拉丁名、形態特徵、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等,有些種類還有附方。為瞭安全起見,在一些有毒植物的性味功能後麵標明“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等字樣,提醒讀者慎用。
本書可供藥物研究、教育、資源開發利用及科普等領域人員參考使用。
作者簡介
葉華榖,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 從事植物分類和標本鑒定工作30年,對藥用植物有多年研究經驗,是白雲山製藥廠的藥用植物顧問。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當代本草綱目誕生
●我國首套圖文並茂的《中國藥用植物》齣版
●由華南植物園專傢組完成
●結束六韆種草藥無圖的曆史
中草藥是我國的瑰寶,“中國有1萬多種植物具有藥用價值,但沒有一本書能完整、圖文並茂地介紹它們的廬山真麵目。”明代完成的《本草綱目》,收錄中藥共1892種,其中植物占據七成。《全國中草藥匯編》收錄瞭3000多種植物,但其中僅部分使用中草藥的素描圖與墨綫圖。這給中草藥的種植、收購、加工、使用帶來不便。
“同名異物”就是睏擾中藥的一大麻煩。過去無圖參照藥廠都有執錯藥的痛苦經曆。
華南植物園標本館有超過百萬份的植物標本,以葉華榖研究員為首的專傢組,經過30多年研究,攜手植物專業攝影師,曆經15年的拍攝,足跡踏遍祖國大江南北,計劃陸續完成30冊《中國藥用植物》的齣版,通過大量照片、標本的支持,結束瞭6韆~8韆種中草藥“有文無圖”的曆史。
《中國藥用植物》共30冊,書中圖文並茂地展示瞭6000種左右中草藥的樣貌、正名、彆名、功效等,可謂當代版的《本草綱目》。
本套圖書的齣版,有圖又有真相,有利中醫發展;可以有效減少人們對草藥的錯誤認知;為“未入冊”的、民間長久使用的藥用植物正名;解除人們對於相似中草藥用藥的疑惑;必將有力地推動中藥材産業發展。
目錄
革葉獼猴桃 Actinidia rubricaulis2
湖北沙參 Adenophora longipedicellata4
尼泊爾榿木 Alnus nepalensis6
光核桃 Amygdalus mira8
鈴鈴香青 Anaphalis hancockii10
大葉當歸 Angelica megaphylla12
觀音座蓮 Angiopteris lygodiifolia14
峨眉金綫蘭 Anoectochilus emeiensis16
魔芋 Amorphophallus konjac18
南川金綫草 Antenoron nanchuanensis20
秦嶺耬鬥菜 Aquilegia incurvata22
大理心菜 Arenaria delavayi24
峨眉蜘蛛抱蛋 Aspidistra omeiensis26
耳葉紫菀 Aster auriculatus28
多花黃耆 Astragalus floridus30
牧場黃耆 Astragalus pastorius32
筆直黃耆 Astragalus strictus34
康定黃耆 Astragalus tatsienensis36
湖北小檗 Berberis gagnepainii38
雲南勾兒茶 Berchemia yunnanensis40
毛藥花 Bostrychanthera deflexa42
來江藤 Brandisia hancei44
赤水野海棠 Bredia esquirolii46
川鄂粗筒苣苔 Briggsia rosthornii48
橙花開口箭 Campylandra aurantiaca50
筒花開口箭 Campylandra delavayi52
劍葉開口箭 Campylandra ensifolia54
彈裂碎米薺 Cardamine impatiens56
節毛飛廉 Carduus acanthoides58
三花蕕 Caryopteris terniflora60
短梗尾葉櫻桃 Cerasus dielsiana var abbreviata62
四川金粟蘭 Chloranthus sessilifolius64
滇黔金腰 Chrysosplenium cavaleriei66
菊苣 Cichorium intybus68
刺蓋草 Cirsium bracteiferum70
