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用植物.二十

中国药用植物.二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华谷,易思荣,付绍智,曾飞燕 编
图书标签:
  • 药用植物
  • 中药
  • 植物学
  • 本草
  • 传统医学
  • 植物图鉴
  • 中国植物
  • 自然医学
  • 药理学
  • 植物化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080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579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404
字数:5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药物研究、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及科普等领域人员参考使用。
中国全面的药用植物图鉴
作者为药用植物鉴定专家,与植物摄影师联袂合作,内容科学可靠,图片精美
图片来源于生境照片,花、果、叶、根、植株照片全包括,便于按图索骥
内容针对200种常见中草药,代表性强,资料全面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收录我国野生及栽培的药用植物共200种(包括亚种、变种及变型),主要从植物资源利用的角度,介绍了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别名、拉丁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等,有些种类还有附方。为了安全起见,在一些有毒植物的性味功能后面标明“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等字样,提醒读者慎用。
本书可供药物研究、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及科普等领域人员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叶华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 从事植物分类和标本鉴定工作30年,对药用植物有多年研究经验,是白云山制药厂的药用植物顾问。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当代本草纲目诞生
  ●我国首套图文并茂的《中国药用植物》出版
  ●由华南植物园专家组完成
  ●结束六千种草药无图的历史
  中草药是我国的瑰宝,“中国有1万多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但没有一本书能完整、图文并茂地介绍它们的庐山真面目。”明代完成的《本草纲目》,收录中药共1892种,其中植物占据七成。《全国中草药汇编》收录了3000多种植物,但其中仅部分使用中草药的素描图与墨线图。这给中草药的种植、收购、加工、使用带来不便。
  “同名异物”就是困扰中药的一大麻烦。过去无图参照药厂都有执错药的痛苦经历。
  华南植物园标本馆有超过百万份的植物标本,以叶华谷研究员为首的专家组,经过30多年研究,携手植物专业摄影师,历经15年的拍摄,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计划陆续完成30册《中国药用植物》的出版,通过大量照片、标本的支持,结束了6千~8千种中草药“有文无图”的历史。
  《中国药用植物》共30册,书中图文并茂地展示了6000种左右中草药的样貌、正名、别名、功效等,可谓当代版的《本草纲目》。
  本套图书的出版,有图又有真相,有利中医发展;可以有效减少人们对草药的错误认知;为“未入册”的、民间长久使用的药用植物正名;解除人们对于相似中草药用药的疑惑;必将有力地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目录

