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國對口腔頜麵頸部創傷的貢獻當屬孫思邈所著《韆金方》(公元652年)對顳下頜關節復位的敘述與現代的復位手法基本一緻。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我國立即派齣瞭以整形外科、口腔頜麵外科、骨科醫師組成的醫療隊至東北前綫參與戰傷救治工作,先後有以整形外科專傢張滌生和宋儒耀分彆為首的上海醫療隊和西南醫療隊,及時參加救治,同時瀋陽中國醫科犬學也在蘇聯專傢參與下設立有口腔頜麵、頭頸創傷病區。這一經曆,不但提高瞭戰傷救治的水平,還促進瞭我國整形外科及口腔領麵外科學科建設的飛躍前進。
20世紀60年代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以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頜麵外科同道為主的野戰醫療隊救死扶傷,從中積纍瞭大量的經驗,進一步提高和豐富瞭我國在頜麵部創傷的診治水平。對頜麵部火器傷的科研也更加深入。除上述張滌生、宋儒耀等老專傢外,對我國做齣貢獻的還有王翰章、呂培錕、侯兢存、丁鴻纔、周樹夏、劉寶林等口腔頜麵外科專傢。
口腔頜麵頸部生理功能眾多,而且十分重要。諸如呼吸、語言、咀嚼、吞咽、嗅覺、視覺、聽覺、味覺等都要通過口腔頜麵頸部各器官來實現。更重要的是人的麵容麵貌和上述各種功能的實現與人的社會活動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為此,口腔頜麵頸部創傷的救治目標是,不但要搶救生命,還要保證上述生理功能和社交功能的恢復。簡而言之,“既要生存,還要有生存質量”。
口腔頜麵頸部上連顱底,下續頸部,故伴發顱腦和頸椎創傷亦非罕見。當然,口腔頜麵頸部創傷與全身其他部位同時發生多處傷也很常見。復閤傷雖然少見,但在處理上卻更為復雜和棘手。
口腔頜麵頸部傷可分為戰時傷與平時傷兩大類。
戰時傷一般具有時間性與地域性。戰時傷的特點是以火器傷、爆破傷為主,還可有燒傷、化學傷、核輻射傷,甚至毒氣傷。近距離搏鬥時,還可發生刺傷、撕裂傷以及鈍器傷等。
平時傷可分為交通傷、工傷、摔傷、運動傷、動物傷等等,其中又以交通傷為*常見。與戰時傷不同的是:平時傷發生的持續時間長,沒有規律性,地域性廣泛,且隨現代化、機械化、高速化發達程度而逐漸有明顯上升趨勢。
流行病學(金會慶,2001)顯示:我國20世紀萬車死亡率從1951年的137.64/10萬下降至1999年的15.50/10萬,下降瞭88.7%;說明隨著交通管理的進步,車禍發生率明顯下降。若以10萬人口死亡率計,則從1951年的0.15/10萬到1999年的6.25/10萬,呈直綫上升趨勢,上升約42倍;說明高速交通愈發達,傷情愈嚴重,救治存活率愈低。這為今後交通傷的防治提供瞭很好的數據。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口腔頜麵頸部的應用解剖和生理
第一節 頜麵部軟組織的應用解剖
一、麵部皮膚
二、頭麵部肌
三、頜麵部血管
四、唾液腺
五、神經
第二節 頜麵部骨組織的應用解剖
一、上頜骨
二、下頜骨
三、顴骨
四、齶骨
第三節 顳下頜關節應用解剖和運動生理
一、顳下頜關節功能解剖的特點
二、顳下頜關節的組成
三、顳下頜關節功能運動
第四節 口腔的應用解剖和生理
第五節 鼻與鼻竇的應用解剖和生理
一、外鼻
二、鼻腔
三、鼻竇
第六節 耳的應用解剖和生理
一、顳骨
二、外耳
三、中耳
四、內耳
五、聽覺生理
六、前庭生理
第七節 咽、喉的應用解剖和生理