西南鐵綫蓮 Clematis pseudopogonandra72
海州常山 Clerodendrum trichotomum74
燈籠草 Clinopodium polycephalum76
密莖貝母蘭 Coelogyne nitida78
大頭葉尾果 Coluria henryi 80
川鄂山茱萸 Cornus chinensis82
川鄂黃堇 Corydalis wilsonii84
粉葉栒子 Cotoneaster glaucophyllus86
小葉栒子 Cotoneaster microphyllus88
寶興栒子 Cotoneaster moupinensis90
車前狀垂頭菊 Cremanthodium ellisii92
彎莖還陽參 Crepis flexuosa94
長葉輪鍾草 Cyclocodon lancifolius96
虎頭蘭 Cymbidium hookerianum98
催吐白前 Cynanchum vincetoxicum100
菜薊 Cynara scolymus102
滇瑞香 Daphne feddei104
珙桐 Davidia involucrata106
光序翠雀花 Delphinium kamaonense108
玫瑰石斛 Dendrobium crepidatum110
烏柿 Diospyros cathayensis112
散斑竹根七 Disporopsis aspera 114
長蕊萬壽竹 Disporum longistylum 116
中華蚊母樹 Distylium chinense 118
狹舌多榔菊 Doronicum stenoglossum120
毛葶藶 Draba eriopoda122
喜山葶藶 Draba oreades124
苦繩 Dregea sinensis126
貴州八角蓮 Dysosma majorensis128
川八角蓮 Dysosma veitchii130
南川牛奶子 Elaeagnus nanchuanensis132
糙葉五加 Eleutherococcus henryi134
毛穗香薷 Elsholtzia eriostachya136
小花柳葉菜 Epilobium parviflorum138
滇藏柳葉菜 Epilobium wallichianum140
粗毛淫羊藿 Epimedium acuminatum142
縉雲衛矛 Euonymus chloranthoides144
角翅衛矛 Euonymus cornutus146
八角金盤 Fatsia polycarpa148
東方草莓 Fragaria orientalis150
鼬瓣花 Galeopsis bifida152
大花扁蕾 Gentianopsis grandis154
草棉 Gossypium herbaceum156
絲瓣玉鳳花 Habenaria pantlingiana158
中華青莢葉 Helwingia chinensis160
細齒異野芝麻 Heterolamium debile var cardiophyllum162
杉葉藻 Hippuris vulgaris164
長柄綉球 Hydrangea longipes166
掛苦綉球 Hydrangea xanthoneura168
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170
密腺小連翹 Hypericum seniavinii172
文山八角 Illicium tsaii174
西南鳶尾 Iris bulleyana176
鳶尾 Iris tectorum178
碎米椏 Isodon rubescens180
抱莖小苦蕒 Ixeridium sonchifolium182
箭藥兔耳草 Lagotis wardii184
麗葉女貞 Ligustrum henryi 186
總梗女貞 Ligustrum pedunculare188
宜昌女貞 Ligustrum strongylophyllum190
大理山梗菜 Lobelia taliensis192
金花忍鼕 Lonicera chrysantha194
匍匐忍鼕 Lonicera crassifolia196
岩生忍鼕 Lonicera rupicola198
袋花忍鼕 Lonicera saccata200
散序地楊梅 Luzula effusa202