革叶猕猴桃 Actinidia rubricaulis2
湖北沙参 Adenophora longipedicellata4
尼泊尔桤木 Alnus nepalensis6
光核桃 Amygdalus mira8
铃铃香青 Anaphalis hancockii10
大叶当归 Angelica megaphylla12
观音座莲 Angiopteris lygodiifolia14
峨眉金线兰 Anoectochilus emeiensis16
魔芋 Amorphophallus konjac18
南川金线草 Antenoron nanchuanensis20
秦岭耧斗菜 Aquilegia incurvata22
大理心菜 Arenaria delavayi24
峨眉蜘蛛抱蛋 Aspidistra omeiensis26
耳叶紫菀 Aster auriculatus28
多花黄耆 Astragalus floridus30
牧场黄耆 Astragalus pastorius32
笔直黄耆 Astragalus strictus34
康定黄耆 Astragalus tatsienensis36
湖北小檗 Berberis gagnepainii38
云南勾儿茶 Berchemia yunnanensis40
毛药花 Bostrychanthera deflexa42
来江藤 Brandisia hancei44
赤水野海棠 Bredia esquirolii46
川鄂粗筒苣苔 Briggsia rosthornii48
橙花开口箭 Campylandra aurantiaca50
筒花开口箭 Campylandra delavayi52
剑叶开口箭 Campylandra ensifolia54
弹裂碎米荠 Cardamine impatiens56
节毛飞廉 Carduus acanthoides58
三花莸 Caryopteris terniflora60
短梗尾叶樱桃 Cerasus dielsiana var abbreviata62
四川金粟兰 Chloranthus sessilifolius64
滇黔金腰 Chrysosplenium cavaleriei66
菊苣 Cichorium intybus68
刺盖草 Cirsium bracteiferum70
西南铁线莲 Clematis pseudopogonandra72
海州常山 Clerodendrum trichotomum74
灯笼草 Clinopodium polycephalum76
密茎贝母兰 Coelogyne nitida78
大头叶尾果 Coluria henryi 80
川鄂山茱萸 Cornus chinensis82
川鄂黄堇 Corydalis wilsonii84
粉叶栒子 Cotoneaster glaucophyllus86
小叶栒子 Cotoneaster microphyllus88
宝兴栒子 Cotoneaster moupinensis90
车前状垂头菊 Cremanthodium ellisii92
弯茎还阳参 Crepis flexuosa94
长叶轮钟草 Cyclocodon lancifolius96
虎头兰 Cymbidium hookerianum98
催吐白前 Cynanchum vincetoxicum100
菜蓟 Cynara scolymus102
滇瑞香 Daphne feddei104
珙桐 Davidia involucrata106
光序翠雀花 Delphinium kamaonense108
玫瑰石斛 Dendrobium crepidatum110
乌柿 Diospyros cathayensis112
散斑竹根七 Disporopsis aspera 114
长蕊万寿竹 Disporum longistylum 116
中华蚊母树 Distylium chinense 118
狭舌多榔菊 Doronicum stenoglossum120
毛葶苈 Draba eriopoda122
喜山葶苈 Draba oreades124
苦绳 Dregea sinensis126
贵州八角莲 Dysosma majorensis128
川八角莲 Dysosma veitchii130
南川牛奶子 Elaeagnus nanchuanensis132
糙叶五加 Eleutherococcus henryi134
毛穗香薷 Elsholtzia eriostachya136
小花柳叶菜 Epilobium parviflorum138
滇藏柳叶菜 Epilobium wallichianum140
粗毛淫羊藿 Epimedium acuminatum142
缙云卫矛 Euonymus chloranthoides144
角翅卫矛 Euonymus cornutus146
八角金盘 Fatsia polycarpa148
东方草莓 Fragaria orientalis150
鼬瓣花 Galeopsis bifida152
大花扁蕾 Gentianopsis grandis154
草棉 Gossypium herbaceum156
丝瓣玉凤花 Habenaria pantlingiana158
中华青荚叶 Helwingia chinensis160
细齿异野芝麻 Heterolamium debile var cardiophyllum162
杉叶藻 Hippuris vulgaris164
长柄绣球 Hydrangea longipes166
挂苦绣球 Hydrangea xanthoneura168
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170
密腺小连翘 Hypericum seniavinii172
文山八角 Illicium tsaii174
西南鸢尾 Iris bulleyana176
鸢尾 Iris tectorum178
碎米桠 Isodon rubescens180
抱茎小苦荬 Ixeridium sonchifolium182
箭药兔耳草 Lagotis wardii184
丽叶女贞 Ligustrum henryi 186
总梗女贞 Ligustrum pedunculare188
宜昌女贞 Ligustrum strongylophyllum190
大理山梗菜 Lobelia taliensis192
金花忍冬 Lonicera chrysantha194
匍匐忍冬 Lonicera crassifolia196
岩生忍冬 Lonicera rupicola198
袋花忍冬 Lonicera saccata200