一、咽的應用解剖
二、喉的應用解剖
三、咽、喉的生理
第八節 頸部的應用解剖和生理
一、頸部肌群和頸部三角
二、頸部血管、神經和淋巴導管
三、頸部相關的解剖結構
第三章 口腔頜麵頸部創傷的傷情判斷與處理
第一節 口腔頜麵頸部創傷的傷情判斷及急救原則
一、院前急救與傷員運送
二、傷情判斷與院內急救
第二節 上呼吸道梗阻及其處理
一、上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和臨床錶現
二、上呼吸道梗阻的緊急處理
第三節 頜麵頸部大齣血及其處理
一、幾種常用的止血方法
二、鼻齣血填塞法
三、頸外動脈結紮術
四、齣血性休剋的處理原則
第四節 閤並顱腦創傷及其處理
一、閤並顱腦創傷的傷情判斷
二、幾種常見的顱腦閤並傷及其處理原則
第五節 閤並頸椎創傷及其處理
第六節 閤並胸腹、四肢創傷及其處理
第四章 口腔頜麵頸部軟組織傷的分類與處理
第一節 口腔頜麵頸部軟組織傷的臨床分類
一、擦傷
二、挫傷
三、裂傷
四、撕脫傷
五、動物咬傷
第二節 口腔頜麵頸部軟組織清創術
一、衝洗傷口
二、清理傷口
三、關閉傷口
第三節 特殊部位軟組織傷的處理
一,唇部
二、外耳
三、外鼻
……
第五章 頜麵骨骨摺復位與堅強內固定
第六章 牙創傷及牙槽突骨摺
第七章 下頜骨骨摺
第八章 顳下頜關節創傷
第九章 上頜骨骨摺
第十章 顴骨顴弓骨摺
第十一章 鼻眶篩區骨摺
第十二章 頜麵部特殊類型骨摺
第十三章 眼部創傷
第十四章 鼻部創傷
第十五章 喉部創傷
第十六章 耳部創傷
第十七章 氣管、食管、頸部和顱底創傷
第十八章 口腔頜麵頸部脈管創傷
第十九章 麵頸部神經創傷
前言/序言
廣義來說,口腔頜麵頸部包含口腔、頜麵、耳鼻咽喉、眼以及頸部等各器官;是人體的重要解剖區域之一。由於長期暴露在外,因而也是容易遭受創傷的部位之一。
口腔頜麵頸部創傷救治的發展和進步應當說與戰爭有密切關係,特彆是曆史上的兩次世界大戰;而在平時則以交通傷、工傷最多見。
戰時,特彆在常規戰爭中,戰士多隱身於戰壕或防禦掩體中;頭戴鋼盔,但麵部必須暴露在外,以便觀察敵情,緻頜麵頸部創傷率特高。
平時,交通傷,無論是高速摩托還是高速汽車,特彆是坐副駕位又不係安全帶者,頜麵頸部嚴重創傷更為多見。
翻開口腔頜麵頸部創傷救治的曆史顯示,在公元前的醫書中已有所記載。例如:SmithPapyrus是用亞麻布(linen)作為綳帶進行頜麵骨摺固定的第一人。後來Hippocrates進一步擴大和發展瞭各式綳帶對頜麵骨骨摺的應用。而在意大利的Etruscans時代則是用可摘金屬牙橋(removablementalbridge)進行頜骨骨摺固定,顯示瞭牙科治療首次介入頜骨骨摺治療的曆史。
從19世紀開始,現代創傷治療理念與方法層齣不窮。經多方改進,對頜麵骨摺的處理從單頜結紮、頜間結紮、頜間導闆、金屬夾闆、口外固定(如剋氏鋼針,石膏帽牽引固定)、環狀金屬絲固定、骨內固定,到最近代先進的AOlASIF骨內固定係統的問世,都聚集瞭不少外科醫師的智慧和創新。這其中包括18-19世紀的RichardWiseman,P.JDesault,N.WKingasly,J-BBurdens,GardonBuck,Jr.,以及19-20世紀的W.M.Adams,G.V.Black,V.P.Blair,J.B.Brown,J.B.Erich,H.D.Gillies,ReneLefort,T.L.Gilmer,R.H.Ivy,V.M.Kazanjian等。其中H.D.Gillies對診治麵部創傷救治的貢獻很大。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就已經專門涉足麵部創傷的救治。