管莖過路黃 Lysimachia fistulosa204
葉頭過路黃 Lysimachia phyllocephala206
腺藥珍珠菜 Lysimachia stenosepala208
鶴慶十大功勞 Mahonia bracteolata210
湖北海棠 Malus hupehensis212
滇池海棠 Malus yunnanensis214
南川冠唇花 Microtoena prainiana216
密花崖豆藤 Millettia congestiflora218
濛桑 Morus mongolica220
雲南楊梅 Myrica nana222
藍花荊芥 Nepeta coerulescens224
心葉荊芥 Nepeta fordii226
待宵草 Oenothera stricta228
白花滇紫草 Onosma album230
華西小石積 Osteomeles schwerinae232
沙針 Osyris quadripartita234
海菜花 Ottelia acuminata236
甘肅棘豆 Oxytropis kansuensis238
黃花棘豆 Oxytropis ochrocephala240
短序棘豆 Oxytropis subpodoloba242
川赤芍 Paeonia veitchii244
同色兜蘭 Paphiopedilum concolor246
羅甸假糙蘇 Paraphlomis gracilis var lutienensis248
掌裂蟹甲草 Parasenecio palmatisectus250
雀稗 Paspalum thunbergii252
康泊東葉馬先蒿 Pedicularis comptoniaefolia254
大衛氏馬先蒿 Pedicularis davidii256
白花假秦艽 Phlomis betonicoides f.alba258
厚葉石楠 Photinia crassifolia260
褐毛石楠 Photinia hirsuta262
清香木 Pistacia weinmannifolia264
草血竭 Polygonum paleaceum266
峨眉耳蕨 Polystichum omeiense268
菹草 Potamogeton crispus270
眼子菜 Potamogeton oblongus272
銀葉委陵菜 Potentilla leuconota274
釘柱委陵菜 Potentilla saundersiana276
臭黃荊 Premna ligustroides278
鍾花報春 Primula sikkimensis280
扁核木 Prinsepia utilis282
硬毛夏枯草 Prunella hispida284
裸蕓香 Psilopeganum sinense286
膜蕨囊瓣芹 Pternopetalum trichomanifolium288
火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290
除蟲菊 Pyrethryum cinerariifolium292
互生紅景天 Rhodiola alterna294
照山白 Rhododendron micranthum296
革葉茶藨子 Ribes davidii298
東方茶藨子 Ribes orientale300
七葉鬼燈檠 Rodgersia aesculifolia302
單瓣繅絲花 Rosa roxburghii f.normalis304
鈍葉薔薇 Rosa sertata306
扁刺薔薇 Rosa sweginzowii308
大葉茜草 Rubia schumanniana310
粉枝莓 Rubus biflorus312
三葉懸鈎子 Rubus delavayi314
大紅泡 Rubus eustephanos316
大序懸鈎子 Rubus grandipaniculatus318
湖南懸鈎子 Rubus hunanensis320
白葉莓 Rubus innominatus322
腺白葉莓 Rubus innominatus var kuntzeanus324
黃色懸鈎子 Rubus lutescens326
紅泡刺藤 Rubus niveus328
黃泡 Rubus pectinellus330
盾葉莓 Rubus peltatus332
多腺懸鈎子 Rubus phoenicolasius334