散序地杨梅 Luzula effusa202
管茎过路黄 Lysimachia fistulosa204
叶头过路黄 Lysimachia phyllocephala206
腺药珍珠菜 Lysimachia stenosepala208
鹤庆十大功劳 Mahonia bracteolata210
湖北海棠 Malus hupehensis212
滇池海棠 Malus yunnanensis214
南川冠唇花 Microtoena prainiana216
密花崖豆藤 Millettia congestiflora218
蒙桑 Morus mongolica220
云南杨梅 Myrica nana222
蓝花荆芥 Nepeta coerulescens224
心叶荆芥 Nepeta fordii226
待宵草 Oenothera stricta228
白花滇紫草 Onosma album230
华西小石积 Osteomeles schwerinae232
沙针 Osyris quadripartita234
海菜花 Ottelia acuminata236
甘肃棘豆 Oxytropis kansuensis238
黄花棘豆 Oxytropis ochrocephala240
短序棘豆 Oxytropis subpodoloba242
川赤芍 Paeonia veitchii244
同色兜兰 Paphiopedilum concolor246
罗甸假糙苏 Paraphlomis gracilis var lutienensis248
掌裂蟹甲草 Parasenecio palmatisectus250
雀稗 Paspalum thunbergii252
康泊东叶马先蒿 Pedicularis comptoniaefolia254
大卫氏马先蒿 Pedicularis davidii256
白花假秦艽 Phlomis betonicoides f.alba258
厚叶石楠 Photinia crassifolia260
褐毛石楠 Photinia hirsuta262
清香木 Pistacia weinmannifolia264
草血竭 Polygonum paleaceum266
峨眉耳蕨 Polystichum omeiense268
菹草 Potamogeton crispus270
眼子菜 Potamogeton oblongus272
银叶委陵菜 Potentilla leuconota274
钉柱委陵菜 Potentilla saundersiana276
臭黄荆 Premna ligustroides278
钟花报春 Primula sikkimensis280
扁核木 Prinsepia utilis282
硬毛夏枯草 Prunella hispida284
裸芸香 Psilopeganum sinense286
膜蕨囊瓣芹 Pternopetalum trichomanifolium288
火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290
除虫菊 Pyrethryum cinerariifolium292
互生红景天 Rhodiola alterna294
照山白 Rhododendron micranthum296
革叶茶藨子 Ribes davidii298
东方茶藨子 Ribes orientale300
七叶鬼灯檠 Rodgersia aesculifolia302
单瓣缫丝花 Rosa roxburghii f.normalis304
钝叶蔷薇 Rosa sertata306
扁刺蔷薇 Rosa sweginzowii308
大叶茜草 Rubia schumanniana310
粉枝莓 Rubus biflorus312
三叶悬钩子 Rubus delavayi314
大红泡 Rubus eustephanos316
大序悬钩子 Rubus grandipaniculatus318
湖南悬钩子 Rubus hunanensis320
白叶莓 Rubus innominatus322
腺白叶莓 Rubus innominatus var kuntzeanus324
黄色悬钩子 Rubus lutescens326
红泡刺藤 Rubus niveus328
黄泡 Rubus pectinellus330
盾叶莓 Rubus peltatus332
多腺悬钩子 Rubus phoenicolasius334
菰帽悬钩子 Rubus pileatus336
川莓 Rubus setchuenensis338
黑腺美饰悬钩子 Rubus subornatus var melanadenus340
红毛悬钩子 Rubus wallichianus342
皂柳 Salix wallichiana344
黏毛鼠尾草 Salvia roborowskii346
双喙虎耳草 Saxifraga davidii348
球茎虎耳草 Saxifraga sibirica350
红花五味子 Schisandra rubriflora352
鸦葱 Scorzonera austriaca354
大花腋花黄芩 Scutellaria axilliflora var medullifera356
长裂苦苣菜 Sonchus brachyotus358
柳叶槐 Sophora dunnii360
中国繁缕 Stellaria chinensis362
毛萼獐牙菜 Swertia hispidicalyx364
锡金蒲公英 Taraxacum sikkimense366
尖萼乌口树 Tarenna acutisepala368
黄花油点草 Tricyrtis pilosa370
红车轴草 Trifolium pratense372
双参 Triplostegia glandulifera374
小金莲花 Trollius pumilus376
尾囊草 Urophysa henryi378
荨麻 Urtica fissa380
柔垂缬草 Valeriana flaccidissima382
直立婆婆纳 Veronica arvensis384
华中婆婆纳 Veronica henryii385
桦叶荚蒾 Viburnum betulifolium386
烟管荚蒾 Viburnum utile388
山野豌豆 Vicia amoena390
大花野豌豆 Vicia bungei392
四籽野豌豆 Vicia tetrasperma 394
戟叶黄鹌菜 Youngia longipes396
匙苞姜 Zingiber cochleariforme397
参考文献398
拉丁名索引399
中文名索引401