一戰結束後的兩年內經他診治的病例已逾11000名。他在倫敦瑪麗皇後醫院組建瞭世界上第一個頜麵創傷的診療中心(P.J.W.Stoelinga,J.Williams.50yearsofIAOMS),他的團隊以整形外科醫師為主,但兼有口腔外科和耳鼻喉科醫師。H.DGillies還為全球各國、各地培養瞭不少處理麵部創傷的醫師。他於1920年正式齣版瞭一戰中的經驗總結性書籍Plastic Surgery of the Face(《麵部整形》)。因此,Gillies不但是著名的整形外科醫師,而且被認為是頜麵外科的創始人。此外,法國整形外科醫師LeFort的上頜骨骨摺三分類法,也被認作是對創傷骨摺的傑齣貢獻。
我國對口腔頜麵頸部創傷的貢獻當屬孫思邈所著《韆金方》(公元652年)對顳下頜關節復位的敘述與現代的復位手法基本一緻。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我國立即派齣瞭以整形外科、口腔頜麵外科、骨科醫師組成的醫療隊至東北前綫參與戰傷救治工作,先後有以整形外科專傢張滌生和宋儒耀分彆為首的上海醫療隊和西南醫療隊,及時參加救治,同時瀋陽中國醫科犬學也在蘇聯專傢參與下設立有口腔頜麵、頭頸創傷病區。這一經曆,不但提高瞭戰傷救治的水平,還促進瞭我國整形外科及口腔領麵外科學科建設的飛躍前進。
20世紀60年代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以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頜麵外科同道為主的野戰醫療隊救死扶傷,從中積纍瞭大量的經驗,進一步提高和豐富瞭我國在頜麵部創傷的診治水平。對頜麵部火器傷的科研也更加深入。除上述張滌生、宋儒耀等老專傢外,對我國做齣貢獻的還有王翰章、呂培錕、侯兢存、丁鴻纔、周樹夏、劉寶林等口腔頜麵外科專傢。
口腔頜麵頸部生理功能眾多,而且十分重要。諸如呼吸、語言、咀嚼、吞咽、嗅覺、視覺、聽覺、味覺等都要通過口腔頜麵頸部各器官來實現。更重要的是人的麵容麵貌和上述各種功能的實現與人的社會活動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為此,口腔頜麵頸部創傷的救治目標是,不但要搶救生命,還要保證上述生理功能和社交功能的恢復。簡而言之,“既要生存,還要有生存質量”。
口腔頜麵頸部上連顱底,下續頸部,故伴發顱腦和頸椎創傷亦非罕見。當然,口腔頜麵頸部創傷與全身其他部位同時發生多處傷也很常見。復閤傷雖然少見,但在處理上卻更為復雜和棘手。
口腔頜麵頸部傷可分為戰時傷與平時傷兩大類。
戰時傷一般具有時間性與地域性。戰時傷的特點是以火器傷、爆破傷為主,還可有燒傷、化學傷、核輻射傷,甚至毒氣傷。近距離搏鬥時,還可發生刺傷、撕裂傷以及鈍器傷等。
平時傷可分為交通傷、工傷、摔傷、運動傷、動物傷等等,其中又以交通傷為最常見。與戰時傷不同的是:平時傷發生的持續時間長,沒有規律性,地域性廣泛,且隨現代化、機械化、高速化發達程度而逐漸有明顯上升趨勢。
流行病學(金會慶,2001)顯示:我國20世紀萬車死亡率從1951年的137.64/10萬下降至1999年的15.50/10萬,下降瞭88.7%;說明隨著交通管理的進步,車禍發生率明顯下降。若以10萬人口死亡率計,則從1951年的0.15/10萬到1999年的6.25/10萬,呈直綫上升趨勢,上升約42倍;說明高速交通愈發達,傷情愈嚴重,救治存活率愈低。這為今後交通傷的防治提供瞭很好的數據。
現代創傷醫學叢書(Vol.3):口腔頜麵頸部創傷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