菰帽懸鈎子 Rubus pileatus336
川莓 Rubus setchuenensis338
黑腺美飾懸鈎子 Rubus subornatus var melanadenus340
紅毛懸鈎子 Rubus wallichianus342
皂柳 Salix wallichiana344
黏毛鼠尾草 Salvia roborowskii346
雙喙虎耳草 Saxifraga davidii348
球莖虎耳草 Saxifraga sibirica350
紅花五味子 Schisandra rubriflora352
鴉蔥 Scorzonera austriaca354
大花腋花黃芩 Scutellaria axilliflora var medullifera356
長裂苦苣菜 Sonchus brachyotus358
柳葉槐 Sophora dunnii360
中國繁縷 Stellaria chinensis362
毛萼獐牙菜 Swertia hispidicalyx364
锡金蒲公英 Taraxacum sikkimense366
尖萼烏口樹 Tarenna acutisepala368
黃花油點草 Tricyrtis pilosa370
紅車軸草 Trifolium pratense372
雙參 Triplostegia glandulifera374
小金蓮花 Trollius pumilus376
尾囊草 Urophysa henryi378
蕁麻 Urtica fissa380
柔垂纈草 Valeriana flaccidissima382
直立婆婆納 Veronica arvensis384
華中婆婆納 Veronica henryii385
樺葉莢蒾 Viburnum betulifolium386
煙管莢蒾 Viburnum utile388
山野豌豆 Vicia amoena390
大花野豌豆 Vicia bungei392
四籽野豌豆 Vicia tetrasperma 394
戟葉黃鵪菜 Youngia longipes396
匙苞薑 Zingiber cochleariforme397
參考文獻398
拉丁名索引399
中文名索引401
前言/序言
世界上的藥品絕大多數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植物。我國地大物博,植物資源極其豐富,已知的高等植物就有3萬多種,其中藥用植物超過1萬種,為瞭讓人們對藥用植物有更直觀的認識,我們將以係列叢書的形式,把中國藥用植物以文字描述和彩色照片的形式陸續齣版。本書內容包括每種植物的中文名、彆名、拉丁名、形態特徵、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有些種類還有附方。書後附有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名索引。書中介紹的植物種類按拉丁名首字母順序排列,共收錄我國野生及栽培的藥用植物200種(包括亞種、變種和變型)。其中的性味功能與主治用法主要參考《全國中草藥匯編》《中國中藥資源誌要》《中華本草》《雲南中藥資源名錄》《西雙版納藥用植物名錄》等。
為瞭避免有些有毒植物因誤服或服用過量引起中毒,在該植物的性味功能後麵標明“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等字樣,應慎用。
本書主要是從植物資源與利用的角度來闡述,可供藥物研究、教育、資源開發利用及科普等領域人員參考使用。
《草本奇遇:舌尖上的中華醫藥》 序言 古往今來,中華民族在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積纍瞭豐富而獨特的醫藥智慧。這智慧,並非憑空而生,而是源自對自然萬物的細緻觀察與深刻體悟。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無數的草木精靈,以其神奇的藥力,滋養著華夏兒女的生命,守護著民族的健康。它們或藏匿於深山幽榖,或生長於田野溪畔,或點綴於尋常巷陌,默默奉獻著它們的生命精華。 本書《草本奇遇:舌尖上的中華醫藥》便是這樣一部關於草木智慧的探索之旅。它並非一本冷冰冰的藥典,也不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學術專著。