前言/序言

世界上的药品绝大多数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我国地大物博,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已知的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其中药用植物超过1万种,为了让人们对药用植物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将以系列丛书的形式,把中国药用植物以文字描述和彩色照片的形式陆续出版。本书内容包括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别名、拉丁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有些种类还有附方。书后附有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名索引。书中介绍的植物种类按拉丁名首字母顺序排列,共收录我国野生及栽培的药用植物200种(包括亚种、变种和变型)。其中的性味功能与主治用法主要参考《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华本草》《云南中药资源名录》《西双版纳药用植物名录》等。
为了避免有些有毒植物因误服或服用过量引起中毒,在该植物的性味功能后面标明“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等字样,应慎用。
本书主要是从植物资源与利用的角度来阐述,可供药物研究、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及科普等领域人员参考使用。
《草本奇遇:舌尖上的中华医药》 序言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而独特的医药智慧。这智慧,并非凭空而生,而是源自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与深刻体悟。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无数的草木精灵,以其神奇的药力,滋养着华夏儿女的生命,守护着民族的健康。它们或藏匿于深山幽谷,或生长于田野溪畔,或点缀于寻常巷陌,默默奉献着它们的生命精华。 本书《草本奇遇:舌尖上的中华医药》便是这样一部关于草木智慧的探索之旅。它并非一本冷冰冰的药典,也不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相反,它以一种更加亲近、更加生活化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中华医药的奇妙世界。我们将一同揭开那些寻常草木不寻常的面纱,发现它们隐藏在日常饮食与民间疗法中的惊人力量。 书中,我们不再拘泥于枯燥的药材名称和复杂的炮制工艺,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它们或许是你餐桌上的常客,或许是你庭院里的一抹绿意,又或许是你孩童时期耳熟能详的山间野草。我们将深入挖掘它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用价值,但更侧重于阐释这些药用价值如何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得到体现。 “药食同源”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许多看似普通的食材,在恰当的烹饪方式和搭配下,便能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养生功效。本书将着重展现这种“舌尖上的医药”的魅力,让读者明白,健康的养生之道,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一日三餐,润物细无声。 我们也将关注那些曾经在民间流传的、朴素而有效的草药疗法。这些方法,往往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与自然和谐共处,逐步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它们不一定拥有现代科学严谨的实验验证,但其历史的传承和无数个体的实践,足以证明其存在的价值。本书将以一种 reverence and gratitude 的态度,记录和传颂这些“祖母的智慧”,让它们得以被更多人了解和珍视。 本书的目标,是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认识更多的药用植物,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对传统医药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向往。我们希望,在读完这本书后,你会重新审视身边那些平凡的植物,发现它们身上蕴藏的无限可能,并学会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份自然的馈赠,让生活更加健康、更加美好。 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充满惊喜的草本奇遇,感受中华医药的博大精深,品味舌尖上的健康智慧。 第一章:餐桌上的守护者——寻常食材的非凡药用 在我们日常的餐桌上,常常摆放着一些看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材。然而,在中医药的宏大视野下,它们却拥有着令人惊叹的药用价值。本章将聚焦于这些“餐桌上的守护者”,揭示它们隐藏的健康密码。 姜:暖胃驱寒的居家良药 生姜,作为中华厨房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其辛辣的口感和独特的香气,为菜肴增添了丰富的层次。但它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在中医理论中,生姜性温,归肺、胃、脾经,具有发表散寒、止呕、止咳等功效。