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围棋棋论选》是“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总结性成果。
《中国历代围棋棋论选》通过广泛收集资料遴选出256篇左右的中国历代围棋棋论,分为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代、明代、清代前期、清代后期、民国时期六部分,入选文字尽可能依据原版,并进行了细致校对,是中国围棋学界一部较为系统的围棋棋论选集,出版价值较高。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辑 两汉魏晋南北朝
言体〔节选〕
弈旨
围棋铭
围棋赋
机论
弈势
博弈论
《围棋赋》并序
围棋赋
围棋赋
棋品序
谢示围棋启
围棋赋
专学〔节选〕
敦煌《棋经》
第二辑 唐宋元代
围棋十诀
原弈
围棋赋
棋赋
马举
围棋义例
弈棋序
棋经十三篇
六一居士传
棋赋
棋经诀
棋诀
四仙子图序
棋局传
围棋赋
《玄玄棋经》序一
《玄玄棋经》序二
《玄玄棋经》序三
第三辑 明代
《烂柯经》序
棋说
胜弈赋有序
《秋仙遗谱》序
《适情录》叙
书《适情录》后
《适情录》引
……
第四辑 清代前期
第五辑 清代后期
第六辑 民国时期
后记
前言/序言
棋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当代学界对中国古代琴论、书论、画论、文论的发掘、整理、研究,已是蔚为大观,各种综合性和分类选本很多。奇怪的是,中国古代围棋理论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却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选本。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当代中国学者对单篇棋论的考订、注释,仅有成恩元《敦煌棋经笺证》(蜀蓉棋艺出版社,1990年版)和李毓珍《棋经十三篇校注》(蜀蓉棋艺出版社,1988年版)。围棋理论文字的选编,仅有刘善承主编的《中国围棋》(蜀蓉棋艺出版社,1985年版)。其中第二编《中国古代围棋文献和文学作品》第一部分“棋论·棋经·棋评”,选了42篇,已是迄今最全的中国古代围棋文选了。此外,盖国梁等所编《围棋古谱大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里面收录了一些棋论文字,其收录的“古谱”中也有一些序论。王韵殊、李新会、卫东海的《历代琴棋书画论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选译棋论24篇。何云波选编的《天圆地方——围棋文化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可算一部中国围棋文选,但偏重于当代。第一辑“古代部分”共收27篇棋文。国学网编的《围棋古谱》(中国国学出版社,2011年版)上卷文献篇也收录27篇棋论。此外,一些整理出版的围棋古谱中,有一些序论文字。
以上就是能列得出来的中国学界、棋界对中国围棋理论所做的所有发掘、整理工作了。围棋如此,其他棋种的命运也大致相当。这不知是不是因为在当代学科体制中,棋艺的尴尬处境使然(既非“艺术”,也非“体育”),或者中国传统始终只是把棋当作“游艺”而已,玩玩尚可,学术研究,大家都有“正业”,不可玩物丧志。
所幸的是,2011年,“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这是围棋研究项目首次被纳入国家规划,“体育学”中有了棋的一席之地,颇具象征意义。“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一方面是撰写一部《中国围棋思想史》,另一方面就是组织课题组成员,编选一本《中国历代棋论:选》,为思想史研究打下基础,同时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解中国围棋思想的一份相对完整的资料。
已有的围棋棋论选编、整理,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所选文章有限,重复率高;第二,往往缺少考订和注释;第三,一些选文未经仔细校订,错误较多,且辗转相袭。鉴于此,课题组第一步工作,就是广泛收集资料,利用各大图书馆、棋院资料室和私人藏书,尽可能掌握较完备的棋论资料,然后再行遴选。之后,选出256篇,编成《中国历代围棋棋论选》。棋论选以理论性的文字为主,兼及一些与棋相关、具有较浓厚文学色彩的文字。以全文选录为主,兼有部分节选。
选文的来源,除了部分经今人整理校订过的棋论文字外,大部分选自未经整理的中国围棋古谱的序论。有今人整理过的古谱,也尽量依据原谱重新校订。一些古谱中的序论用的是行书乃至草书,还有一些异体字和缺字或漫漶之处,编者尽可能努力揣摩和辨认,但仍有些文字无法确定,只能以口口方式标出。
入选的各篇文字,尽可能依据原始版本。有多个版本者,以一种版本为主,于篇末注明版本。同时参照各种版本加以校勘,个别文字据他本改正,或有异文可参考者,在注释中予以说明。
全书按时代顺序分为六辑:汉魏南北朝、唐宋元代、明代、清代前期、清代后期、民国时期。主要是考虑到不同朝代、时期棋论的数量和围棋思想发展的状况。如清代以乾隆、嘉庆朝为界,又分出前期、后期,也是因为清代棋论最为丰富。
在体例上,每一篇棋论分题解、正文、注释三个部分。“题解”包括作者的生平、该篇基本内容和所出自棋谱的基本情况、版本等。正文按作者的时代编次,原著中的古体字、别体字,为排印方便,一般改为现在通行的规范的写法。注释力求简明扼要,一些词语典故的注解,为阅读的方便,前后有少量重复。
在编注过程中,参考了近人的一些研究成果,恕不一一标注,在此一并致谢!
中国历代围棋棋论选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