相反,它以一種更加親近、更加生活化的視角,帶領讀者走進中華醫藥的奇妙世界。我們將一同揭開那些尋常草木不尋常的麵紗,發現它們隱藏在日常飲食與民間療法中的驚人力量。 書中,我們不再拘泥於枯燥的藥材名稱和復雜的炮製工藝,而是將目光投嚮那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它們或許是你餐桌上的常客,或許是你庭院裏的一抹綠意,又或許是你孩童時期耳熟能詳的山間野草。我們將深入挖掘它們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藥用價值,但更側重於闡釋這些藥用價值如何在日常的飲食起居中得到體現。 “藥食同源”是中國傳統醫藥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許多看似普通的食材,在恰當的烹飪方式和搭配下,便能發揮齣令人意想不到的養生功效。本書將著重展現這種“舌尖上的醫藥”的魅力,讓讀者明白,健康的養生之道,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一日三餐,潤物細無聲。 我們也將關注那些曾經在民間流傳的、樸素而有效的草藥療法。這些方法,往往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與自然和諧共處,逐步總結齣來的寶貴經驗。它們不一定擁有現代科學嚴謹的實驗驗證,但其曆史的傳承和無數個體的實踐,足以證明其存在的價值。本書將以一種 reverence and gratitude 的態度,記錄和傳頌這些“祖母的智慧”,讓它們得以被更多人瞭解和珍視。 本書的目標,是讓讀者在輕鬆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能夠認識更多的藥用植物,更重要的是,能夠激發對自然的熱愛,對傳統醫藥文化的尊重,以及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嚮往。我們希望,在讀完這本書後,你會重新審視身邊那些平凡的植物,發現它們身上蘊藏的無限可能,並學會如何巧妙地運用這份自然的饋贈,讓生活更加健康、更加美好。 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場充滿驚喜的草本奇遇,感受中華醫藥的博大精深,品味舌尖上的健康智慧。 第一章:餐桌上的守護者——尋常食材的非凡藥用 在我們日常的餐桌上,常常擺放著一些看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材。然而,在中醫藥的宏大視野下,它們卻擁有著令人驚嘆的藥用價值。本章將聚焦於這些“餐桌上的守護者”,揭示它們隱藏的健康密碼。 薑:暖胃驅寒的居傢良藥 生薑,作為中華廚房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其辛辣的口感和獨特的香氣,為菜肴增添瞭豐富的層次。但它的作用遠不止於此。在中醫理論中,生薑性溫,歸肺、胃、脾經,具有發錶散寒、止嘔、止咳等功效。無論是受瞭風寒引起的感冒,還是腸胃不適的嘔吐,甚至是在寒冷季節手腳冰涼,一杯溫熱的薑茶,一碗薑湯麵的熱氣,都能帶來及時的舒緩。本書將詳細介紹生薑在不同情況下的食用方法,例如,風寒感冒時,可以用生薑搭配紅糖煮水飲用;脾胃虛寒導緻食欲不振時,可在烹飪時多放生薑,以溫中健脾。我們還會探討薑在一些傳統藥膳中的應用,比如薑母鴨,它不僅是一道美味的滋補品,更是溫補氣血、驅寒暖宮的佳肴。 蔥:解錶散寒的辛香之士 小小的蔥,無論是在炒菜的點綴,還是在湯麵的提鮮,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中醫藥的角度來看,蔥白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善於發汗解錶,散寒通陽。初起風寒感冒,頭痛鼻塞,乏力倦怠,此時,取幾段蔥白,搗爛後與熱酒一同服用,或煮水飲用,常能起到散寒解錶、緩解癥狀的作用。書中將深入解析蔥白在風寒感冒初期的應用,以及蔥葉在解毒、止痛等方麵的潛在價值,並介紹一些利用蔥進行食療的驗方,如蔥白粥,簡單易得,對風寒感冒有輔助治療作用。 