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孔子曾經說“鬱鬱乎文哉,吾從周”,西周是先哲心中的時代,西周經曆成康之治,昭穆時期危機凸顯,懿、孝、夷王時期危機四伏,周厲王亂政,把強盛的西周王朝陷入瞭危險境地,周宣王在國人暴動的背景下,度過短暫的共和行政得以上颱,在位期間緻力於重建王綱、拓土南方,將西周王朝的國力推上瞭鼎盛時代。史稱“宣王中興”。
《盛世中興係列叢書:宣王中興》將緻力於還原這段曆史,尋覓這段曆史轉摺時期的曆史規律,總結其曆史經驗和曆史教訓。
作者簡介
王嚮輝:1978年生,陝西長安人,博士,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師從趙世超、王暉教授學習先秦史與古文字,在《晉陽學刊》、《社會科學論壇》等雜誌發錶學術論文二十餘篇。《藝術長安》、《藝文誌》等發錶散文、詩歌十餘篇。現負責《中國曆史地理論叢》的編輯齣版工作。
目錄
第一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第一節 文謨武烈
第二節 南徵西遊
第三節 守成之君
第二章 道路以目
第一節 防民之口
第二節 厲王革典
第三章 共和歲月
第一節 處於憂患
第二節 共伯其人
第四章 革故鼎新
第一節 少年天子
第二節 推行新政
第五章 經略西北
第一節 整軍備戰
第二節 北伐獫狁
第六章 南徵楚淮
第一節 方叔徵楚
第二節 威服淮夷
第三節 四夷宜一服
第四節 以戎製戎
第七章 封邦建國
第一節 申國崛起
第二節 築城強齊
第三節 委任韓侯
第四節 桓公建鄭
第五節 中興氣象
第八章 廢長立幼
第一節 魯國之變
第二節 宣王集權
第九章 韆畝之戰
第一節 王師敗績
第二節 世風目下
第十章 杜伯之死
第一節 杜伯之死
第二節 宣王駕崩
第十一章 韆年蛇妖
第一節 韆年蛇妖
第二節 幽王失國
第十二章 餘論
後記
精彩書摘
《宣王中興/盛世中興係列叢書》:
第一節文謨武烈眾所周知,商朝末年,周文王為西伯,選賢任能,緻力經營發展,在其晚年的時候周已經“三分天下有其二”,由此開始籌劃兼並天下的大計。《大雅·文王有聲》唱誦“文王受命,有此武功”,可見周人是把文王當作建國大業的奠基人的。
及至武王秉承遺誌,銳意進取,經八百諸侯會孟津。伐紂剪商,終於以血流漂杵的牧野戰役,攻入商都朝歌,以小邦周傾覆大殷商,一舉而得天下,實現瞭文武革命的改朝換代。《尚書》在總結周人這段波瀾壯闊的建國史時情不自禁地感嘆說: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佑啓我後人,成以正無缺。
這段話說成現代語言就是:多麼輝煌啊,文王的謀略!後繼有人啊,武王的功業!願先王的功績引導後人,都能正確完美沒有缺憾。
《周頌·武》則記述:“於皇武王,無競維烈。
允文文王,剋開厥後。嗣武受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這是講文王為子孫開創瞭萬代基業,而武王繼承文王之誌,最終剋殷成就一統功業。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軍伐商,進至商國都城朝歌南郊之牧野,紂王發大軍相抗。周師大將軍呂望(薑尚)領先鋒武士發動衝鋒,殷軍前部倒戈而自攻其後,武王大軍乘機掩殺追擊。紂王大敗逃迴朝歌,登鹿颱自焚而死,殷商滅亡。
也許是革命風暴太過猛烈,姬發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緣故,在取得滅商大戰勝利之後很快就撒手人寰,把這個新生的王朝丟給瞭尚在繈褓的兒子姬誦,也就是周成王。
姬誦是個可愛的孩童,從著名的“桐葉封弟”的故事可以看齣周成王初登基時尚保持的天真爛漫。
如今的山西省在西周時期是傳說中古王唐堯的統治中心,西周在建國後實行“封邦建國、拱衛王室”的製度。武王在臨死時深謀遠慮,確立瞭西京、東京的二都體製:西京就是長安,當時叫鎬京;東京則是武王在天下之中選定的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陽附近。東、西京之間就是所謂的韆裏王畿,受周天子直接統治,周王室對其他地方的管理則采取分封功臣、親族、曆史上古王之後的辦法,由此形成瞭星羅棋布、眾星捧月的政治局麵。
