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文所说的“内向健身锻炼”,主要讲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前发现和逐渐认识发展而成的“健身气功”。传承下来的古气功现在称“中医气功”或“中华健身气功”等。
中华健身气功是我国古代文化传承给后代子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对“气”的探讨和描述。实际上,*早的气功应该是来自于古人自发的在居所的静坐和肢体伸展活动等。是古人自我自发的锻炼所产生的感觉和经验,发现了“气”在人体内产生的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在《黄帝内经》一书中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即有“恬幞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以及“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这些对练功锻炼的形象描写。从这里已经出现了“真气”“精气”这些说法。当然,在古代,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古人对“真气”“精气”等究竟是什么,尚停留在感性阶段,也没有能真正全面了解“气”的本质属性。所以在《黄帝内经》之《决气第三十》中,黄帝认为“气”是一种东西,是“一气”。而岐伯则认为“气”由“精、气、津、液、血、脉”所共同组成,是“六气”,并指出这“六气”都分别是哪些归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气”是什么的争论,两千多年以前就开始了。
到了两千多年以后的现代,一方面,气功锻炼依旧因其实际的锻炼效果,在医学界、体育锻炼界一直被广大“功众”所热衷;另一方面,大家对“气”“气感”“气功”类似概念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也迫切需要更正确的能紧密联系锻炼实际、紧密联系健身气功相关理论的更合理的解释。
气功锻炼在哪些方面不同于我们平时一般的体育锻炼,气功功法为什么要求在安静的环境中操作,在练功过程中人体为什么会产生一些类似“气”的感觉,这样的“气”的感觉是我们人体体内生命物质的活动表现还是一种什么想象,还有气功锻炼会产生哪些健身的效果,它们的健身原理是什么等这些问题应该都是我们研究气功基础理论要搞清楚的地方。尤其是在现代人体生理学、现代医学已发展到高科学水平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通过把古典的气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现代生理学和联系我们人体实实在在的生命活动、生命现象进行探索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现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迫切需要让“功众”得到能够接受、能够理解的符合我们生命体客观实际、符合现代科学的气功理论。实际上,“气”“气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如果能通过长期的坚持锻炼和对现代生理科学知识认真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气功”锻炼讲究的是锻炼者紧密关注人体体内生命物质、生命活动,配合肢体舞动或打坐等各种或动或静的锻炼方法。这样的锻炼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两个字——“内向”。
目录
第一节 内向态
第二节 论气感现象
第三节 论“气”为何物
第四节 论“意念”的科学本质
第五节 论“气”与“意”的关系
第六节 议内向动功三“炼”
第七节 议“三调合一”
第八节 议精、气、神
精彩书摘
《探秘气功:内向健身锻炼》:
如果说,人对外界的客观物质有思想认识并可以通过实践来改变现实,这当然无可非议。但如果说仅仅通过脑活动产生什么“念力”,也就是仅仅依靠大脑活动,居然就能从大脑中跑出什么“量子”,可以改变世界上客观存在物质的物理现状,这就太玄了。有真实的依据吗?
所以,对“意念”是什么样的本质概念,在内向健身中它起的是什么作用,我们不能不把它弄清楚。
其实,意念并不像某些说法讲的那样神秘。意念其实就是内向健身锻炼者在锻炼过程中,主动运用大脑内向思维,在安静、弃杂念的状态下对人体相关生命组织的活动状态进行有序的关注体察和导引。这样的“意念”实际上是一种相对单纯的大脑活动。它的主要过程是:一,在锻炼中,通过大脑对人体全身生命活动,特别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生命活动进行“意念”关注,也就是内向思维活动的投入使大脑与人体相关部位的生命组织之间的神经元、神经通道组织实现互动微刺激。二,通过神经系统的生命活动,把相关肌体生命组织被刺激产生的生命信息传递到大脑并在大脑中得到反映,也就是得到感觉。这样的主动微刺激过程和反映过程就是意念活动的核心本质。在意念指导下上通大脑、下联肌体神经组织的生命活动,我们称它为“主动微刺激神经反射”,其锻炼目的是实现对相关神经组织的微刺激活动化。
那么关键问题是内向思维“意念”能否真的可以微刺激活化体内的神经组织?我们可以通过知识和实践来证明。大家知道,人的肢体动作,都来自于大脑意愿或欲望所发出的指令。人希望拿物,就有手的动作。希望走路,就有腿、足的跨步。是人的意愿或欲望通过神经通道将指令信息传向手部、足部,才有了手、足的相应的行动。如果脑部和中枢神经被伤害或通道被破坏,此时想拿东西的手就不再能完全地接收和执行大脑的指令,瘫侧的腿、足也不能利索行动了。所以医生会让中风病人尽量多动肢体,目的就是希望逐步恢复神经通道的功能。
……
前言/序言
本文所说的“内向健身锻炼”,主要讲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前发现和逐渐认识发展而成的“健身气功”。传承下来的古气功现在称“中医气功”或“中华健身气功”等。
中华健身气功是我国古代文化传承给后代子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对“气”的探讨和描述。实际上,最早的气功应该是来自于古人自发的在居所的静坐和肢体伸展活动等。是古人自我自发的锻炼所产生的感觉和经验,发现了“气”在人体内产生的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在《黄帝内经》一书中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即有“恬幞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以及“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这些对练功锻炼的形象描写。从这里已经出现了“真气”“精气”这些说法。当然,在古代,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古人对“真气”“精气”等究竟是什么,尚停留在感性阶段,也没有能真正全面了解“气”的本质属性。所以在《黄帝内经》之《决气第三十》中,黄帝认为“气”是一种东西,是“一气”。而岐伯则认为“气”由“精、气、津、液、血、脉”所共同组成,是“六气”,并指出这“六气”都分别是哪些归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气”是什么的争论,两千多年以前就开始了。
到了两千多年以后的现代,一方面,气功锻炼依旧因其实际的锻炼效果,在医学界、体育锻炼界一直被广大“功众”所热衷;另一方面,大家对“气”“气感”“气功”类似概念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也迫切需要更正确的能紧密联系锻炼实际、紧密联系健身气功相关理论的更合理的解释。
气功锻炼在哪些方面不同于我们平时一般的体育锻炼,气功功法为什么要求在安静的环境中操作,在练功过程中人体为什么会产生一些类似“气”的感觉,这样的“气”的感觉是我们人体体内生命物质的活动表现还是一种什么想象,还有气功锻炼会产生哪些健身的效果,它们的健身原理是什么等这些问题应该都是我们研究气功基础理论要搞清楚的地方。尤其是在现代人体生理学、现代医学已发展到高科学水平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通过把古典的气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现代生理学和联系我们人体实实在在的生命活动、生命现象进行探索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现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迫切需要让“功众”得到能够接受、能够理解的符合我们生命体客观实际、符合现代科学的气功理论。实际上,“气”“气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如果能通过长期的坚持锻炼和对现代生理科学知识认真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气功”锻炼讲究的是锻炼者紧密关注人体体内生命物质、生命活动,配合肢体舞动或打坐等各种或动或静的锻炼方法。这样的锻炼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两个字——“内向”。
探秘气功:内向健身锻炼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