蒜:殺菌消炎的天然衛士 蒜,以其濃烈的氣味徵服瞭無數人的味蕾,同時也以其強大的殺菌能力,成為餐桌上的“天然抗生素”。大蒜性辛、甘,溫,歸脾、胃、肺經。其主要活性成分大蒜素,具有廣譜的抗菌作用,對多種病原體均有抑製和殺滅作用。在古代,蒜常被用於治療霍亂、痢疾等傳染性疾病。本書將介紹大蒜在日常飲食中如何發揮其保健作用,例如,在食用不易消化或可能被汙染的食物時,生吃蒜末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同時,我們也會探討大蒜在緩解咽喉不適、輔助治療腸道疾病方麵的傳統用法,並提供一些蒜的應用食譜,如蒜泥黃瓜、蒜蓉西蘭花等,讓讀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時,獲得健康的益處。 醋:消食化積的酸甜之味 醋,酸爽開胃,是涼拌菜的靈魂伴侶,也是解膩去腥的得力助手。從中醫角度看,醋味酸、甘,性溫,歸肝、脾、胃經。具有開胃健脾、消食化積、解毒散瘀的功效。對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尤其是肉食過多導緻的積食,一碟酸爽的醋拌菜,或是在烹飪中加入適量的醋,都能起到很好的促進消化的作用。本書將深入探討醋在調節胃腸功能、輔助降血壓、降低血糖等方麵的潛在價值,並分享一些以醋為主要材料的養生食譜,如醋泡花生、糖醋排骨等,讓讀者領略醋的健康力量。 蘿蔔:清熱化痰的地下寶藏 無論是白蘿蔔的爽脆,還是青蘿蔔的微甜,蘿蔔都是鼕季餐桌上常見的蔬菜。中醫認為,蘿蔔性涼,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清熱化痰、消食利尿、下氣寬中等功效。尤其是在鼕季,容易齣現燥熱咳嗽、痰多氣喘等癥狀,白蘿蔔便成瞭天然的“止咳藥”。書中將詳細介紹不同種類蘿蔔的藥用特點,重點講述蘿蔔在治療咳嗽、感冒、消化不良等方麵的應用。我們將分享一些傳統的蘿蔔食療方,如蘿蔔湯、蘿蔔絲餅、蘿蔔蜂蜜飲等,幫助讀者在寒冷的季節裏,通過飲食來調養身體,清肺潤燥。 第二章:巷陌裏的草根智慧——民間草藥的治愈力量 除瞭餐桌上的食材,在中華大地上,還生長著無數默默無聞的草本植物,它們或在田埂間,或在山野中,或在尋常人傢的小院裏,承載著民間韆百年積纍下來的樸素而寶貴的治愈智慧。本章將深入挖掘這些“巷陌裏的草根智慧”,感受那些鮮為人知的草藥的神奇力量。 蒲公英:祛熱散結的生命力 隨處可見的蒲公英,黃色的小花,輕盈的絨毛,是孩子們童年的樂園,也是民間眼中的“草藥”。蒲公英性味苦、甘,寒,歸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它被廣泛應用於治療乳腺炎、疔瘡腫毒、咽喉腫痛、小便不利等多種病癥。書中將詳細介紹蒲公英在清熱解毒方麵的應用,例如,將新鮮的蒲公英搗爛外敷,可以緩解皮膚紅腫;飲用蒲公英茶,則有助於排齣體內毒素,緩解肝火旺盛。我們還將探討蒲公英在促進乳汁分泌、緩解乳腺增生方麵的民間經驗。 艾草:溫經散寒的奇效植物 艾草,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尤其是在端午節,傢傢戶戶懸掛艾草,以避邪驅瘟。從中醫藥的角度看,艾草性味辛、苦,溫,歸脾、肝、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調經安胎的功效。它不僅是重要的外用藥材,在艾灸療法中更是不可或缺。本書將重點介紹艾草在緩解痛經、風濕關節疼痛、跌打損傷等方麵的應用。我們將分享一些傳統的艾草外用方,如艾草熱敷包、艾草泡腳方等,讓讀者瞭解如何在傢中利用艾草來調理身體,驅寒止痛。 薄荷:清涼提神的天然饋贈 薄荷,那清新提神的香氣,總能給人帶來一絲涼意。無論是作為香料,還是用於泡茶,都廣受歡迎。在中醫藥中,薄荷性味辛,涼,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的功效。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咽喉疼痛、咳嗽,以及夏季暑熱引起的不適,一杯薄荷茶,或是在烹飪中加入薄荷葉,都能帶來有效的緩解。本書將介紹薄荷在疏散風熱、清涼解暑、提神醒腦方麵的應用,並分享一些薄荷的創新用法,例如,將新鮮薄荷葉搗碎後塗抹在太陽穴,可緩解頭痛;將薄荷葉泡水,可用於漱口,清新口氣。 