无论是受了风寒引起的感冒,还是肠胃不适的呕吐,甚至是在寒冷季节手脚冰凉,一杯温热的姜茶,一碗姜汤面的热气,都能带来及时的舒缓。本书将详细介绍生姜在不同情况下的食用方法,例如,风寒感冒时,可以用生姜搭配红糖煮水饮用;脾胃虚寒导致食欲不振时,可在烹饪时多放生姜,以温中健脾。我们还会探讨姜在一些传统药膳中的应用,比如姜母鸭,它不仅是一道美味的滋补品,更是温补气血、驱寒暖宫的佳肴。 葱:解表散寒的辛香之士 小小的葱,无论是在炒菜的点缀,还是在汤面的提鲜,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中医药的角度来看,葱白性味辛温,归肺、胃经,善于发汗解表,散寒通阳。初起风寒感冒,头痛鼻塞,乏力倦怠,此时,取几段葱白,捣烂后与热酒一同服用,或煮水饮用,常能起到散寒解表、缓解症状的作用。书中将深入解析葱白在风寒感冒初期的应用,以及葱叶在解毒、止痛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并介绍一些利用葱进行食疗的验方,如葱白粥,简单易得,对风寒感冒有辅助治疗作用。 蒜:杀菌消炎的天然卫士 蒜,以其浓烈的气味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同时也以其强大的杀菌能力,成为餐桌上的“天然抗生素”。大蒜性辛、甘,温,归脾、胃、肺经。其主要活性成分大蒜素,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多种病原体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在古代,蒜常被用于治疗霍乱、痢疾等传染性疾病。本书将介绍大蒜在日常饮食中如何发挥其保健作用,例如,在食用不易消化或可能被污染的食物时,生吃蒜末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大蒜在缓解咽喉不适、辅助治疗肠道疾病方面的传统用法,并提供一些蒜的应用食谱,如蒜泥黄瓜、蒜蓉西兰花等,让读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获得健康的益处。 醋:消食化积的酸甜之味 醋,酸爽开胃,是凉拌菜的灵魂伴侣,也是解腻去腥的得力助手。从中医角度看,醋味酸、甘,性温,归肝、脾、胃经。具有开胃健脾、消食化积、解毒散瘀的功效。对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尤其是肉食过多导致的积食,一碟酸爽的醋拌菜,或是在烹饪中加入适量的醋,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消化的作用。本书将深入探讨醋在调节胃肠功能、辅助降血压、降低血糖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并分享一些以醋为主要材料的养生食谱,如醋泡花生、糖醋排骨等,让读者领略醋的健康力量。 萝卜:清热化痰的地下宝藏 无论是白萝卜的爽脆,还是青萝卜的微甜,萝卜都是冬季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中医认为,萝卜性凉,味甘、辛,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化痰、消食利尿、下气宽中等功效。尤其是在冬季,容易出现燥热咳嗽、痰多气喘等症状,白萝卜便成了天然的“止咳药”。书中将详细介绍不同种类萝卜的药用特点,重点讲述萝卜在治疗咳嗽、感冒、消化不良等方面的应用。我们将分享一些传统的萝卜食疗方,如萝卜汤、萝卜丝饼、萝卜蜂蜜饮等,帮助读者在寒冷的季节里,通过饮食来调养身体,清肺润燥。 第二章:巷陌里的草根智慧——民间草药的治愈力量 除了餐桌上的食材,在中华大地上,还生长着无数默默无闻的草本植物,它们或在田埂间,或在山野中,或在寻常人家的小院里,承载着民间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朴素而宝贵的治愈智慧。本章将深入挖掘这些“巷陌里的草根智慧”,感受那些鲜为人知的草药的神奇力量。 蒲公英:祛热散结的生命力 随处可见的蒲公英,黄色的小花,轻盈的绒毛,是孩子们童年的乐园,也是民间眼中的“草药”。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乳腺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小便不利等多种病症。书中将详细介绍蒲公英在清热解毒方面的应用,例如,将新鲜的蒲公英捣烂外敷,可以缓解皮肤红肿;饮用蒲公英茶,则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缓解肝火旺盛。我们还将探讨蒲公英在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乳腺增生方面的民间经验。 艾草:温经散寒的奇效植物 艾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尤其是在端午节,家家户户悬挂艾草,以避邪驱瘟。从中医药的角度看,艾草性味辛、苦,温,归脾、肝、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的功效。它不仅是重要的外用药材,在艾灸疗法中更是不可或缺。本书将重点介绍艾草在缓解痛经、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等方面的应用。我们将分享一些传统的艾草外用方,如艾草热敷包、艾草泡脚方等,让读者了解如何在家中利用艾草来调理身体,驱寒止痛。 薄荷:清凉提神的天然馈赠 薄荷,那清新提神的香气,总能给人带来一丝凉意。无论是作为香料,还是用于泡茶,都广受欢迎。在中医药中,薄荷性味辛,凉,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的功效。对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咽喉疼痛、咳嗽,以及夏季暑热引起的不适,一杯薄荷茶,或是在烹饪中加入薄荷叶,都能带来有效的缓解。