其中的山西南部地區最初封為唐,後來改稱晉,始封唐叔虞,就是成王姬誦的親弟弟。
雖然一個貴為天子、一個高為親王,但畢竟年歲尚小,因此在一起玩耍遊戲時童言無忌,姬誦從地上撿起一片葉子給叔虞,裝模作樣地說:“小弟,這個賜給你吧!”這片梧桐樹葉長得非常像圭,此事正好被隨侍在夭子身邊的史官看在眼裏,一句戲言一下成為政治問題。
圭是遠古時代帝王舉行祭祀天地等隆重典禮時手上持握的一種禮器,上圓下方,象徵著天圓地方。自古天子無戲言,成王雖然幼小,但所說的話也是金科玉律。
攝政王周公是個曠古聖人。他問成王:“大王你要分封叔虞嗎?”成王說:“你聽誰說的,怎麼會呢?那是我跟弟弟鬧著玩的。”周公認真地迴應:“天子無戲言啊!”於是成王在周公的幫助下選擇良辰吉日,把弟弟叔虞正式封為唐國的諸侯,也就是唐叔虞。唐叔虞死後,他的兒子燮繼位。因為唐國境內有晉水,便改國號為“晉”。晉是西周重要的諸侯國,也是春鞦時代最主要的中原文明載體,從晉文公開始有所謂“九世霸業”,其勢力範圍主要就是今日的山西。
成王雖然天真爛漫,但在叔叔周公這位大賢人的輔佐之下,成功平定武庚的三監叛亂,穩定瞭新王朝的時局。成王為政,對內推行周公倡導的“明德慎罰”主張,務從節儉;對外則不斷攻伐淮夷,以剛柔並濟的手段,有效控製瞭東方少數民族地區。成王緻力於闢土服遠,實現瞭多民族的和諧發展,其在位期間更大規模地建設瞭東都洛邑,支持周公製禮作樂,從而實現瞭西周禮樂政治的基本肇造。
成王的兒子康王在位期間,依照他父親時的舊製,在西北多次打擊鬼方,延續瞭西周初年的太平盛世。“成康之際,天下安寜,刑措四十餘年不用”,從而齣現瞭我國曆史上最早的一段治世。
……
前言/序言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巴比倫早已消失,埃及和印度也經曆瞭巨大的衰變,唯獨中國文明長期傳承、輝煌燦爛。中國文明之所以能夠長期延續,主要是因為自身具有強大的修復能力,在齣現衰落時能夠實現“中興”。
在數韆年的曆史歲月中,中國曾齣現過一些“治世”或“盛世”,如“成康之治”“文景之治”“開元盛世”等。這些“治世”或“盛世”都經曆瞭一個良性發展的過程。西周的強盛在武王時期已奠定基礎,經過“成康之治”達到極盛。西漢的強盛奠基於高祖時期,經文景之治,到武帝時達到頂峰。唐代的“盛世”始於貞觀時期,到開元、天寶年間達到巔峰。西周前期的強盛體現瞭王製時代高度發達的禮樂文明。西漢的強盛為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帝製國傢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唐代的“盛世”使中國的帝製走嚮瞭空前的繁榮。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治世”或“盛世”最終都無一例外地走嚮衰落。自然因素對“治世”或“盛世”的衰落雖有一定影響,但並不是主要原因。創業難,守成更難。統治者在“治世”或“盛世”中容易失去創業精神和憂患意識,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導緻政策失誤、吏治腐敗,積重難返,這往往是“治世”或“盛世”衰落的主要原因,而戰爭和動亂則對“治世”或“盛世”的衰落起到瞭加速的作用。
雖然中國古代的“治世”或“盛世”都曾齣現過衰落,但好在興衰的關鍵不在於天命,而在於人事。每當“治世”或“盛世”齣現衰落跡象,總有一些有識之士緻力於“中興”的事業。
中興,就是王朝衰落時的中途振興,是國力的恢復與更高層次的發展。南宋學人王觀國在其著作《學林·中興》中對“中興”一詞有詳細的解釋:“中興者,在一世之間,因王道衰而有能復興者,斯謂之中興。”中興可以視為力挽狂瀾,是跌入低榖後的重新崛起與升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種通過中興纔能得來的新境界往往讓人嘆為觀止。
中國曆史上的各個朝代,開國之君常有,而中興之主不常有,因此所謂的中興在曆史上也並不多見。夏有少康中興,商有武丁中興,可惜史料闕如;東漢的光武中興聲名較響,但其實是一場重新建國;宋、明都有孝宗中興。
盛世中興係列叢書:宣王中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