魚腥草:清熱解毒的獨特味道 魚腥草,因其獨特的“魚腥味”而得名,雖然氣味特殊,但其藥用價值卻極高。魚腥草性味辛,微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的功效。它被廣泛用於治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膚感染等。書中將深入探討魚腥草在清熱解毒方麵的強大作用,尤其是在抗炎、抗菌方麵的錶現。我們將介紹一些傳統的魚腥草食療方,如涼拌魚腥草、魚腥草湯等,並為對魚腥草味道敏感的讀者提供一些改良建議,以更好地接受和利用這種“寶貴的味道”。 紫蘇:散寒解錶、理氣安胎的芳香植物 紫蘇,其葉片顔色多變,香氣獨特,是許多菜肴中的點睛之筆,也是中醫常用的藥草。紫蘇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發錶散寒、行氣和中止痛、解魚蝦蟹中毒的功效。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胸悶,妊娠嘔吐,以及食用瞭不潔的魚蝦蟹引起的不適,紫蘇都能夠發揮其獨特的治療作用。本書將詳細介紹紫蘇在解錶散寒、理氣安胎、解毒方麵的應用,並分享一些紫蘇的食療方,如紫蘇葉粥、紫蘇炒田螺等,讓讀者領略這種芳香植物的健康魅力。 第三章:草本的四季禮贊——順應時令的養生智慧 中國傳統養生講究“天人閤一”,強調順應自然,根據四季的變化調整生活起居和飲食習慣。本書的最後一章,將圍繞四季更迭,為您呈現草本植物在不同時令下的養生之道,讓您更好地把握自然的節律,嗬護身心健康。 春季:生發陽氣,草木萌動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人體也應順應自然,開始生發陽氣。此時,宜多食用辛甘性質的草本植物,以助陽氣升發。書中將介紹春季適閤食用的草本,如韭菜(溫補腎陽,助陽生發)、香椿(芳香開胃,助消化)、枸杞(滋補肝腎,明目)。我們將探討如何將這些草本融入春季的飲食中,例如,韭菜炒雞蛋,香椿拌豆腐,枸杞泡水等,以幫助身體適應季節變化,煥發活力。 夏季:清熱解暑,滋養津液 夏季炎熱,人體易受暑邪侵襲,齣現口渴、乏力、食欲不振等癥狀。此時,宜多食用清熱解暑、滋養津液的草本植物。書中將介紹夏季適用的草本,如綠豆(清熱解毒,消暑利尿)、薄荷(清涼解暑,提神醒腦)、荷葉(清熱解暑,止嘔止瀉)。我們將分享如何利用這些草本來製作消暑飲品和清淡的菜肴,例如,綠豆湯、薄荷飲、荷葉粥等,幫助身體祛除暑氣,保持清爽。 鞦季:潤燥養肺,肅降機能 鞦季乾燥,容易傷及肺部,齣現咳嗽、喉嚨乾燥等癥狀。此時,宜多食用潤燥養肺、滋陰生津的草本植物。書中將介紹鞦季適用的草本,如梨(潤肺止咳,清熱降火)、蜂蜜(潤肺止咳,補中益氣)、百閤(潤肺止咳,清心安神)。我們將介紹一些經典的鞦季潤燥食方,例如,冰糖燉梨、蜂蜜水、百閤粥等,幫助身體應對乾燥的氣候,保護呼吸係統。 鼕季:溫補陽氣,散寒健脾 鼕季寒冷,人體陽氣潛藏,易受寒邪侵襲。此時,宜多食用溫補陽氣、散寒健脾的草本植物。書中將介紹鼕季適用的草本,如生薑(溫中散寒,健胃止嘔)、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我們將探討如何利用這些草本來製作溫補的藥膳和飲品,例如,薑母鴨、紅棗湯、當歸燉雞等,以幫助身體抵禦寒冷,增強體質。 結語 《草本奇遇:舌尖上的中華醫藥》的旅程即將告一段落,但關於草本植物的探索,卻永無止境。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您能打開一扇瞭解自然、瞭解傳統醫藥智慧的新窗口。那些生長在我們身邊的平凡草木,原來蘊含著如此豐富的生命力和治愈力量。 健康,並非隻是疾病的痊愈,更是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順應生命節律的生活方式。願您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夠帶著這份草本的饋贈,更加從容地麵對生活的挑戰,更加智慧地嗬護自己的身體,品味屬於您自己的“舌尖上的健康”。 讓我們繼續保持對自然的好奇,對傳統的尊重,在平凡中發現非凡,在日常中收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