本书将介绍薄荷在疏散风热、清凉解暑、提神醒脑方面的应用,并分享一些薄荷的创新用法,例如,将新鲜薄荷叶捣碎后涂抹在太阳穴,可缓解头痛;将薄荷叶泡水,可用于漱口,清新口气。 鱼腥草:清热解毒的独特味道 鱼腥草,因其独特的“鱼腥味”而得名,虽然气味特殊,但其药用价值却极高。鱼腥草性味辛,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等。书中将深入探讨鱼腥草在清热解毒方面的强大作用,尤其是在抗炎、抗菌方面的表现。我们将介绍一些传统的鱼腥草食疗方,如凉拌鱼腥草、鱼腥草汤等,并为对鱼腥草味道敏感的读者提供一些改良建议,以更好地接受和利用这种“宝贵的味道”。 紫苏:散寒解表、理气安胎的芳香植物 紫苏,其叶片颜色多变,香气独特,是许多菜肴中的点睛之笔,也是中医常用的药草。紫苏性味辛,温,归肺、脾经,具有发表散寒、行气和中止痛、解鱼虾蟹中毒的功效。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胸闷,妊娠呕吐,以及食用了不洁的鱼虾蟹引起的不适,紫苏都能够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作用。本书将详细介绍紫苏在解表散寒、理气安胎、解毒方面的应用,并分享一些紫苏的食疗方,如紫苏叶粥、紫苏炒田螺等,让读者领略这种芳香植物的健康魅力。 第三章:草本的四季礼赞——顺应时令的养生智慧 中国传统养生讲究“天人合一”,强调顺应自然,根据四季的变化调整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本书的最后一章,将围绕四季更迭,为您呈现草本植物在不同时令下的养生之道,让您更好地把握自然的节律,呵护身心健康。 春季:生发阳气,草木萌动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也应顺应自然,开始生发阳气。此时,宜多食用辛甘性质的草本植物,以助阳气升发。书中将介绍春季适合食用的草本,如韭菜(温补肾阳,助阳生发)、香椿(芳香开胃,助消化)、枸杞(滋补肝肾,明目)。我们将探讨如何将这些草本融入春季的饮食中,例如,韭菜炒鸡蛋,香椿拌豆腐,枸杞泡水等,以帮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焕发活力。 夏季:清热解暑,滋养津液 夏季炎热,人体易受暑邪侵袭,出现口渴、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时,宜多食用清热解暑、滋养津液的草本植物。书中将介绍夏季适用的草本,如绿豆(清热解毒,消暑利尿)、薄荷(清凉解暑,提神醒脑)、荷叶(清热解暑,止呕止泻)。我们将分享如何利用这些草本来制作消暑饮品和清淡的菜肴,例如,绿豆汤、薄荷饮、荷叶粥等,帮助身体祛除暑气,保持清爽。 秋季:润燥养肺,肃降机能 秋季干燥,容易伤及肺部,出现咳嗽、喉咙干燥等症状。此时,宜多食用润燥养肺、滋阴生津的草本植物。书中将介绍秋季适用的草本,如梨(润肺止咳,清热降火)、蜂蜜(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我们将介绍一些经典的秋季润燥食方,例如,冰糖炖梨、蜂蜜水、百合粥等,帮助身体应对干燥的气候,保护呼吸系统。 冬季:温补阳气,散寒健脾 冬季寒冷,人体阳气潜藏,易受寒邪侵袭。此时,宜多食用温补阳气、散寒健脾的草本植物。书中将介绍冬季适用的草本,如生姜(温中散寒,健胃止呕)、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这些草本来制作温补的药膳和饮品,例如,姜母鸭、红枣汤、当归炖鸡等,以帮助身体抵御寒冷,增强体质。 结语 《草本奇遇:舌尖上的中华医药》的旅程即将告一段落,但关于草本植物的探索,却永无止境。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您能打开一扇了解自然、了解传统医药智慧的新窗口。那些生长在我们身边的平凡草木,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生命力和治愈力量。 健康,并非只是疾病的痊愈,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生命节律的生活方式。愿您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带着这份草本的馈赠,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更加智慧地呵护自己的身体,品味属于您自己的“舌尖上的健康”。 让我们继续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对传统的尊重,在平凡中发现非凡,在日常中收获健康。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我正在寻找一本关于植物的科普读物,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植物起源、演化和分类的有趣内容,让我能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植物的世界。我听说《中国药用植物.二十》这本书在这方面有所涉猎,我对此非常好奇。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列举各种药用植物的名称和功效,更希望能深入探讨它们是如何在大自然中演化而来,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及不同植物之间是否存在着有趣的联系。我尤其希望能了解一些关于植物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让我这个对科学不太精通的读者也能有所收获。如果书里还能包含一些关于植物地理分布和适应性演化的内容,那就更完美了。我对那些能够揭示生命奥秘的科学探索充满热情,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这样的体验,让我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有更深的认识和敬畏。

评分

我是一名业余的园艺爱好者,平时喜欢在家里种些花草,偶尔也会尝试种植一些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介绍各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技巧的书籍,让我能够更好地照料它们,并从中获取一些乐趣。我听说《中国药用植物.二十》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想了解一下,它是否会提供关于植物生长习性、土壤要求、光照需求、水分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详细指导。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针对不同植物的具体的栽培建议,比如一些比较常见的草药,像薄荷、罗勒、迷迭香等,它们在家庭种植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如果书里还能涉及到一些关于种子繁殖、扦插和嫁接等技巧的介绍,那就更好了。我对那些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指导性内容非常看重,期待这本书能帮助我提升园艺技能,让我能够在家中也能“种出”一份健康的绿色生活。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我实在是太喜欢了,封面是那种带着点复古感的暗绿色,上面烫金的“中国药用植物”几个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非常有质感。我拿到的时候就爱不释手,小心翼翼地翻开,纸张也是很厚实的那种,摸起来舒服,印刷清晰,色彩还原度也很高,无论是植物的细节还是药材的色泽,都呈现得非常真实。我尤其喜欢它里面插图的风格,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写实照片,而是带着手绘的细腻和艺术感,仿佛能感受到绘制者对植物的深情。每一页的版式设计都很用心,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不会觉得压抑,反而有种宁静致远的感觉。我把书放在床头,每天睡前都会随手翻几页,看着那些形态各异的植物,想象着它们在大自然中的生长,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不少。我一直对中医药文化很感兴趣,但又觉得很多古籍太过晦涩难懂,而这本书,虽然我还没真正开始深入研究内容,但光是这份精美的外在,就已经让我觉得它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完全满足了我对一本“好看的书”的所有想象。

评分

这本《中国药用植物.二十》,我之前在一位很喜欢中医的朋友家里瞥见过,当时就对它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我本身不是专业人士,但朋友说这本书的编撰非常严谨,资料搜集和整理都做了大量的考证,这一点让我非常欣赏。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它对于每一种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介绍,我常常会联想到我们老祖宗留下的那些智慧,通过这些植物,如何去调理身体,如何去治愈疾病,感觉里面蕴含着无穷的奥秘。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知识,比如一些常见的草药,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功效,如何辨别,如何使用,这样在遇到一些小毛病的时候,至少能有个初步的了解,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西药。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包含一些关于植物采集、炮制和储存的详细说明,这对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会非常有帮助,能让我更深入地理解药用植物的整个生命周期。虽然我还未深入阅读,但仅仅是这份知识的承诺,就已经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研究者,我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体现中华民族智慧的经典著作。《中国药用植物.二十》这个书名,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中国古代医药典籍的渊源和发展脉络,了解那些伟大的医者是如何通过观察、实践和总结,逐渐积累起丰富的药用植物知识的。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书中能够深入挖掘那些药用植物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比如它们是如何与阴阳五行、五谷杂粮等传统观念相结合的。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古代药用植物的文献考证、历史演变以及地域性差异的探讨,那将对我深入理解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提供 invaluable 的帮助。我期待这本书能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的百科全书,更能成为一座连接古今、传承智慧的桥梁。

评分

办公室每人发了一本,大家反应很不错。希望多读书读好书。

评分

发货好慢。 价钱有点小贵

评分

这个是不是不错的确是q

评分

好书,字体清楚,图解清晰。

评分

物美价廉,图片真实

评分

东西比较全,适合做参考资料,对中药有兴趣的同志可收藏,定价有点小贵。

评分

很好

评分

书不错,趁这次活动购了不少书。配图清楚。

评分

好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